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成为体验与发现的小主人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3547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概述】
  《幼儿探究式科学启蒙教育的设计与实践的研究 》为吴江市实验小学幼儿园申报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课题编号为:D/2006/02/377,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编号为:061312923,课题申报时间为2006年6月,课题主持人为肖菊红。课题立项以来,本着“真课题,真研究”的思路,我们分别从幼儿科学探究环境、内容、途径的设计与实践以及教师的角色与定位四个方面扎实开展研究。
  经过五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逐渐形成了关于幼儿探究式科学启蒙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内容的开发与设计、途径的开拓和创新、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四方面的认识。我们认为灵动的环境是幼儿科学探究之“磁场”,需要多方位加以构建与完善,让幼儿的探究热情和欲望得以萌发;适宜的内容是幼儿科学探究之“活水”,需要多维度加以开发和设计,让幼儿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得以满足;恰当的途径是幼儿科学探究之“出路”,需要多层面加以开拓和创新,让幼儿的探究感受和体验得以深化;适度的支持是幼儿科学探究的动力,需要多角度给以支持和引导,让幼儿的探究信心和勇气得以升华。
  在课题研究的推动下,近五年来,幼儿园逐渐形成了鲜明的科技特色,先后获评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三星级集体、江苏省《未来科学家》科技特色幼儿园联盟成员单位等荣誉称号。2006年至今,幼儿园年年获评吴江市年度考核、园刊评比、课题年鉴、课题阶段成果评比一等奖;编写的《启航》、《奔驰》、《飞翔》三大探究式科学启蒙教育主题活动课程荣获吴江市园本课程评比一等奖;课题研究成果《幼儿成长记录册》由中国城市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使用;肖菊红园长先后获评苏州市名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宋庆龄幼儿教育提名奖、江苏省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幼儿园涌现出吴江市以上骨干教师10余人;教师发表吴江市级以上课题研究文章30多篇、获奖70多篇。
  
  一、背景与思路
  在人的各种素质中,科学素质是创造性人才所必备的素质。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主要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要体现“既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对象和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感知和视野”的总原则,为我们在科学启蒙教育中探索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认知水平的幼儿科学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探求教师在幼儿探究式科学启蒙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寻找开发和利用探究式学习活动环境的方式与途径等,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以新《纲要》有关精神为指导,以“建构主义”、“做中学”、“多元智能理论”、“环境教育理论”为支撑,以幼儿探究素养的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通过对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探究式学习内容、学习途径、幼儿探究式科学启蒙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及探究式学习活动环境创设的研究,为幼儿创造宽松的探究学习的活动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究,逐渐有效地实现自我建构科学知识和经验,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素养。从而,探索符合《纲要》精神的“幼儿探究式科学启蒙教育”的基本规律,提升和丰富幼儿园的特色内涵。
  二、研究目标与操作措施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旨在从设计与实践的层面上研究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认知水平的科学启蒙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研究教师在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正确的角色定位和作用发挥,研究探究式科学启蒙教育环境的创设,让幼儿真正成为科学探究学习活动的主体,让教师成为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让幼儿在与同伴、教师的互动中,去探索、发现和体验,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最终形成对科学知识最基本的认识,有效地培养幼儿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兴趣,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初步形成幼儿启蒙性的科学素养,丰富本园的科学教育特色内涵。
  (二)操作措施
  1.落在“根”处。我们进行“草根性”的研究,以观察为突破口,倡导教师从研究重点出发,确立观察目标和重点,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提高观察的目的性,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更好地为研究服务。要求教师在幼儿科学教学活动、自然角、种植园地、小科学家工作室等科学探究活动中,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使课题研究与教师的日常工作融为一体,推进有效研究。教师们通过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的观察,可以获取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可以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提高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如教师观察到幼儿被蚂蚁忙忙碌碌爬来爬去的样子所吸引时,敏锐地捕捉到幼儿可能对“蚂蚁喜欢吃什么?”、“蚂蚁的家在哪里?”、“蚂蚁的家是怎样的?”等感兴趣,并据此生成了相关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幼儿在观察、记录、分享、交流等过程中,获取关于蚂蚁的觅食特性、生活环境等相关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科学探究小系列《蚂蚁探察记》。
  2.研在“点”处。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季节特征等,每学期确立一个研究重点。一是以科技节主题活动和“玩水”主题活动的开展确定每学期研究重点,二是突出区域化、小组化的科学探究活动。针对自然角、青青菜园、小科学家活动室等的创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立研究重点,不断开发在幼儿游戏、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探究活动案例。各课题组围绕总课题每学期研究重点确立子课题研究重点,根据各自的研究重点,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内容组凸显科学探究内容和活动的开发;途径组突出幼儿学习途径的运用;环境组突出环境的创设。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研究重点把教师的角色与作用考虑进去,真正做到各子课题有机整合、有效的打通。另一方面,我们把“探究”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我们首先借鉴“做中学”教育理念,修改、设计活动方案,凸显科学活动中的探究含量。另外,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空间,为幼儿开辟探究小天地,渲染探究大环境,满足幼儿探究的需要。
  3.研在“合”处。我们注重把课题研究与幼儿园主题活动、科技节、课堂观察研究等有机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扎实有效。一是与主题活动相结合。《多元主题活动课程》是我园“十五”课题研究成果之一,因此,我们找准课题与主题活动的结合点,实现课题与主题活动的有机整合。我们一方面不断修改完善园本主题课程中的科学教学活动方案,突出探究性。另一方面,我们依托科技节,从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水平出发,构建较为完善的科学探究主题课程系列《启航》、《奔驰》、《飞翔》。通过课题研究,不断丰富园本课程的内涵。二是与科技节活动相结合。结合课题研究,我们举办一年一度的幼儿园科技节,努力打造幼儿园科技特色。科技节以“观察”、“体验”、“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线,突出强化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科技节一般为期一个月,内容主要包括科技主题活动、分年级组举办的各种幼儿活动、亲子小制作、科技节闭幕式等等。通过科技节的活动,让每一个孩子在动手动脑的各类活动中,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启发其探究愿望,从小培养孩子乐于探究、勇于探究的科学素养,努力打造幼儿园的科技特色品牌。三是与课堂观察研究相结合。“课堂观察”是对传统意义的听课与教研活动的继续和发展,是教学研究精细化的体现,是行动研究的具体化。我园在实施课堂观察研究的过程中,注重与课题研究相整合,突出实效性。我们以科学活动为载体,把观察主题主要定位在幼儿的外在行为表现上,并从子课题研究重点出发,划分课堂观察小组。各课题组定位一个点,有所侧重地加以反思。内容组主要从活动内容的选择、目标定位、活动方案的设计等方面阐述活动选择的有效性;途径组主要从幼儿观察、提问、操作等方法的运用上剖析幼儿学习途径的有效性;环境组主要针对材料提供、情境设置等方面进行反思。各组在观察的过程中,把教师的角色与定位考虑其中。观察小组成员主要借助“课堂观察记录量表”和“田野观察记录”进行观察和记录,从不同的角度对观察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阐述。
  三、结论与思考
  (一)灵动的环境是幼儿科学探究的“磁场”
  《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确实,一个灵动的科学探究环境,就像一个场,能对幼儿产生无穷的磁力,他们可以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取新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获得发展。而要创设灵动的科学探究环境,就必须以新纲要提出的“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科学教育目标入手,要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空间,发挥家庭、社区资源的优势,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趣味、可探究的环境,让环境成为引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快乐天地。
  1.探究小天地要有效开辟。科学区、自然角、种植园地、鸽子园等是幼儿自主探究的主要场所,因此,我们需要以此为切入点,因地制宜地设置小小探究园,让幼儿园的一墙一角、一草一木,都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在各班,可以创设科学区、自然角为主。在科学区材料投放上要注重丰富、多样、富有层次,以满足幼儿的探究需要;在自然角的创设中,我们把季节特点、幼儿年龄特点、动植物呈现方式的有序性和合理性、幼儿和家长的参与、幼儿园视觉文化元素等融合其中,以引发幼儿探究的热情,凸显其探究价值。在幼儿园,我们根据幼儿园户外场地、玩沙池、水池、草坪等的分布精心设计,合理布局。我们把植物种在废旧轮胎中和小角落中,设置青青菜园,注重开放和民主。我们鼓励幼儿主动参与种植、观察、采集等活动,突出植物种类的丰富、多样,选择成长变化明显的植物种植,让幼儿更有针对性地投入到观察活动之中。我们在喷水池中饲养金鱼,用洗洁精瓶搭建鸽子园,让幼儿在享受喂养金鱼、鸽子的喜悦之时,了解小动物的粗浅的生活习性。启航池用沙袋、塑料薄膜、藤蔓拼搭、装饰而成,是幼儿玩水、玩冰、玩船的快乐天地;涂鸦墙是幼儿自由描画、自由畅想的乐园。
  2.探究专用室要合理设置。小科学家工作室(科发室)为幼儿提供了发现、操作、探索、认知的场所,它对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满足幼儿的探索兴趣、培养幼儿的求知欲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在专用室的规划和设置上下功夫,要立足于“科学探究氛围”的营造,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特有的教育功能,落实幼儿科学教育的活动目标。整个工作室以船舱的结构进行全面规划和设置,主要由科技长廊和活动室两部分组成,兼顾开放与互动的原则。船舱的结构可以体现“让幼儿驶向科学彼岸”的寓意;科技长廊的设置中,通过搭建“百鸟园”、张贴科学家小时侯的故事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图片等,可以让幼儿耳濡目染,树立远大志向。通过安装一些科技小装置、投放科技小制作等,可以让幼儿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活动室的设置,我们以整体展示和水、空气、光、电、磁等科学现象划分六大活动区域,可以把一些常见的科学现象隐含于各个区域,便于幼儿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相关的知识与经验。舵的装置、播放科教片和查阅资料的液晶电视和电脑、科普图书架、突出区域特点的科学知识的图片、活动照片、科技小制作、操作材料等,无不体现着“探究”这一主旨。整个空间布局处于一种开放式的格局,方便幼儿自由取放,利于幼儿自主探究,是幼儿探究活动极为有利的物质空间。
  3.探究氛围要用心营造。和谐平等的师幼关系、互助式的同伴关系是幼儿快乐探究的基础,幼儿只有在和谐、互动的探究氛围中,才会觉得有安全感,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因而也才可能真正大胆尝试、探索、发现和创造。因此,营造和谐、互动的科学探究氛围相当重要。作为教师,要学做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每一次科学活动中,要为幼儿提供尽情地做、玩、说、问的科学探究的环境,要给予幼儿充分自由活动与探索的空间,不要过分干扰和限制幼儿的行为,要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与互动,鼓励幼儿与材料的充分接触,让探究活动向纵深推进。
  4.探究文化要着力渲染。探究特色文化的构建对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启迪幼儿智慧起着隐形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大力渲染。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园的实际出发,我们需要从环境与活动的融合上下功夫,来打造幼儿园独特的探究文化。一方面,透过科技长廊、大厅、楼梯和过道的环境创设,可以把这种探究文化形象地展现出来,给孩子强烈的视觉冲击。另一方面,一年一度的科技节活动,可以将这种探究文化推向高潮。这一股浓浓的探究文化在无形中激励、鼓舞着孩子去探究、去发现,去享受探究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5.社区资源巧妙利用。社区周边的自然资源是一座宝库,那里有源源不断的秘密等着幼儿去发现,去探究。因此,温馨的小家、附近的公园、名胜都是丰富幼儿科学知识,引发幼儿探究的好去处。通过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扩大幼儿的探究范围,开阔幼儿探究的视野,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大自然和社会的探究热情。
  (二)适宜的内容是幼儿科学探究之“活水”
  科学探究内容是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载体,它之于幼儿科学探究活动,就如同鱼之于水,如果没有科学探究内容,就犹如鱼儿离开水就不能生存一样,科学探究也就无从谈起。如果科学探究内容不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不符合幼儿园的实际,就犹如淡水鱼生活在海洋中无法生存一样,科学探究同样也不可能顺利开展。要使科学探究的内容成为幼儿探究的“活水”,就必须以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加以合理开发、选择和设计。
  1.内容选择要基于幼儿、立足园本。一要基于幼儿。新《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主要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要体现“既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对象和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感知和视野。”“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有许多科学问题和现象可以成为幼儿感兴趣的科学探究活动。因此,我们需要细致观察,敏感地捕捉蕴涵于其中的教育价值。偶发事件里觉察的小意外、问题探讨中引发的小游戏、动植物的生长小秘密……都可以成为我们生成、开发科学探究活动的依据。 二要立足园本。课程内容只有立足园本,符合幼儿园的实际,才会有生命力。“科学探究”内容的选择也不例外。因此,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融入“科学探究”的含量,是我们开发和选择科学探究内容的出发点和归宿。一方面,我们需要对园本《多元主题活动课程》中的科学活动进行再改造,再完善,使“科学探究”的含量更突显。另一方面,我们需要以此作为蓝本,借鉴其思路和素材,结合科技节和每学期的研究重点,以“科学探究”为切入点,来开发和构建《“科学探究”主题课程》。这样,双管齐下,才能使科学探究的内容和课程与幼儿园的实际相符,才能具有生命力、富有生机。经过不断地开发、修改和完善,逐步构建较为系统、完整的“科学探究”主题课程。围绕科技节主题我们先后生成了《启航》、《奔驰》、《飞翔》三个科学探究主题课程。《启航》主题课程中包含小班主题活动“开船喽”、中班主题活动“趣味船世界”、大班主题活动“船儿向前行”等。《奔驰》主题课程中包括小班主题活动“嘀嘀嘟嘟跑得快”、中班主题活动“车轮滚滚”、大班主题活动“车与路”;《飞翔》主题课程中包含小班主题活动“谁会飞”、中班主题活动“我想飞上天”、大班主题活动“遨游太空”;从幼儿爱玩水的特点出发,生成了科学探究主题课程《玩水》,其中包括小班主题活动“好玩的水”、中班主题活动“水的小实验”、大班主题活动“水的秘密”等,为幼儿科学探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2.活动设计要基于探究、凸显探究。首先,探究目标要具体明确。目标是实施教学的导向,目标越具体明确,幼儿的探究活动也就越深入。目标不清楚,科学活动就如同失去了自身的灵魂。因此,在确定目标时,就需要我们首先考虑活动涉及哪个科学核心概念,想清楚要让幼儿探究什么,主要解决什么问题,要让幼儿获得什么等等,只有这样,探究的目标才会变得具体、可操作。其二,环节设计要紧扣探究。法国“做中学”科学教育活动包括设置情境、提出假设、动手操作、记录信息、表达交流五个环节,这是我们设计科学探究活动的主要依据,这五个环节都有它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每个环节的设计上都需要考虑目标的体现,要围绕某一个科学核心概念而展开,这样探究的过程才有意义。在大班《纸杯过山洞》活动中,我们把目标定位两个方面:一是发现纸杯和牛奶罐的形状特征及其滚动的方式的不同;二是充分利用各种材料,探索改变纸杯的外形使纸杯也能向前滚过山洞的方法。这样的目标具体明确,幼儿探究也更深入。而整个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又都围绕“滚动”这一科学核心概念展开,幼儿的探究更具目的性,探究过程更有价值。在任何一个科学活动中,只有以某一个科学核心概念为基础,探究的目标才能具体明确,才可能通过探究使幼儿理解科学概念,理解科学的过程,理解科学的本质,掌握对科学进行探究所必要的技能,形成运用技能和秉持科学态度的习惯。
  (三)恰当的途径是幼儿科学探究的“出路”
  “探究”乃深入探讨、反复研究之意,它是幼儿获得对事物、现象或问题认知的一种方式,是充分探索、研究、论证、实践的过程。“做中学”科学教育的目标是:让所有小学和学前阶段的儿童有机会亲历探究自然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成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础。可见,观察、提问、操作、记录、查阅资料等是幼儿科学探究的主要途径。我们需要从幼儿的年龄以及科学活动的特点出发恰当地加以运用,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逐渐有效地实现自我建构科学知识和经验,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探究素养。
  1.让观察活动成为幼儿自身的所需。幼儿并不是天生善于观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只停留于表象,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离主动的探究、理性的思考还有不小的差距。而在幼儿观察活动中,如果管得过死,限制太多,顾虑太重,则又会制约幼儿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等方面的提高。要让观察活动成为幼儿自身的需要,就需要提高幼儿观察的目的性和观察的深度。首先,每次观察活动前要提出明确具体的观察目标,让幼儿带着目标进行有目的的观察,提高幼儿的观察意识;其二,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放手让幼儿在轻松无压力的环境中自如地进行观察;其三,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活动空间和活动时间,让幼儿有足够的机会和时间进行观察;其四,要引导幼儿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观察水平;其五,要鼓励幼儿与同伴、教师交流互动,大胆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想法和见解。
  2.让动手操作激发幼儿探究的灵光。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认识起源于动作,智慧来源于活动。”他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相互作用的过程,这种相互作用以认知结构为中介。一些科学知识常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要让幼儿感知体验,单凭教师空洞的说教和演示,是很难达成教育目标的。因此,我们需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可操作的情境,让幼儿在与材料的充分互动中,去思考、探究、发现,构建新的知识和经验。操作材料的投放要遵循三个原则:一要体现目标性。要根据每次科学活动需要达成的目标来提供相关的操作材料。二要注重生活化。《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材料越生活化,对于幼儿来说越有亲切感,探究发现也就越容易。材料越生疏,就越容易带来一系列负面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为幼儿提供生活中常见的、和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更有效地推动幼儿的探究进程。三要考虑层次性。幼儿之间存在着个别差异,能力高低不同,发展的水平也不相同。因此,我们需要投放富有层次性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3.让记录成为延续幼儿探索的起点。记录的运用,能更好地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充分思考,分析、推理,帮助幼儿逐渐把零碎的知识经验系统化,逐步实现自我建构科学知识与经验,最终形成科学的概念。要使记录真正为探究服务,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设计的记录纸要突出形象性,考虑暗示性。可用一些实物、简单形象的图片、照片或符号标记(有时选择一些幼儿公认的自己设计的符号标记)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帮助幼儿理解、接受,暗示、提醒幼儿正确地记录,提高幼儿记录的目的性。二是记录方式要考虑幼儿的年龄差异,要多样化。在小班,可以运用纸工粘贴、图片粘贴、情境照片和实物呈现等方式。中大班则可运用符号、图画等记录方式。同时,还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内容灵活选用集体、小组、个别记录等不同的记录方式,并将其有机结合。三是记录内容要有选择性。要根据每次科学活动的特点,选择最关键、最有意义的环节和现象进行记录。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幼儿的观察更有目的性,更细致。四是要把记录与分享交流紧密结合起来,以促使幼儿回顾、比较、梳理,从而深化记录活动。在幼儿的每一次记录活动中,要给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说明、描述自己的记录内容,鼓励幼儿用准确、连贯的语言去讲述记录的意思,以提高幼儿总结、概括的能力。
  4.让资料查阅夯实幼儿探究的根基。查阅资料的过程不仅是幼儿获取信息的过程,更是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信息资料的获取,不仅为幼儿的探究发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还让幼儿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在幼儿科学探索活动中,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这时,老师无需急于把答案告诉他们,而是要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收集相关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要鼓励他们与家长、老师、同伴一起共同查阅,利用书籍、报刊、上网、电视、广播、录像、照片、玩具、探索实录等多种途径去查阅资料,获取信息。在资料收集、运用和展示的过程中,幼儿的眼界开阔了,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出来了,交往、合作、探究的能力不断提升。
  (四)适度的支持是幼儿科学探究的动力
  《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适度的支持则是幼儿科学探究的不竭动力。因此,在科学探究环境的创设、内容和途径的选择与设计等方面,教师都应该成为幼儿科学探究支持者。
  1.要创设丰富、和谐、可探究的环境,满足幼儿科学探究的需要。一方面要为幼儿的探究提供物质支持,要提供丰富多样、适宜的活动材料,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另一方面,要为幼儿提供心理的支持,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探究情况,倾听幼儿的想法,从问题、矛盾出发,引发幼儿争论,鼓励幼儿大胆地去想、去说、去做,使幼儿保持长久的探究兴趣和欲望。
  2.要开发丰富、多样、可探究的内容,深化幼儿科学探究的内涵。要善于从幼儿日常生活中捕捉幼儿感兴趣的科学探究内容,深入挖掘其科学教育价值,通过实践、反思、提升,不断生成、开发、修改和完善科学探究课程内容,并通过科学小案例、科学小游戏、科学主题课程等形式呈现出来,深化科学教育内涵,促进幼儿科学探究的深入发展。
  3.要启迪科学、自主、互动的方法,支持幼儿科学探究的过程。要给幼儿以必要的方法支持,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选择和运用合适的方法来引领幼儿观察、尝试和实践,引领幼儿自主建构科学知识和经验。要给幼儿多向的行为支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推动探究活动的深入进行。要积极关注每个幼儿,对幼儿的发现、失败和冲突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要给幼儿独立面对问题的时间。教师介入时机要恰当合理,可通过提问、提供类似经验、提出多种建议等方式对幼儿的探究给以适当的调整和点拨,或以活动伙伴的身份进行示范。要鼓励幼儿之间进行积极、充分的语言和情感交流。要善于倾听,真正理解和包容幼儿的不同观点,并通过及时的、有针对性、启发性的反馈,帮助幼儿理清思路,为幼儿提供一些新线索,保持探索的信心,把幼儿的探究活动逐渐引向深入。
  四、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方向
  近几年来,我园积累了一些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经验,涌现了一批在科学教育中富有特色的骨干教师。然而,教师们更多地注重实践的研究,忽视理论方面的提升,对幼儿在科学启蒙教育中自主探究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把握不够。回顾课题研究近五年的时间,我们收获了很多,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一)存在的问题
  1.园本课程中的科学活动的探究含量体现不够充分,对幼儿探究式学习策略的研究不够深入,与其他领域的联系较为粗浅。
  2.课题研究虽考虑到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结合,但仍存在联系不够紧密,挖掘不够细致等问题。各成员在科学区、自然角、种植园地等的指导和管理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3.小科学家工作室活动的班级较多,材料损耗较大,物品摆放容易出现不整齐的现象。且教师指导的目的性不够强,重点不够突出。
  4.课题研究注重实践层面的操作,文献研究不够深入,理论层面的思考还不够成熟。
  (二)今后的方向
  1.进一步完善充分挖掘园本课程中的科学活动的探究含量,细化“科学探究主题课程”中的层次目标,以“幼儿探究式学习方式”作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促进与其他领域的横向推进。
  2.继续探索把“科学探究”活动与幼儿的日常生活有机结合的方法和策略,注重经验分享,倡导教师大胆创新,平时做个有心人,通过查阅图书资料、观看科技节目等多种途径,挖掘孩子感兴趣的探究活动。引导教师充分挖掘科学区、自然角、种植园地等的教育价值,提高管理、指导实效。
  3.倡导教师进行相关的文献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梳理和丰富教师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使之具有推广价值。
  (执笔:肖菊红,周惠英,吴江市实验小学幼儿园,215200 )
其他文献
摘要:推进职业学校“仁”文化教育,要注重通过文化熏陶、舆论导向、课程渗透、活动领悟、实践体验路径。职业学校“仁”文化教育应遵循多元化、多样化、隐性化原则。  关键词:职业学校;“仁”文化教育;路径;原则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5)01-0068-03   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扬州商务高职校”)高度重视“仁”文化教育,取
摘要:职业教育应坚持育人为本,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有声有色,从养成教育、职业生涯设计、休闲活动等方面不断创新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方法,提高了德育工作水平,收到了育人工作的实效。  关键词: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7C-0036-04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一棵花,一棵草,它那发
儿童诗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充满儿童情趣和想像,又不失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体形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提出阅读时要“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儿童诗的语言正是“优美的”“富有魅力的”,只有细细品味,才能感受语言文字的强大表现力,读出儿童诗的意境和情趣,领悟作品要表达的情感和道理。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一课儿童叙事诗《礼物》,讲了去年、
摘要:“三引工程”即“引企入校”“引资入校”“引智入校”。“三引工程”旨在促进校企合作共赢,构建多元投入机制,形成开放的校园智库。“三引工程”引进的企业、资金、人才必须符合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三引工程”的主导权在学校,有利于激发职业教育活力;检验的是市场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度和关注度;关注的是经济发展新常态,构建的是职业教育新常态。  关键词:职业教育;“三引工程”;新常态
2009年7月,南京市教育局启动了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计划”,成立了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学院,旨在“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科技素养,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星光计划”实施的五年中,按照“五个一百”的任务要求,通过整合资源,我们努力以项目推进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以教学科研引领项目的课程化建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目的搭建多样化的实践平台,让更多的中小学生因兴趣而参与,因参与而
数学教学要实现学生课堂的“真学习”,就要落实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循环-差异教学”课堂结构中的三轮循环学习,为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建立提供充分的保障。“个体自学”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教师领导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同伴互导”学习小组就刚学过的知识进行沟通,各自说出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学习的思路、自己的想法,形成小组对习得结果的统一认识;“教师解难”则将学生的认识向高层次推进,
良好的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为加强儿童品德教育,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其更贴近儿童的生活中,我国小学德育课程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低年级阶段设置了《品德与生活》课程,中、高年段设置了《品德与社会》课程,这体现了时代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在各种校本教研的开展中,我们也发现了这样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设计、组织好每一次数学活动是帮助学生获得系统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真正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活动经验的开发者、促进者。  《圆锥的体积》是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的内容,在本课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圆锥的特征以及圆柱体积
摘要: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应以“情境激趣”为手段,以“任务探究”为中心,以“拓展提升”为目标,以总结评价促成长。教学设计过程中需正确理解信息化教学理念,积极开发应用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建立远程教学模式。  关键词: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7C-0075-03  当前,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课程频繁与数字打交道
摘要:地处苏北的江苏省沭阳县,小学留守儿童占全县学生总数的15.22%。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孤独与焦虑是这些亲情缺失群体凸显的情绪状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孩子心灵上爱的缺失。心育进课堂、心育课程化,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受益,更好地发挥学校心育“发展和预防”两大功能。沭阳县心育试点学校在心育课程开发方面作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心育;课程开发;留守儿童  中图分类号:G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