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载诗人杜甫晚年携家人出夔州,过洞庭,赴郴州,途经耒阳不幸病逝。时耒阳县令感念杜甫才学、人品,为其修墓立祠。公元907年,地方政府依祠扩建,设杜陵书院;此后千年,文脉未断,1902年,时人在书院旧址开办新学;1986年学校更名为湖南省耒阳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我校”)。
回首过去,我校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跌宕中,学校的办学理念日益明朗,并不断得到深化与完善。
一、“家国情怀,儒雅风范”办学理念提出的基本依据
我们将“家国情怀,儒雅风范”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基于我校特有的历史文化传承与现实的条件提出的。
传承逾千年的诗圣文化,是我校一笔丰厚独特的历史精神财富。诗圣杜甫一生几乎完美地践行了儒家思想对知识分子的要求。
20世纪上半叶,在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过程中,师生们舍生忘死的革命斗争事迹,是我校另一笔独特的历史精神财富。
得益于上述独特的历史传承,我校校园文化朴实而雅致、沉静而深邃,它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作为承载学校核心价值和精神追求的办学理念,理应关注学校的历史传统,敬重学校的文化积累,回到学校的历史文化中重新发现、解读和建构学校思想和文化资源,使之符合时代精神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这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恰好符合习近平同志的相关论述。
故而从依托学校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探究其中蕴含的学校发展机遇以及积极回应时代要求的思路出发,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学校最终确定把“家国情怀,儒雅风范” 作为办学理念。
二、“家国情怀,儒雅风范”办学理念在我校语境中的解读
何谓“家国情怀”?简言之,“家国情怀”就是一个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理想追求。它体现为对自己国家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我校“家国情怀”的办学理念还融入了诗圣文化元素,传承了杜甫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也染上了我校革命时代的红色基因。
何谓“儒雅风范”?在学校语境中,我们认为它应当具有如下含义:治学要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仪表要端庄大方,彬彬有礼;与人交往,温文儒雅。追求“儒雅”并不是要大家去做文弱书生。“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拥有坚强的意志与健康的审美情操,一直是我们重要的追求。
三、“家国情怀,儒雅风范”办学理念在我校的实现途径
(一)通过不同层级的课程设置,实现“家国情怀,儒雅风范”的办学理念
2016年9月13日,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其主要内容如图所示。
根据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及我校办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从三个不同课程类型层面分别作了如下考量:
(1)基础型课程:融汇“三基”,即以基础课程夯实文化基础,发展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为实现办学理念提供关键可靠的业绩基础。舍此,一切理念都是空谈。
基础课程分为国家必修与校本选修两部分。必修课各校基本一样,在此不复赘述。我们开设的校本选修课有:《杜甫文化研究》《诗圣讲坛》《乡土耒阳》等二十余种。这些选修课的设置,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他们的情操,使他们对学校、对家乡、对传统文化更加充满了热爱之情。
(2)拓展型课程:因势利导,拓展兴趣;激活潜能,发展自我。拓展型课是我们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最重要的途径。
我校拓展型课模块众多,其中学科奥赛培训与科技创新尤见特色。长期以来,我校学科奥赛得奖数量独占衡阳市半壁江山,学校获奥赛国家级、省级奖的人数在全省享有盛誉。科技创新活动则在近年异军突起。2016年,我校科学探究纪录片《会移动的主航道》荣获第七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大赛一等奖,这是湖南省在本次赛事中唯一获此殊荣的项目,同时也实现了衡阳地区在该项目历史上一等奖零的突破。
活跃的拓展型课,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全的人格修养与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为家国情怀、儒雅风范的形成扫清障碍。
(3)活动型课程:回归生活,合作探究;寓学于做,实践育人。我们的活动型课有四类:校园活动课、家庭活动课、社会活动课、野外活动课。每类活动型课程都按活动内容细分情况,安排了专任指导员。多年来,我们开发了一批很具特色的活动型课。如与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的“‘手拉手,心连心’一对一关爱活动”已经连续开展了近二十年,社会反响良好。通过一系列活动课程的开展,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责任担当精神等均得到了明显提高。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师生们不同程度地实践了“家国情怀,儒雅风范”的办学理念。
(二)以历史传承为依托,“家国情怀”从何而来?
1.从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中来
儒家经典《礼记》中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论述,就是一种典型的家国情怀。将个人的才华、学识贡献给国家、民族和人民,是中国知识分子持久的价值追求。这种追求世代相传,深藏在中国读书人的血脉里,反映在不同时代的著作中,并常常在危机中迸发出夺目的光彩。因此,我们在进行家国情怀培育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其主要形式有:
(1)举办国学讲座,唤醒家国情怀的文化基因。为了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也更为了在和平时唤醒并发扬师生的家国情怀,我校自2012年以来,设立专项资金,遍邀包括“百家讲坛”知名主讲人在内的众多名师,不定期开办国学讲座。通过讲座,我们让更多的师生明白了家国情怀的传统文化基因在当下的正确表达形式。
(2)成立杜甫诗社,融入家国情怀的诗圣元素。矗立在我校中心区域的杜甫墓、杜工部祠,是一道令人肃然起敬的风景,也是我校的文化內核。
基于这种历史文化传承上的优势,我校在培育师生家国情怀的过程中,很自然地融入了诗圣文化元素。在21世纪初,我校就成立了杜甫诗社。我们通过一次次的社团活动,让诗圣的家国情怀在师生心中生根发芽,并伴随终生。 (3)品味传统节日,体验家国情怀的现代传承。我校频临耒水,耒河上一年一度的龙舟赛,让端午节在全体师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引导学生品出端午节背后的“家国情怀”,学校每年都会组织相关的节日文化探究。一个节日,传承了优秀文化;一种习俗,浓厚了家国情怀;一次活动,芬芳了爱国精神。
2.从重铸近现代革命文化的精神中来
在我校校史中,有两段过去常被忽略的特别印记——那就是我们曾有过的争取民族解放、抵御外侮的革命文化传统。
1927年朱德、陈毅领导“湘南暴动”,林彪率部攻下耒阳,我校前身杜陵书院是当时耒阳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我校校友伍中豪、刘泰、邝鄘、伍云甫、谭冠三等人毅然参加了革命。这段印记是我校在争取民族解放过程中值得铭记的一页。
1940年日寇南侵,湖南省政府迁至耒阳,杜陵书院成为省政府临时驻地。抗日名將、第九战区司令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在杜陵书院办公期间,重修杜甫墓,并亲撰碑文。这段印记虽曾屡遭遮掩,但其抵御外侮的革命光辉,终将穿越历史的迷雾。
位于我校的杜工部祠和杜甫墓,是衡阳市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师生们通过参观学习缅怀先烈,用革命文化的精神财富,滋养了自己的家国情怀。
3.从积极回应时代要求的过程中来
“家国情怀”的办学理念也符合习近平同志倡导的家风建设要求。千千万万个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习近平同志的倡导,既是时代对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要求,也是对我们学校教育的要求。作为对时代的要求的积极回应,我们目标明确地开展了如下实践活动:
(1)定期进行时事教育。让学生从宏观抽象层面,了解我们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2)有计划地开展社区活动。让学生从微观具体层面,体验我们置身其中的是怎样的一个社会。
(3)落实家校互联。努力通过家校共育对象——学生这座桥梁,把学校的文化建设成果辐射到每个学生的家庭。
(三)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儒雅风范”怎么形成?
1.建设儒雅的校园环境
(1)我们用经典、优雅的文化装点学校,构筑学校儒雅的硬环境。学校的各种建筑设施的建造与布置力求彰显出传统儒雅的风格。凡师生可以到达的地方,我们采用碑牌匾额、塑像石刻等形式,展示名人名言、文化巨匠画像、名家传世作品,通过环境的熏陶,让儒雅之风代代相传。
(2)我们以社团为依托,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孕育学校儒雅的软环境。学校社团众多,每年都会开展演讲比赛、国学知识比赛、书画创作比赛等文化教育活动。我们用这些比赛活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兴趣追求,从而逐步孕育学生内心世界的儒雅精神,最终表现为外在的儒雅风范。
当然,儒雅的人际关系也是软环境的一部分,下文将用专门的段落来论述。
2.建设儒雅的教师群体
儒雅的教师首先要为教以“德”。我们倡导教师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坚守自己纯洁的精神家园。
为了落实这一点,我们在评价一个教师时,将其师德表现放在首位。同时,我们也积极为教师的正常生活水准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其次,儒雅的教师要为教以“学”。我们倡导教师们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争做书香型教师、学者型教师,不断探索教研、教改,从而使自己能力高强,教艺精湛。我们坚持采用“请进来、走出去,鼓励自学、鼓励进修”的办法,来推动教师们为教以“学”的进程。
最后,儒雅的教师要为教以“礼”。“儒雅”气度的产生和传统的礼仪有着密切的关系。合乎礼仪标准的行为才能被称为儒雅。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作为人类文明的继承者与传播者,我们要求教师对待学生要文明礼貌、平等和悦。
3.培育儒雅的学生群体
(1)以文明礼仪,塑学生儒雅之言行。我们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培育儒雅学生工作的首要环节,具体做法有以下特点:
打好基础,形成氛围。每当新学期开始时,首先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上好第一节礼仪课,打好基础、形成氛围。
善用舆论,激励导行。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中,开展“校园美德好少年”等评选活动,展示“美德少年”风采,表扬相应班级,激励其他同学向“美德少年”学习。集体荣誉,集体舆论,教育了学生,规范了言行。
持之以恒,一抓到底。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通过教育训练,持之以恒,扎扎实实,抓反复、反复抓,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提高了讲文明、懂礼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以文化经典,铸学生儒雅之心性。以知识涵养人性,用经典润泽人生,使自然人走向文化人,是教育的使命。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鉴赏文化经典,追求以经典浸润人生、以诗文陶冶情志、以心灵传承文明。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的熏陶,继而承之、起而行之,拒绝脏话、痞话,展示优雅谈吐;拒绝粗鲁行为,展示文明举止;拒绝低俗怪诞,展示翩翩风度。
4.构建儒雅的人际关系
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是校园中最重要的三对人际关系。
(1)建立儒雅的师生关系。在这方面我们提出了三个要求。首先,儒雅的师生关系必须以爱为先导,老师疼爱学生,学生亲近老师。其次,儒雅的师生关系必须是相互尊重的,老师要尊重学生,小心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也要从内心尊重老师,师生相处要庄重得体。最后,儒雅的师生关系必须是高尚雅致的。它不含利益交换,它在浓浓温情中砥砺人的意志,它在师生互动中追求真理。亚里士多德曾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是对高尚雅致师生关系的最好注脚。
(2)建立儒雅的同学关系。同学相处待人以善、以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善待他人也就是善待自己。诚信待人不仅能让自己在与人交往时正气凛然,也能够让他人更好地接受自己、信任自己。
同学间相处应学会换位思考。为了让学生们学会换位思考,我们经常采用举办辩论会、排小戏剧等方式,来让他们体验角色变换带来的新奇感受,然后在此基础上给他们讲讲换位思考的道理。
(3)构建儒雅的同事关系。教师之间建立儒雅的人际关系看似并不困难,但教师们长期在一个办公室工作,有时意见相左,有时利益相争,偶尔磕碰冲突在所难免,处理不好,儒雅瞬间就可能沦为庸俗。
所以我们在构建儒雅的同事关系时,特别要关注办公室文化建设。我们倡导讨论学术,只争对错,不争好坏;利益相争,各退一步,同时学校及时介入,尽量给出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君子以义交,小人以利交”,同事之间的交往理应是君子之交,但不必淡如水。
四、结语
从相对独立的角度来看,“家国情怀”侧重师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养和责任感;“儒雅风范”更多地注重师生的学识水平、科学素养和言行举止等。然而,现实中这二者却是密不可分的。“家国情怀”本来就是传统“儒家思想”的应有之义。“家国情怀”是“儒雅风范”的内核与基石,而“儒雅风范”是“家国情怀”的外现与升华。我校“家国情怀,儒雅风范”办学理念的提出既植根于本校特有的诗圣文化,又弘扬了更广泛的传统文化,它与我国“以民为本”“大济苍生”“君子人格”的儒家思想一脉相承,也与当下时代需求相一致。
育家国情怀,塑儒雅风范,做博学之人,成有用之才。大力开展家国教育、营建儒雅校园,涵养既儒且雅的师生,在厚实的家国情怀中,彰显儒雅气度,师生的成长与发展就会更加丰满而有诗意。我们相信,随着办学理念的进一步落实,深入人心,我校将通过文化特色发展之路迈向新的辉煌!
(策划编辑:谭志洋)
回首过去,我校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跌宕中,学校的办学理念日益明朗,并不断得到深化与完善。
一、“家国情怀,儒雅风范”办学理念提出的基本依据
我们将“家国情怀,儒雅风范”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基于我校特有的历史文化传承与现实的条件提出的。
传承逾千年的诗圣文化,是我校一笔丰厚独特的历史精神财富。诗圣杜甫一生几乎完美地践行了儒家思想对知识分子的要求。
20世纪上半叶,在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过程中,师生们舍生忘死的革命斗争事迹,是我校另一笔独特的历史精神财富。
得益于上述独特的历史传承,我校校园文化朴实而雅致、沉静而深邃,它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作为承载学校核心价值和精神追求的办学理念,理应关注学校的历史传统,敬重学校的文化积累,回到学校的历史文化中重新发现、解读和建构学校思想和文化资源,使之符合时代精神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这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恰好符合习近平同志的相关论述。
故而从依托学校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探究其中蕴含的学校发展机遇以及积极回应时代要求的思路出发,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学校最终确定把“家国情怀,儒雅风范” 作为办学理念。
二、“家国情怀,儒雅风范”办学理念在我校语境中的解读
何谓“家国情怀”?简言之,“家国情怀”就是一个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理想追求。它体现为对自己国家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我校“家国情怀”的办学理念还融入了诗圣文化元素,传承了杜甫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也染上了我校革命时代的红色基因。
何谓“儒雅风范”?在学校语境中,我们认为它应当具有如下含义:治学要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仪表要端庄大方,彬彬有礼;与人交往,温文儒雅。追求“儒雅”并不是要大家去做文弱书生。“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拥有坚强的意志与健康的审美情操,一直是我们重要的追求。
三、“家国情怀,儒雅风范”办学理念在我校的实现途径
(一)通过不同层级的课程设置,实现“家国情怀,儒雅风范”的办学理念
2016年9月13日,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其主要内容如图所示。
根据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及我校办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从三个不同课程类型层面分别作了如下考量:
(1)基础型课程:融汇“三基”,即以基础课程夯实文化基础,发展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为实现办学理念提供关键可靠的业绩基础。舍此,一切理念都是空谈。
基础课程分为国家必修与校本选修两部分。必修课各校基本一样,在此不复赘述。我们开设的校本选修课有:《杜甫文化研究》《诗圣讲坛》《乡土耒阳》等二十余种。这些选修课的设置,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他们的情操,使他们对学校、对家乡、对传统文化更加充满了热爱之情。
(2)拓展型课程:因势利导,拓展兴趣;激活潜能,发展自我。拓展型课是我们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最重要的途径。
我校拓展型课模块众多,其中学科奥赛培训与科技创新尤见特色。长期以来,我校学科奥赛得奖数量独占衡阳市半壁江山,学校获奥赛国家级、省级奖的人数在全省享有盛誉。科技创新活动则在近年异军突起。2016年,我校科学探究纪录片《会移动的主航道》荣获第七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大赛一等奖,这是湖南省在本次赛事中唯一获此殊荣的项目,同时也实现了衡阳地区在该项目历史上一等奖零的突破。
活跃的拓展型课,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全的人格修养与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为家国情怀、儒雅风范的形成扫清障碍。
(3)活动型课程:回归生活,合作探究;寓学于做,实践育人。我们的活动型课有四类:校园活动课、家庭活动课、社会活动课、野外活动课。每类活动型课程都按活动内容细分情况,安排了专任指导员。多年来,我们开发了一批很具特色的活动型课。如与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的“‘手拉手,心连心’一对一关爱活动”已经连续开展了近二十年,社会反响良好。通过一系列活动课程的开展,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责任担当精神等均得到了明显提高。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师生们不同程度地实践了“家国情怀,儒雅风范”的办学理念。
(二)以历史传承为依托,“家国情怀”从何而来?
1.从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中来
儒家经典《礼记》中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论述,就是一种典型的家国情怀。将个人的才华、学识贡献给国家、民族和人民,是中国知识分子持久的价值追求。这种追求世代相传,深藏在中国读书人的血脉里,反映在不同时代的著作中,并常常在危机中迸发出夺目的光彩。因此,我们在进行家国情怀培育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其主要形式有:
(1)举办国学讲座,唤醒家国情怀的文化基因。为了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也更为了在和平时唤醒并发扬师生的家国情怀,我校自2012年以来,设立专项资金,遍邀包括“百家讲坛”知名主讲人在内的众多名师,不定期开办国学讲座。通过讲座,我们让更多的师生明白了家国情怀的传统文化基因在当下的正确表达形式。
(2)成立杜甫诗社,融入家国情怀的诗圣元素。矗立在我校中心区域的杜甫墓、杜工部祠,是一道令人肃然起敬的风景,也是我校的文化內核。
基于这种历史文化传承上的优势,我校在培育师生家国情怀的过程中,很自然地融入了诗圣文化元素。在21世纪初,我校就成立了杜甫诗社。我们通过一次次的社团活动,让诗圣的家国情怀在师生心中生根发芽,并伴随终生。 (3)品味传统节日,体验家国情怀的现代传承。我校频临耒水,耒河上一年一度的龙舟赛,让端午节在全体师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引导学生品出端午节背后的“家国情怀”,学校每年都会组织相关的节日文化探究。一个节日,传承了优秀文化;一种习俗,浓厚了家国情怀;一次活动,芬芳了爱国精神。
2.从重铸近现代革命文化的精神中来
在我校校史中,有两段过去常被忽略的特别印记——那就是我们曾有过的争取民族解放、抵御外侮的革命文化传统。
1927年朱德、陈毅领导“湘南暴动”,林彪率部攻下耒阳,我校前身杜陵书院是当时耒阳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我校校友伍中豪、刘泰、邝鄘、伍云甫、谭冠三等人毅然参加了革命。这段印记是我校在争取民族解放过程中值得铭记的一页。
1940年日寇南侵,湖南省政府迁至耒阳,杜陵书院成为省政府临时驻地。抗日名將、第九战区司令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在杜陵书院办公期间,重修杜甫墓,并亲撰碑文。这段印记虽曾屡遭遮掩,但其抵御外侮的革命光辉,终将穿越历史的迷雾。
位于我校的杜工部祠和杜甫墓,是衡阳市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师生们通过参观学习缅怀先烈,用革命文化的精神财富,滋养了自己的家国情怀。
3.从积极回应时代要求的过程中来
“家国情怀”的办学理念也符合习近平同志倡导的家风建设要求。千千万万个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习近平同志的倡导,既是时代对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要求,也是对我们学校教育的要求。作为对时代的要求的积极回应,我们目标明确地开展了如下实践活动:
(1)定期进行时事教育。让学生从宏观抽象层面,了解我们面对的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2)有计划地开展社区活动。让学生从微观具体层面,体验我们置身其中的是怎样的一个社会。
(3)落实家校互联。努力通过家校共育对象——学生这座桥梁,把学校的文化建设成果辐射到每个学生的家庭。
(三)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儒雅风范”怎么形成?
1.建设儒雅的校园环境
(1)我们用经典、优雅的文化装点学校,构筑学校儒雅的硬环境。学校的各种建筑设施的建造与布置力求彰显出传统儒雅的风格。凡师生可以到达的地方,我们采用碑牌匾额、塑像石刻等形式,展示名人名言、文化巨匠画像、名家传世作品,通过环境的熏陶,让儒雅之风代代相传。
(2)我们以社团为依托,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孕育学校儒雅的软环境。学校社团众多,每年都会开展演讲比赛、国学知识比赛、书画创作比赛等文化教育活动。我们用这些比赛活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兴趣追求,从而逐步孕育学生内心世界的儒雅精神,最终表现为外在的儒雅风范。
当然,儒雅的人际关系也是软环境的一部分,下文将用专门的段落来论述。
2.建设儒雅的教师群体
儒雅的教师首先要为教以“德”。我们倡导教师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坚守自己纯洁的精神家园。
为了落实这一点,我们在评价一个教师时,将其师德表现放在首位。同时,我们也积极为教师的正常生活水准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其次,儒雅的教师要为教以“学”。我们倡导教师们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争做书香型教师、学者型教师,不断探索教研、教改,从而使自己能力高强,教艺精湛。我们坚持采用“请进来、走出去,鼓励自学、鼓励进修”的办法,来推动教师们为教以“学”的进程。
最后,儒雅的教师要为教以“礼”。“儒雅”气度的产生和传统的礼仪有着密切的关系。合乎礼仪标准的行为才能被称为儒雅。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作为人类文明的继承者与传播者,我们要求教师对待学生要文明礼貌、平等和悦。
3.培育儒雅的学生群体
(1)以文明礼仪,塑学生儒雅之言行。我们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培育儒雅学生工作的首要环节,具体做法有以下特点:
打好基础,形成氛围。每当新学期开始时,首先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上好第一节礼仪课,打好基础、形成氛围。
善用舆论,激励导行。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中,开展“校园美德好少年”等评选活动,展示“美德少年”风采,表扬相应班级,激励其他同学向“美德少年”学习。集体荣誉,集体舆论,教育了学生,规范了言行。
持之以恒,一抓到底。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通过教育训练,持之以恒,扎扎实实,抓反复、反复抓,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提高了讲文明、懂礼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以文化经典,铸学生儒雅之心性。以知识涵养人性,用经典润泽人生,使自然人走向文化人,是教育的使命。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鉴赏文化经典,追求以经典浸润人生、以诗文陶冶情志、以心灵传承文明。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的熏陶,继而承之、起而行之,拒绝脏话、痞话,展示优雅谈吐;拒绝粗鲁行为,展示文明举止;拒绝低俗怪诞,展示翩翩风度。
4.构建儒雅的人际关系
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是校园中最重要的三对人际关系。
(1)建立儒雅的师生关系。在这方面我们提出了三个要求。首先,儒雅的师生关系必须以爱为先导,老师疼爱学生,学生亲近老师。其次,儒雅的师生关系必须是相互尊重的,老师要尊重学生,小心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也要从内心尊重老师,师生相处要庄重得体。最后,儒雅的师生关系必须是高尚雅致的。它不含利益交换,它在浓浓温情中砥砺人的意志,它在师生互动中追求真理。亚里士多德曾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是对高尚雅致师生关系的最好注脚。
(2)建立儒雅的同学关系。同学相处待人以善、以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善待他人也就是善待自己。诚信待人不仅能让自己在与人交往时正气凛然,也能够让他人更好地接受自己、信任自己。
同学间相处应学会换位思考。为了让学生们学会换位思考,我们经常采用举办辩论会、排小戏剧等方式,来让他们体验角色变换带来的新奇感受,然后在此基础上给他们讲讲换位思考的道理。
(3)构建儒雅的同事关系。教师之间建立儒雅的人际关系看似并不困难,但教师们长期在一个办公室工作,有时意见相左,有时利益相争,偶尔磕碰冲突在所难免,处理不好,儒雅瞬间就可能沦为庸俗。
所以我们在构建儒雅的同事关系时,特别要关注办公室文化建设。我们倡导讨论学术,只争对错,不争好坏;利益相争,各退一步,同时学校及时介入,尽量给出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君子以义交,小人以利交”,同事之间的交往理应是君子之交,但不必淡如水。
四、结语
从相对独立的角度来看,“家国情怀”侧重师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养和责任感;“儒雅风范”更多地注重师生的学识水平、科学素养和言行举止等。然而,现实中这二者却是密不可分的。“家国情怀”本来就是传统“儒家思想”的应有之义。“家国情怀”是“儒雅风范”的内核与基石,而“儒雅风范”是“家国情怀”的外现与升华。我校“家国情怀,儒雅风范”办学理念的提出既植根于本校特有的诗圣文化,又弘扬了更广泛的传统文化,它与我国“以民为本”“大济苍生”“君子人格”的儒家思想一脉相承,也与当下时代需求相一致。
育家国情怀,塑儒雅风范,做博学之人,成有用之才。大力开展家国教育、营建儒雅校园,涵养既儒且雅的师生,在厚实的家国情怀中,彰显儒雅气度,师生的成长与发展就会更加丰满而有诗意。我们相信,随着办学理念的进一步落实,深入人心,我校将通过文化特色发展之路迈向新的辉煌!
(策划编辑:谭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