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之间感受艺术的魅力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ib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教师可以把美术学习中较难理解和运用的美术语言与水墨画的欣赏与表现很好地融合起来,使学生理解得更透彻,运用更灵活。本文列举了部分课例的教学法,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水墨画;美术语言;教学心得
  美术的语言包括“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这里所讲的就是小学阶段学生要掌握的美术语言,如空间、明暗、冷暖、对比、肌理、变化、统一、线条……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美术学习活动让学生对这些语言进行观察、理解及运用,从而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我在自己的教学中发现,通过水墨画的表现,学生更能对这些语言进行理解与运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欣赏名家画作,理解构图法则
  构图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均衡式(对称),给人以稳定、庄严的感觉;另一种是不对称式,给人以活泼、变化的感觉。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这两种构图形式,我从欣赏名家的作品入手,引导学生体会。我找到潘天寿的作品《若有所思》给大家欣赏。长长的兰叶把画面分成了上下不规则的两部分,兰花与题款都在上部分,下面部分大面积的留白留给观者许多想象的空间。
  在设计“音乐会海报”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构图上有个性,我给学生欣赏了名家几种不同的构图形式,“S”形、上下或左右的对称,前大后小的不对称型……说说它们给人的不同感受,让学生明白构图的重要性和多样性。之后学生在设计自己的海报时,对这些构图就能很好地运用。
  二、水墨画运笔与肌理的变化
  历代的书画家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为我们总结了许多运笔的方法,如在宣纸上进行勾、皴、点、染等运笔,产生了连续不断、富有趣味和节奏感的线条。
  “肌理”简单地说就是物体表面的纹理,而这一词小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为了让学生体会树皮产生的苍劲感,我会向他们演示皴擦;要表现柳枝的柔美,我会勾勒出流畅的线条;要表现地上的小草蓬勃的生机,我会用不同的点的方式演示。这样学生就明白了什么是肌理。
  我在教学“巧用肌理”一课时,除了让学生按照教材上提供的几种方法获取技巧外,还鼓励学生用所学过的水墨画的笔墨方法来获取。学生用颜色或墨在有色或无色纸上进行皴擦,用干笔或湿笔在织物上浸染等,获取了更丰富的肌理效果。然后把这些肌理进行选择、拼贴,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
  三、水和墨的运用与明暗、空间的呈现
  在中国画中,黑与白、虚与实的构成关系,决定着艺术效果。水和墨之间表现自然界的远近、层次。教学渐变色的内容时,一般教师会用水粉(水彩)颜料,让学生通过加水或加其他色来达到渐变的效果。但是农村学生有的经济上有些困难,用颜料学习这一内容的话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而且学生也不太容易掌握水粉的性质。于是我采用欣赏和实践来理解和运用这一内容。让学生加水产生墨色的深浅变化,通过欣赏名家的写意山水来体会空间的变化,然后让学生对名家的作品进行临摹,学习墨色的变化产生的空间感。在学生画树的时候,为了给学生讲明白树是一个大的球形,有一定的明暗关系,我也用这种方式给学生演示。
  四、勾勒、皴擦与对比的理解
  对比关系是一组反义词,它包括疏密、大小、黑白、粗细等许多种。画家潘天寿说:“无疏不能成密,无密不能成疏,是以虚实相生,疏密相用,绘画乃成。”可见它们之间是相互存在的,而不孤立。我让学生在欣赏的画面中找到这些对比的地方,引导他们看看这些对比是勾勒线条还是皴擦块面而形成的。例如在社团课中教学“瓶花与水果”时,学生来自不同年级,水平有差异,掌握水墨画的技法也就不同。我先用勾勒的方式勾勒出粗细不同的线条表现花与叶的不同质感,让学生从中体会不同线条给人的不同体会,或强或弱,或柔或硬,或实或虚。而在表现花瓶时,我就用皴的方法来表现,或者把两种方面进行调换。这样表现出来的画面,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详与略、粗犷与细腻。
  五、结束语
  其实,水墨画在最开始的教学中比较有难度,学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但经过几节课后情况能得到很快的改善。水墨画能在短时间内看到作品的效果,对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是大有好处的。学生能够在短时间里,反复操作练习,理解这些美术语言的含义。以上所谈到的仅仅是对一部分美术语言教学的理解与运用,还有许多美术语言不能够很好地表达出来。我想,小学阶段,能够对这些主要的美术语言进行理解运用就能达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水平了。
其他文献
一、设计理念  《三颗枸杞豆》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用回忆的笔法写了三叔一生留给“我”的财富——三颗枸杞豆以及这三颗枸杞豆对“我”的启示、教育。  这是参加李庾南实验学校总校语文优课评比的一节课。李庾南是全国著名数学特级教师,她的“自学·议论·引导”的教学思想,已经跨越学科壁垒,在普遍意义上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按照李庾南实验学校总校要求,参赛课
期刊
摘 要:自然角是幼儿了解自然知识的一个窗口,是探索周围事物规律的有利场所,我们应该从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出发,有效探索自然角创设的内容,积极构建引发幼儿主动探究的自然角环境。本文对此做了阐述和探讨。  关键词:幼儿;主动探究;自然角环境  一、当前幼儿园自然角环境存在的问题  1.幼儿共同参与创设机会的缺失  自然角在初建时一般要求幼儿从家里带些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因为是幼儿自己带来的,所以他们关注这些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艺术领域的定位是: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如何评价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本文列举小班美术活动“秋天的树”,来谈谈对美术活动评价的认识。  一、定位——制定适宜的发展目标  艺术活动的目标共有两项指标,一是感受与欣赏美,二是表现与创造美。其对应的细化指标分别是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以及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具有初步的艺术
期刊
绘本是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成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画出来的书”,它既有深邃的文学内涵,又有色彩丰富、形象鲜明的图画,而正是这些优美的图画,让人在欣赏文学美妙的同时,又能深层次地感受到艺术的深远。日常教学中借鉴绘本故事和绘本中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发现中探索,通过将绘本教学与美术创作相结合,培养幼儿的美术能力。实践证明,采用绘本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效果明显。  一、美术教育
期刊
摘 要:高三政治课第二轮复习要求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如何达到二轮复习的效果,探索出有效二轮复习的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关键词:高三政治二轮复习;情境探究;主干构建;课堂效率  虽然复习课的沉闷、缺乏新意、将已学过的知识的再次重复堆砌令广大师生头疼,但笔者认为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绝不是简单的第二遍复习,它是建立在一轮复习基础上的深入、综合和提高,是由知识到能力转化的一个重要阶
期刊
一、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为古文单元,写出了史学著作、神话传说及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美,学习重点是感知内容、积累语言、品析借鉴。  本单元分两个专题。专题一:重视古诗文朗读训练、重视学生文言知识的积累;专题二:再现古典幽情——如何运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创造性地、多元化地理解作品,汲取民族智慧。  专题一:感受古典意蕴。《曹刿论战》记录了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体现了世家笔法;《邹忌讽齐王纳谏》纳谏的
期刊
摘 要:高中政治是传授学科知识与育人价值的有机结合。只有有效挖掘政治课的育人内涵,才能更好地诠释学科价值。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创设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另一方面,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为导向,深入挖掘教材,实现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自然流露,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具体性和层次性的德育目标。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育人  康德曾说过:“这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能引起人心深深的震动。一个
期刊
摘 要: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社交媒体以及以开放、共享为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蓬勃兴起,和微博、微信等社会性工具软件相类似,“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也逐渐被推广开来。做好“微课”研究,提高语文备课效率,将有利于丰富课堂内容,创新课堂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语文微课;新型备课;新型教学资源  近两三年,教学“微”热潮在全国上下迅速掀起,这标志着教育界“微”时代序幕的开启。而建立在微课教学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新课标不仅给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53%的学生缺乏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成绩也不理想;72%的学生认为数学是没有吸引力的,甚至认为这是不容易的。这与数学作业题型的单调有关。平时在数学学习过
期刊
摘 要:本文讨论的是教育中问题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问题。对于问题学生来说,课外阅读尤为重要,因为它是学生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培养人格的有效途径与平台,在育人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然而通过教学实践和调查发现,问题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问题很多。针对现状,本文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兴趣起步,引导学生选择有益读物,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从而逐a步提高语文课外阅读效果,最终使语文课外阅读伴随并引领问题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