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语文情境课程设计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d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情境课程设计


  人类逐渐进入信息时代,各种有关信息媒体技术的知识迅速传播,学生能很容易接触到各种高含量的专业知识。也正因为如此,教师受到各种信息的干扰,无法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预设的教学目标与实际的教学成果之间有差距。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要求和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在千变万化的信息环境中,洞察在具体教学情境下所遇到的困难,在已有基础上加以吸收改进,设计出符合教学目标的课程教学情境。运用信息媒体进行情境课程设计,也需要教师提高各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
  (一)深度认知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情境创设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总是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其中既包括像学习兴趣、动机等内在情境,也包括像物质条件、任务指向等外在情境,更包括像学习氛围、文化背景等社会环境。总而言之,教学中的情境设计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将学生认为的日常知识转化成课堂知识,避免影响学生被动回应与接受知识的教育。贴近学生的日常知识能让广大学生积极主动接受知识回应与进行知识建构,让更多学生感到身心愉悦,实现更高效率的知识教学。
  (二)符合学科特色
  情境课程设计不仅仅是对课堂知识的呈现,更是教师基于一定的教学理念和对知识的全面性把握,对课堂教学知识进行再创造。在面对特定的教学内容时,要懂得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知识结合起来,通过增减重组等方式将教学内容课程情境化,为课堂教学提供情境化的课程资源。信息技术设计课程情境,可运用不同的媒体资源营造出贴近实际的教学情境。语文属于社会人文学科,课程情境的设置可以多样化,如此可以更增加教学情境的趣味性。
  (三)构建“学教并重”的信息技术教学课程设计
  信息化的课堂教学充分运用了多媒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化了教育的教学过程,实现从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到课堂教学方式和过程到课堂教学方式和结构的彻底性变革。近年来,随着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领域已经进入了教学者在反思探索的信息化时代,教育者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对教学的方式有了更高层次的思考,让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利于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但同时也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僵化的教学模式不仅会禁锢学生的思想,让学生一味迷信课本,也不利于对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但如果能将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两种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就能够实现深层次的信息技术教学。所以如果能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出科学的建构与应用教学情境,就能够更深入地贯彻学教并重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
  运用信息化技术实行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变化有应急能力。这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足够的教学智慧,还需要教师对教学结果和知识体系的教学设计合理优化。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语文教师在设计课程时,进行全方位的思考,提高自身的问题意识与创设情境的能力,提高应对能力,以便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信息化环境下语文课程设计的有效策略


  情境课程设计需要同时考虑教与学,根据教学的实际目标,深入解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情境支撑等问题。根据学习目的,设计学习的内容环境和方向,让学生学起来更轻松。所以在进行课程情境教学时,必然会有师生互动等动态变化。本文以语文课本中的《桂花雨》一课为例,向读者讲解在教学过程中的情境教学策略。
  (一)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情况优化信息媒体
  只有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知道哪些信息媒体情境是需要的,哪些是多余的,才能够重组和构建。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课堂教学情境更真实。一篇文章需要的信息媒体不同,就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信息资源,实现情境课程的优化。在这过程中,要避免直接展示大量的课文内容,要适当地添加有趣的媒体素材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二)结合图文,师生互动
  教师可以在情境教学中向学生提问题,实现动态的师生互动情境。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一些直观性的问题,比如在读到某段文字时学生的直观感受是什么。在《桂花雨》这篇文章中,作者说桂花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花有姿态,又说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教师就可以问学生,从中你可以看出桂花是什么样的,你从中感受到作者的何种感情。
  (三)音乐动态渲染,营造氛围
  在一堂教学课中,如果增加一段音乐或一些图片、动图能够为课堂增色不少。就比如作者描写“摇桂花雨”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到摇桂花雨时的情景,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摇桂花雨的动图,让学生更贴近作者描写的情景。
  (四)语言描绘营造情境
  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有重大作用,如果教师能够以生动亲切的语言教学,必然能缩短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更加投入。教师要懂得如何运用语言的魅力来营造更宽泛轻松的教学情境。就比如在《桂花雨》一文中,作者在写到摇桂花雨这一情节时,教师可运用一种欢快的语气来诵读,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在摇桂花雨时的快乐心情,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在文章最后,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教师在讲到这一部分时,可运用沉重、启发的语气向学生诵读,问学生为什么母亲会如此怀念。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思念之情,营造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如果教师的语气自始至终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学生对文中的不同情感也就没有更深的體会。如果教师运用不同的语气教学,能够让学生更深刻理解出作者所表达的和教师所传递的情感。
  信息化教学手段为设计语文情境提供了新的思路,最大程度上对作者所描绘的情景进行模拟,不仅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也能够让扁平化的教学课堂多样化。但整个语文教学情境贯穿教学全过程,不一定都需要信息媒体,教学情境可以分为信息化情境和常规化情境。在实际教学中,借助信息媒体营造生动形象的情境固然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但还是需要教师的引导,设计出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贴近实际地去考虑问题。只有将信息媒体营造的情境和教师设计的情境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实现抽象——具体——再抽象,提高自身能力和知识。

三、结语


  信息化媒体技术可以创造出立体逼真的教学情境,让课本中抽象的教学情境更加具体,使得教师教学更清晰。信息化教学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学习更加主动。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信息化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为课堂教学增添趣味性,也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实现高效率教学。
  作者简介:山西省太原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一、案例背景  与其他基础教育有所不同,中职教育以职业培训为主,公共基础教育为辅,使得中职语文教学的地位相对比较低下。然而,随着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中职生走进社会时,便会发现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达不到社会的要求。基于这样的形势,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中职语文教学需要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
期刊
一、设计意图和思路  主题群文阅读“聊聊‘智童’”,主要由《孔融妙对》《谢道韫咏雪》《王戎识李》《王羲之假睡》四篇文章组成。组文源于我寒假阅读了《世说新语》这本书,开学初将一些非常有个性的人物故事与学生分享过两次,孩子们非常感兴趣。  《世说新语》中有十来则是关于孩子尤其是早慧儿童的故事,它们主题一致(聪慧),表现角度又不尽相同(对话、文思、观察、应急)。无论从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的哪一方
期刊
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提出了“预测”这个阅读策略。预测即猜想、推测,让学生对阅读内容提前猜想,并在阅读过程中验证猜想,从而了解内容之间的衔接、作者的写法等,以此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发展语言思维,提高阅读能力。笔者也有尝试,小有收获,短文记之。一、在疑惑处预测,激发探究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
期刊
一、课前预习,培养阅读感受力  微课主题:走进四季  【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2.学习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微课设计:小朋友们,我是大自然的使者——美丽的蝴蝶精灵(出示动态蝴蝶),我有一根神奇的魔法棒,我轻轻一点……(音乐渲染播放春夏秋冬四季风景图)  有一位作家被四季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一首儿童诗《四季》(出示课文图片和文字)。小朋友,你们喜欢这首
期刊
在一般人的笔下,母爱如水般温柔,父爱如山般厚重,而著名画家吴冠中记忆中的父爱,却能载于小舟之中,频频进入他的梦境。这个梦是他魂牵梦绕的往事,往事中的主人公是他的父亲还有那条破旧的船。在为数不多的以父爱为题材的文章中,这篇回忆性散文可算是精品之一,平白如话的语言里流淌着舐犊之情,伟大的父爱感人至深。  每个人对父爱的理解各不相同。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对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时父爱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期刊
六大解放,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和民主教育思想的反映,是他生活教育理论的原则。他的核心内容是指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眼睛、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充分自由地生活,从而解放创造力,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纵观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习作教学,问题频现:不会观察生活,没有生活积累,提笔不知道该写什么;语言表达能力弱,平时聊天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常把父母老师怼得无言以对,可写的作文
期刊
现今农村入学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古诗词的接触较少,积累的古诗词的量也就寥寥可数。教师可以将“诗”和“画”结合起来,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引起学生的共鸣,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让农村低段小学生在乐趣中进行古诗启蒙。一、以画引诗——得趣  学习一事,以趣为先,以画入诗,给孩子开辟一方思维、创造、想象的空间,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古诗学习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期刊
对照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对阅读提出的要求,笔者觉得小学高年级文言文的学习目标应定位在“正字音、明节奏、懂大意、悟情感、重积累”这几方面。现以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为例谈谈笔者的看法。一、正字音,渗透文化  文言文的学习,初读要做到正确流利。对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练习朗读,只需在困难处予以点拨指导。  师:“少”在古文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从这个要求可以看出,阅读教学重点要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如何理解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引领和点拨”的角色定位,笔者结合《愚公移山》一课的教学案例略谈自己的看法。一、分析文本,找准切入点  《愚公移山》是部编版八年级上
期刊
语文作业是检验课堂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和延伸。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提升、素养的形成,都离不开作业的维系和深化。如何充分挖掘并利用好语文作业的潜在功能和价值,是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一、有趣:链接生活,注重综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因此,语文作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