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听说是最基本的语言活动,是人们交往的主要形式,听说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基础,培养学生大胆、自信、规范、流畅说话和专注、品味听讲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教育所需,也是时代要求。
关键词:听说能力;培养;策略
传统的英语教学重语言知识讲授、注重译写和语法教学而轻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而当《新英语教学标准》给英语教学提出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培养其交际和运用英语的能力。要达到这些目标,我们应尽快从旧教材、旧教法的框框中解放出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按新的要求,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活动为主线,以小组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原则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语言能力。听说读写都属于英语能力的范畴,它们相辅相成,只要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会造成英语学习的残缺现象。况且,如何听说,与如何读写一样,都与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密切相关。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要凭借语言交流思想,传递信息。交流的形式可以是书面语言,也可以是口头语言,但听说是最基本的语言活动。
一些大学学生,求职面试时,由于语言交流问题而被淘汰,这类“因小失大”的事已数见不鲜,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谈论的焦点,不但是人才选拔的问题,更多是学校教育的问题。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使得社会劳动进一步合作化,人们的交往更加频繁。这一发展趋势对社会成员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社会需求也引起我们学校教育的变革,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作为中学英语教师,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不仅能使学生的思考力、思维力得到发展,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从语言的发展角度来看,听说是语言活动的基础,读写则是在听说基础上产生的语言活动。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一般说来,听说要比读写使用范围更广,频率更高。但人们对听说训练往往不如读写训练那样重视。然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人,一般情况下,书面能力也较强。反之,对一件事无法口述的人,他的书面能力也许会低下。因此,英语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为基础,把听说习惯的养成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当然,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调动学生爱听、想说的积极性,所选内容必须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是他们所关注、关心的话题。形式上更要活泼多样,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让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环境中自主训练。
一、说
英语教学中的“说”,从高标准上说是指能够有条理的、简洁的、准确地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别人,以说服对方,乃至感动对方。“说”虽是口头表达,但它是写的基础,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有重要帮助。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1)要有信心、有勇气地说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我讲,你听;我说,你记;我抄,你写。长久下去,学生在课堂或交往中,变得该说不说,想说而不敢说,或不着边际,或含糊不清……所有这些现象,都与忽视听说习惯的训练有关。开口比较难,这是最大的障碍。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总担心不会说,说不好。不愿开口,害怕出错。另外,还有一些不愿用英语讲话,害怕发音不准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这些心理障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正常交际活动和学习效果。有的学生在被叫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声不响的站着,他们不会用简单的英语呼应,不会把学过的知识表达出来,完全没有说的意识。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说英语技能。要使学生敢于大胆地说话,走出孤立、封闭、沉闷的圈子,就要给他们足够的练习说话的机会,通过各种手段创设“说”的情景,让他们放心大胆地畅所欲言。学生说错了,要耐心地指导,不能生硬地指责,更不能讽刺打击。在英语课上,有的老师只让那些能说会道的学生发言,其他学生几乎没有发问,答问的机会。或者差生一开口,老师就横眉瞪眼,那么,学生学习说话的积极性也许从此被你抹杀,大多数学生的说话训练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而说学生胆小,变“哑巴”,课堂沉闷,“启而不发”,其实,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教师没有给学生敞开“说”的大门。如今的教学改革,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让“一言堂”变为“多言堂”,鼓励学生,给学生勇气和自信,主动地、积极地敞开心扉去“说”。
(2)要大方、规范地说
在英语课堂上,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说话时不敢抬头看人,身子也站不正,或说话目光斜视,摇头摆尾,或吞吞吐吐,口齿不清,这些不良的说话习惯直接影响了思想和信息的交流。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必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说话讲究“认真”二字,要求态度谦逊和蔼、姿势大方有礼、语气恰如其分,力求清晰地把自己的话传到对方的耳朵里。再有,说话和写文章一样,要讲规范、一丝不苟。如果说话用词缺乏思考,乱说乱用,再加上英语发音不准,含糊不清,那么就会让听话的人感觉听不懂,甚至产生错觉。因此,学生要会说,说得规范,就得从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着手,探究学会说话的方法,养成流畅说话的习惯,并努力使自己说的话符合现代英语的规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和办事效率,而且可以对提高书面表达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3)要有中心、抓重点地说
要让学生清楚、明白地说一两句话,这个不难做到,但要连贯地有中心地说一段话、作一次发言或演讲,难度就大得多了。我们发现,平时学生与同学说闹,可以“长篇大论”,但在课堂上,3分钟的即兴演讲,口头作文,就发了慌,不是“望师兴叹”,就是三言两语就说不下去了。这些情况说明:一是学生缺少锻炼,二是说话没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不能迅速组织语言表达要说的内容。关于这方面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首先要由少到多,由浅如深,由简单到复杂地循序渐进地说。比如,课堂上,可以先说几句话,说说感想,谈谈看法;小组合作探究时,可复述故事,发表演讲。其次要教给说的方法,学生能不能说明白,说清楚,就看他们是否理解,掌握了方法。如:打腹稿,按一定顺序说:诸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等等;要么分祥略说。总之,学生要会说,就要学会一定的学习方法,并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达到学懂语言、掌握语言、学会说话的目的。 二、听
“听”,是一个不断地吸收、分析、理解外界事物,进行积极思维的过程。“听”和“说”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听”是吸收,“说”是倾吐,没有说就没有听,离开听,说也无法进行。因此,听与说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总要通过“听”对方 “说”才能及时作出反馈。从心理的角度来讲,“听”的过程,是与记忆、推理、判断、综合、概括、想象等能力分不开的,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不但可以直接影响教学的节奏和质量,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1)专注、耐心地听
听别人说话和阅读文章不同。文章是写成的,经过作者的加工,内容往往比较集中,主题也比较鲜明,学生读起来可以不受时速限制,自由灵活。但听别人讲话则不同,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要迅速地抓住对方所表达的主要的关键的语句,反复思考,才能把握其主旨。平时我们曾埋怨学生听东西“东耳进,西耳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没养成专注听、耐心听的习惯。可以尝试用以下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如听单词比赛,一分钟老师念10至20个词,看学生听后能 复述几个;听故事复述,老师或同学讲故事,听时用心听,用心记,理清条理、掌握要求,然后把听到的信息归纳概括,重新表述;读英语小短文,先给问题,带问题去听,然后交流你听到的并经过筛选的信息。为了激发学生全神贯注的去听,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认真的听。这样的话就会对学生听力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促进学生对于听力内容细节的把握,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经过长久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一句话,就是要让学生听懂、会听、听出效果。
(2)有中心、有重点地听
因为听觉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所以在一个节奏迅速、噪音充斥的时代里,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能有选择、有重点地听,能够迅速领会说者的主要意思,是一种极高的能力。一般来说,再听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抓住说者的开头、结尾或每个部分的中心句,这样就容易把握说者的重点。此外,鼓励学生边听,边记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次序、有重点地概括记述,能有效增强学生听的能力。还有一种方式,不妨一试,在听之前,可以把说者要说的题目预告给学生,请他们事先预测说者可能会说些什么,从哪些方面说,用何种语气说。这种方式,笔者在课堂上,多次试验,对锻炼学生有中心、有重点地倾听能力,极为有效果。录音和多媒体等的在教学中应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些语调抑扬顿挫的录音材料和动画效果强的多媒体资料进行教学,这样就增加了学生听的趣味性,不会产生听觉疲劳和厌倦情绪。
综上所述,重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避免“因小失大”,这几乎成了发达国家(非英语母语)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作为中学英语教师,不但要抓住教材中“口语交际”这块阵地,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去创设、寻找培养学生听说的机会。让学生回答问题、讲故事、演讲交流探讨,听录音,听老师说话……通过各种途径,做到听和说互相促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训练要以日常的训练和习惯的培养为中心,以教材内容和生活实践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能力,教师应当起模范、示范作用,教师不但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说,更应用规范、健康、简洁、流畅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同时丰富听话素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以听说带动读写,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 [M].漓江出版社.2008.
[2] [加]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课堂教学行动策略》
关键词:听说能力;培养;策略
传统的英语教学重语言知识讲授、注重译写和语法教学而轻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而当《新英语教学标准》给英语教学提出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培养其交际和运用英语的能力。要达到这些目标,我们应尽快从旧教材、旧教法的框框中解放出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按新的要求,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活动为主线,以小组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原则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语言能力。听说读写都属于英语能力的范畴,它们相辅相成,只要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会造成英语学习的残缺现象。况且,如何听说,与如何读写一样,都与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密切相关。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要凭借语言交流思想,传递信息。交流的形式可以是书面语言,也可以是口头语言,但听说是最基本的语言活动。
一些大学学生,求职面试时,由于语言交流问题而被淘汰,这类“因小失大”的事已数见不鲜,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谈论的焦点,不但是人才选拔的问题,更多是学校教育的问题。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使得社会劳动进一步合作化,人们的交往更加频繁。这一发展趋势对社会成员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社会需求也引起我们学校教育的变革,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作为中学英语教师,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不仅能使学生的思考力、思维力得到发展,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从语言的发展角度来看,听说是语言活动的基础,读写则是在听说基础上产生的语言活动。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一般说来,听说要比读写使用范围更广,频率更高。但人们对听说训练往往不如读写训练那样重视。然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人,一般情况下,书面能力也较强。反之,对一件事无法口述的人,他的书面能力也许会低下。因此,英语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听说能力为基础,把听说习惯的养成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当然,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调动学生爱听、想说的积极性,所选内容必须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是他们所关注、关心的话题。形式上更要活泼多样,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让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环境中自主训练。
一、说
英语教学中的“说”,从高标准上说是指能够有条理的、简洁的、准确地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别人,以说服对方,乃至感动对方。“说”虽是口头表达,但它是写的基础,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有重要帮助。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1)要有信心、有勇气地说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我讲,你听;我说,你记;我抄,你写。长久下去,学生在课堂或交往中,变得该说不说,想说而不敢说,或不着边际,或含糊不清……所有这些现象,都与忽视听说习惯的训练有关。开口比较难,这是最大的障碍。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总担心不会说,说不好。不愿开口,害怕出错。另外,还有一些不愿用英语讲话,害怕发音不准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这些心理障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正常交际活动和学习效果。有的学生在被叫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声不响的站着,他们不会用简单的英语呼应,不会把学过的知识表达出来,完全没有说的意识。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说英语技能。要使学生敢于大胆地说话,走出孤立、封闭、沉闷的圈子,就要给他们足够的练习说话的机会,通过各种手段创设“说”的情景,让他们放心大胆地畅所欲言。学生说错了,要耐心地指导,不能生硬地指责,更不能讽刺打击。在英语课上,有的老师只让那些能说会道的学生发言,其他学生几乎没有发问,答问的机会。或者差生一开口,老师就横眉瞪眼,那么,学生学习说话的积极性也许从此被你抹杀,大多数学生的说话训练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而说学生胆小,变“哑巴”,课堂沉闷,“启而不发”,其实,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教师没有给学生敞开“说”的大门。如今的教学改革,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让“一言堂”变为“多言堂”,鼓励学生,给学生勇气和自信,主动地、积极地敞开心扉去“说”。
(2)要大方、规范地说
在英语课堂上,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说话时不敢抬头看人,身子也站不正,或说话目光斜视,摇头摆尾,或吞吞吐吐,口齿不清,这些不良的说话习惯直接影响了思想和信息的交流。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必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说话讲究“认真”二字,要求态度谦逊和蔼、姿势大方有礼、语气恰如其分,力求清晰地把自己的话传到对方的耳朵里。再有,说话和写文章一样,要讲规范、一丝不苟。如果说话用词缺乏思考,乱说乱用,再加上英语发音不准,含糊不清,那么就会让听话的人感觉听不懂,甚至产生错觉。因此,学生要会说,说得规范,就得从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着手,探究学会说话的方法,养成流畅说话的习惯,并努力使自己说的话符合现代英语的规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和办事效率,而且可以对提高书面表达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3)要有中心、抓重点地说
要让学生清楚、明白地说一两句话,这个不难做到,但要连贯地有中心地说一段话、作一次发言或演讲,难度就大得多了。我们发现,平时学生与同学说闹,可以“长篇大论”,但在课堂上,3分钟的即兴演讲,口头作文,就发了慌,不是“望师兴叹”,就是三言两语就说不下去了。这些情况说明:一是学生缺少锻炼,二是说话没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不能迅速组织语言表达要说的内容。关于这方面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首先要由少到多,由浅如深,由简单到复杂地循序渐进地说。比如,课堂上,可以先说几句话,说说感想,谈谈看法;小组合作探究时,可复述故事,发表演讲。其次要教给说的方法,学生能不能说明白,说清楚,就看他们是否理解,掌握了方法。如:打腹稿,按一定顺序说:诸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等等;要么分祥略说。总之,学生要会说,就要学会一定的学习方法,并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达到学懂语言、掌握语言、学会说话的目的。 二、听
“听”,是一个不断地吸收、分析、理解外界事物,进行积极思维的过程。“听”和“说”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听”是吸收,“说”是倾吐,没有说就没有听,离开听,说也无法进行。因此,听与说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总要通过“听”对方 “说”才能及时作出反馈。从心理的角度来讲,“听”的过程,是与记忆、推理、判断、综合、概括、想象等能力分不开的,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不但可以直接影响教学的节奏和质量,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1)专注、耐心地听
听别人说话和阅读文章不同。文章是写成的,经过作者的加工,内容往往比较集中,主题也比较鲜明,学生读起来可以不受时速限制,自由灵活。但听别人讲话则不同,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要迅速地抓住对方所表达的主要的关键的语句,反复思考,才能把握其主旨。平时我们曾埋怨学生听东西“东耳进,西耳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没养成专注听、耐心听的习惯。可以尝试用以下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听的习惯:如听单词比赛,一分钟老师念10至20个词,看学生听后能 复述几个;听故事复述,老师或同学讲故事,听时用心听,用心记,理清条理、掌握要求,然后把听到的信息归纳概括,重新表述;读英语小短文,先给问题,带问题去听,然后交流你听到的并经过筛选的信息。为了激发学生全神贯注的去听,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认真的听。这样的话就会对学生听力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促进学生对于听力内容细节的把握,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经过长久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一句话,就是要让学生听懂、会听、听出效果。
(2)有中心、有重点地听
因为听觉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所以在一个节奏迅速、噪音充斥的时代里,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能有选择、有重点地听,能够迅速领会说者的主要意思,是一种极高的能力。一般来说,再听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抓住说者的开头、结尾或每个部分的中心句,这样就容易把握说者的重点。此外,鼓励学生边听,边记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次序、有重点地概括记述,能有效增强学生听的能力。还有一种方式,不妨一试,在听之前,可以把说者要说的题目预告给学生,请他们事先预测说者可能会说些什么,从哪些方面说,用何种语气说。这种方式,笔者在课堂上,多次试验,对锻炼学生有中心、有重点地倾听能力,极为有效果。录音和多媒体等的在教学中应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些语调抑扬顿挫的录音材料和动画效果强的多媒体资料进行教学,这样就增加了学生听的趣味性,不会产生听觉疲劳和厌倦情绪。
综上所述,重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避免“因小失大”,这几乎成了发达国家(非英语母语)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作为中学英语教师,不但要抓住教材中“口语交际”这块阵地,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去创设、寻找培养学生听说的机会。让学生回答问题、讲故事、演讲交流探讨,听录音,听老师说话……通过各种途径,做到听和说互相促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训练要以日常的训练和习惯的培养为中心,以教材内容和生活实践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能力,教师应当起模范、示范作用,教师不但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说,更应用规范、健康、简洁、流畅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同时丰富听话素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以听说带动读写,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 [M].漓江出版社.2008.
[2] [加]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课堂教学行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