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就感指一个人做完一件事情或者做一件事情时,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的感觉。当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尊重、欣赏获得满足,从而使人的内心获得一种价值认同和感情上的满足自然就产生了成就感。有研究表明:个人的成功经验一般能提高以后的抱负水平;成就感愈强烈,抱负水平也就愈高。哈佛大学的麦克莱兰认为,有强烈成就需要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更加注重提高工作效率,以期取得更大的成功。成就感的强与弱直接影响着孩子接受知识、掌握技巧以及性格的形成,它是孩子获得成功的良好源泉。可是大家知道幼儿获得成就感的几率并不会随着幼儿知识、技能、生活经验的提升而呈上升的趋势。经过几年的幼教工作和观察,我认为影响和制约幼儿成就感培养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自身禀赋、环境突变、教师个体等方面的因素。
一、开放、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
孩子们对万事万物好奇、好动,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总想投入某项最喜爱的活动中去。但是一些过分保护的家庭,他们只看重孩子的衣食冷暖和物质上的需求;而一些对孩子期望过高的家庭,他们总是偏重智商的培养,千方百计从难从严地灌输知识,以上两种做法的结果都是不论成绩好坏,孩子从中都不会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更无从谈起成就感,也就大大地挫伤了孩子做任何事情的积极性。从而也就有了“为学而学”“我为你学”“学了为你”的被动性。捷克教育家夸梅纽斯说:“使未成熟的小马拖车,只能使它长得更弱;但若给它以充分的成长时间,那它将来就能拖更重的东西。而它所给你的反而比耽搁的时间还要多。”家庭教育中应提倡让孩子独立地去完成简单的委托事务,愉快地与别的孩子接触;从有意识的时候起就给与孩子一定范围内作自我选择和决策的权力,倾听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合理要求。无数次实践促使孩子的自主、自立精神逐渐地建立起来,从中感受成就感带来的个人荣誉和信心。
二、幼儿个性的发展趋向和自身的禀赋对获取成就感有着直接影响
由于遗传素质与环境、教育交互作用的结果,使幼儿之间产生了明显的个性差异。当进入幼儿园这个集体生活环境以后,却要遭受集体成员的重新考察、比较、评价,并引起不同的态度反映。意识决定行为,行为铸就个性。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免不了遭到失败和挫折。但面对失败和挫折,成就感强的幼儿往往把失败看作是偶然的、客观的原因造成的,他们比较冷静,能查找原因,保持信心,继续努力去实现目标,成就感相对弱的幼儿则往往把失败看作是必然的,是自我的“无能”造成的,他们容易放弃努力,丢掉或改变目标。
三、环境的突然改变也是影响成就感不容忽视的因素
环境的改变对适应能力强的孩子可能没什么问题,他们总能在一个新的群体和新的环境下排除万难,脱颖而出。但是对于一些幼儿可能会影响很大,尤其对那些适应性差的幼儿。进入新的群体,受到其他群体成员和老师的新的考察和评价,如此一来,对于个性内向和不善言语的幼儿就受到一定的挑战。古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尽管三迁的故事是告诫人们要和好的人、事、物接近才能“近朱者赤”。其实它同样告诉人们人的可塑性是强的,环境的差异会带给每个人不同的心态和不同处事的原则,因为不能适应新的群体和环境,从而阻碍他获取成功的机会,就会让他失去做事的方向和目标,从而对整个人生起根本的转变。
四、教师个体教育教学行为的选择取决了孩子获取成就感的机会不平衡
一个合格的教师会经常让孩子体验成就感,时时刻刻捕捉孩子的成功点,并给与大肆的渲染和表扬。无疑这会大大提高儿童的抱负水平,孩子从而变得自信,有主见,会创新。同时也应该看到,孩子容易过高地看待自己的成就,甚至容易盲目的否定自己的成就。孩子在一两次竞争中取得了好成绩,往往容易骄傲,过高的估价自己;偶尔一次的失败时,或者当付出的努力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的时候,忘记了对问题的分析,把心思放在了自我谴责上。此时,应该教育孩子,善待得失,不要患得患失,重在客观公正的看问题。
生活中,作为老师作为家长,我们更应注意从孩子的本位考虑出发,时时处处把握获取成就感的机会,耐心的引导孩子满载成功的硕果,走向成功的世界。
1、选择教育时机适时施教
所有的活动要面向全体,给每个幼儿参与的权利,享受均等的教育机会。教师关怀、爱护、信任、无条件积极接纳每个幼儿,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氛围。善于发现幼儿的长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并及时用语言、表情、体态、动作和象征性的奖励等,给予肯定和表扬,以激发幼儿的荣誉感,强化成功感。
2、诱导幼儿的表现欲望
孩子的爱好不同,所展现的能力也是各有千秋,正是所谓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幼儿做每一件事情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快乐,为幼儿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与条件。让每个幼儿在学年或班级集体面前展示特长和优势,最大限度显示自己的价值,以此激发和增强他们的表现欲望,相信自己的能力。提升幼儿对做事情的积极性和坚持性。在一定程度上,成就动机能使幼儿激发出比平时更顽强的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虽然对短暂偶然的成就动机不能根本改变幼儿的发展,但是多次重复的成功体验必然会影响和促进幼儿的积极发展。
3、创设群体赏识情境
而父母不宣扬自己的过错,则子女对于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会更小心地去维持别人对于自己的好评。对于一个优秀的教师来说,世上是没有坏孩子的。而对于幼儿来说,由于孩子弱小,往往看不到自己的潜能,由此他也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因此,作为优秀教师他怎能吝啬自己的鼓励和表扬呢?!每个幼儿都需要得到赏识,而性格内向、孤僻、自卑的幼儿更是渴望受到赏识。只有人人都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并时时处处激发鼓励,让孩子沉浸在赞誉的光环下,不断良性循环,力促成就感,做自信活泼上进的儿童。
4、培养有个性的健康儿童
让孩子发现自己在家庭、集体中的贡献、作用和价值,是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是培养孩子成就感的动力源泉。只有家庭、幼儿园教育并趋前进,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相互沟通衔接,不断地促使孩子积累成就感,才能做自信好强、敢拼敢闯、勇往直前的自然人。实践证明,创造条件让父母参与成功教育,学会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理解孩子,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和艺术也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催化劑。
总之,要记住的是,不能由你告诉孩子应当学习什么东西,要由孩子自己希望学什么东西和研究什么东西;而我们呢,则设法使他了解那些东西,巧妙地使他产生学习的愿望,向他提供满足他愿望的办法。
一、开放、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
孩子们对万事万物好奇、好动,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总想投入某项最喜爱的活动中去。但是一些过分保护的家庭,他们只看重孩子的衣食冷暖和物质上的需求;而一些对孩子期望过高的家庭,他们总是偏重智商的培养,千方百计从难从严地灌输知识,以上两种做法的结果都是不论成绩好坏,孩子从中都不会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更无从谈起成就感,也就大大地挫伤了孩子做任何事情的积极性。从而也就有了“为学而学”“我为你学”“学了为你”的被动性。捷克教育家夸梅纽斯说:“使未成熟的小马拖车,只能使它长得更弱;但若给它以充分的成长时间,那它将来就能拖更重的东西。而它所给你的反而比耽搁的时间还要多。”家庭教育中应提倡让孩子独立地去完成简单的委托事务,愉快地与别的孩子接触;从有意识的时候起就给与孩子一定范围内作自我选择和决策的权力,倾听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合理要求。无数次实践促使孩子的自主、自立精神逐渐地建立起来,从中感受成就感带来的个人荣誉和信心。
二、幼儿个性的发展趋向和自身的禀赋对获取成就感有着直接影响
由于遗传素质与环境、教育交互作用的结果,使幼儿之间产生了明显的个性差异。当进入幼儿园这个集体生活环境以后,却要遭受集体成员的重新考察、比较、评价,并引起不同的态度反映。意识决定行为,行为铸就个性。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免不了遭到失败和挫折。但面对失败和挫折,成就感强的幼儿往往把失败看作是偶然的、客观的原因造成的,他们比较冷静,能查找原因,保持信心,继续努力去实现目标,成就感相对弱的幼儿则往往把失败看作是必然的,是自我的“无能”造成的,他们容易放弃努力,丢掉或改变目标。
三、环境的突然改变也是影响成就感不容忽视的因素
环境的改变对适应能力强的孩子可能没什么问题,他们总能在一个新的群体和新的环境下排除万难,脱颖而出。但是对于一些幼儿可能会影响很大,尤其对那些适应性差的幼儿。进入新的群体,受到其他群体成员和老师的新的考察和评价,如此一来,对于个性内向和不善言语的幼儿就受到一定的挑战。古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尽管三迁的故事是告诫人们要和好的人、事、物接近才能“近朱者赤”。其实它同样告诉人们人的可塑性是强的,环境的差异会带给每个人不同的心态和不同处事的原则,因为不能适应新的群体和环境,从而阻碍他获取成功的机会,就会让他失去做事的方向和目标,从而对整个人生起根本的转变。
四、教师个体教育教学行为的选择取决了孩子获取成就感的机会不平衡
一个合格的教师会经常让孩子体验成就感,时时刻刻捕捉孩子的成功点,并给与大肆的渲染和表扬。无疑这会大大提高儿童的抱负水平,孩子从而变得自信,有主见,会创新。同时也应该看到,孩子容易过高地看待自己的成就,甚至容易盲目的否定自己的成就。孩子在一两次竞争中取得了好成绩,往往容易骄傲,过高的估价自己;偶尔一次的失败时,或者当付出的努力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的时候,忘记了对问题的分析,把心思放在了自我谴责上。此时,应该教育孩子,善待得失,不要患得患失,重在客观公正的看问题。
生活中,作为老师作为家长,我们更应注意从孩子的本位考虑出发,时时处处把握获取成就感的机会,耐心的引导孩子满载成功的硕果,走向成功的世界。
1、选择教育时机适时施教
所有的活动要面向全体,给每个幼儿参与的权利,享受均等的教育机会。教师关怀、爱护、信任、无条件积极接纳每个幼儿,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氛围。善于发现幼儿的长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并及时用语言、表情、体态、动作和象征性的奖励等,给予肯定和表扬,以激发幼儿的荣誉感,强化成功感。
2、诱导幼儿的表现欲望
孩子的爱好不同,所展现的能力也是各有千秋,正是所谓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让幼儿做每一件事情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快乐,为幼儿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与条件。让每个幼儿在学年或班级集体面前展示特长和优势,最大限度显示自己的价值,以此激发和增强他们的表现欲望,相信自己的能力。提升幼儿对做事情的积极性和坚持性。在一定程度上,成就动机能使幼儿激发出比平时更顽强的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虽然对短暂偶然的成就动机不能根本改变幼儿的发展,但是多次重复的成功体验必然会影响和促进幼儿的积极发展。
3、创设群体赏识情境
而父母不宣扬自己的过错,则子女对于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会更小心地去维持别人对于自己的好评。对于一个优秀的教师来说,世上是没有坏孩子的。而对于幼儿来说,由于孩子弱小,往往看不到自己的潜能,由此他也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因此,作为优秀教师他怎能吝啬自己的鼓励和表扬呢?!每个幼儿都需要得到赏识,而性格内向、孤僻、自卑的幼儿更是渴望受到赏识。只有人人都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并时时处处激发鼓励,让孩子沉浸在赞誉的光环下,不断良性循环,力促成就感,做自信活泼上进的儿童。
4、培养有个性的健康儿童
让孩子发现自己在家庭、集体中的贡献、作用和价值,是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是培养孩子成就感的动力源泉。只有家庭、幼儿园教育并趋前进,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相互沟通衔接,不断地促使孩子积累成就感,才能做自信好强、敢拼敢闯、勇往直前的自然人。实践证明,创造条件让父母参与成功教育,学会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理解孩子,掌握教育子女的方法和艺术也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催化劑。
总之,要记住的是,不能由你告诉孩子应当学习什么东西,要由孩子自己希望学什么东西和研究什么东西;而我们呢,则设法使他了解那些东西,巧妙地使他产生学习的愿望,向他提供满足他愿望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