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德育教育的起点,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则成为每个教师必须积极思考的重要课题。基于此,笔者将从“情境导入、案例探究、优化作业”三个方面入手,具体阐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案例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观的起点,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素养的起点,抓好小学教育,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具备一定的道德素养能够使其终身受益。另外,在新课改的广泛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发生了实质性转变,它不仅仅是要求培养学生基本的道德素养,而且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教学思想难以满足当前教学目标的实现。从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来看,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单一的说教式教学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年龄尚小,对知识难以产生深入的理解,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因此,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既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策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要牢牢把握住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一切优质资源,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服务。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合理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出教师对教学情况的客观把握,同时,也是激发学生情感,提高学生理解的必然要求。对于小学生而言,生动、形象的情境莫过于最好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合理的媒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带着强烈的学习期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例如:在教学“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这一课时,旨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创设学生喜闻常见的媒体情境进行教学导入,即:我会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组图片,像“北京京剧、辽宁秧歌、广东舞龙舞狮、四川绵竹年画、江西景德镇瓷器、陕西皮影……”并以谈话的方式向学生说出:“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都是什么吗?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民间艺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吧!”这样一来,既能够给予学生视觉上一定冲击力,激发其内心强烈的学习欲望,也能够巧妙引出本节课题,使课堂导入环节变得更为高效且趣味横生。
二、案例探究,增强理解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解,而且有助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师生的进一步交流。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收集资料和不断的实践探索,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案例,讓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自主探究,并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
例如:在教学“变废为宝有妙招”这一课时,为了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了解对各种各样的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以及掌握垃圾分类、回收的重要意义,能做到废品的再利用,我会采用案例教学法展开教学,即:在课堂导入环节,我会向学生出示各种垃圾图片,并要求学生进行认真观察与思考,以此来有效集中学生的上课注意力,并引出本节课题;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将课前精心准备的生活案例引入课堂,如:向学生播放两则短视频,一则视频内容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乱扔垃圾、污染水资源的现象。”另一则视频内容为“某环保公司技术人员处理垃圾的情景。”之后,我再积极鼓励学生依据上述视频内容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自主学习本节知识,与此同时,我也会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展开学习和探究本节知识,以此来有效帮助学生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促使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三、优化作业,提高素养
作业作为学生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从作业的功能来看,学生从作业中获得的理应是学有所进的欢喜,但事实并非如此,学生从作业中得到的是苦不堪言的负担。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优化作业设计,丰富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并给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从而让学生在作业中得到获得学习的满足感。
例如:在教学完“低碳生活每一天”这一课知识后,为了提高学生环保素养,我会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发展特点为学生布置三项调查活动(生活作业):一是调查了解家里每月用电的情况;二是调查了解生产某一物品的各个环节产生的“碳排放”;三是调查了解家里在衣食住行方面低碳生活的情况,以此来有效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危机意识,以及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减少“碳排放”,真正做到“低碳生活”。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既是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课堂教学有效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具备深厚的道德素养和高明的教学艺术,从而在富于变化的课堂教学中能够做好应对。
参考文献:
[1]王阅媚.如何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J].名师在线,2020(01):38-39.
[2]廖木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19(11):126.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案例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观的起点,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素养的起点,抓好小学教育,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具备一定的道德素养能够使其终身受益。另外,在新课改的广泛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发生了实质性转变,它不仅仅是要求培养学生基本的道德素养,而且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教学思想难以满足当前教学目标的实现。从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来看,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单一的说教式教学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年龄尚小,对知识难以产生深入的理解,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尚未完全形成。因此,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既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策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要牢牢把握住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一切优质资源,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服务。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合理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出教师对教学情况的客观把握,同时,也是激发学生情感,提高学生理解的必然要求。对于小学生而言,生动、形象的情境莫过于最好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合理的媒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带着强烈的学习期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例如:在教学“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这一课时,旨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创设学生喜闻常见的媒体情境进行教学导入,即:我会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组图片,像“北京京剧、辽宁秧歌、广东舞龙舞狮、四川绵竹年画、江西景德镇瓷器、陕西皮影……”并以谈话的方式向学生说出:“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都是什么吗?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民间艺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吧!”这样一来,既能够给予学生视觉上一定冲击力,激发其内心强烈的学习欲望,也能够巧妙引出本节课题,使课堂导入环节变得更为高效且趣味横生。
二、案例探究,增强理解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解,而且有助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师生的进一步交流。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收集资料和不断的实践探索,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案例,讓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自主探究,并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
例如:在教学“变废为宝有妙招”这一课时,为了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了解对各种各样的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以及掌握垃圾分类、回收的重要意义,能做到废品的再利用,我会采用案例教学法展开教学,即:在课堂导入环节,我会向学生出示各种垃圾图片,并要求学生进行认真观察与思考,以此来有效集中学生的上课注意力,并引出本节课题;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将课前精心准备的生活案例引入课堂,如:向学生播放两则短视频,一则视频内容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乱扔垃圾、污染水资源的现象。”另一则视频内容为“某环保公司技术人员处理垃圾的情景。”之后,我再积极鼓励学生依据上述视频内容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自主学习本节知识,与此同时,我也会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展开学习和探究本节知识,以此来有效帮助学生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促使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三、优化作业,提高素养
作业作为学生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从作业的功能来看,学生从作业中获得的理应是学有所进的欢喜,但事实并非如此,学生从作业中得到的是苦不堪言的负担。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优化作业设计,丰富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并给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从而让学生在作业中得到获得学习的满足感。
例如:在教学完“低碳生活每一天”这一课知识后,为了提高学生环保素养,我会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发展特点为学生布置三项调查活动(生活作业):一是调查了解家里每月用电的情况;二是调查了解生产某一物品的各个环节产生的“碳排放”;三是调查了解家里在衣食住行方面低碳生活的情况,以此来有效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危机意识,以及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减少“碳排放”,真正做到“低碳生活”。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既是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课堂教学有效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具备深厚的道德素养和高明的教学艺术,从而在富于变化的课堂教学中能够做好应对。
参考文献:
[1]王阅媚.如何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J].名师在线,2020(01):38-39.
[2]廖木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19(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