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创新高,就业形势逐年严峻,几乎每年都会冠以“史上最难就业季”。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思想政治作为高校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都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很难满足大学生日益高涨的自我发展需求。因此,尝试利用新媒体手段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新举措,就变得势在必行。
【关键词】新媒体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一、当前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办公厅于2007年12月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全国高校相继开设了思想政治课程和就业指导类课程,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仍然存在较多问题。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落后。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围绕“就业指导”为主,以就业率为核心指标,把对学生的基本就业技能作为思想政治的主要内容,将“生涯教育”等同与就业指导,从而忽视了对大学生的“生涯教育”。在传统的“就业培训”模式下,大学生忙于各种面试技巧培训、考证培训,没有明确的思想政治,盲目跟风,急于求成,仅仅是为了找份工作而进行简单的选择与被选择,这就造成了学生对未来职业道路方向选择的迷失。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论是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过于单一,且没有形成健全的体系,没有做到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有计划、分层次、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地进行生涯教育指导。很多高校只对大四学生开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忽视了“生涯教育”是贯穿大学四年的完整过程。从内容上看,传统的高校“就业指导”以面试技巧、信息发布、技能培训等为主,缺乏对个体的针对性“生涯教育”。从形式上看,传统高校“就业指导”的普遍做法是课堂教学,培训讲座或是举办思想政治设计大赛等。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呈现出网络化、数字化的特点,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平台不断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的生涯发展需求。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当前各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者大多是由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工作人员、思政系列辅导员或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兼任,专职师资队伍人数非常有限且专业化水平不高。这部分师资虽然工作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熟悉学生的基本情况,从事就业工作的实践经验丰富,但大多不具备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及社会学等专业知识以及企业从业背景,对职业生涯教育理论还缺乏系统的学习,这就影响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指导的广度和深度。
二、运用新媒体手段开展思想政治的机遇与挑战
以手机QQ、微博、微信等技术手段为代表的新媒体具有资源丰富、形式多元、传输快捷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新媒体的产生和推广对给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1.大学生养成了随时随处上网的习惯。在手机网民中,大学生的比例非常高,在大学生群体中,移动互联网网民的比例也接近百分之百。可以说,新媒体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主动抢占新媒体阵地,就丧失了实施生涯教育的大好机会。
2.大学生移动互联网思维凸显。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大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求新、求变的思想意识更加明显。喜欢看新鲜事,喜欢追逐社会热点,“精选化”阅读,快速浏览已经成为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习惯,大学生们的文化行为方式变得异常“快餐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借助新媒体手段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必须遵从大学生上网的思维习惯,避免长篇大论,避免说教式“灌输”,让新媒体成为师生沟通的有效途径。
三、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高度重视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我们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新媒体环境,主动地研究新媒体发展规律,积极地利用新媒体,树立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的思想,不断开拓新的育人空间。
学校要高度重视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特点和技术优势,处理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与新媒体之间的关系,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只有认识到位才能增强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还要注意加强各方面的配合,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2.尊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永恒的话题,是我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历来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精神动力。爱国主义引导大学生将个人发展同祖国命运联系起来,帮助大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将自己的真才实学同报效国家结合起来,身体力行,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
理想信念教育。理想是一个人追求和奋斗的目标,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人生事业才能辉煌。当代大学生需要承担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个人理想要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通过新媒体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优势在于,新媒体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相对无限性,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育的空白,同时新媒体还具有互动性和及时性的特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可以充分地发挥这些优势,及时地宣传党和国家的重要思想,传达领导人的重要讲话,针对热点问题,大学生可以广泛地参与讨论,过新媒体多种多样的方式充分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加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高校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特点,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贯穿于互联网、手机信息中,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要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要能够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引导大学生主动地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联系起来,自觉地为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3.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媒介素养培训理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理论培训。媒介素养理论不仅包括传播学和教育学,还与心理学等社会学科相互交叉,其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有如传播的机制,传播效果理论及媒介产品制作方式等新闻传播专业的相关知识,而且要了解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心理机制,具有一定的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因此,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应在了解我国国情和高等院校媒介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国外媒介素养教育的经验,编写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媒介素养的培训理论,普及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的培训,到条件成熟时,将媒介素养教育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岗前培训,从理论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
【参考文献】
[1]赵娟娟.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分析与思考[J].理论导报,2011(08).
[2]谢相勋,彭巧胤.试论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
[3]邵庆海.新媒体定义剖析[J].中国广播,2011(03).
[4]钱岳林.新媒体与新兴媒体[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9(08).
[5]王婧. “新媒体技术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述要[J].高校理论战线,2009(05).
[6]鲜鹏.新媒体的兴起对党的思想舆论工作的影响分析[J].甘肃理论学刊, 2009(03).
[7]曹春丽.论新媒体[J].湖南社会科学,2007(05).
【关键词】新媒体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一、当前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办公厅于2007年12月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全国高校相继开设了思想政治课程和就业指导类课程,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我国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仍然存在较多问题。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落后。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围绕“就业指导”为主,以就业率为核心指标,把对学生的基本就业技能作为思想政治的主要内容,将“生涯教育”等同与就业指导,从而忽视了对大学生的“生涯教育”。在传统的“就业培训”模式下,大学生忙于各种面试技巧培训、考证培训,没有明确的思想政治,盲目跟风,急于求成,仅仅是为了找份工作而进行简单的选择与被选择,这就造成了学生对未来职业道路方向选择的迷失。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论是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过于单一,且没有形成健全的体系,没有做到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有计划、分层次、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地进行生涯教育指导。很多高校只对大四学生开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忽视了“生涯教育”是贯穿大学四年的完整过程。从内容上看,传统的高校“就业指导”以面试技巧、信息发布、技能培训等为主,缺乏对个体的针对性“生涯教育”。从形式上看,传统高校“就业指导”的普遍做法是课堂教学,培训讲座或是举办思想政治设计大赛等。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呈现出网络化、数字化的特点,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平台不断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的生涯发展需求。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当前各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者大多是由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工作人员、思政系列辅导员或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兼任,专职师资队伍人数非常有限且专业化水平不高。这部分师资虽然工作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熟悉学生的基本情况,从事就业工作的实践经验丰富,但大多不具备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及社会学等专业知识以及企业从业背景,对职业生涯教育理论还缺乏系统的学习,这就影响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指导的广度和深度。
二、运用新媒体手段开展思想政治的机遇与挑战
以手机QQ、微博、微信等技术手段为代表的新媒体具有资源丰富、形式多元、传输快捷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新媒体的产生和推广对给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1.大学生养成了随时随处上网的习惯。在手机网民中,大学生的比例非常高,在大学生群体中,移动互联网网民的比例也接近百分之百。可以说,新媒体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主动抢占新媒体阵地,就丧失了实施生涯教育的大好机会。
2.大学生移动互联网思维凸显。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大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求新、求变的思想意识更加明显。喜欢看新鲜事,喜欢追逐社会热点,“精选化”阅读,快速浏览已经成为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习惯,大学生们的文化行为方式变得异常“快餐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借助新媒体手段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必须遵从大学生上网的思维习惯,避免长篇大论,避免说教式“灌输”,让新媒体成为师生沟通的有效途径。
三、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高度重视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我们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新媒体环境,主动地研究新媒体发展规律,积极地利用新媒体,树立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的思想,不断开拓新的育人空间。
学校要高度重视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特点和技术优势,处理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与新媒体之间的关系,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只有认识到位才能增强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还要注意加强各方面的配合,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2.尊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永恒的话题,是我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历来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精神动力。爱国主义引导大学生将个人发展同祖国命运联系起来,帮助大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将自己的真才实学同报效国家结合起来,身体力行,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
理想信念教育。理想是一个人追求和奋斗的目标,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人生事业才能辉煌。当代大学生需要承担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个人理想要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通过新媒体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优势在于,新媒体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相对无限性,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育的空白,同时新媒体还具有互动性和及时性的特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可以充分地发挥这些优势,及时地宣传党和国家的重要思想,传达领导人的重要讲话,针对热点问题,大学生可以广泛地参与讨论,过新媒体多种多样的方式充分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加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高校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特点,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贯穿于互联网、手机信息中,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要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要能够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引导大学生主动地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联系起来,自觉地为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3.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媒介素养培训理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理论培训。媒介素养理论不仅包括传播学和教育学,还与心理学等社会学科相互交叉,其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有如传播的机制,传播效果理论及媒介产品制作方式等新闻传播专业的相关知识,而且要了解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心理机制,具有一定的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因此,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应在了解我国国情和高等院校媒介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国外媒介素养教育的经验,编写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媒介素养的培训理论,普及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的培训,到条件成熟时,将媒介素养教育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岗前培训,从理论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
【参考文献】
[1]赵娟娟.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分析与思考[J].理论导报,2011(08).
[2]谢相勋,彭巧胤.试论新媒体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
[3]邵庆海.新媒体定义剖析[J].中国广播,2011(03).
[4]钱岳林.新媒体与新兴媒体[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9(08).
[5]王婧. “新媒体技术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述要[J].高校理论战线,2009(05).
[6]鲜鹏.新媒体的兴起对党的思想舆论工作的影响分析[J].甘肃理论学刊, 2009(03).
[7]曹春丽.论新媒体[J].湖南社会科学,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