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体验 方法指导 建立观念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xiaoyi58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克与千克”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中的重要知识,也是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正比例的意义”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领会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的特征,并能够把握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但学生对此往往停留在形式的模仿上。如何实现从形式模仿到意义建构的转化呢?课堂教学中,我从对比入手引导学生经历概念的思维建构过程,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自己的教学和思考分享如下。  一、对比分类,建立基本的数量关系  教学片断:  师:路程是一个数量,由路程你想到相关的什么量?  生1:速度和时间。
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课后,我带着无比轻松、喜悦的心情走进办公室。正准备为学生在课堂中的精彩表现写反思案例时,有几位学生手拿三角形模型很兴奋地走进办公室,激动地 对我说:“老师,你刚才留给我们的课后练习题,我们有答案了。”不曾想,教师在课堂中没有处理完的—道拓展性练习题,为了不影响学生的正常课间休息,无奈留在了课外,可是学生的探究热情并没有被“铃声”打断,他们仍然处于积极、高昂的探究氛围中,总想表
“分数乘分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由于学生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基本方法已经掌握,所以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深入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法及意义。为此,很多教师对这节课的教学常常会偏离教材的编排意图,只注重计算方法的讲解,而忽略算理的教学,导致学生虽然能学会计算两个分数相乘,却不知道其意义何在,这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极为不利。那么,该如何突破教学困境呢?我从课堂探索入手,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计算教学不仅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本内容,更与其他领域的知识学习彼此交织,非常重要。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却发现计算教学往往被教师所忽视,不仅研究课上得少,而且教学目标的确定易出现偏差。那么,如何让计算教学的核心聚焦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使计算教学承载的多元目标得到有效关注呢?现笔者结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中的几个教学片断,谈谈自己的认识。  教学片断一:复习回顾,有效迁移  师:今天我们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为学生的知识错误感到头疼,认为是课堂教学无效的结果。其实不然。笔者认为,错误是课堂的动态生成资源,教师既要勇于直面学生的错误问题,又要冷静分析、认真研究,充分挖掘错误的教育因素,最大限度地将其转化为能发展学生思维和探究能力的有利资源。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让错误最大限度地资源化呢?我根据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采用“产婆术”层层设疑,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苏格拉底著名的“产
很多时候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课本练习题时通常是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进行批改和讲评,这样就能用很短的时间完成课本练习题,然后教师再从课外找来大量的练习题给学生做,以求得所谓的“训练效果”,岂不知这样做会在无形中给学生增加学习的负担。与此同时学生在完成练习题时还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使得练习过程经常出现“夹生”的现象,如果教师只是过于关注练习的结果,忽视练习的过程,这样的练习很难取得实效。我们倡导
临沂市2006年桃树栽培面积41138公顷,总产84.5万吨,是临沂第一大果树树种,其产量分别占到山东省、全国的33.5%和8.7%,属国内最大的桃果生产基地之一,当地原产和引进品种的桃树品种(系)上百个,品种资源相当丰富。近年来,临沂发掘选育了一些桃树的新品种(系)。
近日笔者学习了项金标老师《你真的清楚学生的理解方式吗?》 (《小学数学教与学》2012.7,原发表在《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南京),2012.4)(简称文[1])一文,文[1]认为学生理解方式的偏差与理解能力的不足造成对知识解答的错误,并列举了多个实例来说明学生的理解方式出现偏差。笔者对其中的几个实例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在此不揣冒昧和大家交流一下,请大家批评指正。  [实例1]判断正误:“
“方程的意义”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内容,首次引领学生将未知当作已知参与到等量关系的数学思维中来,这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思维过渡阶段。  教学片断一:  师(出示下图):你发现了什么?  ■  生1:我发现1个红萝卜等于2个胡萝卜的质量。  生2:我发现3个桃子与2个梨的质量相等。  师:为什么相等?  生3:因为天平是平衡的。  师:如果一个红萝卜的质量是200克,一
教学片断:  出示: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师:怎么列式?  生1:÷3。  师:想一想,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后交流)  生2:÷3==。  师:他的方法对不对?你有办法验证吗?  生3:老师,可以画图验证(),从图上可以看出是3个,把3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生4:我用乘法验算,因为×3=,所以÷3=。  师:计算÷3,可以用分子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