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课中的创造性思维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m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课堂结构,鼓励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兴趣 优化
  发展学生个性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塑造学生思想的品德课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个性,使学生的个性思维、个性能力、个性品质得到锻炼。因此为创造而教,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下面我简单地介绍在思想品德课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几种方法。
  一、培养学生兴趣和求知欲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老师,我认为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演奏好课堂教学的“序曲”。例如,我在教授八年级下册第十五课《公民要依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一课时,采取评论引入式,先举一个例子:假如你的弟弟无辜被高年级的同学一顿毒打,面对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办?同学们对此例加以评论,结论归纳出来不外乎有三点:第一,忍气吞声任其侵害;第二,进行报复;第三,应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归纳出这三种观點,我顺势导入新课,形式新颖,气氛热烈,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初中生处于一个感知觉灵敏,精力旺盛的时期,有广泛的兴趣和较强的求知欲,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就会倾注热情,兴致勃勃,甚至达到狂热追求的地步。作为教师,就要捉住学生这种心理特征,积极去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平时我还采用情境引入式,设疑引入式和时事引入式,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优化课堂结构,打造高效课堂
  在几年的教学中我不断思考,不断改进教学,起初从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到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等一系列的尝试,收效甚微,在教学中都存在共性的问题,那就是整节课每一个环节都是精心准备,内容很丰富,环节很紧凑,问题一个接着一个的提出,学生们都在手动、脑动忙的不亦乐乎,这些都很好,只是到了一节课的最后却是草草结束,甚至压堂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说这样的课在设计上讲求多学多讲多练,课堂容量很大,好像学生很忙,可是学生的思维运动有收获吗?学生的思维一直是被动的,直到下课铃声响起学生还在忙着解决老师布置的问题,表面上好象学会了很多,实际上不然,过于紧密的结构设计,让一节课看似丰满却忽视了我们的教育主体——学生,他们能够吸收多少呢?有多少时间是用来思考的呢?很少,甚至没有。那就相当于一股脑地让学生做完了十道题,却不知会了几道,就算都会了,也只是这十道,一换题目又不会了。我想这还不如让学生做五道类型题,做完后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如何得到的结论,进而掌握题型举一反三,学会方法,学会总结,学会学习。总之,一句话,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优化课堂结构。
  三、鼓励学生创造性行为
  现行的考试方式使思想品德课教学长期存在着“教师灌、学生背”的现象。上面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背什么,严重地抑制了思想品德课的活力,削弱了其教育功能。为了变学生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学习,我认为现在教育应树立并认真贯彻素质教育观点,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协助、鼓励学生独立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教师应处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不要预先树立是与非,对与错的绝对权威。有一次,在讲到八年级上册第五课《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的一个内容里,我提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家园?”这一问题,同学们各抒已见,有的说积极参加植树活动;有的说关心并积极参与科技事业,使之成为改善环境状况的动力;有的说从事每项活动前重新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预防措施……每个同学的联想和创意我都做了肯定。在我的鼓励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高了。
  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
  时间不仅为学生思维活动提出新课题,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和经验。我们学校每学期都有计划地安排一系列活动,例如:演讲比赛、字画比赛、文艺汇演等等。除外我们学校还组织学生外出活动,比如:夏令营活动;有时候,在上课前,我们要求学生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课后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使书本理论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我在讲授“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这个课题时,先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社会调查,去访问家长或其他长辈,有没有经历过想上学读书而无机会的痛苦,然后在课堂上让同学们把访问调查的情况进行讨论,然后我与学生一起进行总结,得出结论,说明我们公民今天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在我们这个不发达的大国发展教育,普及义务教育不容易,父母辛勤的供子女读书也不容易,为了自己的发展、更为了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当代青少年一定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刻苦学习。从法定责任的角度讲,当代学生要认真,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这样的课体现了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给同学们留下创造的空间。有时候,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创造性思维,我在教学中还运用到类比法,让学生把书本中得到的知识和现实中的一些现象进行比较,这样就能使学生对书本知识理解得更深入、透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体验,对于学生表现出的创造型思维要予以尊重和保护。尤其是当学生对教师原来设想或所讲内容提出异议而又理由充足的时候,教师要放下架子,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使他们在自己的创造中,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理智感、增强自信心,发展创造能力。对于犯错误的或答错问题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谅解和宽容,不要嫌弃他们“耽误时间”,不要怨他们答不出教师期待的答案。要有一定的耐心,注意情感投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内在的精力来克服自己的缺点,从而充分发挥他的创造性思维。
其他文献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很多地方都能够运用到分类讨论思想。而且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对应用分类讨论思想解题也体现出了一定的要求,为了能够让学生学会并掌握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教师应该进行思考“如何才能够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掌握分类讨论思想?”  【关键词】高中数学;应用;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思想就是根据数学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数学研究对象分为不同种类的一种数学思想。分类以比较为基础,比较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越来越注重适龄儿童的学前教育。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因而幼儿园教师在感到责任重大的同,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大。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的身份、地位亟待认可,待遇急需改善。很多幼儿园教师的地位不被认可,待遇相对较低等原因,造成很多幼儿园教师产生大量的心理问题。本文就幼儿园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从而希望能有利于改善幼儿园教师的心
探究活动作为科学课的根本,也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求课堂教学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充实快乐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新课程改革后,《科学》代替了《自然》,新课标确立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宗旨,在这一宗旨下,《科学》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即定为“以探究为核心,鼓励和组织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通过探究既让学生
内容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的工具,适时恰当地选用来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激发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激趣入境,导入新知;设障立疑,启迪思维;探微入里,突破难点;多法归一,省时高效;渗透美育,美丽数学。多媒体走进小学数学已不再是简单的吸引,数学教学因它的融合而变得丰富、轻松、睿智、神奇。  关键词:激趣 启迪 探微 高效  
学校教育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任。语文课是基础教育阶段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语文兼有人文性和工具性两个特点,因此,语文课的教学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中起着其它学科无法取代的作用。  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形象思维是起主要作用的思维类型。那么,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培养形象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干好一切事情的良好的动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是主动参与,而是被动接受的局面。而要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做到学生能发表见解;教师不揭示,学生能动手操作;教师不代替,学生能讨论解决;
在笔者看来,语文课外作业,从根本上说,是为了营造一个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生态环境”。在这一点上,它与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有着明显的不同。  语文学习,需要“解题”,但更重要的是“涵养”和“积累”。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作文一般能力的形成大约需要30万字,朗读一般能力的形成需要200小时,而学校课内学习的‘量’有限:作文一般仅8万字左右(按每一学期10篇作文计算),课堂朗读量人均仅8小时
“一堂课就是一篇文章,就是一件流动的艺术作品。”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是语文教师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取向在语文课堂教学领域中的结晶,是一个教师在长期课堂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 “教学技能” “教学技艺”发展的高级阶段和理想境界。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中学语文教师应当具备丰富的学识,深入解读文本,发掘教材本身魅力,并适当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运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前儿童的思维正处于由直觉思维向形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期,特别是幼儿园大班的儿童,他们的思维活动往往要依赖一定的实物和动作的支持,直觉思维的特点十分显著。另一方面,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和言语的发展,一些幼儿也开始借助于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和概念,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表现出形象思维的特点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如何通过故事和游戏的形式,加强对幼儿的启发和引导,是学前教育的基本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阅读和表达外显为“读”和“说”,但学生说的质量如何,细细反思一下,在表面的热闹之下,在看似精彩的生成之中,学生的表达并不尽如人意,或仓促应对,或言不由衷,或胡乱编造,诸如此类,令人担忧。其原因是我们在重视学生个性表达的同时,往往忽视了从“读”到“说”中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隐性过程——“想”。笔者认为,只有引导学生走实“想”之路,“说”的效能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一、 想好再说,做到言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