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信息化时代,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信息化技术,在双语教学中有着独特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缓解《经济学原理》课程双语教学所面临的困境。但微课与双语教学的融合在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如教学质量、师资力量、课程衔接等方面的问题。为此,要凸显微课在双语教学中的优势,就必须积极探索两者融合的机制,重点做好三方面的衔接工作,即教学环节衔接、线上线下衔接、学校内外衔接。
[关键词] 微课;双语教学;融合;机制
基于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教育部自2001年开始积极倡导在本科阶段实施双语教学。为了顺应这种形势,国内高校陆续推广双语教学模式,涉及专业和科目也很多,但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双语教学的实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微课与翻转课堂的结合可以通过知识模块的重组,来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进来,为双语教学注入活力。
一、相关研究现状
学界有关双语教学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以下两个方面。1.双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王天睿指出,目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师资、学生、教材、学校等四个方面:师资力量不强,缺乏既精通专业又精通英语的合格的双语教学人才;学生实际英语运用能力不高,总体水平较低;缺乏适合中国国情,又能体现国际水平的优秀教材;政府和学校未能形成对教师相应的激励措施。[1] 龙国智等人也从师资力量、教材实用性以及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2] 2.双语教学发展的方向。杨志宏強调双语教师应具有全球多元文化和创新性思维,加强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要选择适宜的语言媒介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3] 韩立新等则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改善语言环境,加强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等。[4]
由此不难发现,关于双语教学研究主要从教育教学主体、客体、载体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对教学手段、方式方法等方面缺乏更为细致深入的讨论。微课(Microlecture),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自被引入国内以后,逐渐引起各方关注。它最早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提出,进而由广东佛山教育局胡铁生率先在国内提出。尽管微课受到了广泛关注,但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国内被谨慎乐观地对待,因而在实践层面创新动力尚不足,主要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主要观点有:黄晓冰、胡铁生认为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大多数微课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助教型”微课,而适合学生学习的“助学型”偏少;[5] 刘欢认为多数教师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同时学校管理信息化整合度也有待于提高;[6] 林雯认为微课设计应当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7] 也有研究者将微课与双语教学结合起来进行考察,认为应从教学内容、双语课程开设的比例、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革新,才能适应双语教学发展的需要。[8]
综上所述,尽管学界单独介绍和讨论双语教学或微课模式的文献不少,但关于微课与双语教学融合进行讨论的却并不多,且主要停留在宏观层面上,缺乏结合具体课程的微观层面的思考,因而针对性和参考性不强。鉴于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本文拟结合《经济学原理》课程,对微课与双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讨论,着重介绍该教学模式的作用和机制,进而分析其机理和发展路径。
二、微课融合双语教学模式的意义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有着显著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内容精干、形式灵活、时空不限,且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它的这些特点,恰好弥补了传统《经济学原理》双语教学的不足。
1.有利于拓展教材内容。我国双语教材的选取普遍存在问题,主要是难以反映国内外的研究前沿和背景、教材本土化和国际化不够兼容、知识信息更新不及时以及忽略了学生的需求和购买力等等。[9] 而《经济学原理》是一门国际化、专业化、现实性很强的课程,因而在教材选择上要符合其课程特点,既要做到与国际接轨,又要契合中国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同时,要适时介绍国内外相关的学术前沿。然而,由于教材编写的滞后性及其他因素,现有《经济学原理》教材通常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而若将微课融合于双语教学模式,则可变有限教材为多样教材,积极拓展课堂空间,同时,学生也可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利用各种图、声、像资料,扩充信息量,加强对双语知识点的吸收,尤其适合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前沿领域。
2.有利于创新教学方式。在《经济学原理》传统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单纯的双语授课。这种教学方式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尤其是那些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较难以适应,久而久之,学生对双语教学甚至可能产生排斥心理。引入微课模式后,教师可以在全面梳理和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分解,并制作相应的教学视频或者围绕教学内容从国内外慕课视频中剪辑小的视频,上传至公共教学平台,供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不仅如此,微课与双语教学模式相结合之后,能够有效地突破传统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学生则可以合理安排和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更好地促进双语教学的发展。
3.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经济学原理》的理论性较强,其许多知识点一般较为抽象,不太易被理解,因而长时间的学习容易引起学生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微课具有内容精干的特点和优势,一般长度限制在10分钟左右。在实践中,大多数微课设计时间一般在3—5分钟为佳,超过6分钟,人们观看视频就感觉有些冗长。[10] 引入微课模式后,教师可以将主要知识点以微课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在课堂上将微课作为一种辅助手段,重点锻炼学生的双语沟通能力。此外,学生还可在课前和课后有效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观看微课视频,自主进行《经济学原理》课程的双语学习,提高教学实效。在课后,结合微课视频布置练习,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回答问题、总结心得,进行课程考核。
三、微课与双语教学融合的局限性
[关键词] 微课;双语教学;融合;机制
基于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教育部自2001年开始积极倡导在本科阶段实施双语教学。为了顺应这种形势,国内高校陆续推广双语教学模式,涉及专业和科目也很多,但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双语教学的实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微课与翻转课堂的结合可以通过知识模块的重组,来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进来,为双语教学注入活力。
一、相关研究现状
学界有关双语教学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以下两个方面。1.双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王天睿指出,目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师资、学生、教材、学校等四个方面:师资力量不强,缺乏既精通专业又精通英语的合格的双语教学人才;学生实际英语运用能力不高,总体水平较低;缺乏适合中国国情,又能体现国际水平的优秀教材;政府和学校未能形成对教师相应的激励措施。[1] 龙国智等人也从师资力量、教材实用性以及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2] 2.双语教学发展的方向。杨志宏強调双语教师应具有全球多元文化和创新性思维,加强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要选择适宜的语言媒介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3] 韩立新等则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改善语言环境,加强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等。[4]
由此不难发现,关于双语教学研究主要从教育教学主体、客体、载体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对教学手段、方式方法等方面缺乏更为细致深入的讨论。微课(Microlecture),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自被引入国内以后,逐渐引起各方关注。它最早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提出,进而由广东佛山教育局胡铁生率先在国内提出。尽管微课受到了广泛关注,但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国内被谨慎乐观地对待,因而在实践层面创新动力尚不足,主要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主要观点有:黄晓冰、胡铁生认为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大多数微课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助教型”微课,而适合学生学习的“助学型”偏少;[5] 刘欢认为多数教师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同时学校管理信息化整合度也有待于提高;[6] 林雯认为微课设计应当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7] 也有研究者将微课与双语教学结合起来进行考察,认为应从教学内容、双语课程开设的比例、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革新,才能适应双语教学发展的需要。[8]
综上所述,尽管学界单独介绍和讨论双语教学或微课模式的文献不少,但关于微课与双语教学融合进行讨论的却并不多,且主要停留在宏观层面上,缺乏结合具体课程的微观层面的思考,因而针对性和参考性不强。鉴于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本文拟结合《经济学原理》课程,对微课与双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讨论,着重介绍该教学模式的作用和机制,进而分析其机理和发展路径。
二、微课融合双语教学模式的意义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有着显著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内容精干、形式灵活、时空不限,且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它的这些特点,恰好弥补了传统《经济学原理》双语教学的不足。
1.有利于拓展教材内容。我国双语教材的选取普遍存在问题,主要是难以反映国内外的研究前沿和背景、教材本土化和国际化不够兼容、知识信息更新不及时以及忽略了学生的需求和购买力等等。[9] 而《经济学原理》是一门国际化、专业化、现实性很强的课程,因而在教材选择上要符合其课程特点,既要做到与国际接轨,又要契合中国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同时,要适时介绍国内外相关的学术前沿。然而,由于教材编写的滞后性及其他因素,现有《经济学原理》教材通常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而若将微课融合于双语教学模式,则可变有限教材为多样教材,积极拓展课堂空间,同时,学生也可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利用各种图、声、像资料,扩充信息量,加强对双语知识点的吸收,尤其适合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前沿领域。
2.有利于创新教学方式。在《经济学原理》传统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单纯的双语授课。这种教学方式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尤其是那些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较难以适应,久而久之,学生对双语教学甚至可能产生排斥心理。引入微课模式后,教师可以在全面梳理和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分解,并制作相应的教学视频或者围绕教学内容从国内外慕课视频中剪辑小的视频,上传至公共教学平台,供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不仅如此,微课与双语教学模式相结合之后,能够有效地突破传统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学生则可以合理安排和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更好地促进双语教学的发展。
3.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经济学原理》的理论性较强,其许多知识点一般较为抽象,不太易被理解,因而长时间的学习容易引起学生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微课具有内容精干的特点和优势,一般长度限制在10分钟左右。在实践中,大多数微课设计时间一般在3—5分钟为佳,超过6分钟,人们观看视频就感觉有些冗长。[10] 引入微课模式后,教师可以将主要知识点以微课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在课堂上将微课作为一种辅助手段,重点锻炼学生的双语沟通能力。此外,学生还可在课前和课后有效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观看微课视频,自主进行《经济学原理》课程的双语学习,提高教学实效。在课后,结合微课视频布置练习,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回答问题、总结心得,进行课程考核。
三、微课与双语教学融合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