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写作:社会见闻 ”的教学感悟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一般文化基础知识相对普通高中学生而言要差一些,于是他们大多忽视文化课。针对职校生的特点,在自主写作的教学上,应该有适合职高生的独特的语文教学方法。就其中“自主写作:社会见闻”的教学有一点感想。
  第一、真实体验生活
  作为人,首先有见闻,后才有思想,这也是符合物质到精神的哲学理论。因此要求学生要留心身边的各种社会现象。凡是耳闻目睹的事情,往往自己感触最深,学生最容易下笔,因此也有内容可写。学生要留心、关心身边的事情是职高生生最起码的社会责任。因此引导学生可以记录一次见习实习;写一次上学或者放学经历;可以描述超市购物场景;也可以写一次产品促销;可以写一次街头活动等等,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阶段,学生其实也写过不少类似的题材的作文。但是同样的一件事情,由于人生观、世界观不同,不同人的观点不同。即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对同一件事件也有不同看法。只有亲历耳闻的才最真实,才最能表达学生自己最真实的感情。也最容易打动别人。要获取耳闻目睹的社会见闻的素材,就是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也就是符合教材所要求的学生参加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亲历社会实践,再把它运用到语文课堂上来。使他们能够有话说,有事写。写出的文章内容真实,感触深刻。
  当然,真实生活的体验除了亲自参与或者亲历之类的事外,真实生活的体验其实更多的也包含看见或者听见各种媒体所发布的信息。
  职高生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关注各种媒体上的信息,不仅关注身边和自己密切相关的事情,也要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把握时代命脉,确切地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和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特的看法、见解。
  第二、恰当的语言表述
  不少学生通过努力,眼看耳听获取关于社会的见闻的素材很多,但是在写作上往往出现有事讲不清,有话说不出的憋屈感。这也是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时遇到的通病。其实质是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词汇量不够,不能用准确地的词句表述出来。这也是语文修养欠缺的表现。
  可以先降低标准,让学生在自己有比较丰富的社会见闻方面的素材情况下,不要急忙下笔。多看看报纸,翻翻杂志,并且多在网上要查阅关于类似自己所见所闻的新闻报道或者这方面的文章,学习借鉴别人如何运用什么样的词语或者话句去叙述、描述事件的。觉得意思表达不清,也可以直接摘取一些别人现成的优美的词语,准确表述的语言。只要恰当的引用他人的话语能够把你自己想表达东西很好的表达出来,其实摘录也是一个不错的写作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写社会见闻最好的最捷径的方法。在学生逐渐掌握了怎么去写好社会见闻后,再逐步提高要求,让学生平时积累更多关于社会见闻的词汇,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能够经常用恰当的语言去叙述,去描写,去评论。学生自主写作社会见闻,既不是纯粹的作文(作文很多可以凭空想象的),也不是纯粹的新闻或报道之类的文章(不是记者的身份)。但是不管是社会上积极向上的还是阴暗污浊的事件、人物,一般情况下都要客观反映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见闻一般让读者去评判,让大众去鉴别。但是作为学生作文社会见闻,学生自己的感情、立场、观点要鲜明。可以明确地表达,也可以隐含其中。笔下不能完全就是一摄像头。对于通过各种媒体了解的社会信息之类的素材,比如电视、网络有丰富的各种社会见闻,学生其实天天都在直接或者间接的在接触社会见闻。对某人或者某事的关注,并且把它作为写作的题材,那么学生对此就要非常明确表述出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感情。不能含糊其辞,没有自己鲜明的立场。否则就成了摘抄现成的新闻消息,达不到学生自主写作社会见闻的目的,也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三、强化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不管写什么,都是属于作文范畴,只要是书面形成的文字,就必然要求有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学生自主写作社会见闻也不例外,其实质也是作文。因此写社会见闻也必须遵循一般作文的要求和写作技巧。基本的写作方法一定要强化。这也是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主张在模仿中掌握写作技巧,重视名家名篇对学生的影响,模仿是作文的不可缺少的步骤。写作的一般能力——审题、文意、选材、剪裁、谋篇布局、语言运用等为经线,精选典范作品为作文,组成一条读写结合、分阶段、有层次的训练序列,改变“教学无书,训练无序”的状态。高中生要写反映社会现实的文章更应该要加强这些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在写社会见闻的过程中,多多模仿一些新闻报道以及大量的报纸杂志上的文章形式结构,特别是网络上的许多好文章。学习那些好文章的审题、文意、选材、剪裁、谋篇布局、语言运用的方法和技巧,这样就加快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步伐。
  第四、以叙事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强调学生在初学写社会见闻时期,应尽量单纯叙述事情,正如作文中最常见的记事文章,让学生觉得没有压力,只是要注意选材。通过叙述、描写含蓄地表现对某个事件的情(下转2—7版中缝)(上接2版《“自主写作:社会见闻”的教学感悟》)感倾向和立场观点。叙述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在写作过程中,抓住重点,详略分明,甚至可以运用细节描写。比如通过描述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格、精神面貌,思想倾向等等,进而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果学生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写人记事的写作水平有些提高后,在写社会见闻时候,就逐步加入议论,针对一件事,或者一个人的叙述描写后加以议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好的方法是在事情叙述完后的文章结尾部分进行议论。在单纯叙事一件事的基础上,逐步的过渡到可以叙写多个事件,但是要注意,再叙写的多个事件,注意选材:通过对多个事件的叙述,表达对这一类事件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写作方式上,可以选取一个恰当的叙事角度,或者选用一条清晰的线索,最好把这些事件有机的串联起来那么文章结构比较紧密,中心的表达更为集中突出。至于说纯粹的对社会见闻的议论,往往针对的是听见的信息,更多的来自电视,网络的新闻、消息或其他类型的文章。针对不是自己身边亲历的事件等就采用大量的议论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要求学生观点明确,鲜明地表达自己的看法。针对一些社会现象认同或者反对,一开始就旗帜鲜明。而且在此基础上可以列举类似的事例,多角度多方面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最后结尾,简要总结即可。
其他文献
女儿正上初中,期末考试写作文《少年的心声》,大声呼喊作业太多让她睡不够觉,没时间玩儿,电视、网络都难得一看,读书更谈不上。这是实实在在的,各科每天都有作业,有时数量惊人,更可恶的是有些作业纯属机械重复:课文注解不只要看要读要背,更要抄写,今日复明日;不论单词听写错没错,从模块一至模块N统统写N遍。家长一看就是暴力作业,真想让孩子不做了,可是孩子认真,自尊心又强,不愿因为完不成作业让老师数落,就只好
期刊
《语文读本》是与教科书配套使用,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文本。它与教科书若即若离,又互相为用。入选作品文质兼美,文化内涵丰富,情感表达真挚,贴近学生生活;90%以上为名家名篇。文章短小精悍,语言典范,形式活泼。怎么用好《语文读本》呢?下面笔者就使用《语文读本》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树立正确的《语文读本》使用意识   如何把握高中语文教材的“读本”与“教本”的关系?编写者在编写读本的时
期刊
考场作文巧用多变的句式,可使文章亮丽迷人,多姿多彩,妙笔生花;读之则如饮香茗,余甘未尽,如食橄榄,余香无穷。  一、长短结合,摇曳纵横  长句周详严密,短句简洁明快,长句容量大,表达周密、详尽,短句字数少,表达简洁、明快,考场作文长短句参差使用,可使文章气韵流畅,音韵铿锵,错落有致,读之有平仄之韵,曲折之美,跳动之感。  如中考满分作文《我因先生而自豪》中:“先生姓刘,不喜功,不慕荣,爱读书,爱看
期刊
孔子说:“情欲信,词欲巧。”即语言要生动、形象。如何使学生语言变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一些探索,收到了一些成效。  一、借用“他行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行业不断涌现,不同的行业有着各自的特殊语言,因而大大丰富了我们祖国的语言库存。引导学生积累、借用“他行语”会使其作文的语言生动、幽默。所谓借用,实际是将此行业性词语活用到彼行业的文章中去,并赋予新的内涵、旨趣。如:  1.在他看来,无论生
期刊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吕叔湘语),修改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可当前的中学作文教学中常常忽视了修改,往往是上课前老师说个题目,并作简单指导,最多师生一起互动一下,就让学生进行作文。老师把收上来的作文简单批阅一下,等到下节作文课上适当地点评,最多将写得突出作文当众表扬一番,结束了,又布置下一篇作文题目了。  其实这样作文教学收效甚微,“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此笔者从自身的实际教学中总结经验,认为
期刊
没有问题就难以激发和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没有问题就难以激起学生求索的兴趣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老师问的巧,不如学生问的妙。  一、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  语文老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和培养:  1.抓住中心事件提问  一篇记叙文必须通过具体的事件来反映生活,只有中心事件内容最能体现主旨。这种提问,直接指向阅读目标和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学习和阅读中起到导向作用。   2.对重点词句、语
期刊
教育的目的是要造就终生爱好学习的自主学习者,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一、加强平时的自主学习锻炼,提高现代文学习阅读的能力  1.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要确立学习目标,用能目标促进学习任务的完成、学习计划的完成,从而形成正确的自主学习态度。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要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产生对新知识渴求的冲动,把思维的兴奋点都集中在自己感兴趣
期刊
一般情况,语文老师上文言文讲授课只是注重解决字词解释、句逗问题、文言句式句法和翻译问题,而作为一篇文章这只是解决的最浅层面的问题,文章还有作者的思想情感问题、技巧问题和语言特色问题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解决,而这些问题才是大问题,才是根本问题。可惜,这些问题我们的语文老师解决的不透。大凡流传下来的文言文,它们为什么千古流传?它们的真正的价值何在?   中学的语文老师普遍感到文言文课好上,究其原因:不就是
期刊
以前,执教《再别康桥》,被诗歌优美的文字,柔美的情感,幽雅、深邃的意境,深深的陶醉。诗歌具有很强的音乐性,一唱三叹,宛转悠扬;情感缠绵悱恻,柔肠百结。迷恋康桥的夕阳,绚丽多姿;沉醉康河的碧水,清澈透亮;留恋岸边的垂柳、青草地,翠绿的芳香;更迷人的是夜晚撑着长篙追逐满天的星星。如此的诗情画意,读来荡气回肠。还有诗人伫立甲板,面向西天,海风轻抚,海鸥声声,最是那迷人的挥手,挥不去诗人长长的思念。这是何
期刊
杜甫死前二年所作《登岳阳楼》诗,被后世目为咏岳阳楼诗的绝唱。诗的主旨在表达身世凄凉之叹和忧国伤时之感,已有定评。然而,对诗的前两联,尤其是对颔联的理解和赏析各家意见基本上比较一致,但大多语焉不详,没能深入透析老杜此诗的妙味。  诗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仅用十个字,就写出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其意境的开阔宏丽历来为人称道。但是,我们不禁要问:诗中的意境只要是宽阔广大就好了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