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发展与语言表达训练的统编教材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来源 :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xyb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不仅是学习的材料,而且是学习的对象。笔者以《植树的牧羊人》为例阐明:找到文本的关键点,就可以建立学生与文本的链接点,即应该“教什么”“怎么教”。除了要落实默读训练等统编教材编写明确要求的素养提升外,在教学中应该始终贯彻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思维训练和语言表达训练。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重视同伴的榜样作用和维护学生的自信心,肯定学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思维发展;语言表达
  一、案例背景
  這是一所农村初中学校,生源较差(优秀的学生大部分流向县城),学生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这是一个比较活跃的班级(学生淳朴、活泼),这是两节连堂的师生初次见面的平常的语文课,她是一名有十几年教龄的女教师,这是一群刚被她接手的学生(该教师11月刚转入该校),且是一群没有课前预习习惯的学生。这群学生对新的语文老师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该班班主任课前曾提示学生会有新的语文教师来与大家一起学习,并对新的语文教师大加赞美)。这是一个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班级。
  这是一篇著名的绘本故事,作者虚构了一个在贫瘠荒原孤独种树的牧羊人形象,通过荒原前后境况的对比,表达了对牧羊人的赞美和敬佩之情。作为一篇教读课文,它发挥着完成单元学习任务的重要功能。统编教材教师用书认为其教学价值主要有三:一是适合训练默读;二是适合理解一般记叙文的写作思路;三是文章中有一些起到点睛作用的议论性句子和一些描摹细致、生动形象的语句,值得品味。
  (教学环节主要采用自主提问法、默读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游戏法。)
  二、案例描述
  (第一课时)
  上课铃响后,站在讲台上,笔者发现学生眼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除了因为笔者是新来的语文老师外,更多的原因应是笔者身上的这身古风衣服。顺着这个情境,笔者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觉得老师奇怪吗?哪里奇怪了?”学生很好奇我是哪里人,为什么穿这样的衣服。笔者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并顺势播放了30秒曾任教的学校(在当地比较有名气和具有神秘色彩的学校)的视频。然后边板书课题边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植树的牧羊人’这个题目奇不奇怪?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惑?”有了前面的轻松氛围,学生都大胆地站起来提问。笔者挑选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板书在左边的黑板上:牧羊人(应该牧羊)为什么去植树?牧羊人植的是什么树?他在哪里植树?植树的地是谁的?植树的地怎么样?(坚持)植树这个工作坚持了多久?牧羊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笔者将学生进行简单分组(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每组第一个同学为组长,组织讨论),再请学生打开课本,要求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默读并感知课文,注意圈点勾画出关键词语、重点语句以及标出段落层次。默读结束后,分组讨论上述的问题。再次明确依据文本回答问题。
  学生默读很认真,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基本都能做到不指读、不出声读、不回读。
  默读结束后,学生开始了组内的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讨论氛围融洽、激烈,而且学习效果良好。
  在小组分享阅读成果展示环节,很多学生开始展示自己思维的过程,回答很精彩,有凭有据。
  1. 牧羊人为什么植树?(明确:他热爱生命。依据是第11自然段。)
  2. 牧羊人植的是什么树?(明确:一开始是橡树,后来除了橡树还种山毛榉和白桦树。依据在第10、14、16自然段。)
  3. 在哪里植树?(明确:阿尔卑斯山一个废弃的村庄及村庄周围的山地。依据是第9、10、11、13、16等自然段。)
  4. 植树的地是谁的?(明确:荒地,不知道是公家的还是私家的。主要依据是:2段和第10自然段。)
  追问1:课文第二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有什么作用?(此问稍有点难度,提示学生抓关键词“铺垫”和“鲜明对照”。)
  追问2:第10自然段的几句话表现了牧羊人怎样的品格?(明确:高尚无私,种树纯粹是为了拯救大地,而不是为了增加自己的财富。)
  5. 植树的地怎么样?(明确:不好,主要是硬。主要依据在第10自然段。)
  6. 植了多久?(明确:三十五年。依据在第2自然段说1913年第一次见牧羊人,第11自然段说牧羊人已经种了三年,第19自然段说1945年最后一次见牧羊人。)
  在这个环节,笔者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并指导学生学法:概括文章内容主要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方面入手。
  (第二课时)
  第二节课,先出示几个课文中的重点词让学生默写,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这些词语的词义。接着让学生以计时的方式再次快速默读课文,仔细圈画出重点词语,简要说一说牧羊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 牧羊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师小结:牧羊人是一个心存善念、勤劳能干、吃苦耐劳,甘为他人奉献的人。)
  2. 出示文章中描摹细致、生动形象的语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体悟学习。(这个环节采用了小组抽题闯关形式完成,即学生全部讨论这五个句子,展示的时候,教师用PPT将五句话变成五扇门,再另外加两扇不用做题的幸运过关门,由学生抽签,学生谁也不知道门后面是什么内容,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参与度很高。)
  3. 小组找出文中的议论句,体悟其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学生朗读这些句子,体味文中的议论句,虽不多,但它们可以点明题旨并串联起文章的结构。)
  4. 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水到渠成,学生很容易说出本课的收获。)
  5. 教师小结,明确文章写作艺术特点。
  作业:结合自身的经历与阅读体验,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学习牧羊人的这种精神?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无私奉献的人?试课后在小组内分享。   板书:
  三、案例反思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并不只是学习的材料,也是学习的对象。通过文本阅读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进行读写訓练应该成为教师的一个良好的阅读教学观。笔者认为语文学习的最好学习方式是:在阅读中让学生思考。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授课时,应对学生为什么阅读、学生应读什么、如何让学生读这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笔者从课文的题目入手,找到文本的关键点,建立学生与文本的链接点,即确定“教什么”“怎么教”。除了落实训练学生默读等统编教材明确要求的素养外,始终贯彻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思维训练和语言表达训练。
  这一课的教学也给笔者留下了一些启示:
  (一)亲其师,重其道
  关系大于一切。师生关系的融洽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因为笔者的着装、笑容以及班主任的“牵线”,一开课就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大胆举手发言、提问的学生很多,回答问题的学生也比较多。尤其让笔者感到惊喜的是,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向和角度也比较灵活。如有个学生在回答“牧羊人是怎样的一个人?”时,依据课文第5自然段“补丁的针脚也很细”这句话说明牧羊人是一个做事严谨、细致、耐心的人。
  小组讨论时,笔者习惯性地走到学生小组中,认真倾听学生的讨论,并适时给予指导,只要学生能依据文本回答且言之有理,笔者都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这不仅可以让课堂氛围更和谐,也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你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那么教学效果自然就好了。
  (二)发挥同伴的榜样作用
  七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强。开课30秒小组合作学习实录视频对这一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在播放视频时,笔者特意表扬了其中提问和讨论很认真的两位学生,他们的成绩虽然不是很理想,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降低对自我的要求。他们虽然平时进步有点慢,但还是一年比一年有进步。从这个实践结果来看,赏识教育对学生的触动应该是很大的。因此,身边、看得见的素材要比普通道理说教更有说服力和更具直观性。
  (三)激发和积极维护学生的自信心
  第一课下课时,笔者肯定了学生出色的表现。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即使第二节课难度稍大些,学生的积极性依然高涨,思维活跃。常言道:“态度决定一切。”“努力让每一位学生享受公平公正的教育。”这节课大概达到了这样的目标。
  (四)不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师将文本本身当作学习的对象和材料,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引导学生对司空见惯的事物产生不同或更加深刻的思考,也就是思考——思考——再思考。通过不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把文本的逻辑理清,学生会对语言文字更加敏感,他们的思维也会更加缜密,对知识点的认知会更加深刻。
其他文献
【摘 要】德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德育的内容以及德育的实施也成了学校教育需要探讨的重要内容。文章指出,小学德育应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依据,进行“孝道”“礼仪”“诚信”“守法”等有实质性内容的教育,并通过建立符合基础性、普及性要求的评价标准,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发挥家庭德育的功能,发挥教师的德育作用,建立学校、社会、家庭的德育教育协同机制,将德育不断
期刊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常常能感受到家长对学校的不信任、对教师的不满意,甚至常常收到家长的各种投诉,看到家长在学校内当面指责老师的场景。这让我感到十分难过,究竟是为什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能做的,不是与家长对立,而是要彻底地解除家长的忧虑,与家长建立起更加稳固的情感,那就是互信。  在我接受了学校德育主任工作之初,打开我工作思路大门的课题就是营造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围,该从何做起呢?  一、了解学
期刊
时钟指向8:50。学校办公室窗外的阴雨,从前一天下午开始就没停过。南方的冬天,有一种拽扯不掉的湿冷。“今天又有几个人会迟到?”身为实习班主任的我,焦虑地站在办公室门口,对着学校大门望眼欲穿。  我到这所大山脚下的学校实习刚一周,第一天走进教室就因为长得太年轻,被学生误以为是从其他学校转来的同学。我对“班主任”这个职位的认识就是:像主任一样管理好班级。但我做得并不好。“每天都有人会迟到”这个问题已经
期刊
【摘 要】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探索能力,他们对毛笔书法的学习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文章结合湘版书法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接触古典碑帖,了解古代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并提高学生对书法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以基本笔画以及相应字体的学习、对比练习,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体会书法的笔法、结体、气韵、章法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多元评价,培养和呵护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让学生爱上书法,
期刊
农村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办好农村小学的教育,必须注重班级管理。教育教学面对的是一张张不同的面孔,接触的是一个个生龙活虎、心理状态不同、性格及品行可塑性较大的青少年学生。这就决定了班主任工作的难度大、任务重。那么,班主任如何才能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呢?  一、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  一个班集体应该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这是班集体努力前进的方向。在制定目标时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的思想、学习
期刊
“求完美”之所以是一种破坏性的教育行为,在于它是一种反自然行为。大自然原本赋予每个孩子以成长的正能量,只要生长条件正常,都会正常表达,健康成长。在完美期待中成长的孩子,天性被过度驯l化,其作为独立的“自我”无法正常舒展,却耗散太多的精力去适应他人的要求。  几乎是从刚刚懂事,他们就有一个宿敌——“邻家的孩子”。他们聪明懂事性格开朗,有礼貌习惯好,功课门门都出色,既会弹琴画画,又会下棋打球,既懂得如
期刊
关于教育,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有一个充满诗意、深刻独到的理解: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他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教育的根本法则应该是像云朵推动云朵一样地靠人的精神力量去影响他人的心灵,促进学生精神力量的健康成长——这正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更是“教育是归属于所有人的事业”的梦想和追求。  关于故事,世界著名教
期刊
编者按:  童心无忌,因势利导,就会让教育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一个艳阳高照的下午,我刚刚走进教室,一眼就发现后黑板上有一幅漫画。圆圆的脑袋,三七分的头发,笔直的鼻梁上挂着一副眼镜,下面一张宽宽的嘴,我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刚想生气,突然想到“冲动是魔鬼”这句话,顿时把心中的火硬压了下来。我想了想,转身跑到教室后面,认真端详起这幅漫画来,自言自语地说:“这是谁啊?”同学们顿时大笑起来,有
期刊
繁星,镶嵌在天幕下,映射在一旁的《好教师在我身边》一书上,闪闪地发着光。书中那感人肺腑的教师榜样,像一颗颗闪烁的星星,穿过了起伏不定的时间的海,引发我生命的一瞥。  从儿时开始接受的榜样教育自是不少。但是,榜样始终给自己一种疏离的感觉,总觉得大凡老师拿给大家学习的榜样,只立于圣人的高处、存于书中的颂扬,离自己是那么远。如今,这榜样加上了“身边的”,即可让人顿悟,其实榜样离自己很近,很近。阻碍我们去
期刊
语文综合性学习犹如语文苑中盛开的繁花。语文综合性学习既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又能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其培养优势促使教师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小学阶段,教师依据书本综合性学习主题的设定,不断更新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丰富学习活动,创新学习形式,带领学生开展一场又一场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们也踊跃参与其中。  各式各类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