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适度、对称性及文字特征对图片隐喻转换性的影响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livewebdynpr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告图片隐喻是提升品牌认知度,增加品牌价值的有效方式之一。近年,很多学者投身于这个领域的研究。已有研究发现,对于一些图片隐喻来说,由于多模态信息的解析具有开放性,目标产品识别存在一定难度,导致广告隐喻认知的低效或无效加工。这与隐喻理解中跨域映射的方向性密切相关。本文基于多模态隐喻理论、结构映射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借助E-prime、SPSS等工具,运用三个行为实验来验证图片隐喻转换性的存在问题,并识别合适度、对称性和文字特征对图片隐喻转换性的影响。实验一使用图片判断任务,观察参与者对比正向图片隐喻、反向图片隐喻、本义图片和乱序图片时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发现在隐喻理解过程中,正向隐喻和后向隐喻都能被加工,且都比本义图片更难加工,说明图片隐喻理解加工中转换性的出现,同时识别了合适度对转换性的影响作用,即高合适度的隐喻图片加工速度更快,会抑制隐喻双向映射的发生。实验二使用图文匹配任务,发现在对称性条件下,反向隐喻更容易理解,但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处理,这证实了广告语境下物体范畴的对称性对图片隐喻转换型的影响作用,研究认为非对称隐喻图片加工以单向映射为主,使隐喻更容易理解,不易发生转换性。实验三使用了文字表述的不同隐喻特征,探究对图片隐喻理解和喜爱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源特征和共享特征条件下,图片隐喻更易被判断为正向图片隐喻,三种特征下的加工速度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共同特征的图像隐喻最受喜欢,即文字表征的源域特征和共享特征作为语境线索有效促进隐喻理解,产生更好的认知和情感反应,从而干扰转换性。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多模态隐喻在认知语言学的实证研究,支持并论证了多模态语境下单向映射发生之前存在目标域和源域的概念双向激活的可能性;同时对广告设计而言,本文根据隐喻转换性合适程度的认知和情感效果,提出了“中等合适度、非对称物体表征模式加共享特征的文字线索”的择优广告图片隐喻的构建模式。
其他文献
人性论的问题不论是在西方哲学研究还是中国哲学研究中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中国先秦时期荀子的性恶论较为受争议,因为在荀子的人性论哲学中,似乎存在着一个悖论:一方面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另一方面却又认为“涂之人可以为禹”。如果人的本性是恶的,那又如何能“成禹”呢?这看起来矛盾的两个方面同时存在荀子道德哲学中,它们之间必定有一个可转化的机制,而荀子在《性恶篇》里也给出了转化的答案,即“圣人”用“礼义”
类比是一种作为论证手法而出现的修辞方式,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中国典籍中的类比推理展现了古汉语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映射。类比翻译是典籍翻译的一个重要环节。《资治通鉴》作为一部中文编年体通史巨著,结构宏伟,取材丰赡,以其独到深邃的历史眼光,力透纸背的说理方式,成为后世“不可无之书”。《资治通鉴》中记载了丰富的类比表达,这些类比表达被用来阐述原因和推断结论。类比既体现在具体
轻动词构式是英语中常见的结构之一,如“have a look”、“take a listen”、“make a decision”。在英译汉的过程中,若将其直接翻译为“看”、“听”、“决定”这样的简单动词,虽然二者表达的意义相同,但其背后动词的语感却没有体现出来。近年来,学者对轻动词构式的研究方兴未艾,但对其汉译的研究却是鲜有人知,更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本文从事件语义学理论出发,以自建新闻报刊双语
本研究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动词-名词搭配错误进行了研究。研究基于大连理工大学369名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的1,679篇书面作文,建成语料库NE_EWC_MA_2018,共计29.8万词,涵盖议论文、说明文、描写文及记叙文四种作文类型,共11个作文话题。研究根据Nesselhauf的研究把写作中动词-名词搭配错误分成九类:动词错误、名词错误、用法错误1(搭配理解错误)、用法错误2(用法不
语言特征已广泛应用于文本风格分析中。语言特征定量分析可用来区分文本的语体和体裁,并分析语言特征与文本质量的相关性。演讲作为一种特殊的口头语言,有其独特的特征。本文收集了演讲的视频、文字稿与人工评分,利用Coh-Metrix计算演讲的语言特征参数值,并利用SPSS计算其与演讲综合评分之间的相关度,用Wordsmith提取索引行,查看语料中语言特征的使用情况,从而探索语言特征对演讲质量的影响,并与写作
混合隐喻因其自身的复杂性和争议性,学界一直未给与应有重视,国内外研究较少。然而,随着隐喻研究的整体深入,特别是实证方法在语言研究中的兴起,学术界对混合隐喻现象的态度正发生改变,证明了其不仅是自然语言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更是隐喻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同时,能否解释混合隐喻的理解问题也成为检验一个综合隐喻理论严谨性和全面性的重要方法之一。本启动实验研究共有35名大连理工大学的学生参加,所有被试为一语为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地使用修辞性语言。人们出于不同的心理动机,通过使用反语来达成复杂的社会交流目的。反语的理解与加工长期以来是语言学研究者的关注重点,研究者们希望通过建立反语的理解加工模型以找到一个普适性的认知模型来解释非字面语言加工。近年来Giora基于反语的非直接否定观和默认非字面义解释观提出了否定结构讽刺理解的默认假说,该假说强调削弱词汇肯定性的否定结构是被默认地解释为讽刺的,且该解释过程不
庭审话语发生在特定地点,根据特定的程序和规则,具有不同目的的话语参与者主动或被动参加,彼此为达到一个符合自己目的和利益的结果,通过相互说服进行。打断作为一种独特的言语行为现象是庭审话语中最常见的话语形式之一。在法庭审判过程中,参与各方会不自觉地保持距离感并在潜意识中具有权力角色定位,从而形成了以法官、公诉人、律师为代表的话语强势方和以原告、被告、证人为代表的话语弱势方。以往,对司法程序中打断现象的
日照市人社局围绕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创新手段方式,推进职能转变,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特别是2020年以来,因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吹响政策大喇叭,干部职工迈开大步伐,上网入户、进企业到社区让"政策找人",不断为优化营商环境增添人社力量。
期刊
社交媒体凭借其传播速度快、用户基础广、投入成本低等优势,已成为西方政客宣传观点和政策的重要平台,其中作为西方社会最流行的社交网络平台之一的Twitter在传播政治信息和衡量民意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自2017年1月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来,推特取代“总统每周广播讲话”成为时任美国总统与公众沟通的主要形式和传播政治信息、衡量民意的重要政治工具。这种非面对面的交流无疑也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