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去爱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king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亲爱的安德烈》,让我感触较深的,除了优美的文字和质朴的情感,更多的是蕴藏着激烈的文化碰撞、价值观对比。书中那些关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的描写,让我在对比自己的成长环境、体味如今的师生关系的同时,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和反思。
  父母对孩子的爱总是无私的、不掺杂质的,许多父母教师虽然爱,但却不知怎么去爱。在德国长大的安德烈在给妈妈的信中询问:我的亚洲同学,在我眼里看起来是如此的稚嫩。在安德烈在自己的朋友圈里面喝着咖啡谈时政、说音乐、讨论着尼克和黑德尔时,朋友约翰在香港的两个男女同学,正坐在床沿玩毛绒玩具,还做出“超可爱”的声音,推来推去,像两个八岁的小孩。在我们的高中里,学生十八岁的时候都要举行成人礼,一起宣誓,迈向成熟。可无数个已经成年的他们,仍旧在毕业时无法面对独立的住宿生活,无法面对成绩的起伏、同学的摩擦,仍然过着需要家长和教师每天督促才能进步的生活。中国的家长和教师总是对孩子管得多,“保护”有加,大事小事总是千叮咛万嘱咐,却忽略了对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这其实并不是孩子的错,是我们爱的方法不对。
  龙应台的二儿子菲利浦在第34封信《独立宣言》中说,欧洲人看人是看年龄的,只要满十四岁了,连教师也要用“您”来称呼学生。可有几次龙应台带着菲利普到外面与她的中国朋友见面,朋友总会指着菲利普,望向龙应台,笑着询问她菲利普几岁啦,读几年级啊,懂几国语言啊,等等,仿佛以为菲利普还小,不懂得回答这些问题,又或者是菲利普辈分小,不够资格与他们对话,应该让大人来为他“代言”,这让有着西式独立思想的菲利普很不满意。想想我那时上学,思想上总有负担,害怕考试成绩差给父母丢了面子。每每遇到邻居家的阿姨叔叔,受到他们夸赞时也总是听到这样的话:“你女儿真厉害!”“你的女儿真棒!”可到底在夸谁呢?如今网络上有句调侃家长的话:世界上最好的孩子总是别人家的孩子。中国的家长和教师往往在给了孩子足够的自由和认可后,觉得那是自己的“授权”或“施予”,是自己对孩子的肯定,他们并不觉得那是孩子本来就有的天生的权利,不积极去引导孩子对自己进行评价和认可。这些中国孩子根本没有认识到孩子是独立于父母之外的人,应该有一个完整的自我。那么,培养孩子们的独立自主精神,让他们完整地、客观地看待这个世界,便是很难实现的目标了。作为家长和教师,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更应该学会怎样去爱,让这种爱恰到好处,不甜腻,不酸涩。
  同样是与孩子沟通与交流的书信,读《傅雷家书》,我感受到的是传统文化对于儿童养成的重要性,是教,是训。可是读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我感受到的是凌驾于东西方文化之上的思想碰撞和对话交流,是牵,是引。
其他文献
意象,也就是诗歌中的形象。古诗中涉及的人、物、景观、花、鸟、鱼、虫等,都可以称为“意象”。古诗中的意象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平时重视对诗歌意象的积累,对把握诗歌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旨大有帮助。为此,将常见的诗歌意象进行整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1.秋。秋天天气转凉,秋风萧瑟,草木凋零,万物蛰伏,有时也用秋来表示人生迟暮。在这样的生理感受和心理体验下,秋之意象大都积淀
期刊
鲁迅的作品如何教,这应是一个老话题了;鲁迅作品难教、难学,这也已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共识。谈论鲁迅作品教学的文章,都喜欢引进所谓学生的口头禅:“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或“一怕写作文,二怕周树人,三怕文言文”。当下,鲁迅作品难教、难学,似乎已成定论。从舆论势头看来,谁要对此表示一点不同意见,就难逃灭顶之灾。  如今,在全民娱乐化、文化快餐化、阅读卡通化的当下,教学鲁迅作品有难度,是一个不争
期刊
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赫尔巴特也曾说过:“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根据《中小学德育大纲》规定:“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的阵阵浪潮中,学案教学模式逐渐成为各学科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手段,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一些学校的肯定,也受到了一些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和推广。在学案教学模式的推广中,部分教师不断地融入个人元素或者依学情“单独开方”,结果各地学案形式各异,“百花齐放”。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案教学的问题逐渐出现,也引起了学校教学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的高度关注和深刻反思。像一些教育基础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
期刊
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过:“作为一名教师,他自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和教养,在多大程度上使这种教育和教养成为他自己的财富,他只能在这样大的程度上对别人发生教育的影响,而且必然发生这种影响。”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即师德,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他的看法,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不能只关心传道授
期刊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的意思就是教学生断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 (dòu)。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
期刊
周记,因其内容自由、形式灵活、体裁不限、字数不限,相较于作文,更受学生的欢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坚持让学生一周一记,内容可以涉及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追求“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精神”的境界,写出自己对人世万物的独特感受,由此再生发“同情”“想象”“彻悟”。在这样的过程中,周记就是学生生活的备忘录,能够给他们留下一笔日后回味陶醉的精神财富。同时,它也是学生倾吐衷肠的驿站,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
期刊
“愁”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思想主旨,虽然诗人的“愁结”各有不同:或怀才不遇,孤苦无助;或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或羁旅在外,思亲思友,离别闺怨;等等。但是,那万千愁绪,断肠椎心之痛,总能让读者不得不产生强烈的共鸣。  一、借江、河之水,让愁绪有了不尽的“长度”  汩汩滔滔长年不息流淌的江河之水,常是作者用来寄托自己时时难了、日夜煎熬的断肠愁绪的意象。  如,秦观的《江城子》中的“便做春江都是泪
期刊
去年,在教学《我有一个梦想》时,本来预设是要引导学生体味演讲辞语言之美的。可是,在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段落这个环节,一个学生读到“正义的光明的一天不到来,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时,另一个学生突发惊人之语:“暴乱开始了。”全班同学都笑了,还有几人为之大鼓其掌。  于此,立即感到有些学生预习时,对教材的“探究”并不成功,基本上属于“一枝半叶”甚或“视而不见”。当即决定改变教学内容,用“点
期刊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大凡赏析性文章都会从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来分析,本文尝试从精神方面探讨词人的心灵世界。  “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郭麟)。”人们深知李煜是个不称职的亡国之君,但他同时也是一个有着卓越才华的纯情诗人。有人说:人生在世,要么做一件惊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