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任用国际化人才?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melo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企业国际化,就必然要实现人才的国际化。在国际化人才的背后,除了语言、习惯,更有对国际化人才特性的深入理解,以及截然不同的管理思维与商业文化。而在大气磅礴地招兵买马之前,企业首先解决什么问题?在招聘洋枪之后,企业需要配套什么,注意什么?
  主持人 → 黄伟东 磊石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嘉宾 → 吴瑜章 沃尔沃卡车亚洲区常务副总裁、大中国区总裁兼CEO
   → 刘允 韩国SK电讯中国区CEO
   → 洪宜幸 明基逐鹿总经理
   → 杨壮 北大国际MBA美方院长
  
  杨 壮
  我并不认为中国缺乏人才,而是没有人才的体系、制度和平台。在任用人才问题上,我认为中国的人文思想跟国际化的视野、国际化对人的尊重还是不一致的。国际化人才有自己的属性:第一,通常能讲比较流利的英文;第二,具有国际化的视野,都有一定的气质,比如:宽容、敏感;第三,有很多国际化的经历,心理素质非常好;第四,一定要受到总部和所管属的这个国家当地员工的信任。我们在“走出去”时,第一,要明白自己的比较优势是什么,“走出去”是为了什么。第二,“走出去”采取什么方式。第三,依据自己的目的,找到能搭建国际化战略模式的人才。中国企业在雇人问题上要有自己非常清晰的目标,每走一步都要非常慎重。
  
  吴瑜章
  第一,中国企业是否真的到了需要寻找国际化人才的阶段?中国企业一定要明白,当企业从游击队向正规军转变的时候,可能才需要国际化的人才。第二,当企业真正从游击队转向了正规军,当国际化人才被引用到公司当中的时候,有三方面非常重要,就是沟通、控制和授权。第三,中国企业如何留住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人才关注的是机会、前途和回报。国际化人才关心在一个企业里自己的能力是否得到发挥,所以说权利和责任一定要相辅相成。
  
  刘 允
  日韩企业现在开始逐渐任用大量中国人来担任重要领导职务,经历了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刚来中国打拼的时候都是用本国人,经营一段时间才发现有问题——听得懂,但是听不明白。我所供职的韩国SK电讯,管理层给我的使命非常明确,而且他们非常重视具体的任务由具体的团队来完成,所以在韩国企业经常有临时性的团队领导,完成任务之后公司策略可能也会改变。中国企业要到国外的市场去寻找、去学习,用新企业文化来改变总部的企业文化。这一点韩国企业做得比较彻底。企业在请国际化人才时,要考虑怎么搭建班子,如何调整企业文化、企业环境来适应国际化竞争的需要。另外,企业也要考虑如何让这个团队跟它的领导人一起来实现设定的目标,这一点非常重要。
  
  洪宜幸
  对联想有的时候我们很不服气,因为我们涵盖的国家是200个,而联想只做了一个国家就比我们大。所以第一,中国企业首先还是要把中国市场做好。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做中国市场实际上就是做国际化市场、全球化市场。第二,现在国内谈到国际化的时候,常常说道“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我建议我们最好走两步就好了——走出去,走进去,千万不要走上去。“走出去”的含义是积累相当的国际经验,培养国际人才;“走进去”指建立了相应的人才制度、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企业文化,什么事情都可以晚一点,唯有国际企业文化必须首先完成。最后国际化要做的就是小步快跑,持续渐进。
  
  责任编辑:李 源
其他文献
荣获“《中外管理》—2005年度中国企业管理特殊贡献奖”的10家优秀企业中,白沙集团是唯一的烟草企业,而白沙集团总裁卢平又是领奖精英中的唯一女嘉宾。这些不能不引人注意的特点,使得一向不事张扬的卢平,此番不得已成为了媒体与参会企业的焦点。  “我心飞翔,脚踏实地”。谈到管理的至高境界,站在领奖台上的卢平短短回应,悠然作答。而这八个字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禅机”?饶有兴趣的我们在会下找到了卢平,企望有所
期刊
“领导不是总裁,是榜样;不是挣钱最多的人,而是承担风险的人;不是推销自己的人,而是推动别人发展的人;不是管理者,而是创新者;不是发言者,而是聆听者。人们需要的是能够滋养灵魂的领导力。”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一起参与这个重要的会议。现在中国的经济已经不再是一个崛起中的经济了,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非常重要的经济力量,今天举行的会也反映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变化。这么多商界的领袖聚集一堂,一起来思考到底什么才
期刊
“我们一方面要有做事业的雄心,另外还需要一颗对公民的良心。”  如果你是一位拥有大量的财富、享有很多成就的企业家,或者是国有企业的负责人,无论你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我们都应该有一个共同的责任,就是你一定要对社会尽到责任。  提到微软的创办人比尔·盖茨,起码美国人里至少有一半都会佩服他,因为他是全世界最有钱的企业家。另外还有一半人会尊敬他,这并不是因为他有钱,而是因为他创造了、捐助了全世界最大的基金
期刊
中国市场开始成熟与仍不成熟相交融的双重风险在2005年更加显现。政策调控、牌照发放、行业波动、突发危机此起彼伏。与此同时,能源短缺、原材料涨价又来势汹汹……2006年我们怎么办?  主持人→ 杨光 《中外管理》杂志执行主编   嘉 宾→ 刘晓光 首创集团总经理   → 施永青 香港中原集团主席   → 文宗瑜 国家财政部资本市场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 李光斗 李光斗品牌营销机构首席策划  → 李
期刊
“我们中国遭遇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是中国更深层次、更大范围地参与了全球化。我们要以一种平常心来对待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冷静、理智地处理好这个问题。”  现在我就全球化和贸易保护的问题谈一谈我的看法。最近贸易保护非常猖獗,大家对贸易保护也非常关心。因此会议主办方起了一个很好的题目,就是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的新思维。  为什么会产生贸易保护?  其实,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生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有非常直接
期刊
面对世界的不安,面对西方的反弹,人们不禁问:在西方强势市场面前,中国企业能否逆风实现“弱势并购”?中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的“天时”何时才到?同时我们为跨国并购做好准备了吗?  主持人→ 刘持金 泛太平洋管理研究中心总裁  嘉宾→ 麦维德 波士顿管理咨询公司副总裁  → 赵晋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 王巍 万盟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  → 汤敏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期刊
实现“中国创造”的基础与空间从何而来?我们缺少资金,缺少技术,缺少人才,缺少品牌,缺少标准……这一切仅靠我们坐拥的市场能换到吗?“自主品牌”在现阶段是否“一厢情愿”,甚至“揠苗助长”?  主持人→ 杨光《中外管理》杂志执行主编  嘉 宾→ 景文学 中企联中日经济合理化推进中心常务理事  → 张仲文 松下中国副董事长、《中外管理》杂志顾问  → 白慧敏 联想集团副总裁  → 罗晓明 吉利控股集团副总
期刊
管理有没有“中式”与“西式”之分?如果有,“中国式管理”现阶段究竟该解决什么问题?“中国式管理”要在多大程度上借鉴、融合“西方式管理”?    主持人→ 林正大 北京圣吉企管顾问公司总裁  嘉 宾→ 艾丰 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  → 李志强 清华紫光总裁  → 彭泓基 香港中华智慧管理学会会长  → 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作者    艾 丰  我们应该有中国式管理。所谓中国式管理,一是适合中国国情
期刊
在中国文化下,西方舶来的领导力与权力铁腕、领袖魅力等本土基因的关系究竟该是怎样的?带有人文儒雅色彩的领导力能否与员工低学历、劳动密集型的中国企业现状相结合?   主持人→ 陈伟鸿 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主持人   嘉 宾→ 比尔·波拉德 美国服务大师公司名誉董事长、美国杜拉克基金会董事   → 王建民 波音中国区总裁   → 王林祥 鄂尔多斯集团总裁、《中外管理》杂志副理事长   → 刘积仁 东软
期刊
这是一个曾经有定论的话题,但这又是一个仍有生命力的难题。如今,政策风险、产业风险、贸易风险使得一些专一的企业处境艰难;而同时,一些斥巨资多元化的企业,也在为撒出去的投资“颗粒无收”而收缩回归。面临成长瓶颈时,企业如何掌握多元化的“度”?    主持人→ 刘洲伟《21世纪经济报道》主编  嘉 宾→ 王明夫 和君创业咨询集团董事长  → 董扬 北汽控股总经理  → 茅理翔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董事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