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作文教学实践的价值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tao870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细细拜读了李建成校长的教学主张“让学生和语文一起成长”,顿觉醍醐灌顶。她像一盏明灯,引领我们迈进语文教学的新天地;她如一轮暖阳,给语文教学的春天增添勃勃生机;她也为我打开了作文教学的另一扇门:作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在欲写的冲动中成长
   人生命成长的动力源于自己的生命体,但也需要外在“呼唤”。学生作文是个体通过写作“让生命和语文成长”的一种方式,作文教学便应通过“唤醒”激发学生的欲写冲动,促进他们的生命内驱力不断“生长”。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唤醒”学生的写作欲望呢?众所周知,学生习作的动机是由客体刺激和主体需要共同孕育而成,需要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等客体刺激,唤醒学生的内在需要。如果仅通过“要我写”的外在刺激,而没有激起学生“我要写”的内在需要,他们就会感到写作是一种负担,即使完成作文也不会得到成长。为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孩子爱活动的特点,经常会设计一些游戏活动,与他们一起玩耍,在玩中让他们产生想表达的欲望。如我在教学“写一次活动”时,先与学生玩“扳手劲”“贴鼻子”等游戏,要求学生边玩边留意同学的表现;再分小组到操场玩“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游戏。回到课堂之后,我趁势引导他们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说说最精彩、最激烈的场面,参加的人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以及旁边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情绪反应等,学生谈得兴致勃勃……我说:这种精彩的场面要想珍藏在记忆中只有把它记下来,否则今后就无法和别人分享你们的感受与快乐。此时,他们兴趣盎然,个个“摩拳擦掌”!由于“活动”这一客体的刺激和学生自我表现这一主体的需要,大大地调动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他们在欲写的冲动中得到成长。
  二、例文引路,让学生在学写的构思中成长
   阅读是汲取,是滋养生命的一种方式;模仿是内化,也是润泽生命的一种方式。小学阶段通过“例文引路”是让学生阅读,是让他们模仿,也是让他们创造。学生通过学习例文的表达方式,并根据范文的表达方式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择作文事料,提炼作文意旨,构思作文结构,酝酿作文情感,进行作文练习。苏教版小学作文教学,亦在通过“习作例文”实践这一思想。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习作8《编一个童话故事》,我对例文《肚子再也不疼了》进行了这样的阅读引导:
   师:《肚子再也不疼了》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生:小花猫不讲卫生,生病了,后来按照医生说的去做,肚子再也不疼了。
   师 :小花猫有什么不好的习惯?有什么影响呢?改掉坏习惯以后又是怎样呢?
  (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这个故事有起因,有经过,还写了结果,小作者将这个故事写得非常——(板书:完整)
   师: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
   生:因为写得非常有趣!(板书:有趣)
   师: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非常有趣?
   (教师小结,并板书:动作、神态、语言)
   编童话故事要“完整”,要“有意思”,要达到这些要求,需要抓住“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方面去描写。这些写作知识,是学生从例文中由内而外地生成出来的,他们在阅读理解和想象创造的训练过程中会让语言生命和个体生命得到同生共构。
  三、联系生活,让学生在练写的实践中成长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也是生命成长的源泉。现在学生都是过着“楼宇生活”,生活单调。习作要求中不少内容他们都缺乏生活实践,作文时常是无话可说。实践智慧在实践中产生,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学写作文,也要让他们学生活,在生活实践中丰富和创新生活。例如,学写生活中有趣的事,我和学生家长利用周末带领孩子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组织学生开展捉蜻蜓、逮蚂蚱、挖荠菜、打桑果、摘枸杞、摸小虾等活动。然后,再让他们自己写作文。由于学生在大自然中用心感触而获得了鲜活的素材,生物的千姿百态又赋予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的心灵好像插上翅膀,笔尖真情流露,《龟鳅之战》《捉田螺》《荷》等一篇篇精彩的习作刊登在省级报刊上。
  我们在作文教学这块圣洁的土地上耕耘着、实践着,但我深深地感到:作文教学的理想境界不应只为了让学生学会写作文,还应引导他们通过作文促进生命成长。
  
  作者简介:江苏省洪泽县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第一次听到“生态课堂”这个名词,是在几年以前。我觉得,生态课堂应该就是叶澜教授所说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绿色课堂,它“低能耗,高效率”,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它充满着人文情怀,闪耀着智慧光芒,洋溢着成长气息。在自己的课堂上努力营造一种“绿色”“生态”的气息,让自己的课堂成为洋溢着生命绿色的课堂,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的事业目标。  紧扣生活,构建开放的绿色生态课堂。开放,从内
期刊
在这草长莺飞、姹紫嫣红的季节,我们随南通教育代表团支教来到了四川广汉这座新型的、有着特殊意义的学校。姜树华老师执教的《窃读记》,不仅洋溢着浓郁的语文味,工具性与人文性交辉,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构建“学”的课堂,行走于“言”“意”之中。由重教师的教,讲究精致、精美,行云流水,严谨有序,到重视学生的学,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倡导学生的自学、自悟、自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 借助活动单,迈开“让
期刊
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上,崔峦会长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目前阅读教学存在的弊端:“当前一个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与运用,甚至以‘得意’为唯一目标,忽略语言的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学写,了解文章写法。”如何根治阅读教学这一根深蒂固的弊病?特级教师姜树华用自己的研究行动
期刊
《鞋匠的儿子》这堂课是姜树华老师在第四届“教育家论坛”暨首届“两岸三地有效教学如皋高层论坛”研讨活动中的一节展示课。我以为,这是“活动单导学”模式成功运用的一个典型课例。“活动单导学”模式,就是学生依据“活动单”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在有价值的问题引领之下小组合作,碰撞思维;然后进行全班展示交流,让学生在取舍、选择、甄别、评价的过程中感悟体验,生成建构。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启发、唤醒、纠偏、提升,
期刊
近年来,中考语文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逐年加大。文言文板块的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成为决定中考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2010年开始中考文言文的考查呈现了一个全新的模式:以课外文言文取代了课内文言文的考查。笔者依据中考对文言文阅读的具体要求和题型,结合所教班级的学情和自己多年来的教学体会,初步总结了中考课外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攻略,即课外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步骤一:速读解
期刊
托尔斯泰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知识的获取既要善于学习,也要善于反思、质疑,甚至批判。这也同样适用于对语文教学本质的探寻。笔者试图通过对几个教学事件的商榷与反思,重构“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以期抛砖引玉。  事件一:学生在课堂上学什么  最近听了苏教版第四册《狐假虎威》一课。到了课堂结束,教师问学生:“上了这堂课,你知道了
期刊
文化是语文教育的灵魂,是语文教学的命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小学语文肩负着提升儿童文化品位的责任和使命。笔者认为,基于文化层面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充盈着智慧的,是具有灵性、富有诗意、色彩斑斓的。基于文化层面的小学语文课堂要注重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以文化浸染学生,提升
期刊
【人物名片】  曹伯高,江苏省兴化市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省兴化中学校长。2007年被教育部表彰为全国优秀教师,2008年被评为中学语文特级教师,2009年4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1年7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确定为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泰州市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泰州市高中语文学科基地主持人。  曹伯高老师在教学第一线工作25年,多年来致力于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摸索出“定大
期刊
读了薛法根校长的这本书,随即给薛校长发去一条短信——“这是我所见教育界谈智慧教育的文章著作中,对智慧理解最清晰,个人表述风格最明显,教育应用指导性最强,分寸感、边界意识把握得好且自成体系的一本书。”自问并非溢美之词。  多次听人感慨说,近几年教育界许多学者名流学问日见精深,文章及报告动辄便是“哲学思考”“文化视野”“生命意识”“宗教情怀”等等不一而足。作为一种学术现象,似乎不能简单地以故弄玄虚或故
期刊
许多一线教师都曾进行过“新课程”理论培训,都接触了新的教学理论知识。然而教学中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从课堂教学目标这个环节来看,依然没有多少变化。培训前大多数语文教师把课文目标完全列出,目标涉及许多方面:课文中心、课文结构、重点字词、手法的运用及效果等等。培训后还是如此,因为这些就是考试检测的内容。教学理论上认为目标体系对评价体系有指导作用,而实际教学是评价体系决定了教学的目标体系,教师的实际行为与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