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110-01
从2007年开始,我就承担了管理日照一中藏族学生的任务,一干就是六年多。这份工作让我感到平凡而又自豪,说平凡,因为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教师、普通的班主任;说自豪,因为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特别是在培养藏族学生的道路上奋斗了六年多,让我与这些来自雪域高原淳朴的藏族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历史的原因造成中国东西部教育的差距,他们的文化课成绩比班级汉族孩子的成绩落后,她们也因此有一颗更敏感、脆弱的心。面对她们,形胜于言,在这六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我始终相信宽阔无私的胸怀、踏实坚韧的步伐、敢于担当的性格、科学严谨的态度会影响我的学生,我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育人理念。在六年多的工作中,用包容的心滋润着藏生孤独的心灵,用自己的真挚爱教育出一批批优秀的藏族生。
2007年9月,校学生处孔老师把三名藏族高中生格桑曲珍、巴桑央吉、拉宗分配到07级1部13班。全班同学鼓掌欢迎,班长致欢迎词。一阵热闹之后,学习过程中,她们的学习基础和考试成绩让我吃惊,上课她们跟不上,有些科目听不懂,考试平均分不到40分。这可怎么教啊?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我顿感彷徨。英语教师范丽艳也感叹:学生英语基础太差,原来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根本用不上。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其他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面对从未遇到过的教学困难,我及时召开了本班教课老师的责任组会,制定针对藏族学生课下补课和上课照顾的计划。课下找她们补课;课堂上,遇到当地学生学过而她们没有学过的初中知识时,先复习初中知识在学习新课。全体老师发出了共同的心声:不能让一个藏族同学掉队。
拉宗的初中数学就比较弱,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更抽象,更复杂。开学没几天,她就对数学几乎失去信心的学生,我利用晚自习时间为她开“小灶”,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辅导补课。一年下来,拉宗的数学成绩由班级倒数第一上升到班级第五的好成绩。手捧成绩单,拉宗饱含热泪:“是葛老师给了我学好数学的信心!”为尽快让巴桑央吉成熟懂事,我给她讲成功者的成长故事,使其明白“先天不足,后天可补”的道理。渐渐地,巴桑央吉变了,她不再自暴自弃。我趁热打铁,连续一个月利用业余时间给她“开小灶”。在我的精心辅导下,她的成绩突飞猛进,还成了数学课代表。在毕业纪念册上,她留言到:“葛老师,是您没有放弃我,是您倾心竭力帮助我,您就是我的亲人!”
为了让藏族生燃起信心,各位老师围绕教学科研育人,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语文老师蒋文刚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她们如何写作文如何阅读,这些做法有效提高了她们的语文成绩,学生巴桑央吉的国庆征文还发表在日照日报上。历史老师王云宽辅导她们时创造“故事教学法”,将教学内容与她们感兴趣的历史故事与课本知识等巧妙挂钩,激发她们学习的兴奋点,让她们在快乐学习中喜欢历史。
老师们一个个实在管用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她们的学习兴趣,为学校不断探索适应藏族学生的教学规律奠定了基础,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学路子:循序渐进,打牢基础。每年新生入校,都要进行文化复试,根据基础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采取重温初中课本、以旧知带新知、以新知串旧知等方式,打牢文化知识基础;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这些来自雪域高原的孩子她们平均年龄在15岁左右,身处异乡,远离亲人,心理较本地学生要孤独、脆弱,正值需要长辈关爱和呵护的阶段,而且又远离家人,个人的生活主要靠自己打理。我深知,这些藏族孩子来到我班级,就意味着要与她们朝夕相伴,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心血。因为自己对她们来说,不只是一名教师,还必须充当好家长的角色,成为她们精神上的寄托和生活上的依靠。要用爱、用包容的心滋润孩子们孤独的心灵。当藏族学生生病住院时,我及时、经常到医院去看望学生,让学生安心疗养。通过生活中的这些细节,无形中拉进了我和她们的距离。藏历年是藏族学生的重要节日,我和她们一起度过。巴桑央吉刚到日照一中时,带着孩儿的调皮,更带着青春期孩子特有的敏感,总与老师保持很远的距离。为此,我对她尽量避开正面的说服教育,而是像父亲一样和她聊天。逐渐地,她愿意将班里故事讲给我听,连自己犯错了也都主动告诉老师。三年里,她的性格不断完善,之后顺利考入大学。节假日,我带领她们到日照海边看日出,欣赏日照美景。到日照码头看大船,了解日照海运,到日照竹园,看南竹北移。
2013年我校班又来了20个藏族生,其中我班来了5个藏族生,她们是次松拉姆、丹增白姆、益西卓嘎、达娃央宗、江永卓玛。为了藏生的茁壮成长,我既充当亲人角色,又扮演严师的角色。但无论哪种角色,离不开爱都。我坚信,爱和包容可以托起孩子们高飞的翅膀。我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她们,激励她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坚持,一起胜利。
教育感言:学生的快乐是我最大的快乐,学生的收获是我最大的收获。
作者简介:葛国友男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任教数学学科。教学风格朴实严谨。关注每一位学生,以德化育,树品树人。有责任心,有耐心,注重学生兴趣激发。勤奋不息、爱岗敬业,用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的道德水准来要求自己。所带班级,多次获校“先进班级”称号,多篇论文在市、区获奖。
从2007年开始,我就承担了管理日照一中藏族学生的任务,一干就是六年多。这份工作让我感到平凡而又自豪,说平凡,因为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教师、普通的班主任;说自豪,因为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特别是在培养藏族学生的道路上奋斗了六年多,让我与这些来自雪域高原淳朴的藏族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历史的原因造成中国东西部教育的差距,他们的文化课成绩比班级汉族孩子的成绩落后,她们也因此有一颗更敏感、脆弱的心。面对她们,形胜于言,在这六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我始终相信宽阔无私的胸怀、踏实坚韧的步伐、敢于担当的性格、科学严谨的态度会影响我的学生,我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育人理念。在六年多的工作中,用包容的心滋润着藏生孤独的心灵,用自己的真挚爱教育出一批批优秀的藏族生。
2007年9月,校学生处孔老师把三名藏族高中生格桑曲珍、巴桑央吉、拉宗分配到07级1部13班。全班同学鼓掌欢迎,班长致欢迎词。一阵热闹之后,学习过程中,她们的学习基础和考试成绩让我吃惊,上课她们跟不上,有些科目听不懂,考试平均分不到40分。这可怎么教啊?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我顿感彷徨。英语教师范丽艳也感叹:学生英语基础太差,原来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根本用不上。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其他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面对从未遇到过的教学困难,我及时召开了本班教课老师的责任组会,制定针对藏族学生课下补课和上课照顾的计划。课下找她们补课;课堂上,遇到当地学生学过而她们没有学过的初中知识时,先复习初中知识在学习新课。全体老师发出了共同的心声:不能让一个藏族同学掉队。
拉宗的初中数学就比较弱,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更抽象,更复杂。开学没几天,她就对数学几乎失去信心的学生,我利用晚自习时间为她开“小灶”,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辅导补课。一年下来,拉宗的数学成绩由班级倒数第一上升到班级第五的好成绩。手捧成绩单,拉宗饱含热泪:“是葛老师给了我学好数学的信心!”为尽快让巴桑央吉成熟懂事,我给她讲成功者的成长故事,使其明白“先天不足,后天可补”的道理。渐渐地,巴桑央吉变了,她不再自暴自弃。我趁热打铁,连续一个月利用业余时间给她“开小灶”。在我的精心辅导下,她的成绩突飞猛进,还成了数学课代表。在毕业纪念册上,她留言到:“葛老师,是您没有放弃我,是您倾心竭力帮助我,您就是我的亲人!”
为了让藏族生燃起信心,各位老师围绕教学科研育人,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语文老师蒋文刚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她们如何写作文如何阅读,这些做法有效提高了她们的语文成绩,学生巴桑央吉的国庆征文还发表在日照日报上。历史老师王云宽辅导她们时创造“故事教学法”,将教学内容与她们感兴趣的历史故事与课本知识等巧妙挂钩,激发她们学习的兴奋点,让她们在快乐学习中喜欢历史。
老师们一个个实在管用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她们的学习兴趣,为学校不断探索适应藏族学生的教学规律奠定了基础,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学路子:循序渐进,打牢基础。每年新生入校,都要进行文化复试,根据基础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采取重温初中课本、以旧知带新知、以新知串旧知等方式,打牢文化知识基础;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这些来自雪域高原的孩子她们平均年龄在15岁左右,身处异乡,远离亲人,心理较本地学生要孤独、脆弱,正值需要长辈关爱和呵护的阶段,而且又远离家人,个人的生活主要靠自己打理。我深知,这些藏族孩子来到我班级,就意味着要与她们朝夕相伴,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心血。因为自己对她们来说,不只是一名教师,还必须充当好家长的角色,成为她们精神上的寄托和生活上的依靠。要用爱、用包容的心滋润孩子们孤独的心灵。当藏族学生生病住院时,我及时、经常到医院去看望学生,让学生安心疗养。通过生活中的这些细节,无形中拉进了我和她们的距离。藏历年是藏族学生的重要节日,我和她们一起度过。巴桑央吉刚到日照一中时,带着孩儿的调皮,更带着青春期孩子特有的敏感,总与老师保持很远的距离。为此,我对她尽量避开正面的说服教育,而是像父亲一样和她聊天。逐渐地,她愿意将班里故事讲给我听,连自己犯错了也都主动告诉老师。三年里,她的性格不断完善,之后顺利考入大学。节假日,我带领她们到日照海边看日出,欣赏日照美景。到日照码头看大船,了解日照海运,到日照竹园,看南竹北移。
2013年我校班又来了20个藏族生,其中我班来了5个藏族生,她们是次松拉姆、丹增白姆、益西卓嘎、达娃央宗、江永卓玛。为了藏生的茁壮成长,我既充当亲人角色,又扮演严师的角色。但无论哪种角色,离不开爱都。我坚信,爱和包容可以托起孩子们高飞的翅膀。我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她们,激励她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坚持,一起胜利。
教育感言:学生的快乐是我最大的快乐,学生的收获是我最大的收获。
作者简介:葛国友男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任教数学学科。教学风格朴实严谨。关注每一位学生,以德化育,树品树人。有责任心,有耐心,注重学生兴趣激发。勤奋不息、爱岗敬业,用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的道德水准来要求自己。所带班级,多次获校“先进班级”称号,多篇论文在市、区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