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外衣下的生存关怀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he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很多人把电影《大逃杀》定位于一部暴力影片。但笔者认为,影片所表现的是一种在暴力外衣下的生存关怀,是对生存困境的把握。这种困境有两点:如何选择?价值何在?影片用爱与情感给了人们解决困境的方法。
  [关键词]暴力 选择 价值
  
  电影《大逃杀——东京圣战》有不少血腥的画面,因此被贴上了“暴力”的标签,但电影的出彩之处恰恰在于它没有仅仅停留在暴力的层面,而是在暴力外衣下透露出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关怀。
  
  生存困境之一:如何选择?
  
  从表面上看,这部影片所表现的更像是一场轻率的游戏一样。既然是游戏,那么在人们通常的思维中,就应该是轻松的自在的,选择多多的。但导演深作欣二用一种直白的方式证明了在这场生存游戏中,人的种种困境与无奈,证明了选择的不自由。
  在这场残酷的游戏中我们可以如小川缨那样不妥协,和自己的恋人牵手走向死亡,用此来实践 “我绝对不会参加这个游戏的” 的决绝;也可以如如桐山和雄那样,积极投入到杀戮的快感中,毁灭别人也毁灭自己。我们可以如北野雪子与日下友美子那样心怀友善,为呼唤和平的到来,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可以如相马光子那样种种的恶行与杀戮, 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活下来的机会,只是不想坐以待毙;可以如元渊恭一那样遵循游戏规则以期待自己可以生存下来,考入名校,有一个不一样的明天;也可以如三村信史一样,试图用自己的智慧与努力来破坏这个游戏,反抗既有的规则。
  对于伽达默尔而言,人们至少还有决定遵守规则还是退出的自由。而影片给这所有选择加上了个前提:这42名15岁的少年都不是自愿加入这个游戏的,他们是被选择的。这一切犹如关于人类的宏大生存寓言,在其中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芸芸众生图。
  这影片在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与把握上非常细致,四十多名同学包括他们的班主任北野,在一个半小时的影片得到的充分的刻画。老导演试图通过他们在这样一种生存绝境中的行为,以及一些他们以前生活片断的闪回来追溯他们这些行为心理动机的根源,着墨不多,却将人性中的善良、纯洁、软弱、狡诈、残暴、自私,全都暴露出来,成了一个洋洋大观的人性写真。
  表面上是面对同样的情境,四十名同学有了四十种的不同的选择,但随着影片的深入,我发现每个人的生长环境决定了他们的选择。那个孤岛如同一个小世界的缩影,少年们短短三天的噩梦浓缩隐喻了一个人一生所要面对的一切:生存、死亡、爱情、友情,杀戮与被屠,信任与欺骗。甚至可以说,这不仅是关于微观个人的寓言,而更象是关于整个人类、宏观人性的宏大寓言。? 而在人生中,有时候你以为你有选择,实际上你别无选择。
  
  生存困境之二:价值何在?
  
  由于画面的血腥,在发行时《大逃杀》几乎被禁,经过修改才得以发行。但即使如此它的级别还是R-15级,也就是说15岁以少年不得观看。但这并不能阻止影片在青少年中的巨大反响。就笔者在网上关于这部电影的讨论来看,青年人之所以关注《大逃杀》是不仅仅是因为这部影片折射出了现实生活——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与成年人沟通不畅,强权的压迫,现实世界的残酷,也因为影片反映了年轻人面对这种生存环境时不知如何选择的迷茫。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兼可抛。”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诗句脍炙人口。它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了他的选择。我们也许可以扪心自问:如果我们的现实生活就是一场“大逃杀”,为了自己的生存,什么代价是你可以付的,又什么是比生存还重要的、死都要守护的?
  我们所要守护的价值何在?也许是亲情,但父严母慈式的家庭伦理已经远离,对于成年人的任性,男主人公秋也说:“成年人想死就死想杀就杀,根本没有负起责任。”;也许是友情,但同学间曾经的友爱在生存的危机下也开始苍白,面对生存的压力,灯塔里的六位女生的小联盟也因一个误会开始瓦解,自相残杀;也许是爱情,但单纯而美好的爱情没经的起风浪,在游戏的最后再相濡以沫的爱人也开始反目成仇;也许是崇高的国家价值,可国家有时会无理由的牺牲部分人的利益,难道对于国家的选择,我们就应该无条件的认同。
  尽管有着种种失望,深作欣二还是试图用爱给出一个答案,他还是在努力让我们相信爱的存在与爱的救赎。在影片的最后,画面温暖起来,就如同以前处在死亡阴影下的那些孩子美好的回忆画面,男女主人公坐着小船离开了茫茫大海中的小岛,女主人公說:“好美啊,却是大家的葬身之地。”42名学生,只有一直相互扶持,相互信任的男女主人公生存了下来。三村信史的智慧固然可贵,北野雪子与日下友美子呼唤和平的勇气固然难的,灯塔六人组的友谊固然珍贵, 相马光子的不择手段固然有杀伤力,川田章武的经验与能力固然强大,可导演还是要告诉我们,相互的信任,共同的扶持,对爱的信念是突破困境的最有力的武器。
  
  参考文献
  [1] 秦悦. 架空的真实与虚幻的价值——关于《大逃杀》[J]. 当代电影 , 2002(02)
其他文献
我曾经在《读者文摘》上读过一篇文章叫《奥卡姆剃刀的原则》。今天偶然的将“奥卡姆”这个几字百度了一下,发现竟然有十五万条相关的信息。  (1)600多年前,威廉·奥卡姆有句格言盛传于世“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其含义是只承认一个个确实存在的东西,凡干扰这一具体存在的空洞的概念都是无用的累赘和废话,应当一律取消。这一似乎偏激独断的思维方式,被称为奥卡姆剃刀。600多年来,一个又一个伟大的人物磨砺着这把剃
期刊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教师角色如何转变已日见清晰。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将是今后广大教育工作者教研教改的主攻方向之一。以下就此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 营造和谐氛围,
期刊
当今的社会需要创新的人才,而培养出创新的人才则更要有创新理念的教师,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如果连教师都是“老驴拉磨——闷头走”,那又何谈培养创新的学生呢?如今的教改形势一天比一天灵活,尤其现在新课程标准下来以后,上课也将变得更富有创造性、更有艺术性,也更体现教师的素质。前不久,本人执教了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中的《质数与合数》这一内容,在生动的图形展示与和谐的音响效果中,学生们确实比平时上课活跃、积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综合课程”,是这样一种课程取向:它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去考察和探究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按课程整合性来分,综合课程可分为:学科本位综合课程、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经验本位综合课程。“综合课程”观在数学中的应用是发展的趋势,其理论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文化或学科知识的发展不是相互隔离、彼此封闭的,而是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这意味着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
期刊
[摘 要]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当前面对“go for it”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试探新的教法,多样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 主要原因 探讨英语    英语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近年来,教材不断改进,我们采用了“go for it”书中内容少似无话可说,实则容量大,错综复杂。为此尽快摆脱传统教学
期刊
[摘 要]回忆生活,留心生活,积累素材,培养想象力,有了写作的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学生作文便有事可写,有话想说,写出的作文既有真情实感,又能形象生动。  [关键词]生活 记忆 观察 想象    小学生常把作文当作负担,每逢看到题目,便愁眉苦脸,迟迟不能下笔。我认为,造成学生作文难的主要原因是命题缺少生活素材,以致学生提起笔来感到无话可写。鉴于这种情况,我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拟定文章题目后
期刊
美术教育是以儿童审美教育为目标,让孩子们充分享受大自然和人类文明为我们带来的一切美好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同时,通过不同的创作材料,不同的表现形式,承载儿童的创意和所要表达的情感。针对儿童艺术设计中“创作材料”的应用,结合创作材料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我进行了一番探索和尝试:    一、 儿童艺术设计中创作材料的性质:    “创作材料”在现今美育教学中既有“传统性”又具有“现代性”的特征。传统的版画、国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定向运动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在实践教学中所总结出的经验,为提高定向运动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避免在教学中走歪路,提供一些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定向运动 体育教学    定向运动传入我国虽短短的十几年,从军队院校向大、中、小学普及。随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实施,定向运动成为大学生运动会正式项目。笔者总结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法,
期刊
[摘要]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末的两三百年时间里,欧洲各国在教育理论上都有了很大发展,为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分阶段简要分析了欧洲几个代表国家在这一时期教育理论上的进展。  [关键词]文艺复兴 19世纪末 欧洲 教育理论    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     文艺复兴以及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在外国教育史上树立了第一块丰碑。概括起来,这一阶段欧洲教育的基本特征是:重视教育培养人的
期刊
[摘 要]成长小说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女性的生存和命运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百年来一大批作家塑造了一系列充满欲望的鲜活的女性形象,关爱、同情、怜悯和理解成为作家深思和表达同声的切入点,成长母题下对梦的不同表述,展示、张扬出女性形象主体精神的继承和延续。  [关键词]女性成长 自省精神 继承 延续    一九二七年冬天,丁玲发表了早期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小说以日记体形式描写了一个在“五四”退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