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若是没有扎实的语文功底,恐怕其他学科也难以学好。长久以来,学生都认为语文课堂是死气沉沉的,尤其是古诗文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都感觉“之”“乎”“者”“也”是枯燥乏味至极的。
其实,古诗文当中埋藏着许许多多的情感,饱含亲情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脉脉传情的《蒹葭》,豪情滿怀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些古诗词的含蓄,唯美,却成为很多学生学习的拦路虎。
且不说背诵,但是读通顺,就让很多学生手足无措,尤其是乡村学校的学生更是抓耳挠腮。于是古诗文的教学,几乎就成了老师的一言堂,专场讲座。正是因为老师的简单讲解和浅尝辄止的教学方式,让那些乡村学校的学生成为背诵的复读机,教材的复印机,始终不能碰触到古诗文字里行间的情感。
曾经我一味的要求学生先理解,理解了再背才容易。那时就有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不能先背诵了再去理解?而且这些干瘪的文字,怎么没有办法去理解,甚至根本都不赞同古人为什么表达情感如此的含蓄,直抒胸臆不是更好吗?省得听者会错意。可是,在我教学《诗经两首》时,蓦然发现,一直困扰自己和学生的背诵的问题,是可以得以解决的,而且,他们还非常喜欢。
众所周知,《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收录的305首诗歌囊括了周代各地的歌谣、正声雅乐和祭祀乐歌。当这一切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时候,学生要去感受历史的博大精深就越发的困难。作为老师,由不得不让学生有所接触,有所了解,可是,又不能不学习《关雎》和《蒹葭》。怎么办?我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不仅能背诵,还能很好的理解和感悟?
一筹莫展之际,许是上帝垂帘吧,无意中听到了一首歌曲,歌词正是《蒹葭》的内容。对了,歌曲,现在的孩子喜欢唱歌,甚于背诵。强大的互联网没有让我失望,很顺利地从网络上下载到了《蒹葭》,同时,毫不费力的也找到了《关雎》。
那一堂课,当我提着录音机,夹着课本走进教室时,孩子们都用异样的眼神盯着我。在听到我说换种方式来学古诗文的那一刻,孩子们的热情点燃了,他们聚精会神的跟着我的思路走——导入,作品介绍,生字梳理……就在孩子们问我是不是要听范读时,按下播放键。出乎他们的预料,传出来的不是朗读,而是一阵打击乐的声音,随后便是《关雎》的歌唱。个别调皮的学生说“唱歌课”!无疑,这对于刚刚读罢《关雎》的孩子们来说,真的是全新的感受,似乎古人学习《关雎》的情形就呈现在眼前。伴随着古朴的打击乐,我们仿佛成为了诗中那位追求窈窕淑女的男子,体会那求之不得,辗转反侧的不安,感受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情思。
《蒹葭》也同样用优美的歌声,将这群00后带到河畔,独坐小舟之上,看着岸边繁茂的芦苇,任由心中的思绪天马行空。此时此刻,才真正感受到,原来,古人因为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情感的表达都是含蓄委婉的,而这种含蓄委婉,静静的体会下,却是一种无法言表的美。这绝非扭捏作态,而是封建制度下的一种无奈。
两首歌曲在课堂上重复播放,孩子们拿着课本轻声应和,课后,竟有学生跟我说,优美的旋律,让她更好的理解了两首诗,而且,也提高了背诵的效率。
综上,个人认为,语文,尤其是古诗文的课堂,是可以换种方式来进行的,从传统的读,悟,思中脱离出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比我们预期的效果更好一些。
北京市日坛中学贵阳分校 雷蕾
其实,古诗文当中埋藏着许许多多的情感,饱含亲情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脉脉传情的《蒹葭》,豪情滿怀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些古诗词的含蓄,唯美,却成为很多学生学习的拦路虎。
且不说背诵,但是读通顺,就让很多学生手足无措,尤其是乡村学校的学生更是抓耳挠腮。于是古诗文的教学,几乎就成了老师的一言堂,专场讲座。正是因为老师的简单讲解和浅尝辄止的教学方式,让那些乡村学校的学生成为背诵的复读机,教材的复印机,始终不能碰触到古诗文字里行间的情感。
曾经我一味的要求学生先理解,理解了再背才容易。那时就有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不能先背诵了再去理解?而且这些干瘪的文字,怎么没有办法去理解,甚至根本都不赞同古人为什么表达情感如此的含蓄,直抒胸臆不是更好吗?省得听者会错意。可是,在我教学《诗经两首》时,蓦然发现,一直困扰自己和学生的背诵的问题,是可以得以解决的,而且,他们还非常喜欢。
众所周知,《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收录的305首诗歌囊括了周代各地的歌谣、正声雅乐和祭祀乐歌。当这一切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时候,学生要去感受历史的博大精深就越发的困难。作为老师,由不得不让学生有所接触,有所了解,可是,又不能不学习《关雎》和《蒹葭》。怎么办?我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不仅能背诵,还能很好的理解和感悟?
一筹莫展之际,许是上帝垂帘吧,无意中听到了一首歌曲,歌词正是《蒹葭》的内容。对了,歌曲,现在的孩子喜欢唱歌,甚于背诵。强大的互联网没有让我失望,很顺利地从网络上下载到了《蒹葭》,同时,毫不费力的也找到了《关雎》。
那一堂课,当我提着录音机,夹着课本走进教室时,孩子们都用异样的眼神盯着我。在听到我说换种方式来学古诗文的那一刻,孩子们的热情点燃了,他们聚精会神的跟着我的思路走——导入,作品介绍,生字梳理……就在孩子们问我是不是要听范读时,按下播放键。出乎他们的预料,传出来的不是朗读,而是一阵打击乐的声音,随后便是《关雎》的歌唱。个别调皮的学生说“唱歌课”!无疑,这对于刚刚读罢《关雎》的孩子们来说,真的是全新的感受,似乎古人学习《关雎》的情形就呈现在眼前。伴随着古朴的打击乐,我们仿佛成为了诗中那位追求窈窕淑女的男子,体会那求之不得,辗转反侧的不安,感受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情思。
《蒹葭》也同样用优美的歌声,将这群00后带到河畔,独坐小舟之上,看着岸边繁茂的芦苇,任由心中的思绪天马行空。此时此刻,才真正感受到,原来,古人因为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情感的表达都是含蓄委婉的,而这种含蓄委婉,静静的体会下,却是一种无法言表的美。这绝非扭捏作态,而是封建制度下的一种无奈。
两首歌曲在课堂上重复播放,孩子们拿着课本轻声应和,课后,竟有学生跟我说,优美的旋律,让她更好的理解了两首诗,而且,也提高了背诵的效率。
综上,个人认为,语文,尤其是古诗文的课堂,是可以换种方式来进行的,从传统的读,悟,思中脱离出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比我们预期的效果更好一些。
北京市日坛中学贵阳分校 雷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