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zheng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情况,语文老师上文言文讲授课只是注重解决字词解释、句逗问题、文言句式句法和翻译问题,而作为一篇文章这只是解决的最浅层面的问题,文章还有作者的思想情感问题、技巧问题和语言特色问题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解决,而这些问题才是大问题,才是根本问题。可惜,这些问题我们的语文老师解决的不透。大凡流传下来的文言文,它们为什么千古流传?它们的真正的价值何在?
  中学的语文老师普遍感到文言文课好上,究其原因:不就是课上有话说嘛!把文字疏通一下,翻译一下,总结归纳一下文言语法现象,两三课就这么下来了,教师也感到课堂很实在,学生似乎学到了很多东西,其实,这才是阅读的“初级阶段”,那么文言教学的“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是什么呢?其实,我们应该像教授现代文那样引导学生认知、品味、鉴赏、评价和探究,而且这些文章比许多现代文章更有价值,试想:我们现在被称为“时文”“经典”的文章,都会像这些文言文一样千百年后会流传下去吗?我们的文言教学应该引导学生从义理、考据和辞章三方面品读文章,倾听古人的心跳,感受古人的脉搏,而不是培养学生成为“文言翻译家”。
  如何品读文言散文呢?例如,在教苏洵的《六国论》时,在扫除文字障碍后,应把更多的心思用在赏析文章的思想观点、表达技巧和结构上面。这是一篇非常典范的议论文,对学生的议论文习作及应试大有帮助。先让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明确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和两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这种中心论点加分论点的模式,在应试中易受阅卷老师的青睐。另外,《六国论》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证,对学生习作和应试也大有裨益。在议论文的写作中,学生经常存在论证方法单一(多用例证)的问题,应从《六国论》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得到启发,尝试运用假设对比论证方法,一方面,使文章的论证方法多样,更像议论文,也增加了字数。这是从学习《六国论》中得到的大收获。学生在读到“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更加深刻地懂得了“文章合为时而著”的道理,也就是说文章要反映现实,解决现实问题。同时,我们也看到作者“忠君保皇”思想,这样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绝对是纯美的、高尚的。因此,《六国论》经常被看作高考作文的样板。
  从《六国论》的教学实例,显而易见:文言文教学,更应该重视赏析文章的思想观点、表达技巧和结构,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获得思想的启迪、智慧的开启和章法的借鉴。如果只停留在“解决字词解释、句逗问题、文言句式句法和翻译问题”这个层面,是远远不够的。
  文言文阅读应该和现代文阅读一样都有一个复杂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读者通过思想的外壳——古汉语入手,抓关键实词(含词类活用、古今差异、偏义复词和通假现象等),抓倒装句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主谓倒置),抓固定句式,抓省略句(主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等),疏通文意,更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阅读经验和生活经历,充分的感知、体察、参悟、鉴赏和评判,这个过程应该是丰富而复杂的,可以让学生以不同的身份诵读、赏读、品读和研读文言文,学生可以把自己当成文章中的一个人物形象,去感知其他人物形象,可以把自己当成作者的朋友,甚至就把自己当成作者,拉近与作品的距离,与作者的心理距离,这样的阅读才是完整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精神活动,才是真正的挖掘了文言文的思想艺术价值。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应该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充分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并使之迁移成为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的传授方法,教会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字词解释、句逗问题、文言句式句法和翻译问题,教师誊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引导学生充分感悟文言作品的人文精神和科学品质,感悟文章的结构和章法,探究作品主旨的深刻性,这才是文言文教学的根本之所在。
其他文献
很多学生都害怕写作文,每逢作文课就唉声叹气,愁眉苦脸,作文不知如何下手。即使文章写出来了,文章质量不高,毛病较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文章中体现的学生写作思维混乱,立意不高,结构不清,缺乏逻辑性。因此,必须要进行写作思维培养,对学生进行创新作文教学。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着重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思维能力,旨在创新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写出立意“深、新
期刊
在实际教学设计与组织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应当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要求,才能够有效保障分组教学活动的科学开展。  一、坚持合理分组原则,适应学生基础实际  合作学习小组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基本的学习单位,在这样的学习载体之中,教师的各项教学目标要求可以得到有效实现,学生的学习难点可以向教师进行表达,能够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互动的通道。在学习合作小组的分组过程中学问较大,我们在调研中发现,部分教师直接就将
期刊
我是一名教师,1987年师范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记得教材已作了几次调整,单我所在的学校语文教材一直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版”)出版的版本。在现在各地方可以自主选择教材的情况下,我不知道还有多少地方使用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只是在2007年我又一轮教授人教版的新语文课本时,发现有几处改动和毛病,今借贵研究会征文之际,写出感受,你们看是不是有些道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外
期刊
女儿正上初中,期末考试写作文《少年的心声》,大声呼喊作业太多让她睡不够觉,没时间玩儿,电视、网络都难得一看,读书更谈不上。这是实实在在的,各科每天都有作业,有时数量惊人,更可恶的是有些作业纯属机械重复:课文注解不只要看要读要背,更要抄写,今日复明日;不论单词听写错没错,从模块一至模块N统统写N遍。家长一看就是暴力作业,真想让孩子不做了,可是孩子认真,自尊心又强,不愿因为完不成作业让老师数落,就只好
期刊
《语文读本》是与教科书配套使用,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文本。它与教科书若即若离,又互相为用。入选作品文质兼美,文化内涵丰富,情感表达真挚,贴近学生生活;90%以上为名家名篇。文章短小精悍,语言典范,形式活泼。怎么用好《语文读本》呢?下面笔者就使用《语文读本》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树立正确的《语文读本》使用意识   如何把握高中语文教材的“读本”与“教本”的关系?编写者在编写读本的时
期刊
考场作文巧用多变的句式,可使文章亮丽迷人,多姿多彩,妙笔生花;读之则如饮香茗,余甘未尽,如食橄榄,余香无穷。  一、长短结合,摇曳纵横  长句周详严密,短句简洁明快,长句容量大,表达周密、详尽,短句字数少,表达简洁、明快,考场作文长短句参差使用,可使文章气韵流畅,音韵铿锵,错落有致,读之有平仄之韵,曲折之美,跳动之感。  如中考满分作文《我因先生而自豪》中:“先生姓刘,不喜功,不慕荣,爱读书,爱看
期刊
孔子说:“情欲信,词欲巧。”即语言要生动、形象。如何使学生语言变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一些探索,收到了一些成效。  一、借用“他行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兴行业不断涌现,不同的行业有着各自的特殊语言,因而大大丰富了我们祖国的语言库存。引导学生积累、借用“他行语”会使其作文的语言生动、幽默。所谓借用,实际是将此行业性词语活用到彼行业的文章中去,并赋予新的内涵、旨趣。如:  1.在他看来,无论生
期刊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吕叔湘语),修改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可当前的中学作文教学中常常忽视了修改,往往是上课前老师说个题目,并作简单指导,最多师生一起互动一下,就让学生进行作文。老师把收上来的作文简单批阅一下,等到下节作文课上适当地点评,最多将写得突出作文当众表扬一番,结束了,又布置下一篇作文题目了。  其实这样作文教学收效甚微,“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此笔者从自身的实际教学中总结经验,认为
期刊
没有问题就难以激发和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没有问题就难以激起学生求索的兴趣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老师问的巧,不如学生问的妙。  一、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  语文老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引导和培养:  1.抓住中心事件提问  一篇记叙文必须通过具体的事件来反映生活,只有中心事件内容最能体现主旨。这种提问,直接指向阅读目标和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学习和阅读中起到导向作用。   2.对重点词句、语
期刊
教育的目的是要造就终生爱好学习的自主学习者,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一、加强平时的自主学习锻炼,提高现代文学习阅读的能力  1.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要确立学习目标,用能目标促进学习任务的完成、学习计划的完成,从而形成正确的自主学习态度。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要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产生对新知识渴求的冲动,把思维的兴奋点都集中在自己感兴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