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渗透成为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策略。只有成为人文的、情感的、审美的,语文才会有语文味。通过师生互动,真诚体验,实现情感共鸣,语文教学的魅力才能显现。在初中语文阅读中学中,通过精彩的课堂导入、朗读设计、诗意点拨和多元化教学评价渗透情感,教师能对学生进行较为成功的情感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渗透;教学策略
每一篇好的文章,都充溢着作者的情感,奔涌着作者的思潮,在一字一句之间,情感被渗透、被传达、被倾诉。刘勰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要真正让学生学懂、学好一篇文章,就必须要抓住文本中的情感因素,通过对字词的品读,与作者、与文本中的各种人物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引发学生的内在体验,与学生的情感世界共鸣,从而愉悦性情,陶冶情操。文本的价值体现在读者自足的开放性、独创性的阅读过程中,不同的阅读支撑起文本的意义和价值。当建构主义思想大量地渗透进了语文阅读教学中,那么融入学生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的个性化阅读和创新阅读也能成为现实了。本文将主要探讨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从精彩的课堂导入中渗透情感
一部好的教材,不仅仅向学生提供知识之美,更重要的是包括情深意美的情感之美,人文之美。这里面涵括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语文教师应该以引导学生感受、欣赏真、善、美为己任,引领学生在情与美的世界里倘佯,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品读泻泄奔腾的感情激流。为了使学生更容易进入情感的世界,教师应该设计引人入胜的情景,开启师生之间、人与文本这间的情感交流的大门,给学生呈现生动活泼、情感细腻的教材空间。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一节好课是从精彩的课堂导入开始;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让学生尽快走进作者的世界;一个充满激情的课堂导入,学生更多的是享受文美情真的语文味。好的导语能让文中所写的景和事、人和物、情和意等猛烈叩击学生的心扉,使学生跨越时空,身临其境,心入其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精彩的课堂导入中渗透教师、作者丰富的情感,收获的不仅仅有知识,更有情感与价值观。
教师在上朱自清的《背影》时,课堂导入是这样设计的:“有一首歌谣这么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棵草……的确,从小到大,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母爱,是我们生命里最和煦的春风。其实,陪伴我们一生、如阳光一样照亮了我们生命的爱,不仅仅来自母亲,还来自我们的父亲。父亲,给予我们的是一种深沉厚重的爱,这就是父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歌颂父爱的著名篇章——《背影》。”在说这歌谣时,我们试着以唱的形式带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能以最佳的状态进入课堂。当然在导入时,教师一边要自己入情,调动个人情绪,保持愉快、饱满、振奋的精神状态,还要引导学生入情,让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享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
二、从朗读设计中渗透情感
在语文诗歌和散文教学中,朗读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一切优秀的语文教师无一例外地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将朗读置于教学的第一位,它不仅对于学生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语言文字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准确到位的朗读更能渲染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诗歌的借景抒情,散文的情景交融、寓情于理,文言文凝炼的语言,都需要教师通过不断朗读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诗抒情,诗言志。”每一首诗都是一首音乐,一幅画卷。
无论是教师朗读还是听多媒体音频或视频,或者学生的朗读,都很容易调动学生的情绪。
教师教《木兰诗》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叙事诗,教师示范读一遍,然后学生再朗读一遍,并体会木兰的思想感情。通过一次次朗读尝试,学生进行了诗情画意的情感体验。每篇散文都是一幅动人的油画。情理交融、寓情于景,景物活了,有生命力了,人物也活了,与朗诵者进行情意交流。正如朱自清所说:“吟诵时对于写在纸上的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味,变成活的语气”,散文世界里有了情这个线索,一切都是鲜活的。反复朗读《岳阳楼记》,学生就能感受范仲淹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文言文、诗歌、散文的精彩片断借助朗读这个载体,帮助学生忘却自我,融入作品的人、情、景、理之中。通过教师范读、多媒体视频的领读、学生的自由读,结合教师的点评,将情感渗透在朗读设计中,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获得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得到提高。有表情地朗读,要求语文教师有较高的艺术功底,有真情的投入,只有如此,才能激起学生的感情涟满,形成“物我同一情融融”的意境,产生求知的渴望。
三、从诗意点拨中渗透情感
教师点拨是一门艺术。点拨语言的诗意化,点拨情绪的个性化,点拨语调的音乐化,都让阅读教学生动而有趣。诗歌节奏、情感的及时点拨,能让学生尽早走入诗人所营造的情感世界;散文语气语段变化的点拨,能让学生“带着情感”朗读;古文的句读及“知人论世”的背景解读,帮助学生与文本的灵魂亲密接触。
鲁迅的《雪》,这篇文章选自散文诗集《野草》,作者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主张。对于鲁迅的文章,我们要让学生准确的捕捉先生的思想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在小结时,教师作了抒情式的点拨:“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的眼里,这种美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像北方的雪一样,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她的存在,那张扬的个性,像一个奔放的挑战者和战斗者,作者的感情在对北方雪的描写中得到深化。”课后还有孙玉石《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节选)的文章让学生先预习也能为学生的情感作铺垫。《行道树》是台湾著名散文家张晓风关注自然、礼赞生命系列散文中的代表性作品。作者以物喻人,赋予行道树人的生命、人的思想、人的情感,写出了作为奉献者的行道树真实而坦诚的心路历程,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思索与感悟。教师在诗意点拨中,结合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与学生谈自己的启示和教育。这种点拨结合了教师的主观情感,并有文本的哲理性话语作导引,学生深受启发。 四、从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中渗透情感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多元化的评价多式如果能渗透情感,让学生在情感式评价中感受教师、同学的关心和帮助,发挥其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一堂课的精彩与否,要看我们的教师能否更好地带动学生的情感,而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渗透情感也是重要的阅读教学策略。教师借助适当的肢体语言来激发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并运用丰富的教学语言,并运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手段促进教学,学生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在教学《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宣布放学的情景时,教师进入境界,声音哽咽,茫然若失,神情呆滞,充分显示出爱祖国、恨敌人的悲愤感情。然后教师要求学生用充满感情的抑扬顿挫的音调,从意境、语言等方面去挖掘情感,学生朗读后教师点评并表扬学生,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教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和表演课本剧的形式,结合学生的评价、教师的点拨、自我的总结,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真诚体验的成功的喜悦。当然,在进行多元评价过程中,教师只有自己在教学中融入自己情感,才能使审美主体与客体融为一体,达到情景交融,才唤起学生情感体验的效果,也才有获得情感体验的成就感、喜悦感。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先叫几个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分角色朗读,感受于勒、我、父亲等几个角色的思想感情,教师点拨后,及时表扬了这几个学生,然后分组分角色朗读阅读片断,学生朗读把握的度很好,均受到教师的表扬,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学习《望岳》、《春望》、《石壕吏》时,教师引入竞争机制,从制定教学评价的量规,分组进行比赛,在比赛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学生的朗读水平越来越好,感情把握也越来越到位。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学生在全方位接受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满足感。当然,在量化和质性的评价中我们应该采取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情感上的渗透。
五、结束语
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渗透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和因素。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受到美的情感的熏陶,进而促进学生自身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语文是否有语文味,是否渗透情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蕴涵丰富情感的语文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生活以及情感、精神最愉快的一个生命活动。有了勃发的生命活力和丰富的情感世界的课堂将为学生走进语文铺平道路。因此,恰当运用情感渗透的策略,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真正实现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启云.情在不言中——谈初中语文情感教育[J].读与写,2012(10)
[2]代华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内化学生情感教育[J].现代阅读,2013(8)
[3]耿大勇.浅谈初中语文情感教育[J].快乐阅读,2013(30)
[4]曾品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方法[J].语数外学习,2014(07)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渗透;教学策略
每一篇好的文章,都充溢着作者的情感,奔涌着作者的思潮,在一字一句之间,情感被渗透、被传达、被倾诉。刘勰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要真正让学生学懂、学好一篇文章,就必须要抓住文本中的情感因素,通过对字词的品读,与作者、与文本中的各种人物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引发学生的内在体验,与学生的情感世界共鸣,从而愉悦性情,陶冶情操。文本的价值体现在读者自足的开放性、独创性的阅读过程中,不同的阅读支撑起文本的意义和价值。当建构主义思想大量地渗透进了语文阅读教学中,那么融入学生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的个性化阅读和创新阅读也能成为现实了。本文将主要探讨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从精彩的课堂导入中渗透情感
一部好的教材,不仅仅向学生提供知识之美,更重要的是包括情深意美的情感之美,人文之美。这里面涵括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语文教师应该以引导学生感受、欣赏真、善、美为己任,引领学生在情与美的世界里倘佯,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品读泻泄奔腾的感情激流。为了使学生更容易进入情感的世界,教师应该设计引人入胜的情景,开启师生之间、人与文本这间的情感交流的大门,给学生呈现生动活泼、情感细腻的教材空间。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一节好课是从精彩的课堂导入开始;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让学生尽快走进作者的世界;一个充满激情的课堂导入,学生更多的是享受文美情真的语文味。好的导语能让文中所写的景和事、人和物、情和意等猛烈叩击学生的心扉,使学生跨越时空,身临其境,心入其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精彩的课堂导入中渗透教师、作者丰富的情感,收获的不仅仅有知识,更有情感与价值观。
教师在上朱自清的《背影》时,课堂导入是这样设计的:“有一首歌谣这么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棵草……的确,从小到大,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母爱,是我们生命里最和煦的春风。其实,陪伴我们一生、如阳光一样照亮了我们生命的爱,不仅仅来自母亲,还来自我们的父亲。父亲,给予我们的是一种深沉厚重的爱,这就是父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歌颂父爱的著名篇章——《背影》。”在说这歌谣时,我们试着以唱的形式带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能以最佳的状态进入课堂。当然在导入时,教师一边要自己入情,调动个人情绪,保持愉快、饱满、振奋的精神状态,还要引导学生入情,让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享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
二、从朗读设计中渗透情感
在语文诗歌和散文教学中,朗读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一切优秀的语文教师无一例外地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将朗读置于教学的第一位,它不仅对于学生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语言文字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准确到位的朗读更能渲染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诗歌的借景抒情,散文的情景交融、寓情于理,文言文凝炼的语言,都需要教师通过不断朗读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诗抒情,诗言志。”每一首诗都是一首音乐,一幅画卷。
无论是教师朗读还是听多媒体音频或视频,或者学生的朗读,都很容易调动学生的情绪。
教师教《木兰诗》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叙事诗,教师示范读一遍,然后学生再朗读一遍,并体会木兰的思想感情。通过一次次朗读尝试,学生进行了诗情画意的情感体验。每篇散文都是一幅动人的油画。情理交融、寓情于景,景物活了,有生命力了,人物也活了,与朗诵者进行情意交流。正如朱自清所说:“吟诵时对于写在纸上的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味,变成活的语气”,散文世界里有了情这个线索,一切都是鲜活的。反复朗读《岳阳楼记》,学生就能感受范仲淹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文言文、诗歌、散文的精彩片断借助朗读这个载体,帮助学生忘却自我,融入作品的人、情、景、理之中。通过教师范读、多媒体视频的领读、学生的自由读,结合教师的点评,将情感渗透在朗读设计中,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获得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得到提高。有表情地朗读,要求语文教师有较高的艺术功底,有真情的投入,只有如此,才能激起学生的感情涟满,形成“物我同一情融融”的意境,产生求知的渴望。
三、从诗意点拨中渗透情感
教师点拨是一门艺术。点拨语言的诗意化,点拨情绪的个性化,点拨语调的音乐化,都让阅读教学生动而有趣。诗歌节奏、情感的及时点拨,能让学生尽早走入诗人所营造的情感世界;散文语气语段变化的点拨,能让学生“带着情感”朗读;古文的句读及“知人论世”的背景解读,帮助学生与文本的灵魂亲密接触。
鲁迅的《雪》,这篇文章选自散文诗集《野草》,作者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主张。对于鲁迅的文章,我们要让学生准确的捕捉先生的思想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在小结时,教师作了抒情式的点拨:“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的眼里,这种美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像北方的雪一样,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她的存在,那张扬的个性,像一个奔放的挑战者和战斗者,作者的感情在对北方雪的描写中得到深化。”课后还有孙玉石《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节选)的文章让学生先预习也能为学生的情感作铺垫。《行道树》是台湾著名散文家张晓风关注自然、礼赞生命系列散文中的代表性作品。作者以物喻人,赋予行道树人的生命、人的思想、人的情感,写出了作为奉献者的行道树真实而坦诚的心路历程,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思索与感悟。教师在诗意点拨中,结合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与学生谈自己的启示和教育。这种点拨结合了教师的主观情感,并有文本的哲理性话语作导引,学生深受启发。 四、从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中渗透情感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多元化的评价多式如果能渗透情感,让学生在情感式评价中感受教师、同学的关心和帮助,发挥其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一堂课的精彩与否,要看我们的教师能否更好地带动学生的情感,而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渗透情感也是重要的阅读教学策略。教师借助适当的肢体语言来激发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并运用丰富的教学语言,并运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手段促进教学,学生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在教学《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宣布放学的情景时,教师进入境界,声音哽咽,茫然若失,神情呆滞,充分显示出爱祖国、恨敌人的悲愤感情。然后教师要求学生用充满感情的抑扬顿挫的音调,从意境、语言等方面去挖掘情感,学生朗读后教师点评并表扬学生,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教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和表演课本剧的形式,结合学生的评价、教师的点拨、自我的总结,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真诚体验的成功的喜悦。当然,在进行多元评价过程中,教师只有自己在教学中融入自己情感,才能使审美主体与客体融为一体,达到情景交融,才唤起学生情感体验的效果,也才有获得情感体验的成就感、喜悦感。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先叫几个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分角色朗读,感受于勒、我、父亲等几个角色的思想感情,教师点拨后,及时表扬了这几个学生,然后分组分角色朗读阅读片断,学生朗读把握的度很好,均受到教师的表扬,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学习《望岳》、《春望》、《石壕吏》时,教师引入竞争机制,从制定教学评价的量规,分组进行比赛,在比赛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学生的朗读水平越来越好,感情把握也越来越到位。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学生在全方位接受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满足感。当然,在量化和质性的评价中我们应该采取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情感上的渗透。
五、结束语
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渗透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和因素。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受到美的情感的熏陶,进而促进学生自身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语文是否有语文味,是否渗透情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蕴涵丰富情感的语文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生活以及情感、精神最愉快的一个生命活动。有了勃发的生命活力和丰富的情感世界的课堂将为学生走进语文铺平道路。因此,恰当运用情感渗透的策略,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真正实现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启云.情在不言中——谈初中语文情感教育[J].读与写,2012(10)
[2]代华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内化学生情感教育[J].现代阅读,2013(8)
[3]耿大勇.浅谈初中语文情感教育[J].快乐阅读,2013(30)
[4]曾品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方法[J].语数外学习,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