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纳忠言戒机心 积善成德心自安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77001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是每个人对生活的期许。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社会,人们对幸福的定义也发生了转变。从简单的解决温饱,到逐渐提高生活的品质,再到追求内心的平和、疏朗。在追求物质的道路上走了好远的人们忽反顾以游目兮,发现内心越来越躁动、不安、空虚,所以很多人开始怀旧,怀念那些物质虽不丰富但人们简单快乐的年代。逝川不回流,往者亦难觅。那我们该如何重新寻回内心那份简单的恬静,让清风明月、幽谷暗香重新停驻在我们灵魂的花园里呢?《近思录》或许会给你答案。
  《近思录》,南宋时由朱熹与吕祖谦合作编成,题目来自《论语》中的“切问而近思”,提醒我们提问题要提得真切实用,思考问题要从自己的身心出发,不要虚无缥缈、漫无边际。
  书中的每则语句,皆出自北宋时期的四位思想家——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的笔下。实际上,该书总结了自《易经》以来的儒家思想的精华。朱熹说,四书是六经的阶梯,而《近思录》是四书的阶梯。所以,在中国的明清时代,《近思录》家喻户晓,士子必读。
  本期要与诸君分享的是其中的《警戒》章。此章为《近思录》第十二章,讨论的是改过,纠正人心的种种病症。现代人的一大问题就是人类在实现物质的极大发展之后,妄图征服自然,人心越来越不知道敬畏,从而产生更多的“现代病”,也许本章能给人带来有益的启示。
  喜闻过 戒机心
  最混乱、最危险的时代,是人心不知警戒、无所畏惧的时代。无论个人还是社会,失去了警戒、敬畏之心,现实将会变得残酷而可怕。社会安定局面的维系,除了要依托外在的“他律”手段,更须借重个人的“自律”。就是说人要学会警戒自己,改过自新,使人心能安其位,从而实现天下大治。
  濂溪先生曰:仲由喜闻过,令名无穷焉。今人有过,不喜人規,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噫!
  仲由即子路,以政事见称,性格率直,有勇力才艺,敢于批评孔子,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他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感到高兴,因而美名流传。当今的人犯了过错,却不喜欢听到别人的规劝。这就如同讳疾忌医,宁可不治身亡也不愿醒悟。可悲啊!
  都说忠言逆耳利于行,可细想想,若想悦纳逆耳忠言实非难事。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有些自己知道,有些不知道。自负的人知道的缺点也会假装不知道。子路喜欢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是因为他懂得:在通往完善自我的路上,他又可以斩断一条看不见的荆棘了,怎能不喜?
  与之相反的,奉承之语悦耳、逢迎之言好听。古今多少君主在敌寇面前没有倒下,却毁身于巧言令色,所以夫子云:“巧言令色,鲜矣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事准则,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以虚伪、投机作为自己的行事准则呢?恐怕还是因其大有销路。
  伊川先生曰:阅机事之久,机心必生。盖方其阅时,心必喜。既喜则如种下种子。
  程颐说:看到智巧诡诈的事情多了,就必然会产生机心。因为他最初看到这种机巧事情的时候,内心一定会产生喜悦。而这喜悦便是机心生长的种子。
  机心一生,从此想的只有投机钻营,以假面示人。暗枪和冷箭或许就会在不知不觉间打造了出来。这是一条幽暗逼仄的路,偶有的明媚也一定是幻象。
  德善积 福禄臻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发现,成功者身边总会簇拥着一些机心满腹之人。此类成功者也多为好大喜功目蔽耳塞之人,失败也是迟早的事。因此,越是站在山顶越要时刻警惕,不能因山顶的无限风光太过迷人就放下戒备之心。
  圣人为戒,必于方盛时。方其盛而不知戒,故狃安富则骄侈生,乐舒肆则纲纪坏,忘祸乱则衅孽萌,是以浸淫,不知乱之至也。
  圣人一定是正当自己志得意满的时候注意警戒自己。因为人在志得意满的时候,如果忘记警戒自己,贪图富贵就会导致骄奢淫逸,惯于散漫肆意则容易导致纲纪败坏。忘记了导致祸乱的历史教训,那么叛乱的因素容易萌发,你只是身处其中,不知道大祸马上就要临头罢了。
  在经济大潮中,很多弄潮儿迅速积累了财富,但是修养的积累没有跟上,因此“土豪”大批诞生。拜金炫富、庸俗土气成了他们的代名词。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推崇儒商,因为他们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加讲求道德修养。
  伊川先生曰:德善日积,则福禄日臻。德逾于禄,则虽盛而非满。自古隆盛,未有不失到而丧败者。
  程颐说:如果你日复一日地积累自己的善行善德,那么你的福禄也每天都在增加。如果你积累的德行超过了你享有的福禄,那么即使你享受的福禄非常丰盛,也不能认为是过多了。自古以来的富贵之家,没有不因为失去道义而导致衰败的。我们所说的“富不过三代”,多是因为缺失了德善的积累。不惜福,福必远之。
  自省之时,心自安也;喜闻过者,机心远矣。志得意满,戒之时也;积善成德,福禄广矣!
其他文献
神农氏尝百草中华中医中药肇始,黄帝内经智慧让中医更具身体即宇宙的精神。中医是什么?中医为什么在21世纪的今天突然大放光芒?中医的道路在哪里?中医是国宝,中医是哲学,中医是智慧,中药来自自然,中医只有在21世纪结合现代技术,利用现代医学发展的成果,深度挖掘才能把中医中药的无穷魅力挖掘出来。曾几何时西医大行其道,中医厮守残缺,各地西医院林立,中医在夹缝中生存。国宝遗失让无数仁人志士痛心,中医几经沉浮如
期刊
山东中医药大学郭瑞华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营养药膳分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医临床文献学、中医文化、中医营养药膳学、红楼医药等方面的研究,尤其善于药与食相结合的食疗方法,对中医养生、治未病,纠正亚健康有着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济南晚来初雪,与郭瑞华老师于轻安香馆内饮茗品香,环境清雅,讨论的却是华夏上下五千年来的中医传承。原来,承前启后,都是责任,继往开来,更是任重道远……  记者:老师
期刊
明宪宗时,阳城人杨继宗考取进士,授官刑部主事。虽然明宪宗宽厚仁慈勤于政事,但因重用奸臣,贪污腐败现象时有发生。  成化初年,杨继宗被举荐为嘉兴知府,相当于现在的市长。市长上任,总该有个排场,鸣锣开道,民众欢迎。但这位杨市长实在不给力,只带一个仆人悄悄上任了。  杨市长清正廉洁,视钱财如粪土,自己不贪财,也不允许别人敛财。  那时宫中太监经常出来溜达,打着给皇宫采办物品为名,实则借机敛财。当时大太监
期刊
道医行然,本名张美灵,外有一张灿烂的笑脸,内有一颗美丽心灵。从13岁因父病拜师学医,近30年不断临床实践,拜师学习,现在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疗法和立体式养生。愿用余下生命的每一天培养出3000名维护家庭健康家庭保健医!  道医者,道法自然之医学。是中国老祖宗传给我们后人养护生命、顺天应人、返璞归真的实践科学。古人云:医武入道最易。道医学直指人的身心灵。  学医上可疗君亲之疾,中可以晓人事保全自
期刊
大凡中医门诊,都喜欢打祖传的招牌。但真正的祖传中医又是何其少。在省城泺源大街饮虎池附近的一条小巷中,有一个门面并不起眼的骨科诊所——市中区医院分院中医骨科。诊所只有一名大夫,没打过广告,可每天到此就诊的患者却络绎不绝,有平头百姓,也有社会名流。个中原因很简单,这是一家传承四世的百年老字号——“张氏正骨”。现今继承并发扬这门非遗奇艺的,是第四代传人张霖。  张氏正骨的历史,要从一百多年前开始。张氏正
期刊
生姜,古人就为药物。在民间早已家喻户晓,用生姜治病验方很多。而且许多名人也有食生姜治病的例子。  《神农本草经》记载:“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癖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下气,通神明。生山谷。”有种说法,神农尝百草,以辨药性,误食毒蘑菇昏迷,苏醒后发现躺卧之处有一丛青草。神农顺手一拔,把它的块根放在嘴里嚼。过了不久,肚子里咕噜咕噜地响,泄泻过后,身体全好了。神
期刊
周作人的得意弟子废名,特别迷恋佛学,于是经常和熊十力一起交流论道,而且经常发生争执,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的。有一天,两个人坐到一起,又开始谈论佛学,一开始还是平心静气地交谈,但谈着谈着,就争执起来了,声音越来越大,后来干脆吵了起来,而且越吵越厉害。也许是觉得吵架不过瘾吧,两人后来就开始动手了,你抓住我的领子,我抓住你的衣襟,扭打在一起……大家连忙上前劝开,结果废名气冲冲地走掉了。但第二天,废名又
期刊
上次我们说到张潮的《幽梦影》仿佛一本古代微博手册,可事实上,社交达人张潮的小伙伴也只是文坛的一小撮。虽然晚明的小品文在整个文学史上都留下了充满韵致的一笔,清人对小品的态度颇有蔑视之意。如四库馆臣对《檀几丛书》的评价:“大半采自文集中,其余则多沿明季山人才子之习,务为纤佻之词。”这样的评价一方面表现出清人对小品文与正统文学背道而驰的批判与不屑;另一方面也恰好说明了清言创作者们对晚明小品畅所欲言、独抒
期刊
有人说,叶嘉莹是一个穿裙子的“士”。她说,我身体是女性,但是我有中国儒家传统的士的品格和持守。  叶嘉莹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强者,但她也坚信自己不是一个弱者,她常常强调,她是在顺服中完成自己。她早岁丧母,不久远嫁他乡,后来丈夫入狱,她也带着吃奶的孩子蹲班房,再后来遭遇丈夫的性情变异,再后来拖着一家老小五口人在北美讨生活,辗转半生。历尽了人生的悲哀苦难,就在她满以为幸福的大门即将临近之时,一场飞来横祸
期刊
就这三家企业的背景、行业、文化皆不相同而言,实则不具有可类比性。但从表面看,却得出了一个结论:管理无用论。就是说:管理是没有用的,管理越严格反而会影响个人潜能的发挥,影响企业的效益。听起来似乎蛮有道理的,实则是走入了一个误区。  深究其原因,我认为:一个团队、一个企业、一届政府、一个国家的制度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无形的,可称为核心制度;一部分是有形的,可称为表层制度。A公司倒闭是因为没有建立起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