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赢椿 书籍设计师应该是“隐形的”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376004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赢椿设计的图书得过许多奖。最知名的,是2007年《不裁》在德国莱比锡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2008年《蚁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评为2008年“世界最美图书”特别奖。
  作为南京书衣坊工作室的设计总监,17年来,他只专心做着“甘为书做嫁衣裳”这一件事,并且准备心无旁骛地继续做下去。书衣坊名气越来越大,工作室规模却越来越小,在他看来,“人的一生精力有限,不可能做太多的事情。如果想把一件事情做好,我想可能规模越小,越有时间去钻研、去揣摩。”
  目前书衣坊位于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内一个独门独户的院子里,周围是百年建筑和一些老树,环境清幽。工作室古朴的牌匾上写着“平为福”三个字。“这是我最喜欢的三个字。带着一个平常心去生活,好多东西应该是随缘的,不要强求。包括书籍设计获奖的问题,一个设计师如果为了获奖而设计是不道德的。读者是要文字阅读,一个设计师能够把心放平,把作者和读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自己作为一个隐身人才是难得的。”朱赢椿说。
  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厚热爱成为朱赢椿设计灵感的来源:“我可以对一堆灰尘感兴趣,对电脑光驱的外壳感兴趣,对虫子蚂蚁感兴趣。我不喜欢做设计的时候,打开电脑,在百度谷歌上找东西。有时候你把头稍微转一下,就会有灵感。我的窗外有很多的东西能够触动我。”朱赢椿正是放下了姿态,让自己回到自然生存的状态,用蚂蚁、蝴蝶、鱼、甚至老鼠的视角看世界,把闪现的灵感和领悟记下来,并且克制地用在适合的书上。“说实话,自己做了一段时间设计,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就会发现‘设计不是最最重要的’。我会提醒自己不要被表面的‘设计’所诱惑,内容比设计更重要。”
  
  对话
  
  书香:您关于书籍设计最疯狂的一个设想。这个设想是否实现了?
  朱:那些疯狂的设想都在我脑海里面。从今年开始,我计划把这些“疯狂的设想”的图书呈现出来,是带有实验性质的。在书的内容和形态上,都是自己的个人创作,带有实验性质。到今年年底就会有一两本书出现。现在不想说得太多,有些还不知能不能被正式出版。我觉得让读者在书店忽然“遇见”这样一本书,会更有意思。
  书香:最近比较满意的自己的设计作品是什么?
  朱:《蚁呓》。这是一本实验性质的图书。这本书,能够比较明确地表现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的差异。在《蚁呓》中我留了大量的白,可以让读者用笔在纸上画,在纸上写……这些都是想充分把“纸的感觉”做出来,让读者体会到;让读者能够对着有限的图形展开无限的想象,再把无限的想象转化成有限的文字和图形,书写在书页上。
  书香:您评价一本书装帧设计好坏的标准是什么?
  朱:是“恰当”——设计表达和书的内容,是非常吻合、非常恰当的表现。
  在内容与形式之间,我个人可能更喜欢“两条腿走路”——做纯文字的书时,设计师的职业道德就是充分地尊重文字、尊重读者,把最舒适的阅读方式展现给读者。不过,也有一些读者喜欢一些新颖的、有一些实验意味的、有一些互动的、甚至是幽默好玩的,所以也可以在书籍设计上走另外一条路。这种实验性质的书,也可以让纸质书表现出比电子书更多的可能性,有一些多样化的表现,以区别于电子图书。
  书香:对书籍设计师而言,需要具备怎样的品质?
  朱:首先设计师应该要有一个敏锐的把握能力——针对不同的书的特质,寻找到不同的设计方法,不能一概而论,以固有的风格来套用书籍设计。
  其次很重要的一点,书籍设计师应该是“隐形的”。现在我们也能看到不少书籍设计,更多的是强调个人风格,是把自己的设计风格强加于书稿之上。但书稿是不一样的,文字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设计师更多的应该把自己隐藏好,就像演戏一样,把自己融入到别人的角色里去,寻找一种适合于这本书内容的整体设计。比如只有单纯文字的书籍,读者看书的时候可能觉得很舒适,他就不会再关注这是谁的设计,我觉得就够了,这可能就是文本的一种最好的表达。
  书香:可否谈谈您对两岸三地书籍设计风格的看法?这种设计风格的不同,与各自当地的出版生态有无关联?
  朱:我感觉两岸三地之间单纯从书的材料、做工等等方面,差距已经很小了。大陆的书,总体上还是比较丰富的,种类和数量是很多的。这边书的出版量比较大,书籍设计从业人员也比较多,有设计十分优秀的书,也有设计很糟糕的书,放在一起就觉得差距会比较大。所以整体上书的气息,说好听一点是丰富,说难听一点就是杂乱。
  香港和台湾的整体水平会比我们好些,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会高一点。走进他们的书店,能感觉到书相对都在一个水准之上,莫名其妙的设计比较少。
  大陆的书籍设计行业发展迅猛,速度过快,“急就章式”的设计作品不少,我想也不用着急,因为都会有这样一个过程的。什么事情在发展中是需要一定时间慢慢沉静下来的。
  书香:您连续几年都去参加“世界最美的书展”,你在展上有没有发现内容和设计形式结合得比较好的作品,让您比较有印象的?
  朱:整体来说德国的书籍给我印象比较好。尽管我看不懂德文,但每年看到的最新获奖作品,感觉他们评选“德国最美的书”的标准还是比较严格的,书籍的内容、形式和制作,整体上是比较协调的。
其他文献
聂永真,自诚品文案崛起,后以美术设计受到唱片公司、出版界青睐。为台湾专辑包装、书籍装帧、剧场与电影领域里最重要的新世代设计师之一。屡获 《诚品好读》年度出版报告“美术之最”与“最佳注目”;金蝶奖最佳封面设计首奖。香港Victionary Musikraphics百张唱片暨设计师、德国Hesign 50 Smaill Studios收录。“纽约TDC(Type Directors Club)”会员之
期刊
早期书刊印制使用铅字印刷在纸页烙下的立体压痕,如同浮雕般美丽而真实,不仅可以用手触摸到,从背面看,也可以看到油墨因为压力的关系而留下深浅不一的颜色。  木刻版画与铅字印刷,均为欧洲中世纪以来木版活字时代的手工产物。书页里黑白分明的墨痕线条犹如洞穴壁画,能让人清楚看见工匠刀笔在木石表面凿挖出来的刻痕,具有深刻鲜明的触觉特性。  近代台湾以木刻版画自制限定版手工书的先行者,当首推日籍诗人小说家西川满(
期刊
书籍设计也可以产生音乐的节奏感。这个观点是当代书籍设计的主要代表和推动者——吕敬人提出的。他认为,书籍装帧设计者好似一个演员,在书籍视觉信息传达中担任某种角色,是演员、是编剧、或许还承担导演的职责。书籍中的文字、图像、色彩、空间等视觉元素均是书籍舞台中的一个角色,随着它们点、线、面的趣味性跳动变化,赋予各视觉元素以和谐的秩序,注入生命力的表现和有情感的演化,使封面、书脊、封底、天、地、切口,如京剧
期刊
文学香港    香港是个很独特的地方。年轻时常常听说香港是个很庸俗的地方,是文化沙漠,没有文学,好像什么都没有。但事实上不是如此。它的文学、它的文化,反而有我们的洞见与不见。  由于历史因素和地理环境,香港夹杂在中西文化的冲激之中,英语、广东话、普通话的思维,产生了香港文学中常见的不中不西、夹带粤语用词的普遍现象。在“九七大限”来临之前,香港作为英国的殖民地之一,面向大陆,若即若离,又爱又恨,当下
期刊
我喜爱阅读,在面对书籍前习惯会先了解作者,让人与文字是链接的。事实上我认为书籍本质应是阅读者导向,设计必须兼具功能性与视觉性。  2010年我承接行人出版社所委托的《悬崖下的小道》书籍装帧案。对于作者的了解,我顶多跟大概媒体一样多:对台湾社会来说,他是帅哥、是贵族、是褒贬不一的争议性人物。我面对的是一位特别的作者,蒋友柏——蒋家的后代。  由于这是一本泛自传体的书,我在装帧设定上着重“文”与“体”
期刊
如果不是因为叶怡兰的书写,相信许多人对于旅行的定义,少了“以客房为目的地的旅行”这一项。叶怡兰说,如果因为她的书写,能让更多人知晓有一种旅行是以旅馆为主的,那她的书写就“值得了”。  在叶怡兰看来,旅行的面向有很多,了解一个地方的风味除了浏览名胜古迹,住旅馆也是一种方式。在京都,叶怡兰在自己所居住的旅馆里,看到了整个京都的美学。旅馆的设计,融合了京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看旅馆里的人怎么饮茶;看旅馆
期刊
来自爱心星球的小外星人,他喜欢我们这个美丽的星球,也喜欢住在这个星球上的人,他不明白我们的星球上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不满和争吵,为什么会有战争,所以,他来到了地球,想看个究竟……  他就是乌普斯,是“快乐使者Oups”绘本系列的主角。  这个小外星人为什么会叫乌普斯?——Oups,变成我们的语言就是“哇噢”,什么情况下你会不由自主地“哇噢”呢?  惊讶?赞叹?开心?  对,就是那种感觉,乌普斯来到地球
期刊
1954年,是新中国法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拥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了。也是在这一年的12月,在新中国法制建设的主要奠基人董必武同志的亲自倡导下,法律出版社成立,成为继人民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出版社之后“004号”出版社,载入共和国史册。  半个多世纪以来,法律出版社秉持“为人民传播法律”的主旨,以“传播法律信息,推动法制进步,积累法律文化、弘扬法治精
期刊
不再年少的我,很少会被什么感动,但当我读完陶立夏的《分开旅行》后,却被书中的凄美故事深深地感动了,以致我在读完书稿后,仍深深地沉醉在书中不能自拔……  《分开旅行》是一本风格独特的纸上爱情旅行书,定义为“世间最凄美的爱情”。它以“我”和M的爱情故事为线,把13场唯美之旅串成一条完美的项链。作者以灵动之笔将爱情故事与每一个旅游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建筑、美食及旅途中的独特之感融合,小说进程和特色游
期刊
在农会和盘商机制生病的台湾,在政府无力对抗不法哄抬的年代,或许直接和农夫购买,才有可能实现真正公平合理的交易。不论是对认真殷勤的农夫,还是对友善消费的你,我们多么希望:不会再出现产地1根2块、市场1根20元的香蕉;不会再出现压低收购价来换取自己5个月年终的农会;不会再有水果放水流;不会再有蔬菜埋土地……让我们一起向所有坚持下去的农夫致敬!一起珍惜大地美好的赐与!为了也公平对待土地,目前我们主要推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