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颈椎病患者行推拿手法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连续治疗6周后,56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9.3%。
结论: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确切,有助于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而提高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推拿手法 颈椎病 全方位推拿 辩证分型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557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334-02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症之一,该症多因颈椎间盘发生生物力学改变,颈椎间盘及相应骨组织发生退行性病变而引起邻近组织受累所致,临床表现为颈肩部疼痛,且呈放射状至头枕部及上肢,严重者可引起四肢痉挛瘫痪。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白领工作压力加大,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工作,使颈椎病发病率逐年递增,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目前,非手术治疗颈椎病是其重要治疗手段,其中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疗效甚好,为此本文将对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颈椎病患者行推拿手法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42.6±2.3)岁;病程1~12年,平均(4.8±0.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1994年国家重要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诊断标准和分型,其中神经根型15例,脊髓型12例,交感型13例,椎动脉型10例,混合型6例。椎间孔挤压试验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均呈阳性。临床表现为:头、颈、肩部疼痛,且伴有压痛点,伴有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等;体征表现为不同程度地颈部活动受限,颈椎、棘突后凸,于患侧病变处可摸到条索状硬结,上肢肱二头肌或肱三头肌反射亢进、减弱或消失等。X线正位摄片可见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可见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且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排除妊娠期及产褥期女性,及上肢骨折、关节不稳、骨质酥松、颈椎管狭窄、推拿不耐受、高龄等患者。
1.2 方法。
1.2.1 基本操作治疗。①蝴蝶双飞法:推按头颈部,用双大拇指桡侧偏锋端分别在两侧风池穴处用力,施术者的手腕部自然伸展,自上而下做指禅推法中的摆动操作;②拿颈项部:做完推按头颈部后,施术者一手经风池穴自上而下进行捏拿,直至颈肩交界处,另一手扶住患者头部,拿捏时的力度由轻至重,再由重至轻,动作连绵衔接一致,待反复拿捏3遍后,换相对另一侧同上法进行拿捏;③弹拨按揉颈项部:协助患者取端坐体位,施术者立于患者背部,虎口张开,于颈椎一侧用大拇指指腹由外向内弹拨揉按病变节段的上下棘突旁,弹拨按揉的力度需深沉缓和,并直达深层,使患者可感到有明显的酸胀感;④滚揉项肩背部:施术者一手对患者颈肩部交界处向肩部两侧,做滚揉法放松肌肉,另一手指导患者做颈椎被动旋转、屈伸运动;⑤弹拨按揉肩部:施术者在患侧肩部寻找敏感压痛点,并摸索条索状硬结,实施弹拨按揉;⑥拿肩井穴:施术者对患者大椎穴和肩井穴,采用拿捏法进推拿,以患者感到酸胀感为宜;⑦摇颈椎:协助患者取端坐体位,施术者立于其侧后方,一手托于患者下颌部,另一手扶持头顶部后侧,双手按顺时针将患者头部摇转5次,再用同法逆时针摇转5次,力度轻缓柔和,幅度视患者耐受情况,若耐受不良,需一直保持均匀轻缓动作转动,若耐受良好,转动幅度可由小到大,逐渐增加直至患者耐受最大力,但不可将头颈部过度后仰;⑧颈椎旋转定位扳法:以患者颈椎棘突向右侧偏歪为例,指导患者取端坐体位,头部略呈前屈状,施术者立于其侧后方,左手拇指抵住偏歪棘突左侧,右手抵住对侧下颏部,并俯身以胸压住患者右颞部,将患者头向一侧旋转至最大,直至施术者可感到棘突有滑动感,与此同时,左手拇指向左侧水平方向顶推偏歪棘突,可听到一响声或拇指可感到棘突有明显跳动感,并感到拇指下棘突向左轻移。
1.2.2 辩证分型施治。在基本治疗基础上,根据临床分型,辩证施治,具体操作如下:
1.2.2.1 神经根型。①按揉天宗穴,以患者感到明显酸胀感为宜。②上肢推拿,包括滚上肢,自上而下在患肢受累神经分布区域采用滚法;搓上肢,双手掌面夹住患肢,自肩部向腕部快速搓动;抖上肢,用双手或单手握住患肢远端,微微用力,以较小的动作幅度,上下连续抖动,使患肢肌肉有松动感。
1.2.2.2 脊髓型。禁止颈椎旋转定位扳法及较大幅度的被动运动,基本治疗中可选择力度轻缓的推拿手法治疗,再行先协助患者取俯卧位,于膀胱经做滚法,督脉经做按压法,并沿膀胱经从臀部至脚跟做滚法,同时拿承山、跟腱;再协助患者取仰卧位,与股前经小腿外侧至足背做滚法,并按揉足三里、阳陵穴。
1.2.2.3 交感型。推桥弓穴,随即协助患者取端坐体位,五指并拢,自锁骨下缘至12肋横擦胸廓,再沿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自上而下直擦背部,均以透热为宜。
1.2.2.4 椎动脉型。大拇指指腹自上而下揉推心印堂血值神庭穴,再自内向外从眉心印堂穴沿两眉弓揉推,随即沿发际向耳后反复推擦,最后协助患者取端坐体位,沿任督、太阳、少阳、厥阴、少阴经脉行拿五经。
每项推拿手法操作动作均1min,1次/d,7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治疗6周后观察临床疗效。
1.3 疗效评定。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均消失,颈部活动功能恢复正常,X线检查无显著改变,但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有效: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部分减轻或消失,颈部活动功能明显改善,但仍残留肌萎缩,部分生活能自理,不能持续工作;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颈部活动功能较差,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果
连续治疗6周后,显效26例(46.4%),有效24例(42.9%),无效6例(10.7%),临床总有效率为89.3%。(详见表1)
3 讨论
推拿手法治疗具有舒筋活络、活血通脉、理筋整复、滑利关节的临床疗效,在颈椎病中应用推拿手法基本操作治疗中,对患者颈、肩、胸、背部肌肉及经络经全方位推拿梳理,可有效纠正颈椎关节错位、紊乱、滑膜嵌顿,纠正小关节紊乱,扩大变窄椎间隙及椎间孔,调整脊柱与其他相关组织节后对脊髓、神经的压迫,以此缓解组织痉挛,与此同时,还可使肩背部肌肉松弛,调节人体新陈代谢,改善局部血供,增强气血运行,利于舒筋活血,且可促进炎症吸收,进而可不同程度地改善神经及肌肉的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2,3]。
由于颈椎病发病机制和分型较为复杂,在基本治疗基础上辩证分型施治,根据具体发病部位和性质进行针对性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4]。以往脊髓型颈椎病是推拿手法治疗的禁忌症,然而针对脊髓受压为主的患者并不是绝对禁忌,在推拿治疗中,可选择椎旁压痛点、风池穴等部位进行施治,且需开始治疗时力度需轻柔,幅度需轻缓,再根据具体情况,组间加重对压痛部位进行按揉,以患者耐受为佳,不可对脊髓型患者采用颈部扳法及较大幅度被动运动,以免造成其他损伤[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连续治疗6周后,56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9.3%。结果表明,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确切,有助于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而提高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巨庆.推拿手法配合补肾活血止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10):708-710
[2]罗志洪.推拿手法为主治疗颈性眩晕3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2,34(3):405-406
[3]陈礼彬,李世刚,周飞雄,等.推拿联合超激光照射星状神经节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9):38-39
[4]高丙南.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09(5):51-52
[5]陈继岩.推拿整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1):2943-2944
方法:对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颈椎病患者行推拿手法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连续治疗6周后,56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9.3%。
结论: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确切,有助于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而提高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推拿手法 颈椎病 全方位推拿 辩证分型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557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334-02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症之一,该症多因颈椎间盘发生生物力学改变,颈椎间盘及相应骨组织发生退行性病变而引起邻近组织受累所致,临床表现为颈肩部疼痛,且呈放射状至头枕部及上肢,严重者可引起四肢痉挛瘫痪。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白领工作压力加大,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工作,使颈椎病发病率逐年递增,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目前,非手术治疗颈椎病是其重要治疗手段,其中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疗效甚好,为此本文将对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颈椎病患者行推拿手法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42.6±2.3)岁;病程1~12年,平均(4.8±0.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1994年国家重要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诊断标准和分型,其中神经根型15例,脊髓型12例,交感型13例,椎动脉型10例,混合型6例。椎间孔挤压试验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均呈阳性。临床表现为:头、颈、肩部疼痛,且伴有压痛点,伴有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等;体征表现为不同程度地颈部活动受限,颈椎、棘突后凸,于患侧病变处可摸到条索状硬结,上肢肱二头肌或肱三头肌反射亢进、减弱或消失等。X线正位摄片可见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可见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且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排除妊娠期及产褥期女性,及上肢骨折、关节不稳、骨质酥松、颈椎管狭窄、推拿不耐受、高龄等患者。
1.2 方法。
1.2.1 基本操作治疗。①蝴蝶双飞法:推按头颈部,用双大拇指桡侧偏锋端分别在两侧风池穴处用力,施术者的手腕部自然伸展,自上而下做指禅推法中的摆动操作;②拿颈项部:做完推按头颈部后,施术者一手经风池穴自上而下进行捏拿,直至颈肩交界处,另一手扶住患者头部,拿捏时的力度由轻至重,再由重至轻,动作连绵衔接一致,待反复拿捏3遍后,换相对另一侧同上法进行拿捏;③弹拨按揉颈项部:协助患者取端坐体位,施术者立于患者背部,虎口张开,于颈椎一侧用大拇指指腹由外向内弹拨揉按病变节段的上下棘突旁,弹拨按揉的力度需深沉缓和,并直达深层,使患者可感到有明显的酸胀感;④滚揉项肩背部:施术者一手对患者颈肩部交界处向肩部两侧,做滚揉法放松肌肉,另一手指导患者做颈椎被动旋转、屈伸运动;⑤弹拨按揉肩部:施术者在患侧肩部寻找敏感压痛点,并摸索条索状硬结,实施弹拨按揉;⑥拿肩井穴:施术者对患者大椎穴和肩井穴,采用拿捏法进推拿,以患者感到酸胀感为宜;⑦摇颈椎:协助患者取端坐体位,施术者立于其侧后方,一手托于患者下颌部,另一手扶持头顶部后侧,双手按顺时针将患者头部摇转5次,再用同法逆时针摇转5次,力度轻缓柔和,幅度视患者耐受情况,若耐受不良,需一直保持均匀轻缓动作转动,若耐受良好,转动幅度可由小到大,逐渐增加直至患者耐受最大力,但不可将头颈部过度后仰;⑧颈椎旋转定位扳法:以患者颈椎棘突向右侧偏歪为例,指导患者取端坐体位,头部略呈前屈状,施术者立于其侧后方,左手拇指抵住偏歪棘突左侧,右手抵住对侧下颏部,并俯身以胸压住患者右颞部,将患者头向一侧旋转至最大,直至施术者可感到棘突有滑动感,与此同时,左手拇指向左侧水平方向顶推偏歪棘突,可听到一响声或拇指可感到棘突有明显跳动感,并感到拇指下棘突向左轻移。
1.2.2 辩证分型施治。在基本治疗基础上,根据临床分型,辩证施治,具体操作如下:
1.2.2.1 神经根型。①按揉天宗穴,以患者感到明显酸胀感为宜。②上肢推拿,包括滚上肢,自上而下在患肢受累神经分布区域采用滚法;搓上肢,双手掌面夹住患肢,自肩部向腕部快速搓动;抖上肢,用双手或单手握住患肢远端,微微用力,以较小的动作幅度,上下连续抖动,使患肢肌肉有松动感。
1.2.2.2 脊髓型。禁止颈椎旋转定位扳法及较大幅度的被动运动,基本治疗中可选择力度轻缓的推拿手法治疗,再行先协助患者取俯卧位,于膀胱经做滚法,督脉经做按压法,并沿膀胱经从臀部至脚跟做滚法,同时拿承山、跟腱;再协助患者取仰卧位,与股前经小腿外侧至足背做滚法,并按揉足三里、阳陵穴。
1.2.2.3 交感型。推桥弓穴,随即协助患者取端坐体位,五指并拢,自锁骨下缘至12肋横擦胸廓,再沿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自上而下直擦背部,均以透热为宜。
1.2.2.4 椎动脉型。大拇指指腹自上而下揉推心印堂血值神庭穴,再自内向外从眉心印堂穴沿两眉弓揉推,随即沿发际向耳后反复推擦,最后协助患者取端坐体位,沿任督、太阳、少阳、厥阴、少阴经脉行拿五经。
每项推拿手法操作动作均1min,1次/d,7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治疗6周后观察临床疗效。
1.3 疗效评定。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均消失,颈部活动功能恢复正常,X线检查无显著改变,但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有效: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部分减轻或消失,颈部活动功能明显改善,但仍残留肌萎缩,部分生活能自理,不能持续工作;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颈部活动功能较差,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果
连续治疗6周后,显效26例(46.4%),有效24例(42.9%),无效6例(10.7%),临床总有效率为89.3%。(详见表1)
3 讨论
推拿手法治疗具有舒筋活络、活血通脉、理筋整复、滑利关节的临床疗效,在颈椎病中应用推拿手法基本操作治疗中,对患者颈、肩、胸、背部肌肉及经络经全方位推拿梳理,可有效纠正颈椎关节错位、紊乱、滑膜嵌顿,纠正小关节紊乱,扩大变窄椎间隙及椎间孔,调整脊柱与其他相关组织节后对脊髓、神经的压迫,以此缓解组织痉挛,与此同时,还可使肩背部肌肉松弛,调节人体新陈代谢,改善局部血供,增强气血运行,利于舒筋活血,且可促进炎症吸收,进而可不同程度地改善神经及肌肉的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2,3]。
由于颈椎病发病机制和分型较为复杂,在基本治疗基础上辩证分型施治,根据具体发病部位和性质进行针对性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4]。以往脊髓型颈椎病是推拿手法治疗的禁忌症,然而针对脊髓受压为主的患者并不是绝对禁忌,在推拿治疗中,可选择椎旁压痛点、风池穴等部位进行施治,且需开始治疗时力度需轻柔,幅度需轻缓,再根据具体情况,组间加重对压痛部位进行按揉,以患者耐受为佳,不可对脊髓型患者采用颈部扳法及较大幅度被动运动,以免造成其他损伤[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连续治疗6周后,56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9.3%。结果表明,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确切,有助于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而提高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巨庆.推拿手法配合补肾活血止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10):708-710
[2]罗志洪.推拿手法为主治疗颈性眩晕3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2,34(3):405-406
[3]陈礼彬,李世刚,周飞雄,等.推拿联合超激光照射星状神经节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9):38-39
[4]高丙南.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09(5):51-52
[5]陈继岩.推拿整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1):2943-2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