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206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相关的调查,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而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却知之甚少,古代文化常识严重不足,而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也不尽如人意。现在令人担忧的是,学生不懂得尊老爱幼,不懂得尊师重道。大部分学生理想、前途观念淡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较严重,集体主义观念削弱,怕苦怕累,不知道反省。平常还有喝酒、抽烟、上网成瘾、谈恋爱、打架斗殴、厌学等一系列问题存在,如果一味任其发展,那么教育前途令人堪忧。因此,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发展和创新传统文化,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根源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系。
  在教学中,教师一直都推崇的是孔子的儒学思想。儒学主张崇尚礼义,主张以礼治国,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尽管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在不断变化,但是“孝、悌、忠、信”的做人原则不能丢弃,“礼、义、廉、耻”的道德观念不能淡忘。所以,需要教师结合传统文化和当下存在的因素,因材施教,去潜心研究和发掘,去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教育真正运用到教学中,从而促使每个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利于抵制本土及外来不良文化的冲击。要通过各种媒介进行宣传教育,在学校多设社会陋习曝光专栏,警示学生。因为如今的高中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距离也是越来越远,甚至对传统文化产生抵触心理。殊不知,没有“源头活水”,就不会出现清澈沟渠,没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作根基,就不会有今日的璀璨文明。
  其次,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利于激发学生文化学习的兴趣,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创设必要的情境,给学生提供接触、感受传统文化的渠道,让学生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甄别、汲取,使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去感悟传统文化,体验传统文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传统文化背后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这样相比于生硬死板的教育,学生更乐于接受这样的学习内容,也更有利于学生人文情怀的激发。总之,要促进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促进传统文化在青少年间的传播。
  再次,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三观。在教学中,教师有时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逐渐让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得以形成,从而提高传统文化在高中学生心中的地位,让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传统文化观点,并学会分辨现代文化中的不良文化元素,让自己充满正能量。
  最后,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宽容和谐的处事原则,促进家长和孩子、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和谐。
  从幼儿园到大学,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所以学校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标准最重要的地方。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将是孩子终身的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家庭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串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因此,要避免培养人文“残疾人”,人文教育已经到了非抓不可的时候。所以,提倡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感悟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尊老爱幼、孝亲尊师的道德情感。这样,既能增长知识,还能建立学生的自信与自尊,使学生领悟到生活的品质、人生的理想和对社会的责任,提高学生接人待物、明辨是非、自我修养的能力。让学生汲取传统文化大量的精神养料,扎根在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拥有伟大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其他文献
一、生命意义教育的内涵  生命意义教育,就是有关生命意义的教育。它是以人的生命为主线,主要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意义,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增强学生对生活的信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二、生命意义教育进校园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精神生活也随之丰富了,但是,现在孩子的幸福指
期刊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最苦的岗位。其实,班主任工作虽苦却乐在其中,作为一名班主任,能深深地体会到:天下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良的教育。正如陶行知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班主任应该用尊重的心态和真诚的爱心,去敲开每个学生的心门,让学生在爱的滋润下自主发展。  一、发挥班主任的表率作用,以爱感其心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
期刊
《伶官传序》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是一篇史论,即以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事论证“盛衰之事,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观点。  此文在记叙庄宗得天下的境况时,提及其父李克用在临死前赐予他“三矢”。“三矢”,顾名思义,就是三支箭,那么其父为何要给庄宗三支箭呢?  其实,“三矢”即三桩遗愿。李克用临死之际,赐“三矢”的同时,告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
期刊
每次看到学生写作文时痛苦的样子,教师就恨不得马上变出一套“写作宝典”来,让学生练成随手一写就是好作文的功夫。但却实在是没有这种“宝典”,但是可以总结一下写作记叙文的套路,让学生在写作时有章可循。  一、标题要新颖  “题好文一半”,有一个好标题文章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拟一个新颖别致的标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要素。  1.拟题的方式:要素式: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拟题或综合
期刊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的不同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语文考得好坏决定学生的前途,中考不像高考,每门课都有拉差距的题,所以要想让学生进好一点的重点高中,必须在语文上下功夫。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教学中构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无疑是信息时代对学校教育要求
期刊
前不久,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东北大学等6所高校在开展自主招生测试中,有四所高校或放弃了对理科生考查语文科目,或规定全部考生仅测试数学和英语两科。看完此消息,深感震惊,“语文无用”的论调其实早已不新鲜,在学生和家长中且有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的趋势。但是没想到,承担着教书育人工作的大学居然以这种方式来轻视甚至无视语文,这更是一种悲哀。想当初,从兴办教育
期刊
当年去西安与华山失之交臂,这次无论如何我都要体验一下“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壮丽奇景,领略“万乘华山下,千岩云汉中”的美妙。  去西安的火车路过华山脚下,从车窗望去,连绵的山脉已经在向我招手。我见过一洲老师之后就迫不及待地返回渭南,开始我的华山之行。事先的攻略早已做好,下午到达华山脚下的玉泉院见过陈抟老祖,一碗地道的“羊肉泡馍”后,来到旅馆休息。“轰隆隆”的雷声震惊了本无睡意的我:“下雨了可怎
期刊
阅读是社会生活的需要,阅读是未来社会生存的需要,不会阅读,就不会学习,因而提高阅读能力是未来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学习的重要途径。可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阅读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据了解,大部分学生认为现在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考试不会只考语文,还会考其他比语文难度大得多的科目。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在阅读中不断培养创新能力,使阅读深入到学生生活之中,成为未来学习的主要技能呢
期刊
但凡接触过文学的人,都不得不叹服鲁迅的伟大以及他在现代文学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他的文章或嬉笑怒骂,或讽刺嘲笑,或深情怀念,语言风格犀利,多抒写自己强烈的爱国热情,透露出鲜明的时代气息。  与以往的文章不同,《鲁迅自传》却写得犹为“冷静”。50年的传奇经历,浓缩在不足千字的短文中,短小到易使人忽略它对认识鲁迅的重要意义;它行文简约,简约到以致极可能被低估其独特的教学价值。但这篇不起眼的短文背后却站着
期刊
近年的高考作文,综观各省命题,寓言故事类相对减少,新闻时事类相对增加。新闻时事类材料作文,实际上就是让考生写时评,而多数考生对时评的写作要求还不熟悉,以致遇到此类作文便不知所措,写得不伦不类。为此,让考生弄清该类作文与一般议论文的区别,掌握时评类作文的写作知识及写作技巧已是当务之急。下面就时评类作文知识及写作注意事项一一阐释。  一、关于时评  1.时评的内涵。时评是“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的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