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汉语言文学和高职语文教育之间具有非常明显的关联性,而基于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性来说,其和传统的高职语文教育相融合,必然会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学价值,据此,本文探讨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之间的关联性,以期能进一步挖掘汉语言文学教育因子,推动高职语文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高职语文教育;关联性
笔者认为,新课改背景下,借助汉语言文学教育以提升高职语文教学价值的做法是非常明智的,利用两者高度的关联性,可以实现两方面的目的,一方面是借助汉语言文学教育以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经典,另一方面是通过高职语文教学提升汉语言文学的普及度。
一、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关联关系
(一)汉语言文学从属于高职语文教育
高职语文教育是较为宽泛的教学领域,而汉语言文学是一门具体的语文教学学科,所以汉语言文学实际上是属于高职语文教学范畴之内,目前,高职语文教育正在下大力气改革,融入汉语言文学以进一步提升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先进性,也是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性更强,具有鲜明的独特性
汉语言文学知识更加全面、复杂、深入、细致,这就表明其专业性更强,而且和普通的语文教学相比,汉语言文学教学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要求更高,所以在整个高职语文教育体系中其具有鲜明的独特性。
(三)两者的教学侧重点不同但教学目标一致
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侧重点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文学素养,即注重对人的内在品质的改造和重塑,但是高职语文教育的教学侧重点在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即注重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但是从深层次来说,两者的教学目标一致,即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例如思维方式、创新能力等等。
二、如何做好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对接工作
(一)更新教学理念是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1、坚持人本教育理念
人本教育理念下,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中心,拥有学习自主权,每个人都能从学生中找到乐趣和方向,而教师则退居二线充当“引导者”和“启发者”的角色,从而能更好的把握课堂教学进程,这为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对接奠定了重要基础。
2、坚持传承和创新两手抓
汉语言文化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在笔者看来,传承的方式即强化与高职语文教育的关联性,借助高职语文教育平台渗透汉语言文化,而创新的方式即通过务实、科学、系统、完善的高职语文教育体系为汉语言文化“重塑真身”,使之能在新时代下依旧保持文化先进性。
(二)重视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1、保持汉语言文学和高职语文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上述中提到,汉语言文学和高职语文教学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为增强两者的关联性,就必须要始终保持这一共同点,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文化鉴赏能力、语言交流能力等等。
2、转变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汉语言文学中的许多内容都略显枯燥、难懂,所以大部分学生都对其缺乏兴趣,因此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转变教学方式,采用合作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兴趣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关注学生的现实需求
1、汉语言文学教学切忌无谓的“高大上”
汉语言文学教学必须要摆脱传统的“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即要学会降低身份,从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角度出发,多选择一些与其现实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其实,语言文化来源于生活,如何理解语言、如何理解汉语文化,这些都能从生活中找到答案。因此,笔者认为应从高职语文教学内容出发选择汉语言文学内容,即利用高职语文教学的务实性,以符合学生基本的学习需求。
(四)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1、开设专门的汉语言文学实践课程
汉语言文学实践课程种类多种多样,以开展文学历史发展探究活动为例,学生通过系统的探究活动,不仅能学习专业的汉语言文学知识,更可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其实践汉语言文学知识提供动力。
2、加强情感体验,增強学生的文学底蕴
首先,以情感带入的方式让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也就是所谓的“换位思考”,让学生打破时空间界限,领会文章主旨,体会文章的精神面貌;其次,以情感融入的方式让学生感悟生活哲理,即让学生回归现实,以他人之功过成败审视自身,从而增强情感体验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和高职语文教育之间属于从属关系,虽然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性和独立性更强,而且教育重点和高职语文教育有所差别,但是两者的教育目标却是完全一致的。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增强汉语言文学和高职语文教育的关联性成为了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主要研究课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两者的关联将更加紧密,未来的高职语文教育必将呈现出一派新景象。
参考文献
[1]徐秋梅.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关联性探讨[J].中国培训,2017(2):91-91.
[2]于新鑫.浅析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关联性[J].文学教育(下),2015(11):81-81.
[3]单珊.浅谈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关联性[J].文学教育(下),2017(4):76-76.
[4]杨海英.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关联性探讨[J].消费导刊,2017(28).
作者简介
高俊杰,副教授,汉语言文学专业。
(作者单位: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高职语文教育;关联性
笔者认为,新课改背景下,借助汉语言文学教育以提升高职语文教学价值的做法是非常明智的,利用两者高度的关联性,可以实现两方面的目的,一方面是借助汉语言文学教育以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经典,另一方面是通过高职语文教学提升汉语言文学的普及度。
一、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关联关系
(一)汉语言文学从属于高职语文教育
高职语文教育是较为宽泛的教学领域,而汉语言文学是一门具体的语文教学学科,所以汉语言文学实际上是属于高职语文教学范畴之内,目前,高职语文教育正在下大力气改革,融入汉语言文学以进一步提升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先进性,也是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性更强,具有鲜明的独特性
汉语言文学知识更加全面、复杂、深入、细致,这就表明其专业性更强,而且和普通的语文教学相比,汉语言文学教学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要求更高,所以在整个高职语文教育体系中其具有鲜明的独特性。
(三)两者的教学侧重点不同但教学目标一致
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侧重点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文学素养,即注重对人的内在品质的改造和重塑,但是高职语文教育的教学侧重点在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即注重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但是从深层次来说,两者的教学目标一致,即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例如思维方式、创新能力等等。
二、如何做好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对接工作
(一)更新教学理念是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1、坚持人本教育理念
人本教育理念下,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中心,拥有学习自主权,每个人都能从学生中找到乐趣和方向,而教师则退居二线充当“引导者”和“启发者”的角色,从而能更好的把握课堂教学进程,这为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对接奠定了重要基础。
2、坚持传承和创新两手抓
汉语言文化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在笔者看来,传承的方式即强化与高职语文教育的关联性,借助高职语文教育平台渗透汉语言文化,而创新的方式即通过务实、科学、系统、完善的高职语文教育体系为汉语言文化“重塑真身”,使之能在新时代下依旧保持文化先进性。
(二)重视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1、保持汉语言文学和高职语文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上述中提到,汉语言文学和高职语文教学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为增强两者的关联性,就必须要始终保持这一共同点,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文化鉴赏能力、语言交流能力等等。
2、转变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汉语言文学中的许多内容都略显枯燥、难懂,所以大部分学生都对其缺乏兴趣,因此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转变教学方式,采用合作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兴趣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关注学生的现实需求
1、汉语言文学教学切忌无谓的“高大上”
汉语言文学教学必须要摆脱传统的“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即要学会降低身份,从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角度出发,多选择一些与其现实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其实,语言文化来源于生活,如何理解语言、如何理解汉语文化,这些都能从生活中找到答案。因此,笔者认为应从高职语文教学内容出发选择汉语言文学内容,即利用高职语文教学的务实性,以符合学生基本的学习需求。
(四)提升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1、开设专门的汉语言文学实践课程
汉语言文学实践课程种类多种多样,以开展文学历史发展探究活动为例,学生通过系统的探究活动,不仅能学习专业的汉语言文学知识,更可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其实践汉语言文学知识提供动力。
2、加强情感体验,增強学生的文学底蕴
首先,以情感带入的方式让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也就是所谓的“换位思考”,让学生打破时空间界限,领会文章主旨,体会文章的精神面貌;其次,以情感融入的方式让学生感悟生活哲理,即让学生回归现实,以他人之功过成败审视自身,从而增强情感体验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和高职语文教育之间属于从属关系,虽然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性和独立性更强,而且教育重点和高职语文教育有所差别,但是两者的教育目标却是完全一致的。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增强汉语言文学和高职语文教育的关联性成为了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主要研究课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两者的关联将更加紧密,未来的高职语文教育必将呈现出一派新景象。
参考文献
[1]徐秋梅.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关联性探讨[J].中国培训,2017(2):91-91.
[2]于新鑫.浅析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关联性[J].文学教育(下),2015(11):81-81.
[3]单珊.浅谈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关联性[J].文学教育(下),2017(4):76-76.
[4]杨海英.汉语言文学与高职语文教育的关联性探讨[J].消费导刊,2017(28).
作者简介
高俊杰,副教授,汉语言文学专业。
(作者单位: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