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债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与许多先进国家的债券市场相比,我国的国债市场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总的来看,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国债规模和两大国债市场中,论文尽可能结合中国国债市场发展的最新状况,以建立一个低成本、高效率、高流动性的国债市场为目标,从国债市场规模、国债发行市场和国债流通市场三个方面对我国国债市场的组织结构及其运作机理等问题进行分析探索。 首先从国债规模看:我国国债市场规模经历了自1994年以来的以30%多的速度的急剧扩张,目前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与日剧增的风险。通过各项指标分析对比发现我国的国债规模处于国民经济应债能力宽松而财政债务重负的矛盾当中。政府面临既要充分发挥国债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以及对经济运行的反周期调节作用,又要防止国债规模过大对财政收支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因此应尽快通过各种措施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以提高我国国债的依存度。理论上只有当国债边际成本等于国债边际收益时,国债规模才是最适度的。因此我国国债在增长过程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国债余额增长率不宜大于国民经济增长率、还本付息分流。同时要处理好国债发行、财政平衡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其次从国债发行看:国债发行市场中各种结构是否科学合理对整个国债运作体系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其结构问题主要表现在发行方式结构、发行期限结构、发行利率结构和投资者结构四个方面。 在选择国债发行方式时,应考虑满足政府用资计划的要求、政府的筹资成本最小化要求、某些特定投资者的要求。国债的商品货币经济属性决定了其大量发行应主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尽可能淘汰行政摊派方式;区别不同性质、不同种类的国债,分别实行相适应的发行方式。这需要以下几点配合:首先,逐步采取固定的招标发行时间表;其次,有意识地建立国债市场上的利率期限结构;再次,提高投资者的稳定性和积极性;最后,根据供求情况,灵活选择其他招标方式进行。 国债期限结构方面,我国国债的期限单一,缺乏均衡合理的分布。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国债规模管理采用的是年度发行规模管理。我国需要重新设计合理的国债期限结构。而改变发债期限结构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将年度发行规模管理转向国债余额管理。如此既可强化财政手段的灵活度,同时也为健全国债品种、完善我国的基准利率体系创造了基本的制度条件。财政部在设计未来发行国债规划时,应遵循的思路是:增加短期国债的发行力度,适度保持中期国债的发行,增加长期和超长期国债的发行。 利率结构方面,国债利率成为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前提。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国债市场的规模狭小,国债流动性低以及银行存款安全性不低等因素导致我国当前以存款利率为基准利率的现状。因此应从扩大国债市场的规模和提高国债流动性方面入手来确立国债利率的基准利率地位。此外还应推行浮动利率国债,以减少市场利率对债券资本价值的影响,保护投资人的利益。 投资者结构方面,国家应当对个人投资者持有的国债品种结构做出调整,在逐步减少凭证式国债发行的基础之上,大力探索个人投资者投资可上市国债的途径。此外,机构投资者的持有比例也应加以调整。一方面要鼓励非银行金融机构持有更多的国债,另一方面应给与国有商业银行按照资产组合要求自行决定购买国债数量的自由,而不是按国家的要求被动的组合资产。 再次从国债流通市场看:国债流通市场是转让买卖已发行国债的市场,其职能是为发行国债提供一种再行出售转让的机会,由此形成一种流动性。要保持国债的生命力,就必须强化国债的流动性。国债流通市场是由国债现货市场、国债回购市场和国债期货、期权市场组成,本文仅就现货市场和回购市场进行分析讨论。 国债现货市场方面,从1988年4月起,该市场有了实质性的进展。1999年随着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的扩大,场外债券市场已逐渐成为中国债券市场的主导力量。财政部也为实现国债交易方式与国际惯例接轨,于2000年开始研究推出国债净价交易方式。尽管该市场目前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多头管理、市场分割、清算滞后及场外市场发展不完善等。因此,本文提出了统一流通市场、完善场外市场及引进做市商制度,加强做市商管理等观点。 回购市场方面,我国国债回购业务开展于1991年,在1997年6月之前,场内国债回购市场的交易状况非常活跃。国债回购市场作为证券市场的内在机制,对推动我国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宏观金融体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增强了国债的融资能力,提高了国债的流动性和变现性,促进了国债发行规模的扩大,并且方便了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国债回购市场分割、回购法律关系的规范性不足、市场运作的灵活性不足等。因此,本文提出了尽快统一分割的国债回购市场、逐步建立同业经纪制度和做市商制度、缩短回购期限,加快回购品种创新、适时开办“买断式回购”等建议。 最后,本文提出应建立以防范和化解风险为核心的国债市场监管体系。使中国国债市场改革朝总体均衡发展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