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 把握内涵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两个“以”字(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确立了“综合与实践”学习的性质,也决定了把握该类教学的基本脉络。“以问题为载体”的内涵,在第一学段主要表现为“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这里所说的“问题”,可以是学生容易理解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是具有综合性和挑战性的数学问题。也就是说,如何有效设计与实施“问题”是综合与实践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笔者在“制作年历”一课教学中,就紧紧围绕“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实践,收到良好效果,下面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课堂简述
  (一)生活问题引入,感知年历基本要素
  1.谈话:今天是××年×月×日星期×?(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2012年4月26日,星期四)
  2.交流:平时你是从哪里知道这些信息的?(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电脑、日历、年历上的日期图片)
  3.讨论:如果要制作一份最简单、最朴素的年历,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根据学生的讨论,板书:年份数、月份数、星期数、日期)
  (二)进入问题思考,关注年历关键信息
  1.不提供任何信息,要求6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2013年年历。
  合作要求:(1)6人小组合作完成12个月月历。(2)把完成的月历粘贴在卡纸上制作出年历。(3)限时10分钟。
  2.一两分钟后,学生提出问题:没有2013年的信息,无法制作年历。
  3.组织讨论交流:需要提供什么信息?你有什么用?
  有学生提出“想知道2012年的12月最后一天是星期几”的问题,认为知道了这条信息就可以知道2013年的1月1日是星期几。
  有学生提出“想知道2013年任意一个月的1日是星期几”的问题,认为知道这条信息就可以推算出每个月的星期数。
  4.教师提供2013年每月1日的星期数信息,学生制作年历,教师巡视指导。
  5.作品展示互动点评。
  6.讨论:在制作每个月的月历时,除了知道1日是星期几,你还要知道什么信息?(结合学生回答,板书:每月天数,组织回忆各月的天数)
  7.根据“1日是星期几”“每月天数”等信息,小组校对检查。
  8.交流:生活中年历有什么用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补充说明:老师今天来这里上课就提前在年历的4月26日上标注记号,年历还可以记事。
  (三)制造问题冲突,强化推算策略
  1.月历排序问题。
  (1)谈话呈现:小明一组的同学制作了2016年的年历,当他们做好12个月的月历后,发现忘记标上月份数了。你能帮他们排一排月份数吗?
  (2)系列讨论:
  ①应该先找哪个月?为什么?
  根据学生“因为只有2月才会有29天,所以先找2月那张月历”的回答,呈现并标注2月。
  ②接下来找哪个月?你是怎样想的?
  根据2月1日是星期一,推算出1月31日是星期日,找到最后一天是星期日并且是大月的月份数;
  根据2月29日是星期一,推算出3月1日是星期二,找到第一天是星期二并且是大月的月份数。
  (3)同桌合作完成月历排序,集体校正。
  2.补充月历问题。
  (1)谈话呈现:小红一组的同学制作了一份精美的2012年的年历,可惜有一天被墨水染黑了。你能帮他们恢复4月份的月历吗?
  (2)同桌讨论。
  (3)交流方法。
  ①根据3月31日是星期六,推算出4月1日是星期日,然后往后推算4月份其他日期星期数。
  ②根据5月1日是星期二,推算出4月30日是星期一,然后往前推算4月份其他日期星期数。
  (4)教师点拨:可以根据今天的日子来想吗?
  学生发现,根据“今天是4月26日星期四”的信息推算其他日期星期数。
  (5)小结:要制作出每个月的月历,只需要知道其中任何一天是星期几就可以了。
  (四)总结梳理问题,安排课外作业
  1.讨论交流:今天我们一起做年历、排年历、补年历,你有什么收获吗?
  2.课外作业:课后选择你喜欢的年份,找到需要的信息,制作一份更加精美的年历。
  二、课后反思
  与其他“综合与实践”教学内容相比,“制作年历”知识点略为单一,主要是应用“年、月、日”知识进行实践操作。为了防止单纯的实践操作或单纯的知识回忆,笔者在教学中始终基于问题,将问题思考贯穿于整个实践操作过程,力求凸显“以问题为载体”的内涵。
  (一)实践操作思考并行,感受数学生活内联
  “年、月、日”的知识虽然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对两者之间内联性的感知,学生还是缺乏自觉性的。如何激活学生的知识经验,唤醒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性体验,就需要对承载“年、月、日”知识的年历设计问题进行关注,引发学生了解其现实意义。在课始,教师提出“今天是××年×月×日星期×”“平时你是从哪里知道这些信息的”等拉家常式的问题,亲切自然地引入年历这一主题。紧接着,组织学生讨论“如果要制作一份最简单、最朴素的年历,应该包含哪些内容”,这既是对学生年历生活经验的一次探底,又是对年历基本要素的一次点拨,为后续制作年历做好学习准备。在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年历完成后,又一次组织讨论“生活中年历有什么用呢”,与课始的问题形成回应,使学生对制作年历的现实意义、年历的广泛应用得以充分感知与体验。
  面对一项实践性任务,学生往往会因急于操作而缺乏思考的自觉性与灵敏性。在小组合作制作2013年年历时,教师不露声色地只呈现了合作要求,没有提示制作年历方面的任何信息。刚开始学生并没有意识到信息对年历制作的重要性,一两分钟后学生自主发现缺乏信息无法制作2013年年历。这种陷阱式的体验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实践操作是需要思考的,年历的制作是需要年、月、日的知识信息来支撑的。在“需要提供什么信息?你有什么用?”的讨论中,学生体会到制作年历需要的信息不在于多,而在于关键信息的截取和知识之间的推断。在这种“操作—思考—操作”略带曲折的体验进程中,学生对要解决的问题和相关的条件有了更深刻的体悟,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萌生和形成。
  作为综合与实践活动另一要素的“自主参与”,在第一学段中主要表现为“实践操作”。为此,在教学中必须提供给学生较为充足的实践操作时间,保证一定的活动性。在制作简易年历活动中,安排了10分钟的小组活动,各组都能顺利完成简易年历的制作,从中体验了动手操作的乐趣,并在作品展示互动点评中分享了实践的成果。
  (二)问题解决策略探讨,加深所学知识理解
  “以问题为载体的内涵”,第一学段要求表现为“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完成年历作品的制作,是体验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过程的重要一环,但不足以构成挑战性数学问题。如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就需要对设定问题的探索性、挑战性作出追求。
  为此,教学中特意设计了“排月历”“补月历”活动。在延续制作年历的情境基础上,引导学生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算,从动手实践操作递升到推算策略探讨。在“排月历”推算中,通过“先找哪个月”“再找哪个月”等问题,帮助学生调取2月份、大月、小月等知识,这里的调取不仅仅是记忆性巩固,更多的是一种理解性运用。在“补月历”推算中,在学生根据相邻日期进行推算的基础上,教师有意识地提出“可以根据今天的日子来想吗”的引导性问题,完成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点拨小结。因为较为成功地设置了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学生面临这些推算活动,兴趣盎然并乐此不疲。
  “综合与实践”探索的问题本身应该具有生活性、综合性、挑战性。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指问题的综合性、挑战性必须是基于学生实践操作基础上的适度拓展,问题过难或过于抽象都不利于“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开展。只有设计出基于学生学情并集生活性、综合性、挑战性为一体的好问题,学生才有可能选择信息、分析信息,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凸显“以问题为载体”这一本色。
  (浙江省奉化市教师进修学校 315500
  浙江省奉化市锦溪小学 315500)
其他文献
培养思维能力是由“问题”开始的,又是在问题解决中发展的,这也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学生在课前预习中产生的疑问往往是其与新知对话的结果,它实际上可以为学生走进课堂提供良好的学习准备,基于预习状态下的“问题诱导”教学,抓住学生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设计,并通过和谐的互动诱发学生持续思考,促使他们去发现新知、探索新知,进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下面笔者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教学为例,来谈一
2011年3月,笔者接到通知要在“浙派名师暨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中上一节数学课。能在这样的大型活动中得到历练,笔者在高兴之余,又有一丝担心。因为上课的具体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用连乘解决问题”,这一内容笔者曾在2007年学校50周年校庆时上过。如果现在采用原先的设计再上一遍,肯定没有新意;重新进行设计,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如何将同样的内容,上出不一样的精彩?笔者对此进行了一番思考和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对教育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大数据技术让教师对学生学情进行全程动态数据分析成为了可能。借用相关平台和移动学习终端设备提供的精准数据分析,不仅能够使学情数据化,也可以促进思维可视化和学习的个性化,这也是未来数字化教学的发展方向。那么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智慧精准的课堂教学?本期特刊登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  【摘 要】当前的互联网 时代,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
2018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新时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在这一背景下,确立什么样的质量观,如何评价和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成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时代诉求。2019年11月18~20日,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与中国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系、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分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和自由思考,然后根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暴露出来的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这是教学的规律。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时,是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的,先学后教就十分有必要了。而“先学后教”的践行要想得到预期的成效,必须注重四个“细化”,力避四个误区。  一、四個“细化”  (一)细化“先后”的关系  “先学”有两种形式:一是“教师指导下的先学”,包括现场指导或根据学生汇报进行指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立足于前测和教材的对比分析,确定“自主先学”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通过展示学、交流学、深化学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学情反馈、反思评价、提炼学法等过程,将知识技能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自能发展,最大限度地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學习力。  【课前思考】  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93至94页例1及“做一做”的内容。为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笔者对比
【摘要】本研究依据语料库,对幼儿普通话空间方位词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以考察幼儿普通话空间方位词表达能力的发展情况。研究发现:(1)四个年龄段幼儿的普通话空间方位词产词能力存在显著差异,2岁与5岁组幼儿之间的差异尤为显著。(2)幼儿能够使用所有类型的普通话空间方位词,使用频次从多到少依次为“里”-“上”-“下”-“后”-“外”-“中”-“旁边”-“前”-“东西南北”-“左右”。(3)幼儿倾向于使用“
[摘要]通过对湖北黄石部分私立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访谈发现,目前私立幼儿园存在财政支持缺乏、教师队伍不稳定等发展困境。走出上述发展困境的对策是:政府引导与支持私立幼儿园发展;不断稳定其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素质;私立幼儿园彰显自身的特色,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等。  [关键词]私立幼儿园;发展困境;出路  [中图分类号]G6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3-0032-03 
【摘 要】方格图是以若干个小正方形为基本构成要素,以信息加工过程的直观性为形态的数学学习工具,借助方格图可以使学习的情趣和学科的理趣相得益彰。具体而言,可以从丰富方格图的形式、注重挖掘方格图的内涵以及基于方格图的思维活动进行多元活动的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有机应用,从而使方格图的功能发挥出最大化的效应,构建智慧课堂。  【关键词】 方格图 第一学段 应用策略  方格图是以若干个小正方形为基本构成要素,
有一位北大学子对成功充满渴望,可在现实生活里却屡屡碰壁。他便给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写了封信,希望能够得到些指点。蔡校长看完信后,便约了个时间和这个学生见面。   学生很激动地进了校长办公室。没等他开口,蔡校长就笑着招呼道:“来,快坐下,我给你泡杯茶。”说完便起身,从抽屉中拿出茶叶,放进杯子里倒上开水,递到学生面前的桌子上,和蔼地说道,“这可是极品绿茶哦,你尝尝。”   学生受宠若惊地端起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