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在高中教学和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掌握文言知识学生才能更好地欣赏古代散文和古代诗歌,进而才能更好地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但目前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不尽如人意,讨厌文言文,害怕文言文的现象十分普遍。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教学实际,笔者提出几点文言文教学建议。
【关键词】文言文;文言文学习;文言文教学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文言文无疑是高中语文教学和学习的重头戏。新课标规定:“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读懂浅易文言文,重点掌握120个文言实词和18个文言虚词,掌握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和词类活用、固定格式等。这些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那么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和文言文学习是否能达到这个目标呢?
有位高中语文教师曾在高中学生中做过一个调查:80%的学生认为文言文学习很难,既没有信心,也不喜欢学习文言文,甚至有学生认为 “文言文就是第二外语”,学习文言文没有什么作用。 究其原由是文言文年代久远,生字词多,词义难辨,句式复杂,大多篇目要求背诵等,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学生对文言文又怕又没兴趣。由于缺乏兴趣,文言文的学习就陷入了恶性循环。对于这一情况,笔者在教学过程当中深有体会。一篇文言文,在老师没泛读或正音的情况下,会被学生读得“支离破碎”,还没读完就会读不下去。记得在讲完《赤壁赋》后,要求学生把课文再齐读一遍,有的学生仍然把“旌”读成“sheng”,这表明学生在学文言文的时候课前缺乏预习,课堂没有认真听讲,课后也没及时复习巩固。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学生太依赖文言文翻译参考书。很多学生上课的时候不带课本就直接用文言文翻译参考书上课,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就直接看参考书,不听也没好好的理解,因此合上书本,却什么也不记得了。曾经有位学生跟我聊天,说考试的时候,她不会把文言文材料看完,就直接猜答案,每次文言文部分得分都不理想,但下次考试的时候,她仍然如此。
与学生文言文学习不积极的现状紧密相关的是当前并不生动的文言文教学现状。我认为自己文言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一是教学模式固定:先介绍作者、时代背景,接着逐词逐句的串讲;二是目标单一:把教学目标只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唯恐有所遗漏,而忽略或淡化了课文精神内涵的分析与鉴赏;三是老师讲得太多,学生只是被动记笔记,因此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听老师讲文言文还不如自己看翻译参考书。
基于以上高中生文言文学情、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的分析,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认识,加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文言文是现代语文的基础,现代语文是文言文的继承和发展。它们二者一脉相承。文言文是“源”,现代语文是“流”,彼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言是一种有着几千年历史渊源的语言,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数量巨大的极富表现力的典故、语汇、辞章,当今白话的基本语汇几乎依附于、脱胎于文言。在现代汉语的3755个一级字中,可以找到1001个古汉语常用字,也就是说,古汉语常用字(1086个)的92%仍旧保留在现代汉语中。另外,84个古汉语常用字,出现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印刷通用汉字字行表》中的高达82个。由此可见,古汉语常用字的绝大多数仍以强大的生命力存活在现代汉语中。因此,文言文并不是学生口中的“第二外语”,不是“舶来品”,我们对它并不陌生,无需望其生畏。学习好文言文,我们才能更好地读懂前人,了解五千年的中国。
第二,强化诵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文言文和诗歌一样,都是中国文学的典范,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更是培养语感的好方法。读的方式要多种多样;范读、领读;齐读,个别朗读;默读、自由读……可读全篇,可读几段、还可读几句、读一句。多种形式的吟诵涵咏,同样为课堂弥漫一层浓浓的古味。对文言文就从陌生到走近,再到融入,从生涩到流畅,再到韵味十足。除了读背这个传统的办法外,还要多让学生动笔翻译与摘录。可让学生翻译课文全文或者片段或者重点语句,以检验学生文言文词语理解,词法句法掌握的情况。让学生摘录整理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词义差异、词类活用等,并制成文言文知识卡片。同时摘抄一些保留文言文语法特点的成语以及文言文中的名言警句。教师定期检查背诵默写。
第三,摆脱固定模式,激活文言文课堂。在上文言文的时候,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串讲方式,应将学生放在主要位置。新课改要求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式学习。自主学习,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前有规划措施,学习中有监控调节,学习后有检查补救,是一种教师指导下的独立学习。教师应创设合适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的参与性,正确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落实明确的任务。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组内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班上讨论,最后师生共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主要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体验到参与的快乐,增强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时候,我在上这课的前一天,让学生准备谈谈“自己眼中的大丈夫”。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我把学生在预习当中遇到的不懂的地方梳理以后,把他们分为三个小组,让大家畅谈“自己眼中的大丈夫”,结果有一个女同学的看法得到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大家还笑称她为“女丈夫”。一节课就在积极热烈的氛围中度过了。
我想文言文的教学应该有很多策略,但不管哪种,都应以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为目的。文言文的教学不是古代汉语语法的讲解,而应该是“言”与“文”的并重。我相信,不断的努力和探索,一定会让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亮点。
【关键词】文言文;文言文学习;文言文教学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文言文无疑是高中语文教学和学习的重头戏。新课标规定:“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读懂浅易文言文,重点掌握120个文言实词和18个文言虚词,掌握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和词类活用、固定格式等。这些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那么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和文言文学习是否能达到这个目标呢?
有位高中语文教师曾在高中学生中做过一个调查:80%的学生认为文言文学习很难,既没有信心,也不喜欢学习文言文,甚至有学生认为 “文言文就是第二外语”,学习文言文没有什么作用。 究其原由是文言文年代久远,生字词多,词义难辨,句式复杂,大多篇目要求背诵等,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学生对文言文又怕又没兴趣。由于缺乏兴趣,文言文的学习就陷入了恶性循环。对于这一情况,笔者在教学过程当中深有体会。一篇文言文,在老师没泛读或正音的情况下,会被学生读得“支离破碎”,还没读完就会读不下去。记得在讲完《赤壁赋》后,要求学生把课文再齐读一遍,有的学生仍然把“旌”读成“sheng”,这表明学生在学文言文的时候课前缺乏预习,课堂没有认真听讲,课后也没及时复习巩固。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学生太依赖文言文翻译参考书。很多学生上课的时候不带课本就直接用文言文翻译参考书上课,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就直接看参考书,不听也没好好的理解,因此合上书本,却什么也不记得了。曾经有位学生跟我聊天,说考试的时候,她不会把文言文材料看完,就直接猜答案,每次文言文部分得分都不理想,但下次考试的时候,她仍然如此。
与学生文言文学习不积极的现状紧密相关的是当前并不生动的文言文教学现状。我认为自己文言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一是教学模式固定:先介绍作者、时代背景,接着逐词逐句的串讲;二是目标单一:把教学目标只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唯恐有所遗漏,而忽略或淡化了课文精神内涵的分析与鉴赏;三是老师讲得太多,学生只是被动记笔记,因此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听老师讲文言文还不如自己看翻译参考书。
基于以上高中生文言文学情、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的分析,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认识,加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文言文是现代语文的基础,现代语文是文言文的继承和发展。它们二者一脉相承。文言文是“源”,现代语文是“流”,彼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言是一种有着几千年历史渊源的语言,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数量巨大的极富表现力的典故、语汇、辞章,当今白话的基本语汇几乎依附于、脱胎于文言。在现代汉语的3755个一级字中,可以找到1001个古汉语常用字,也就是说,古汉语常用字(1086个)的92%仍旧保留在现代汉语中。另外,84个古汉语常用字,出现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印刷通用汉字字行表》中的高达82个。由此可见,古汉语常用字的绝大多数仍以强大的生命力存活在现代汉语中。因此,文言文并不是学生口中的“第二外语”,不是“舶来品”,我们对它并不陌生,无需望其生畏。学习好文言文,我们才能更好地读懂前人,了解五千年的中国。
第二,强化诵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文言文和诗歌一样,都是中国文学的典范,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更是培养语感的好方法。读的方式要多种多样;范读、领读;齐读,个别朗读;默读、自由读……可读全篇,可读几段、还可读几句、读一句。多种形式的吟诵涵咏,同样为课堂弥漫一层浓浓的古味。对文言文就从陌生到走近,再到融入,从生涩到流畅,再到韵味十足。除了读背这个传统的办法外,还要多让学生动笔翻译与摘录。可让学生翻译课文全文或者片段或者重点语句,以检验学生文言文词语理解,词法句法掌握的情况。让学生摘录整理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词义差异、词类活用等,并制成文言文知识卡片。同时摘抄一些保留文言文语法特点的成语以及文言文中的名言警句。教师定期检查背诵默写。
第三,摆脱固定模式,激活文言文课堂。在上文言文的时候,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串讲方式,应将学生放在主要位置。新课改要求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式学习。自主学习,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前有规划措施,学习中有监控调节,学习后有检查补救,是一种教师指导下的独立学习。教师应创设合适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的参与性,正确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落实明确的任务。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组内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班上讨论,最后师生共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主要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体验到参与的快乐,增强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时候,我在上这课的前一天,让学生准备谈谈“自己眼中的大丈夫”。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我把学生在预习当中遇到的不懂的地方梳理以后,把他们分为三个小组,让大家畅谈“自己眼中的大丈夫”,结果有一个女同学的看法得到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大家还笑称她为“女丈夫”。一节课就在积极热烈的氛围中度过了。
我想文言文的教学应该有很多策略,但不管哪种,都应以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为目的。文言文的教学不是古代汉语语法的讲解,而应该是“言”与“文”的并重。我相信,不断的努力和探索,一定会让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