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协力行事谨慎《周易·系辞上》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W88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心协力 行事谨慎
  “《同人》先号啕而后笑a。”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
  处b,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
  兰c。”“初六,藉用白茅,无咎d。”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e,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周易·系辞上》)
  注释:
  a《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出自《同人》卦的九五爻辞。《同人》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的第十三卦,阐释和同的原则。此卦的主要精神是应当破除一家﹑一族的私见,重视大同,不计较小异,本着大公无私的精神,以道义为基础,于异中求同,积极地广泛与人和同,才能实现大同世界的理想。
  b或:这里是“有时”的意思。 出:出动。 处:安处。
  c臭(xiù):气味。
  d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出自《大过》卦初六爻辞。《大过》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的第二十八卦。“过”是过分的意思,“大过”即太过分。是说当前的形势对于主方来说是一个太过分的负担,主方不容易对付,但也不是灾难,只是主方需要谨慎处理。
  e苟错诸地而可矣:承接上句,意思是置白茅草于地垫衬祭品,使祭品洁净,这是对祭祀之事的谨慎敬重。此言君子遵循慎重之道,则行事可以无过失。错,通“措”,放置。
  大意:
  “《同人》之九五爻说:和同于人,起先是痛哭号啕,后来又笑容满面。”孔子说:“君子为人处事的方法是:有时要出门行动,有时要安静地处在自己所处的环境,有时要保持沉默,有时要发表意见。若两个人能同心同德,其力量就可以像切断金属的利刃一样强有力。心意相同而说出的话,其气味如同兰草一样芬芳。”“《大过》卦的初六爻说:用洁白柔软的茅草衬垫祭品,没有什么过错。”孔子说:“如果直接把祭品放置在地上也是可以的,而用洁白柔软的茅草衬垫祭品,又有什么过错呢?这样做只能说明君子办事很谨慎。茅草作为一种物质是轻薄的,而它的作用却是重大的。慎重地运用这种谨慎的方法去做其他事,也将会没有过失。
  【点评】
  儒家思想贵和,主张人际之间要和谐、安定、团结、协作。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即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团结协作。荀子强调“能群”,说:“人之生,不能无群。”“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能群”体现的也是一种合作能力和团结精神。那么,人为什么要团结协作呢?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解释道:“人所以不能不群者,以一身之所需求、所欲望,非独立所能给也,以一身之痛苦、所急难,非独立所能捍也。于是乎必相引、相倚,然后可以自存。若是者谓之公共观念。”可以说,同心同德、团结协作,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事业取得成功的保障,这种精神铸就了中国人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观念,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共同抵抗外辱、反对分裂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儒家还强调在做事时要谨慎,避免因疏忽大意而造成的过失,即所谓要“临事
  而惧”。
其他文献
北朝“一姐”:冯太后及其改革事业  《后汉书·列女传》记载,班固之妹班昭作《女戒》七篇,提倡女子唯美以柔德,可是她的“闺蜜”邓绥邓太后,却是东汉最有权势和政绩的皇太后。可见女性的刚或者柔,端的看自己身居何位,而不完全由教育决定。北朝女子的强悍能干,在《颜氏家训》中有清楚的记载,其中北朝“一姐”,非冯太后莫属。在中古历史上,冯太后及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一、太后是如何炼成的?
期刊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当然是件好事。民谚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还说“冬至的饺子、夏至的面”。这让人们误以为节气就是一套规范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制度性习俗。其实节气的价值不仅止于民俗。  农业需要考虑气温、降水量等复杂而综合的气象和环境因素,这些因素在中国不同区域差别显著。岭南和漠北显然不可能用同一套时间规范。即便只考虑中原地区,节气本质上提供的也仅是一个时间节点。而时间节点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提示
期刊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所长郑永年在《中国的知识短缺时代》一文中指出,“知识帮助人们解释事实,明了发展方向,解决事物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而中国当前“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政策研究界,都没有能力解释中国经验”。郑永年由此认为,“各种迹象表明,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短缺的时代”,对中国知识界乃至政策研究和决策者而言,这一批评非常尖锐。  回望近代史,“知识短缺”并非始自今日,明末清初,随着西方文艺复兴和近
期刊
帝尝止殿下树a,爱之,殿中监宇文士及从而誉之不已b。帝正色曰:“魏徵尝劝我远佞人,我不知佞人为谁,意疑是汝,今果不谬。”士及叩头谢。  臣祖禹曰:大禹曰:“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c孔子曰:“佞人殆。”d佞人者止于谀悦顺从而已,近之必至于殆,何也?彼佞人者,不知义之所在,而惟利之从故也。利在君父则从君父,利在权臣则附权臣,利在敌国则交敌国,利在戎狄则亲戎狄,利之所在则从之,利之所去则违之,于君父何有
期刊
北京故宫,现存明清古建9371间,在鳞次栉比的宫阙建筑中,有一处殿宇与众不同。它尊隆肃穆,褪去了昔日的盛况繁华;它幽深静谧,如今绝少有人涉足其中。二百多年前,乾隆皇帝在这里践行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梦想,成就了享国甲子的君王伟业。这里就是重华宫,乾隆皇帝筑梦、圆梦的精神家园。  少年梦,天子梦  重华宫位于紫禁城内廷西路,御花园以西,西六宫以北。它原是乾西五所中的二所,乾隆皇帝在十七岁时
期刊
古代的学校,除了小学、太学、国子监这样高大上的“贵族学校”外,私人办学之风也十分兴盛。明清时期,私塾遍及城镇和乡村。乡村私塾是比较接地气的教育方式。私塾大多是一师一馆,也就是每所私塾一般只有一位老师。古代有什么样的尊师礼仪?古代的学生又有怎样的上学装备呢?  束脩礼  束脩礼即古代入学仪式中的“拜师礼”。束脩即捆在一起的十条干肉,一束十条。《论语》中记载了孔子的话:“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期刊
所谓“真读书”,一是读书的动力是自身强烈的求知欲望,而非出于外在的压力与要求;二是读书的目的是格物致知、悉事明理,而非以读过多少本、某某书为炫耀;三是读书的行动已成生活乐趣和日常的习惯,“一日不读便觉面目可憎”。钱锺书和杨绛夫妇下放干校,一日两人路过一极其简陋的草棚,杨绛开玩笑说:“你说我们就住在这样一个棚子里,会怎么样?”钱锺书先生沉吟片刻,回答说:“不行,没有书。”习近平同志说:“读书已经成为
期刊
国运倾颓、危机四伏之际,执政者若自我封闭、自欺欺人,执着于细微处小修小补,沉溺在“天朝上国”美梦中不肯醒来,必致错失改革良机,将国家民族陷于苦难深重的困境之中。前车覆辙,足为后车之鉴。  说起“裱糊匠”,人们一般首先想到的就是李鸿章。晚年的李鸿章自嘲是一个没落时代典型的“裱糊匠”,而清王朝则是一间“破屋”,自己作为一个“裱糊匠”只会“修葺”却不能改造。李鸿章“裱糊理论”的完整表述是:“我办了一辈子
期刊
历朝历代都不缺贤才。能不能得到,就看求与不求。然而,求贤也不是只靠嘴上说说就能解决问题的,关键还要看是真求还是假求,求的方法是否正确,以及对待贤才的态度如何,等等。  治国平天下,必依赖贤才;凡贤明君主,必求贤若渴(亦说“思贤若渴”)。一提到求贤若渴,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说:“我本来是一个布衣百姓,在南阳耕田种地……先帝(指刘备)不嫌我地位低贱,放低身份委屈自
期刊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  多谢浣溪人不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云台编》)  【品读】  郑谷这首《莲叶》写得实在好,我初见便喜欢得不得了。一来,喜欢他用的两个叠词:“差差”与“柄柄”。试想,撑舟行水,舟动水起,波纹如淘气的小手,拨弄摇曳着荷叶,参差的绿浪,前前后后,左左右右,来回地涌。薄薄日色,浅浅浮于这绿浪上,闪闪烁烁,真能把人眼晃花了。此乃一“色”美。而人倚在船边的栏杆旁,有习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