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共生效应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sb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常说的“共生效应”是从自然界的这样一种现象衍生而来的: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往往显得矮小、单调,而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是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这种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
  从植物的共生效应,引发我思考:在七年级英语教学中我能否也给学生创设“共生式”学习环境,切实为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与协作能力的提升搭建舞台?
  根据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集体合作者的成功率在80%以上,孤军奋战者的成功率不足10%。来自小共生圈中的舆论、期望、压力等,对他们影响很大。一个团结一心的共生圈会产生极大的凝聚力和进取心,带动整个小集体中每一个人,哪怕是弱者都有机会取得惊人的成绩。同时,当共生圈中的某个观点一旦得到大家的赞同,会激发成员极大的信心和勇气。学生非常重视来自所在共生圈中委婉、友好的劝告和真诚善意的批评,在共生圈中,他们能更好地被约束,从而专注于学习思考。因此,我尝试在教学班级中创建学习共生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探求教学共生效应。
  教学中我一直有这么一个困惑,就是不知怎么检查学生记诵英语课文的能力。平时学生一看到长篇课文要记诵,都觉得特别痛苦,检查中达标的通常只是几个优等生,后进生几乎都是以太难而放弃记忆。在研究共生效应于教学中的运用时,我从共生圈记诵能力提升入手。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确立组长。在小组中有各个层次的学生,七年级英语课文不长,但实用性非常强。每学完一课,我都让学生四人共生圈分工记诵表演。很快后进生也被调动起来,能在组长和组员的帮助下完成一到两句的记忆,获得成功感。以前学生都非常怕背课文,背不出就站在那等着老师教。而如今在共生圈记诵环境,把这部分同学的羞涩感和自卑感逐渐解除,并积极为自己的小组备战,共同学习,共同进退。学生们是争先恐后在全班面前证明自己的小组记诵表演是最完美的。共生圈让学生发挥小集体智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再来看看英语教学中的习题课,传统的快捷的知识验收法,就是学生先做习题,老师公布答案,并讲解解题思路。老师也通常会误以为七年级的孩子还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讲题,通常会为了更好的教学效果而包办复习课的讲解。从表面上看老师对知识的讲解更加系统化、标准化,但学习效果可能是平时许多老师抱怨的一样:都讲了这么多次,还是没掌握。这样的课通常会出现的问题是:学生做题速度参差不齐;中下层生乱选答案,老师选题讲解,不一定能讲到他们不明白的题目;课堂没有生气和活力;学生没有主动权,没有思辨的空间。鉴于此,我尝试了两种教学方法的对比教学,一个班采用传统老师讲评式教学上复习课,而另一个班则分四人小组形成学习共生圈,配合“talk while do”的教学研究,让学生拿到习题,四人一起边讲思路边做,遇到不同意见,大家陈述解题思路,并要求学生圈画解题关键处,四人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由老师总结点题。一周后就有了很明显的差距对比,实施了学习共生圈的班级,课堂学生谈成一片,题目被反复观察,为了找到解题思路,学生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手也动起来了,特别是中上层生有了特别明显的变化,一段时间坚持下来,优生层大幅提高。学生们已经养成了寻找解题方法的习惯,自然减少了错误。这让我再一次坚信共生效应在英语复习课堂中产生的良好教学效果,让学生探究学习、分享知识的运用,学会思辨,努力把海绵式与模仿式的思维方式发展为探索式、批判性思维方式,形成以探寻真知为目标的思辨氛围。
  朱永新教授的六维分析课堂理想度中,其中首位的就是参与度。理想的英语课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有效参与。学生的参与是激发思维的基本前提。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恰到好处形成学习共生圈,能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就七年级英语课堂教学的特点,记诵共生圈和复习共生圈能很大程度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促进边缘生成绩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在七年级英语课堂教学中产生出共生效应,树立共生圈目标,带动每一个同学进步,这样,即使出现个别后进生也会“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共生环境让学生们更了解自己,更自觉地完善自我,更努力争取表现的机会去证明自己。
  责任编辑 魏文琦
其他文献
“模拟上课”2005年源自浙江,刚开始只是体育教研活动,2011年第一次在首届全国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中采用后,慢慢推广到其它学科。通常在教师招聘、选调、教学评比、职称、名师评审等活动中频繁出现,由于它更接近于真实课堂教学,又有省时易组织、涉及面小等特点,有逐渐取代说课成为一种新的教研活动。  一、概念本质及特点  “体育模拟上课”是指在没有学生参与的情况下,上课教师把某节完整体育课或课堂某一片断内
“导学案”就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一个个问题,克服学生预习的盲目性,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教学模式。同时,学案导学有利于调整教与学的关系,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其设计理念和指导思想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一、“导学案”的编制  “导学案”教学模式起于学案的编制。如何根据认知理论、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课程标准,引导学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为此,教学中要注重选取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地理事物或人物,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使课本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赋予新教材以新的气息和活力。“生活化教学”的课程意义在于: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要帮助学生在真切的生活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人地协调、因地制宜等的地理观点,提高学生关心
音乐游戏,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发展儿童音乐能力为主的游戏活动。音乐教学游戏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融音乐学习于游戏之中,二是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游戏精神。我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坚持运用音乐游戏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开展音乐游戏教学的理论依据  自由、自选、自主是游戏的三要素,游戏有自由的空间、自由的灵魂,可以自己选择游戏内容和表现方式,通过自己的内心世界自主地表现游戏的过程。  德国音乐教育家
我国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就是授与受,教师传授史实和史观,学生记录和记忆,所以人们常常有历史教育和学习就是要死记硬背的观念。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及中学历史新课标的 颁布,我们逐渐认识到历史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使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得到提升,而生成性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便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及探究的欲望,以
小学生的跨学科小课题研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独立从事某项课题研究。研究要求学生必须自己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小学生的跨学科小课题研究有着自己的美。美在自由选题、美在体验式的研究过程、美在能够辐射多学科、美在能培养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美在锻炼孩子的思辨能力与胆量、美在能促进教师综合业务水平的提高。本文重点探讨小学生跨学科小课题研究的跨学科之美
目的耳科疾病不仅可以直接损害听觉和平衡两大功能,还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心血管、消化、内分泌等系统和精神、心理造成非特异性的损害,严重影响了人类身心健康,新生儿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