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当地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从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等方面阐述了学校提出的德育思路和德育教育模式,这些德育教育理念和方法在教学实际中起到的一定有效作用,进而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关键词:德育教育;方法;实践
我校是一所民族地區的农村高中,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内,有回、土、东乡、保安、撒拉、藏等少数民族。这里的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利,家长的文化素养不高,教育观念较落后,教育方式简单。社会、学校、家庭都存在重成绩轻德育的思想,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在追求教学质量第一的大形势下,德育工作无形中退之其次。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制定了“一手抓教学,一手抓德育”的办学思路,提出了“以德启智,以美育人”的育人方略,改变说教灌输、用条条框框强迫执行的德育教育模式,实行全方育人,全员育人,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德育教育,且将德育教育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结合起来,和本民族的优秀传统联系在一起,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养成良好的德育素养。
一、 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在德育教育中教师不仅是育人者,也是参与者,教师的榜样形象对学生产生育人功能,首先要求教师树立“育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己”的意识,学生遵守的制度教师先做到,教师通过自身的言行示范影响学生。
比如要求学生不准吸烟,学校要求老师在校园和办公室内不准吸烟,给学生做了榜样,全力打造“无烟校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育学生更有了说服力;要求学生上课不能迟到,老师就提前侯课,不迟到,不早退,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自觉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养成守时、惜时的好习惯;要求学生不留长发,着装整洁,老师穿着大方整洁得体;要求学生说话有礼貌讲文明,老师就要注意言行举止;每周的升旗仪式,全体教职工和学生一起列队参加;要求学生在校不带手机,老师上课或监考时都不准带手机。从小处入手,从细节抓起,以身作则,处处做表率,身教胜于言教,无声胜有声。
学校为了育人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校园四季文化活动”,春有运动会、夏有摄影展、秋有文艺汇演、冬有书画展这些大型的活动就是育人的一个过程,师生都参与其中,师生同台表演或是作品一起展出,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了团结合作的意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锻炼了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野外拉练,走近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校长老师学生一起徒步行走,一块吃饭,磨炼学生意志,锻炼吃苦耐劳品质。义务植树中老师学生共同劳动。教师不怕苦不怕累的行为给学生做了很好的榜样,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增进了感情,建立了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教师热爱尊重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不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在手机普及的今天,家访工作仍然是我校德育工作中的优良传统,有很多教师自己开车到偏远的山村中去家访,包彩莲老师了解到一名学生属于单亲家庭生活困难,家长不支持孩子的学业,学生面临辍学,精神萎靡不振。包老师多次专程去家访和学生爷爷沟通,带领班上同学帮助干农活打扫卫生,鼓励他振作精神,勇敢面对困难,为他申请学校补助的同时,发动周围的老师捐款救助。该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性格变得开朗乐观,学习积极主动,顺利完成了高中学业,老师的爱心改变了学生的性格。包老师任班主任的三年时间走访了大部分学生家,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和家长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尊重家长,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建议,成为优秀班主任,一批青年教师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开展家访工作,家校联系更加紧密,保证了德育工作的深入进行。
二、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民族习俗和德育教育联系起来,汲取本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将其转化为德育教育的内容。
学校里有回、东乡族等少数民族教师和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生活习惯,不同民族的教师能团结互助,和谐相处。引导各民族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主题班会、文化活动结合在一起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回族人始终把爱国视为穆斯林是否虔诚的标准,给学生讲回族民族英雄左宝贵、马福禄、马本斋母子等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英勇献身的爱国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回族、藏族、土族等少数民族中都有尊老爱幼、仁慈互助、扶弱济困的传统美德,如回族传统文化将“与人为善,和睦共处”视为重要道德规范,开展主题班会时引导学生说说在家尊重老人、善待孤寡弱者的事例,教导学生在学校里各族同学互助互尊,团结友爱。在家做好民族团结,邻里和睦相处,平等和谐发展。
回族传统文化中贯穿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自强不息,拼搏奋进的精神,引导学生汲取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养分,积极向上,寻找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勇敢面对生活,将实现人生价值和国家繁荣发展联系在一起。
生活教育中联系传统文化中的优良习俗,比如讲究卫生,珍惜水资源,崇尚自然,注重生态和谐,人与自然是平等的,人与其他生物的生命同样尊贵等传统。彰显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民族高中德育教育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
德育教育永远是学校工作的主旋律,既要贴合时代,还要继承传统;既要掌握普遍规律,还要因人而异;实践和创新中不断探索才能谱写出优美的曲谱!
作者简介:
魏晓莲,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土桥中学。
关键词:德育教育;方法;实践
我校是一所民族地區的农村高中,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内,有回、土、东乡、保安、撒拉、藏等少数民族。这里的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利,家长的文化素养不高,教育观念较落后,教育方式简单。社会、学校、家庭都存在重成绩轻德育的思想,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在追求教学质量第一的大形势下,德育工作无形中退之其次。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制定了“一手抓教学,一手抓德育”的办学思路,提出了“以德启智,以美育人”的育人方略,改变说教灌输、用条条框框强迫执行的德育教育模式,实行全方育人,全员育人,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德育教育,且将德育教育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结合起来,和本民族的优秀传统联系在一起,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养成良好的德育素养。
一、 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在德育教育中教师不仅是育人者,也是参与者,教师的榜样形象对学生产生育人功能,首先要求教师树立“育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己”的意识,学生遵守的制度教师先做到,教师通过自身的言行示范影响学生。
比如要求学生不准吸烟,学校要求老师在校园和办公室内不准吸烟,给学生做了榜样,全力打造“无烟校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育学生更有了说服力;要求学生上课不能迟到,老师就提前侯课,不迟到,不早退,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自觉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养成守时、惜时的好习惯;要求学生不留长发,着装整洁,老师穿着大方整洁得体;要求学生说话有礼貌讲文明,老师就要注意言行举止;每周的升旗仪式,全体教职工和学生一起列队参加;要求学生在校不带手机,老师上课或监考时都不准带手机。从小处入手,从细节抓起,以身作则,处处做表率,身教胜于言教,无声胜有声。
学校为了育人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校园四季文化活动”,春有运动会、夏有摄影展、秋有文艺汇演、冬有书画展这些大型的活动就是育人的一个过程,师生都参与其中,师生同台表演或是作品一起展出,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了团结合作的意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锻炼了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野外拉练,走近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校长老师学生一起徒步行走,一块吃饭,磨炼学生意志,锻炼吃苦耐劳品质。义务植树中老师学生共同劳动。教师不怕苦不怕累的行为给学生做了很好的榜样,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增进了感情,建立了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教师热爱尊重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不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在手机普及的今天,家访工作仍然是我校德育工作中的优良传统,有很多教师自己开车到偏远的山村中去家访,包彩莲老师了解到一名学生属于单亲家庭生活困难,家长不支持孩子的学业,学生面临辍学,精神萎靡不振。包老师多次专程去家访和学生爷爷沟通,带领班上同学帮助干农活打扫卫生,鼓励他振作精神,勇敢面对困难,为他申请学校补助的同时,发动周围的老师捐款救助。该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性格变得开朗乐观,学习积极主动,顺利完成了高中学业,老师的爱心改变了学生的性格。包老师任班主任的三年时间走访了大部分学生家,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和家长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尊重家长,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建议,成为优秀班主任,一批青年教师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开展家访工作,家校联系更加紧密,保证了德育工作的深入进行。
二、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民族习俗和德育教育联系起来,汲取本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将其转化为德育教育的内容。
学校里有回、东乡族等少数民族教师和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生活习惯,不同民族的教师能团结互助,和谐相处。引导各民族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主题班会、文化活动结合在一起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回族人始终把爱国视为穆斯林是否虔诚的标准,给学生讲回族民族英雄左宝贵、马福禄、马本斋母子等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英勇献身的爱国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回族、藏族、土族等少数民族中都有尊老爱幼、仁慈互助、扶弱济困的传统美德,如回族传统文化将“与人为善,和睦共处”视为重要道德规范,开展主题班会时引导学生说说在家尊重老人、善待孤寡弱者的事例,教导学生在学校里各族同学互助互尊,团结友爱。在家做好民族团结,邻里和睦相处,平等和谐发展。
回族传统文化中贯穿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自强不息,拼搏奋进的精神,引导学生汲取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养分,积极向上,寻找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勇敢面对生活,将实现人生价值和国家繁荣发展联系在一起。
生活教育中联系传统文化中的优良习俗,比如讲究卫生,珍惜水资源,崇尚自然,注重生态和谐,人与自然是平等的,人与其他生物的生命同样尊贵等传统。彰显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民族高中德育教育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
德育教育永远是学校工作的主旋律,既要贴合时代,还要继承传统;既要掌握普遍规律,还要因人而异;实践和创新中不断探索才能谱写出优美的曲谱!
作者简介:
魏晓莲,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土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