《沧浪诗话》“情性”考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l273518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严羽《沧浪诗话》向被目为“以禅喻诗”的典范,一般认为其对情感在诗中的作用甚少涉及。事实上,严羽非常重视“情性”在诗中的重要作用,将其提高到诗的本质的高度。具体表现就是对怨情之作和作品思想性的重视。
  关键词:《沧浪诗话》;情性;怨情;思想内容
  
  严羽《沧浪诗话》被认为是宋代诗话的殿军之作,其中许多理论在后代产生巨大影响。以禅喻诗、“妙悟”说、“别材”、“别趣”说、“兴趣”说等深入人心。而严羽关于诗人个人情感在诗中的重要作用的阐释却少有人关注。甚至有人说“沧浪论诗,只从艺术上着眼,并不顾及内容。”[1]
  严羽之重视诗歌的内容,是不可忽视的,有异于传统的儒家诗论,更注重从诗的文学特征方面来认识其的重要性。由他对“情性”的理解和重视可见其真心。
  在文学理论中,最早使用“情性”一词是在《毛诗序》中:“国史明乎得失之际,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此处“情性”之意是民众对政治、礼教的普遍态度和反映。
  后来锺嵘在《诗品》中说“至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锺嵘所谓“情性”的含义已经偏重于个体的情感、情绪了。
  严羽对“吟咏情性”的理解上承锺嵘,又有所发展。他说:“诗者,吟咏情性也”,把“吟咏情性”看作是诗之本质了,并且在对怨情诗方面的认识较锺嵘更深刻,对“怨”的内容有所扩展。严羽所谓的“情性”“非关理”、“非关书”,实乃诗人心中之境。①
  
  一、特重怨情
  
  严羽教人学诗“须从上做下”,要入门正、立志高。他要求“先须熟读《楚词》,朝夕讽咏,以为之本”(《诗辨》一),而不言《诗》,可见严氏之论诗异于正统儒家之论诗。严羽之独尊《楚辞》,有意识地忽略《诗》实有其良苦用心。我们将《沧浪诗话》中所有关于《楚辞》的条目摘抄如下:
  “《楚词》,惟屈宋诸篇当读之。外惟贾谊《怀长沙》、淮南王《招隐》、严夫子《哀时命》,宜熟读。此外亦不必也。”(《诗评》三一)
  “《九章》不如《九歌》,《九歌》《哀郢》尤妙。”(《诗评》三二)②
  “前辈谓《大招》胜《招魂》,不然”(《诗评》三三)
  “读《骚》之久,方识真味,须歌之抑扬,涕洟满襟,然后为识《离骚》,否则如戛釜撞瓮耳。”(《诗评》三四)
  “唐人惟柳子厚深得骚学,退之、李观皆所不及。若皮日休《九讽》,不足为骚”(《诗评》三五)
  从以上所引条目,我们也许还觉得严羽并没有直接道出为何将《楚词》作为“顶”之作。再看《诗评》第四五条:
  “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沧浪诗话》推尊唐诗人所共知,而严羽认为唐诗中的优秀之作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其“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也就是说能感染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严羽要求诗中要蕴含作者的真情实感,认为“情境真,便是好诗”[2],而悲苦愁怨之情更容易“感动激发人意”。由此可见,沧浪之举《楚辞》而不言《诗》,大抵是因为《楚辞》中多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而《诗》中之作品对个人情感的表达较少。我们来逐条进行分析:
  条三一,贾谊《怀长沙》一篇不明所指,大概是指《吊屈原赋》。该赋是贾谊被贬往长沙王傅时所作,但不在《楚辞》之内,《楚辞》中有《怀沙》一篇,乃屈原所作。《楚辞》中之《惜誓》一篇或言为谊作。王逸注云“(贾谊)为赋以吊屈原……与此语意颇同”,“赋”即指贾谊被贬往长沙王傅时所作的《吊屈原赋》,或许正因此,严羽忆引为《怀长沙》。严羽所不称引的东方朔、王褒、刘向、王逸诸篇,大都是文多而情少,不能感动人意。
  条三二,盖因《九章》乃“屈原放于江南之野,思君念国,忧心罔极”(王逸《楚辞章句》)之作,而《九歌》仅是祠神歌曲,二篇之中作者所倾注的感情自然不同。《哀郢》更是屈原哀悼国都破陷、抒发身放心留,徘徊忧君的苦闷悲伤情绪之作。
  条三三,《招魂》实“宋玉怜哀屈原,忠而斥弃,愁懑山泽魂魄放佚”(王逸《楚辞章句》),乃代屈原为辞,悲愤忧思之情确较《大招》为深。许学夷《诗源辩体》卷二甲云:“朱子谓《大招》于天道诎伸动静,若粗识其端倪,于国体时政,又颇知所先后,遂以为胜《招魂》。此儒者之见,非词家定论也。”
  条三四,严羽认为读《离骚》要能体会到屈原的悲情,与屈原同歌同哭,才是读懂了《离骚》。而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云:“沧浪谓读《骚》者须歌之抑扬,涕泪满襟,乃识《骚》之真味。不知涕泪满襟,殊失雅度,恐当日屈子未必作是形容也。”钱振锽《谪星说诗》“又云:‘读骚之久,方识真味;须歌之抑扬,涕洟满襟,然后识《骚》。’此语真可供人呕吐。试思对书哭泣,是何景象,无所感触,而强作解人,岂非装哭!”二公之说实在可笑,根本是错解了沧浪真意。沧浪乃谓读《骚》读至与作者心神相接,神交默会,与诗人情感发生强烈共鸣,成为作者的异代知己,被作者感动,而为之涕洟满襟。
  条三五,沧浪之所以认为柳宗元“深得骚学”,大概是因为柳氏的经历、心路似屈,且其为文亦蕴以己之幽愤。
  可见,严羽因重诗中个人情感的表达,所以把《楚词》作为学诗的“顶宁”。他又认为能“感动激发人意”的诗就是“好诗”,因此于“情性“之中更重视容易达到这种效果的怨情之作。此外,严羽还在其它地方表示出对怨情之作的欣赏,如《李太白诗醇》卷一(《宋诗话全编》本)中严羽对太白诗中的悲怨之作的点评:
  《古风·咸阳二三月》悲愤语不堪再读;
  《古风·燕昭延郭隗》“珠玉”二句慨痛,一字一泪;
  《古风·天津三月时》承流变声见古意。“双双”句以上政须多言之。荣华处皆是断肠处;
  《古风·郢客吟白雪》哽咽之韵愈短愈悲;
  《古风·羽檄如流星》“长号”一段写得惨动;
  《古风·报玉入楚国》和玉既以剖为幸,白更深将来之嗟;卞止足痛,李倍伤心。用事如此,方有论、有情、有识;
  《古风·绿萝纷葳蕤》色未衰而爱驰,更难为情。不意弃绝,但言恩毕,斯得怨而不怒之意。欲言难言,而又不能无言,“将何为”三字,无限声情;
  《古风·美人出南国》可悲不悲,其悲弥甚;
  《古风·恻恻泣路歧》“斗酒”云云,友情至此真可痛哭;
  《箜篌谣》“轻言”云云,友道至此真可叹;
  《独漉篇》……上语颇幽愁,此因愁发雄,雄愈奋;从幽生耻,耻愈深;
  《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只读上二句便堪堕泪;
  《赠韦秘书子春》愁语不在多;
  《醉后赠从甥高镇》……愈穷愁,愈豪怀;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说尽炎凉变态,可以警世,可以平情,政不必温厚;
  《夜泊牛渚怀古》一结凄然;
  《寄远十二首·美人在时花满堂》只须言景之凄凉;
  《长门怨二首·桂殿长愁不记春》前首言愁已清微,此但举如此光景,不言愁,愈不堪;
  ……
  以上条目更证明了严羽对怨情之作的欣赏。严羽现存诗120首(据《全宋诗》统计),其中抒写怨情的85首,占了现存作品的70.83%;“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75首,占现存作品的62.5%。可见严羽在自己的创作中是印证了自己的诗歌理论的,虽然他的作品在艺术上远远达不到自己在《沧浪诗话》中提出的标准。
  
  二、兼重思想内容
  
  严羽对诗歌的思想内容亦是十分重视的。严羽推崇备至的李杜之诗,就是“情性”的自然流露,用心意所为,凝血泪之作。老杜忧君念国、感乱伤民的深心真意自不必赘言。太白之飘逸不群也自有其“真太白处”和“安身立命处”。(《诗评》二五)
  《诗评》条四九:
  刘公干《赠五官中郎将》诗:“昔我从元后,整驾至南乡。过彼丰沛都,与君共翱翔。”元后,盖指曹操也。至南乡,谓伐刘表之时。丰沛都,喻操谯郡也。王仲宣《从军诗》云:“筹策运帷幄,一由我圣君。”圣君亦指曹操也。又曰“窃慕负鼎翁,愿厉朽钝姿。”是欲效伊尹负鼎干汤以伐桀也。是时,汉帝尚存,而二子之言如此:一曰元后,一曰圣君,正与荀彧比曹操为高光同科。或以公干平视美人为不屈,是未为知人之论。春秋诛心之法,二子其何逃?
  严羽从诗人作品中看出作者之真实思想,并谴责之。一方面,诗中之言是二人心中所想(真“情性”)的无意流露,一方面这种想法又是有违儒家礼法制度的,所以严羽谴责之。可见,严氏鉴赏诗歌注重从文本本身出发,发掘诗人的真性情,不以人论诗之优劣,亦非单以艺术手法论诗,而是兼顾了诗中的思想内容。
  《诗评》条五十:
  古人赠答,多相勉之词。苏子卿云:“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李少卿云:“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刘公干云:“勉哉修令德,北面自宠珍。”杜子美云:“君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往往是此意。有如高达夫《赠王彻》云:“吾知十年后,季子多黄金。”金多何足道,又甚于以名位期人者。此达夫偶然漏逗处也。
  可见,严羽是关心民生疾苦,希望为国报效的,对那些以功名利禄为追求的俗儒是鄙夷的,对诗的思想内容非常重视。这也说明严羽虽然不同于传统的儒家,但毕竟还是未能脱离出传统儒家礼法观念的影响。
  
  三、创作的实践
  
  严羽对诗歌“吟咏情性”的重视,还表现在他的创作实践中。严羽生逢乱世,国运艰危、生民涂炭,碧血丹心无处抛洒,壮志难酬,只能无可奈何地哀叹:“报国怜他日,为儒愧此生”(《张奕见访逆旅》),“尧舜邀其不逢兮,我之心其孰得而知?”(《放歌行》)“世乱音书到何日,关河一望不胜悲”(《临川逢郑遐之云梦》),“日日愁心西北望,汉阳枫叶落无穷”(《舟中寄汉阳故人》),“感时鬓发白,忧国空拳拳”(《庚寅纪乱》),“何日匈奴灭,中原得晏然”(《出塞行》),“几时群盗灭,匹马会神京”(《逢戴式之往南方》)。可见,严羽对现实是非常关心的。
  其《北伐行》、《四方行》、《有感六首》、《庚寅纪乱》等作,记述了当时军事失利、外交失策、权奸误国、叛将投敌、农民起义等重大事件。对时局的关心与失望,使他深刻体会到要想真正投身到国难当中,是不能只躲进书斋吟花咏草的,要“吟咏情性”反映现实,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来映证自己的诗学观点。
  综上,严羽所谓“情性”是指诗人对种种外在的感受,是个人情感的代称,也包含了一定思想方面的判断。而他于各种情绪之中特重“怨情”,偏好抒写怨情之作。
  注释:
  ①王国维《人间词话》条六:“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②此处当有讹误,《四库全书提要》、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辨之甚明。
  
  参考文献:
  [1]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4。
  [2]吴文治主编.宋诗话全编(第九册)[M].南京:凤凰出版社,1998.8746。
其他文献
摘 要:当人们面对灾难、危机时,如果处理得好,人们会尽快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使危机转化,使事态向好的方向发展;如果处理不好,则会产生不良后果,如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对于社会而言,处理得好与不好则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文章从新的视角对灾后心理干预的必要性,目前我国灾后心理干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灾难性危机事件心理干预机制体系的构建几方面作了论述,以期对我国灾后心理干预工作的完善与进步有所奉献。  关
期刊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境界是“知内而达外”,即为知道里面(认识自身)之后还要认识外面(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它是真正能使人类文化前进的;同时,还需建立在认识自身的基础之上。在开发了人的直觉思维的基础上,再去认识世界,主动的影响世界,“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追求“形而上者”的道统,就成了真正的道统文化的特征。道统文化的优越性及其对医学的影响,就是文章力求探讨的主题。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珠三角农民工为例,从家庭婚姻伦理、道德规范与职业理想、消费伦理、人格尊严和政治伦理、意志品格和心理因素等方面对老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的伦理道德状况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探讨流动人口伦理与道德状况的变迁态势,并对此进行反思和展望。  关键词:珠三角;新老两代农民工;伦理与道德;变迁    一、珠三角两代农民工的变迁态势    具有代表性的流动人口的概念界定是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段成荣的
期刊
摘 要:1928年10月至1930年底,张静江主政浙江,为把浙江建设成为一个模范省份以为全国各省之表率,他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治浙主张,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建设,其中他积极推进浙江电力工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关键词:张静江;浙江;电力    张静江(1877-1950),名人杰,浙江吴兴南浔镇人,早年到法经商,以巨资资助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后又扶助蒋介石登上权
期刊
摘 要:黔东南苗族服饰是我国苗族服饰中最为雍容华贵,工艺最为精湛,造型最为独特,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服饰系统,是苗族人民的一部“无字的史书”。近年来贵州黔东南地区许多珍贵的苗族古装大量流失,作为文化载体的传统服饰的流失,势必造成严重的后果。本文旨在以苗族古装大量流失的方式与经过为突破口,来进一步探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苗族服饰文化;古装流失;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    一、苗族
期刊
摘 要:当今对企业等营利性组织的激励问题已有了许多探索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而对于公共部门等非营利性组织的激励问题并未得到同样程度的重视。随着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有必要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问题进行与时俱进的探讨和研究。文章就现在我国公共部门的激励机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    随着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如何激
期刊
摘 要:我国当代的刑法学研究方法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这些缺陷和不足妨碍了我国刑法学理论的发展。通过比较分析当代我国与国外刑法学研究方法的差异,借鉴国外先进的法学研究理论,对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刑法学研究方法,进而推动我国刑法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刑法学研究方法;法学理论基础;主体;研究途径    法学方法论是研究主体抽象的世界观在法学研究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它集中反映了
期刊
摘 要:现今各大高校普遍存在高额银行贷款现象,过大的银行贷款规模将导致学校债务支出大,长此以往还会影响教育业的正常发展。本文从现状出发,分析了贷款产生的原因与风险,然后通过对各种数据的分析,建立起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以及贷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提出控制高校投资贷款风险的措施,对于解决高校贷款管理存在的问题,控制高校投资贷款风险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投资贷款;风险控制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中国非营利组织的迅速发展及其日益突出的作用,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但同与国外相比,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发展还很缓慢。造成其举步不前的原因同非营利组织自身能力不足有关。另外,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缺乏,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等也是造成其近年来发展缓慢的又一因素,文章揭示了目前中国非营利组织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一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发展问题;政策建议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期刊
摘 要: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信用体系建设是政府引导市场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安徽省在信用体形建设方面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做了大量探索性的工作,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结合调查分析探讨安徽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的阶段性进展,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信用体系;建设;安徽;对策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