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开展基层文化工作的思考

来源 :神州民俗·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crasher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层文化工作是我们党整个文化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处于文化工作的前沿阵地。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文化工作的大局。本文根据个人在基层文化工作的体会,谈现阶段开展基层文化工作的思考。
  【关键词】十八大精神 基层文化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文化工作。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后,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并明确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宏伟目标。作为一个基层文化工作者,本文拟结合基层文化工作情况,谈谈学习十八大精神的体会。
  基层文化工作是我们党整个文化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处于文化工作的前沿阵地。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开展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文化工作的大局。我们一定要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努力开创基层文化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现阶段开展基层文化工作,首先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报告》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因此,开创基层文化工作新局面,第一要务就是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和对西方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理念的引入,西方文化中一些消极没落的东西也乘机渗透和涌入国门。一些影音作品、网络文化以及报刊杂志之类出版物公开宣扬色情、暴力、享乐腐化等腐朽没落意识形态;少数受西方思想意识影响较深的人士大肆宣传西方的“普世价值”观,企图以此取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国内已经沉寂多年的封建文化、腐朽观念也借机沉滓泛起,有的公开宣扬封建迷信、因果报应及反动的皇权思想等;有的片面追求票房价值、收视率,极力迎合一些低级趣味人群的需要,或片面追求感官刺激,单纯娱乐;或比阔斗富,奢侈浪费;或极力夸大人性的丑恶一面,编造宫廷争斗,大写家庭成员间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一些明星人物涉赌吸毒,个别公众人物甚至歪曲、丑化我们党的领导人和人民军队等等。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10月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他特别强调:“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要“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这既是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方向,也是我们基层文化工作必须遵循的方向。开创基层文化工作新局面,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全面”,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按照十八大精神指引,“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基层文化活动中接受主流文化的熏陶、洗礼。通过潜移默化,感知、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从而焕发出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自觉为实现振兴中华民族的中国梦而奋发努力。
  二、丰富民众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是现阶段基层文化工的主要内容
  我们的基层文化工作应该是要惠及所有公民的。而每个人由于年龄、出身、经历、文化程度、职业、所处环境、经济状况不一样,其性格、兴趣爱好、精神文化需求、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度等也都会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时,一定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针对不同层次的人群,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活动内容,以至不同的活动时间和活动场地等。只有充分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才能吸引更广大的群众参与进来。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开展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等各个方面都必须是十分丰富多彩的。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有很多行之有效的传统做法,例如利用各种节假日、配合各项中心工作、庆祝活动,开展一些大型文化活动;定期组织一些广场文化、团体文化`、馆类文化活动;以及利用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文化广场、社区公园等各种文化场所开展各类丰富多样的、经常性的小型活动。此外,在新形势下,我们还应该注意如下几点:其一,针对地域特点,开展一些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活动。如深圳福田区园岭文化站针对辖区内有深圳艺术学校,其钢琴教学知名度较高,而且辖区居民特别是青少年学习钢琴的风气较浓厚,于是设计了“钢琴之夜”活动,每周一次,采取音乐赏析、师生互动、钢琴音乐会等形式,面向全体市民开放,参与的家庭非常踊跃;该区莲花文化站则针对辖区内民间歌舞爱好者人数众多,设计了民间歌舞大巡游活动,定期举行,吸引了社区大多数群众参与。这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活动往往因为切合当地群众的需求,效果一般较好。其二,将群众文化活动与当地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相结合。传统文化、民间风俗习惯一般都在某一特定区域流传了相当长时间,有的甚至长达数百年,上千年,具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易于为群众所接受。把它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深圳沙头文化站针对辖区内文化遗产丰富,有多项非遗项目列入各级非遗名录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把群众文化活动与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结合起来,组织了舞龙队、舞狮队,常年开展活动,参加人数众多。其三,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创建自己的文化品牌。文化品牌知名度高,影响广泛,而且一般都是精品,引领、示范作用强,可以引导我们的群众文化活动向更高、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如深圳福田文化馆根据区域内人员构成情况、师资力量、场地条件、群众文化活动发育情况等,培育、创建了“少儿花会”、“外来青工才艺大赛”、“社区艺术节”、“国际标准舞世界公开赛”、“钢琴之夜”等文化品牌。覆盖了从幼儿园小朋友到退休老人,从外来青工到高级白领等各类人群,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其四,创新发展,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近年来飞速发展,网游、手游、微博、微信等吸引了无数年轻人,甚至中年以上人群。群众文化工作者也应该直面现实,跟上时代脚步,思考和尝试如何把我们的群众文化活动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以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提高民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要“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这些论述对我们开创基层文化工作新局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方面,深圳市福田区提出了“小而精、多而全、星罗棋布、遍布社区,人民群众出户一公里就能享受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的“一公里文化圈”的文化设施建设构想。经过几年努力,全区共建成7个文化馆、10个文化站、25个社区文化广场、92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2个片区文体公园、70多间社区文化活动室、各类文化长廊40多处。加上辖区内市属和各企、事业单位的文化设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这些服务设施全部免费向社会开放。为该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利用这些设施和条件,该区基层文化部门广泛组织开展了“读书月活动”、“文化大讲堂”、 “周末广场音乐会”,以及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外来青工文体节”、针对中、小学生的 “少儿花会”;针对社区群众的“文化大巡游”活动等等。类似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建设和活动的开展,服务效能的提升,在深圳各区普遍推行。丰富的藏书、名目繁多的展览、多彩的文化活动、精彩的讲座、高雅的文化沙龙……让人们徜徉在文化的海洋中,在丰富、健康的各类文化活动中反复陶冶、吸收营养、接受教育,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为人们提供了知识支撑、启发了创新意识、擦出了灵感的火花。使得深圳市各个领域的创新层出不穷。深圳的专利申请量连年名列全国第一。深圳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员,并颁发给“设计之都”称号。是首个发展中国家获得“设计之都”称号的城市。深圳城市的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由此得到极大增强。
  作为一个基层文化工作者,认真学习、践行党的十八大精神,是基层文化工作者应具备的政治素养同时还应努力提高专业水平服务基层民众。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
  [2].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2014.10.16。
  作者简介: 郑泽首(1980—),男,大专,曾服役于云南省昆明市陆军第十四集团军高炮旅,担任文书,退伍后分别在深圳市保得丽昌运输有限公司文化宣传办公室和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街道办事处文化站从事群众文化,参与组织策划了数次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与展演活动,如“欢乐闹元宵”、深圳“非遗”进社区、进校园、“文化遗产日”。现任职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群文部艺术助理。
其他文献
唢呐,古称琐嘹,又称喇叭,是我国吹管乐器的一种。大约在公元3世纪,唢呐由波斯(今伊朗)、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之后,经过1300多年的发展,最晚不过16世纪,到明朝中期时,唢呐已经在我国20多个民族中广泛流行。  我国的唢呐虽种类繁多,风格各异,但多为木唢呐,即主体部分的杆子是用红木、柏木等木材制作而成。位于四川东部的大竹县出产一种竹唢呐,在材质、造型方便别具一格。大竹民间“没有唢呐不发亲”的传统一
期刊
从青海门源一路南行,翻越达坂山,便到了素有”西海锁钥“、“海藏咽喉”之称的省会西宁。此时当地正值旅游高峰,各个地方的车辆往来穿梭于西宁大小的街道,略显拥堵。  由于市内宾馆均已“爆棚”,加之价格飙升,我们一行便在西宁城北一个稍偏的商务宾馆落脚。按照行程规划,第二天要从西宁出发一路贴着黄河东岸南行,目的地乃是当地的一个大众都不很熟知的古村落。  贴着黄河去往“热贡艺术”之乡  “热贡艺术”是藏传佛教
期刊
从1985年大荔县黄河滩区6个乡镇近10万人移民返库开始,30年间,我记不得有多少次到库区,先后拍摄了移民返库、大干苦干、兴修水利、逢年过节、粮食丰收、省市领导慰问等近千张照片,用镜头真实记录和见证了黄河滩返库移民翻天覆地的变化。翻开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再看看大荔县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落实财政“一事一议”政策,如今的黄河库区移民犹如生活在人间天堂的小江南,你看那村村硬化的道路、健身器材样样俱全的文化
期刊
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婚俗文化演变至今,少说也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土家山寨奇风异俗甚多,古朴有趣,尤其是土家婚俗,要数奇中之奇了。陪十姊妹是鄂西土家族婚庆中一道必不可少的“大菜”,由少女在一起对歌,赛歌,为婚礼增添喜庆热闹,是土家民俗文化中值得记载、传承的传统。现在,这种婚庆形式已不多见了。  土家族的婚姻家庭文化非常古老,别具特色。鄂西土家族历史上的婚姻家庭文化,同其他民族一样,经历了由血缘群
期刊
[摘 要]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现代交通的拓展,信息时代的来临、旅游业的高度繁荣以及武装冲突等现状,传统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处境艰难,很多正面临消失的危险。这些即将消失的历史遗存,在中国的文化中占据着何等的地位.它们目前的境遇如何,现在的人们又该如何对其进行保护和利用?作为一个基层的非遗工作者,“非遗”寻“根”的路。“非遗”回“家”的路,“非遗”未来的“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和平县王阳明重要历史文化遗存问题,尝试对本县王阳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作文化学的思考,由此进一步引起对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  [关键词]王阳明 儒家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20世纪末期以来,由联合国发起而广泛实施于国际之间的一种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其宗旨在于承认世界各国文明和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对于保护人类文明的发展成果,促进各国文化交流,具
期刊
[摘 要]宗教和政治自古密不可分,通过发掘宗教中历史的真实性及科学在其中的强大力量,我们可以实现有神论和无神论的调和,为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本文通过对神话人物西王母的诠释,理清她在不同世界文化中的深刻影响以及她的隐秘传承对人类理想社会的塑造过程,揭示各民族文化走向共和的融合趋势。  [关键词]上古历史 神话 西王 孟姜女  一、西王母的原型 伊西斯与姜嫄  中国最早对于西王母的记载当属《
期刊
[摘 要] 迪庆藏族哭嫁是独特的高原藏族婚姻仪式环节。它除了保持青藏高原藏族的民族特性,还融合了云南迪庆多民族地区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迪庆藏族婚礼既是当地主要的人生礼仪,又是当地传统教育模式,它具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与文化传承的意义。  [关键词] 哭嫁 迪庆 藏族 婚礼  “哭嫁”是中国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婚礼中保留不多的传统习俗。黔东南苗族、鄂西土家族、湘西土家族苗族、台湾高山族,甚至山西等地都有“
期刊
抬“总爷”是一种民间表演艺术,据从事民间艺术表演的李华忠、张国兴介绍:抬“总爷”,又称抬“官人”,俗称坐“独龙杠”,故事起源于清末,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对外屈于强权,对内肆意压榨,广大劳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出于对统治阶级的义愤,群众创造出以“官人”要坐正官位,不然会滚下来的娱乐方式来嘲讽贪官污吏,后逐渐形成别具一格的汉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表演艺术,并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  表演时,由装扮成“差人”
期刊
昔日的老北方虽然有猫冬旧习,但也有繁忙的劳作群体。而其中最为繁忙的当属打场和抬“蘑菇头”了。  打场:丰收后的辛苦收获  打场,俗称打冻场。早年居住在北方的人们都知道这里有“打冻场”的习俗。过去主要是给地主,解放后为生产队。那是当时的人们不得不做的一项十分艰苦的劳动。  古时垦荒来这里的人们,秋收传统程序大体是,先将庄稼放倒,谷、糜子之类的作物要连同秸杆统统拉到场院里垛起来。苞米从杆上掰下来,拉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