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ght5454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阅读可以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四个方面就如何搞好初中阅读教学谈了谈具体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阅读可以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尝试对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进行了反思,有了一些想法,与各位同行共勉。
  一、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阅读的主体,要提高阅读的质量,必须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作用。
  一是充分利用早读时间。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安排的早读课(大约四十分钟),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作为语文老师,决不要占用学生的时间讲课,而是要让每个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心自由阅读,让早读课成为学生的阅读天堂。每节早读的最后五分钟,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轮流推荐一篇佳作(课本内外均可),并陈述推荐理由。久而久之,这五分钟便成了每天早读最令学生期盼和心动的时刻。
  二是充分利用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经常喋喋不休地讲述课文背景、作者介绍、分析课文等等,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作为诱饵,让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这样一来,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阅读。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留下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让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才能让其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
  二、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
  课堂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心理意识的接受。如果学生的主体意识未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也只能做知识的“记事本”。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哪些阅读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阅读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哪些阅读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实现师生间的良好互动,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激起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一旦形成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后,自然会提出很多问题。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改掉以解决阅读卷上关于文本的几个问题或老师提出的问题为主的教学过程,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有了问题,学生自然会急于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求真知、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分析、解答,也不要马上进入讨论中,而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进行阅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当然,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情感体验、家庭社会背景的不同,對同一事物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因此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能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比如说,可以让学生在文中深有感触的地方作旁注,写上自己读后的感受、想法,或是发表议论。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四、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特别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方法指导一定要寓方法于实践,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课堂阅读教学的科学训练来实现。各种不同的文体需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要让学生学会读书,并从书中吸取所需的营养。
  首先是精读。就是要求学生认真地看着字读,一边读一边想,逐字逐句地理解文章之意。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其次,要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需选择读物进行速读。当然,在注重速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内容的理解。速读可以让学生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第三是要读写结合。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也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措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更好的语文学习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高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让富有生活氣息的知识走进数学课堂,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这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  关键词:贴近 生活 步入 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
期刊
摘 要:要培养幼儿渴望学习、愿意上学的情感,激发孩子的入学兴趣;尊重儿童发展的年龄特点,避免幼儿园小学化;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的作息、自己收拾东西、做事专注、独立思考、阅读等习惯的培养。对于即将入学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获得知识更重要。  关键词:幼小衔接 避免幼儿园小学化 孩子习惯的培养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他们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很快适应小学生活,是幼小衔接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应植根于现实,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以上告诉我们,要学好语文就要重视实践的功能,而实践就是带领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当中去,在生活中寻找语文的素材。要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课,就是要体现教师、学生、教材的“三维”性,遵循材料收集到材料整合、课堂展示到课后
期刊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农村小学品社课教学存在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效果。文章提出了一些改变现状的应对策略,力求使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达到新课程标准的目的和要求。  关键词:农村小学 品德与社会 有效应对 结合实际  《品德与社会》课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它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良好道德品质的重任,而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
期刊
摘 要:初中化学教师担负着重要的教书和育人的责任。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学好化学,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这是许多初中化学教师一直感到困惑的问题,也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化学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效率  化学在初中阶段只是入门课程,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基础。作为一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会提升自己
期刊
在国际社会竞争日趋残酷的时代,国家实行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是利在当今、功在千秋的英明决策。虽然我们农村小学刚使用新教材,但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自己摸索着把一些新课程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尝到了一些甜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融洽师生关系,当学生的朋友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应彻底抛弃师道尊严的封建观念,建立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师
期刊
学校一直被认为是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环境,而中学校园生活则是影响中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中学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生活,是影响中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因素。加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进而以校园文化引导与指导中学生的校园生活,对中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影响。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道德智商以团结协作为核心,以“和而不同”为取向,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本文就中学德育工作应加强以德商为核心的校园
期刊
一、案例背景  词串识字是低年级识字的主要形式,《识字6》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识字,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把孩子们引进了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介绍了本课的12种动物。结合我们二年级组的字理识字课题,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在教学“猴”这个生字时,我们年级组内的两位教师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做了汉字教学的研究。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猴子最喜欢吃什么?  生
期刊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它素质的基础。目前,我国已开展心理教育课的试点,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分关注,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笔者也积极地参与心理教育,适时适度地把心理教育渗透在笔者的英语教学中。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寻找一个最佳结合点,达到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同时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标。  笔者总结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
期刊
其实,我从小就不是个爱读书的人,当然包括各种类型的书,所以我一直都认为自己离“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距离很远。但没想到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后,我却发生了如此之大的改变。这还要从一本《致青年教师》说起。  虽名为《致青年教师》,其实对任何年龄阶段的教师而言都值得去读一读。对于我们年轻教师而言,它更像是朋友间家常式的聊天,有来自年轻教师内心的倾诉,有以过来人身份给予的倾听和开导,充满了智慧和人情。在这本书中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