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生俱来的对自然的热爱和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绿色、自然的材料艺术,然而自然材料的浪费以及人们的冷漠甚至使它们成为环境的负担。人们对材料的忽视以及一些非艺术品流入艺术领域,导致了艺术的发展面临着种种困难,基于上述种种问题对天然废弃材料的艺术探究至关重要,不同材料本身具有不同的肌理,对每一种材料的运用和再创造,都是基于对材料本质的领悟和尝试。对材料“天然之象”的认识和把握是材料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我从玉米皮材料的自然肌理、再造肌理和肌理情感寄托三个方面谈谈对材料艺术肌理美创作的思考。
一、玉米皮材料之天然的肌理
肌理是物体表面可视、可触的纹理,玉米皮的每一片都是一条条平行的叶脉组成。表面布满带刺的牙齿,由于成熟程度和所处位置的不同,每片的肌理也不相同,它们或疏或密,或凸显或隐含,或粗糙或细腻。不同的肌理给人不同的感受,巧妙地运用肌理微妙的差异对艺术创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材料除了具有自的肌理外,在创作的过程中还需加工改造。肌理的加工手法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自身肌理。它那有序排列却又偶尔交错的肌理,它们秩序井然的排列着,竖直线条依次排开;用手细细感受,则会感觉到它表面的涩涩的小凹凸。其次,再造肌理。凹凸的创造————相近颜色的创作,借不同的工艺手法创造新的纹理变化,充分展现工艺结构美。通过缠绕、粘贴、编织、环结、缝缀等多种制作手段,创造平面、立体的肌理;色彩纹理————不同色彩,通过构成、排列、组合等形成不同的色彩肌理变化。将玉米皮材料的棕色和淡黄色交替变化形成再造的视觉肌理。最后,成型的肌理。材料借助其他形体的辅助,或接着灯光造型,呈现出不同的肌理层次。在灯光的照射下,材料肌理层次更加丰富,整体造型更加明确,它勾勒出了艺术品的造型形态,散发出斑驳的光影效果,使艺术品整体美轮美奂,变幻莫测。在玉米皮的创作过程中,在充分利用材料自身微妙凹凸变化的基础上,经过缠、编、粘、缝等手法形成再造的肌理,根据材料颜色深浅不同,交替运用呈现出色彩肌理,最后应用灯光等手段产生光影的肌理。(如图一)
二、玉米皮材料之加工的肌理
材料形态的加工方式有:材料本身的形式表现;工艺与结构的形式表现;材料成型的形式表现。在对材料熟练掌握的前提下,利用玉米皮材料的柔软性和可塑性,通过缠绕、编织、粘贴等工艺创造出点、线、面的形态,并由其组合成各种形式,使材料的形态更加丰富,具有更加丰富的表现力。在创作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加工方式(如图二):一是将玉米皮浸泡在水中,洗净并拧干,在它处于半湿半干时时,是材料加工的最佳状态。二是将一撮玉米皮的一头用绳扎紧,分三股变成松散的三股辫,根据需要编成粗细长短不同的辫状。可直接用于创作也可再
加工。三是把一撮玉米皮一头系紧,分两股向中间拧成长短不同、粗细各异的绳。四是把玉米皮撕成小细条状,将其堆积在一起塑造形象。五是用多少不同的玉米皮直接缠绕,缠成大小不同、形态多样的不规则形状。材料成型的形式表现: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成型形式,或依据自身的可塑性加工成立体的造型,或依附与其他物体上,呈现出不同的造型形式。在灯光的反射和折射下,使其更加立体或产生新的造型,巧妙地演绎出纤维材料的新形式。
三、玉米皮材料肌理之情感寄托
材料的表面肌理为它画上了性格符号。形状、疏密、大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美感,不同的表面肌理造成不同视觉效果,包括精细美、粗犷美、均匀美、工整美、光洁美、华丽美和自然美等,同时也折射出材料的阴柔美或刚性美。材料艺术正是利用了材料的这些性格特征,充分体现材料的肌理性格,使材料艺术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玉米皮材料表面具有一道道褶皱、一层小绒毛的玉米皮,犹如农民的粗糙肌肤,透露着一种朴实的感受,洋溢着淳朴笃实之美。它的一条条脉络并排,朴质自如,散发着淳朴的自然神韵,无论是其自身的肌理形态还是加工后的肌理形态,都给人一种质朴纯真的感受。
首先,自身的肌理性格。玉米皮材料表面匀称、均衡并有序排列的线形肌理,时而有小纹理的交叉来打破安静的气氛,排列使人产生柔和舒适的情感;打破秩序的交叉变化有给人带来诸如活跃、神秘、虚幻的形式美感,使人产生热烈、紧张的情绪。
其次,加工的肌理性格。根据玉米皮材料的天然肌理,借助一定的工艺手法形成抽象的形式结构,来表达内心情感和艺术思想。
再次,肌理形态的联想美。创作过程中用再加工的材料肌理表达思想情感,纹理、形态、触感等客观的表面肌理引发观者各种联想,从而形成主观审美感受。
玉米皮材料艺术创作时,它将我的思绪带回田间、带回童年。不仅是它天然美感给予视觉冲动,我还为它背后深深的自然气息和人文气息所迷恋,它的内在精神令我折服。
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材料,在实践活动中既动脑又动手,可以使学生手脑结合,心灵手巧。材料本身包含了独特的寓意,同时在一定的时代和背景下,在人们的生活和经历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被注入了一定的情感,被赋予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可以唤起相应的美的形象和美的思考,成为艺术家传达情感意绪的语言符号。本人通过玉米皮作材料肌理美的研究作为一个选取点,希望带动学生和老师们其他材料的认识、研究和运用,为材料研究和材料艺术的创作尽微薄之力。
一、玉米皮材料之天然的肌理
肌理是物体表面可视、可触的纹理,玉米皮的每一片都是一条条平行的叶脉组成。表面布满带刺的牙齿,由于成熟程度和所处位置的不同,每片的肌理也不相同,它们或疏或密,或凸显或隐含,或粗糙或细腻。不同的肌理给人不同的感受,巧妙地运用肌理微妙的差异对艺术创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材料除了具有自的肌理外,在创作的过程中还需加工改造。肌理的加工手法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自身肌理。它那有序排列却又偶尔交错的肌理,它们秩序井然的排列着,竖直线条依次排开;用手细细感受,则会感觉到它表面的涩涩的小凹凸。其次,再造肌理。凹凸的创造————相近颜色的创作,借不同的工艺手法创造新的纹理变化,充分展现工艺结构美。通过缠绕、粘贴、编织、环结、缝缀等多种制作手段,创造平面、立体的肌理;色彩纹理————不同色彩,通过构成、排列、组合等形成不同的色彩肌理变化。将玉米皮材料的棕色和淡黄色交替变化形成再造的视觉肌理。最后,成型的肌理。材料借助其他形体的辅助,或接着灯光造型,呈现出不同的肌理层次。在灯光的照射下,材料肌理层次更加丰富,整体造型更加明确,它勾勒出了艺术品的造型形态,散发出斑驳的光影效果,使艺术品整体美轮美奂,变幻莫测。在玉米皮的创作过程中,在充分利用材料自身微妙凹凸变化的基础上,经过缠、编、粘、缝等手法形成再造的肌理,根据材料颜色深浅不同,交替运用呈现出色彩肌理,最后应用灯光等手段产生光影的肌理。(如图一)
二、玉米皮材料之加工的肌理
材料形态的加工方式有:材料本身的形式表现;工艺与结构的形式表现;材料成型的形式表现。在对材料熟练掌握的前提下,利用玉米皮材料的柔软性和可塑性,通过缠绕、编织、粘贴等工艺创造出点、线、面的形态,并由其组合成各种形式,使材料的形态更加丰富,具有更加丰富的表现力。在创作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加工方式(如图二):一是将玉米皮浸泡在水中,洗净并拧干,在它处于半湿半干时时,是材料加工的最佳状态。二是将一撮玉米皮的一头用绳扎紧,分三股变成松散的三股辫,根据需要编成粗细长短不同的辫状。可直接用于创作也可再
加工。三是把一撮玉米皮一头系紧,分两股向中间拧成长短不同、粗细各异的绳。四是把玉米皮撕成小细条状,将其堆积在一起塑造形象。五是用多少不同的玉米皮直接缠绕,缠成大小不同、形态多样的不规则形状。材料成型的形式表现: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成型形式,或依据自身的可塑性加工成立体的造型,或依附与其他物体上,呈现出不同的造型形式。在灯光的反射和折射下,使其更加立体或产生新的造型,巧妙地演绎出纤维材料的新形式。
三、玉米皮材料肌理之情感寄托
材料的表面肌理为它画上了性格符号。形状、疏密、大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美感,不同的表面肌理造成不同视觉效果,包括精细美、粗犷美、均匀美、工整美、光洁美、华丽美和自然美等,同时也折射出材料的阴柔美或刚性美。材料艺术正是利用了材料的这些性格特征,充分体现材料的肌理性格,使材料艺术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玉米皮材料表面具有一道道褶皱、一层小绒毛的玉米皮,犹如农民的粗糙肌肤,透露着一种朴实的感受,洋溢着淳朴笃实之美。它的一条条脉络并排,朴质自如,散发着淳朴的自然神韵,无论是其自身的肌理形态还是加工后的肌理形态,都给人一种质朴纯真的感受。
首先,自身的肌理性格。玉米皮材料表面匀称、均衡并有序排列的线形肌理,时而有小纹理的交叉来打破安静的气氛,排列使人产生柔和舒适的情感;打破秩序的交叉变化有给人带来诸如活跃、神秘、虚幻的形式美感,使人产生热烈、紧张的情绪。
其次,加工的肌理性格。根据玉米皮材料的天然肌理,借助一定的工艺手法形成抽象的形式结构,来表达内心情感和艺术思想。
再次,肌理形态的联想美。创作过程中用再加工的材料肌理表达思想情感,纹理、形态、触感等客观的表面肌理引发观者各种联想,从而形成主观审美感受。
玉米皮材料艺术创作时,它将我的思绪带回田间、带回童年。不仅是它天然美感给予视觉冲动,我还为它背后深深的自然气息和人文气息所迷恋,它的内在精神令我折服。
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材料,在实践活动中既动脑又动手,可以使学生手脑结合,心灵手巧。材料本身包含了独特的寓意,同时在一定的时代和背景下,在人们的生活和经历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被注入了一定的情感,被赋予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可以唤起相应的美的形象和美的思考,成为艺术家传达情感意绪的语言符号。本人通过玉米皮作材料肌理美的研究作为一个选取点,希望带动学生和老师们其他材料的认识、研究和运用,为材料研究和材料艺术的创作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