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效,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中学思想政治课必须克服以讲为主的模式,倡导以学生的“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学校探索出问题导学式教学模式,它通过“一课两上”即“问题引领课”加“问题解决课”的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地进行品德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基础性课程,也是一门智育与德育相统一的德育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目前的思想政治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首先,在教材内容上,存在着“三多三少”的情况,即抽象的多,具体的少;空洞的多,现实的少;观念性的多,实用性的少。其次,在教学模式上,教师离不开“灌输+考试”的基本模式,学生是离不开“识记+应试”的基本方法。而在教学评价上,往往重视结果的评价,而忽视过程的评价,因而出现片面以学生的书面试卷分数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则是缺乏课上、课余及实践活动状况的评价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不同程度上使得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受到制约。而问题导学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导为主线,学为主体,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渐进自主学习的模式,有利于部分解决上述问题。
一、理论和实践依据
1.从教育学角度看,导学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正确的学生观的基础上的,它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认知和智力开发来说,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从思想品德教育来说,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健康成长的主体。
2.从心理学角度看,导学式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政治视野。教师通过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引发学生的思辨,使课堂气氛由此变得十分活跃,从而打破“满堂灌”的沉闷的教学格局。
3.从实践角度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将所学的内容,在知情意行几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问题导学式教学会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在自学、讨论、启发程序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表见解,不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教学程序及其实施过程
(一)问题导学式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造,采取的是“一课两上、一案两备”的模式,即“问题引领课+问题解决课”。
1.“问题引领课”要以学案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其教学流程图式如下:
导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问题质疑—学法指导—学生自学—自学检测—作业批改—问题生成。
2.“问题解决课”的基本流程如下:
第一步,导课。教师一般以上节课上遗留的问题来进入教学。
第二步,出示学习目标。本目标是根据收集学生上节课中提出的问题或者自学中教师发现的问题,重新设计学习目标,针对性强。
第三步,提出问题组并解决。一般有三到四个问题组。每个问题组要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
第四步,问题拓展。学生通过学习后,还有没有新的疑问,如有新问题仍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在课堂上解决。如没有,教师也可以适当的提出一些新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解决。
第五步,拓展训练。教师要选取一些历年的三到四个高考题,对学生进行拔高训练。
第六步,课堂小结。
(二)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都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展示来解决问题。做好对学生讨论的启发指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尊重学生。作为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个性、知识等现状,把师生关系确定为平等的地位,共同参与讨论,各抒已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他们能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此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引导,耐心地说服教育,使课堂讨论达到和谐而有成效的境界。
其次,要重视学生的兴趣。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讨论进程加以调控,并不时地运用幽默的语言、机智的思辨力,风趣的体态把讨论气氛引向和谐、激烈,避免讨论走入死胡同,或因缺乏气氛而停止。
再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于一些讨论的问题,为了寻找充分的论据,离不开事先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但更有说服力的,还是从实践中找真理。
最后,重视归纳、整理,总结评价。教师要对讨论作评价,肯定讨论中成功的地方,鼓励表扬在讨论中有上佳表现的学生,为下次的讨论奠定基础。
思想政治课教学导学式教学模式的研究目的,在于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这是一种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然而,必须指出的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和应用,还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要依赖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精心组织,需要同科同年级的教师共同配合,集体研讨设计出合理的导学案。同时要求学校有配套的印刷室,以便能及时地打印学案。如果不印制导学案,那就需要用多媒体进行播放,需要学校有配套的多媒体设备,这些对学校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负担,特别是对教育经费比较紧张的学校而言。
问题解决课上,要组织学生讨论发言查资料,一方面需要教师有比较好的课堂掌控能力,有效地组织学生讨论问题,积极进行展示,还需要教师有比较深厚的知识功底,灵活的课堂应变能力。另一方面,学校要为学生查资料提供便利条件,可以专门设一个资料室,提供各种学习资料,配备几台可上网的电脑,方便学生查资料。
针对不同的学科、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运用,不是每门课程都适合这种模式的。各任课教师要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灵活运用,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地进行品德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基础性课程,也是一门智育与德育相统一的德育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目前的思想政治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首先,在教材内容上,存在着“三多三少”的情况,即抽象的多,具体的少;空洞的多,现实的少;观念性的多,实用性的少。其次,在教学模式上,教师离不开“灌输+考试”的基本模式,学生是离不开“识记+应试”的基本方法。而在教学评价上,往往重视结果的评价,而忽视过程的评价,因而出现片面以学生的书面试卷分数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则是缺乏课上、课余及实践活动状况的评价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不同程度上使得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受到制约。而问题导学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导为主线,学为主体,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渐进自主学习的模式,有利于部分解决上述问题。
一、理论和实践依据
1.从教育学角度看,导学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正确的学生观的基础上的,它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认知和智力开发来说,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从思想品德教育来说,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健康成长的主体。
2.从心理学角度看,导学式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政治视野。教师通过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引发学生的思辨,使课堂气氛由此变得十分活跃,从而打破“满堂灌”的沉闷的教学格局。
3.从实践角度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将所学的内容,在知情意行几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问题导学式教学会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在自学、讨论、启发程序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表见解,不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教学程序及其实施过程
(一)问题导学式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造,采取的是“一课两上、一案两备”的模式,即“问题引领课+问题解决课”。
1.“问题引领课”要以学案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其教学流程图式如下:
导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问题质疑—学法指导—学生自学—自学检测—作业批改—问题生成。
2.“问题解决课”的基本流程如下:
第一步,导课。教师一般以上节课上遗留的问题来进入教学。
第二步,出示学习目标。本目标是根据收集学生上节课中提出的问题或者自学中教师发现的问题,重新设计学习目标,针对性强。
第三步,提出问题组并解决。一般有三到四个问题组。每个问题组要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
第四步,问题拓展。学生通过学习后,还有没有新的疑问,如有新问题仍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在课堂上解决。如没有,教师也可以适当的提出一些新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解决。
第五步,拓展训练。教师要选取一些历年的三到四个高考题,对学生进行拔高训练。
第六步,课堂小结。
(二)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都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展示来解决问题。做好对学生讨论的启发指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尊重学生。作为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个性、知识等现状,把师生关系确定为平等的地位,共同参与讨论,各抒已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他们能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此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引导,耐心地说服教育,使课堂讨论达到和谐而有成效的境界。
其次,要重视学生的兴趣。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讨论进程加以调控,并不时地运用幽默的语言、机智的思辨力,风趣的体态把讨论气氛引向和谐、激烈,避免讨论走入死胡同,或因缺乏气氛而停止。
再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于一些讨论的问题,为了寻找充分的论据,离不开事先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但更有说服力的,还是从实践中找真理。
最后,重视归纳、整理,总结评价。教师要对讨论作评价,肯定讨论中成功的地方,鼓励表扬在讨论中有上佳表现的学生,为下次的讨论奠定基础。
思想政治课教学导学式教学模式的研究目的,在于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这是一种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然而,必须指出的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和应用,还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要依赖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精心组织,需要同科同年级的教师共同配合,集体研讨设计出合理的导学案。同时要求学校有配套的印刷室,以便能及时地打印学案。如果不印制导学案,那就需要用多媒体进行播放,需要学校有配套的多媒体设备,这些对学校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负担,特别是对教育经费比较紧张的学校而言。
问题解决课上,要组织学生讨论发言查资料,一方面需要教师有比较好的课堂掌控能力,有效地组织学生讨论问题,积极进行展示,还需要教师有比较深厚的知识功底,灵活的课堂应变能力。另一方面,学校要为学生查资料提供便利条件,可以专门设一个资料室,提供各种学习资料,配备几台可上网的电脑,方便学生查资料。
针对不同的学科、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运用,不是每门课程都适合这种模式的。各任课教师要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灵活运用,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