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标》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一规定改变了以往的传统做法。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自能”的新的学习要求。由此可见要把文章写好、自己动手修改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其独立习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点。教学生修改作文,不仅能促进“写”,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发展智力,增强写作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在不断品尝成功的过程中养成认真修改,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
那么,如何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点,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习惯和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呢?我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训练:
一、激发兴趣,培养自改意识
对于自改作文,小学生心理上有着各种各样的障碍,有的缺乏耐心,有的应付老师,多数学生抱着轻率的态度,写完就算,不想修改。总之,要培养学生自改能力,必须从激发自改动机,培养学生自改意识做起,并且要将这一工作贯穿于作文教学过程的始终。
1、以榜样激趣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古今中外名人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例如,欧阳修,古代文献记载他“作文既毕,贴之壁上,坐卧视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就是几经斟酌修改后才定下来的。欧阳修、王安石等一些古代大作家对自己的诗文都下那么大的修改之功,这正告诉我们,在写作过程中,绝不能轻视修改这个环节。
2、以范导趣
教师可选择几篇中上水平的学生作品为例,通过示范修改,传授学生修改方法及要求,让学生从示范里发现问题,领悟“写”、“改”之道。及时贴出原稿及修改稿,让学生参观对比,学生不难看出修改后作文更好了,也就对自改有了信心与兴趣。
3、以赏识激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学生如果在两三个月内看不到自己的劳动的成果,他的学习愿望就消失了。”实践表明,学生会因赏识而更优秀。
我认为,无论作文教学的哪一个环节,我们面对学生,不要吝啬对孩子们的赏识和鼓励。特别是学生自改作文的环节,有了教师的鼓励、欣赏他(她)才乐于修改,有了教师的一句又一句“好”“很好”或者“太好了”给予的信心,而获得一次次的小小成功才想改了。再给孩子留一块芳草地——一块展示墙,大多数孩子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佳句、佳段、整篇作品,或者把原稿和修改稿一起展示,让学生享受到作文进步的乐趣,从而在内心萌发一种想改的需要、真正乐改、能改。
二、务实求活,扎实训练
“务实”就是教师要整体把握《课程标准》对作文修改的要求,把自改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训练有计划、有样度地落实到教学中去,做到胸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求活指的是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
(1)局部入手
从局部段落人手是初学者常用的修改程序。初稿完成后,让学生养成读一读的习惯,看看标点是否使用正确,有没有错别字,词语搭配是否恰当,句子表达是否准确等。然后从整体着眼,看看中心是否明确,材料是否真实,段落、层次是否清晰、详略安排是否得当等。
(2)即时点拨
也就是学生作文时,教师不要闲着,要仔细巡视,发现个别学生作文中需要修改的地方,及时指出,或用符号画出来,学生及时修改。发现普遍问题,则选择合适的时候,把问题摆在黑板上,大家来讨论,解决问题。
(3)下水示范
下水示范就是领着学生学会批改方法。学生的习作交上来查阅后,找出共性问题、选择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抄在黑板上或油印给学生,在课堂上修改,根据本次作文的重点要求启发、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修改中,教师不要越俎代庖,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进行激烈争论,在修改实例中自觉自主地获得修改作文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技能。
(4)合作修改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或同学之间互相交换读作文,看看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再进行修改,或请一位同学朗读自己修改后的作文,小组对这位同学的作文进行评议,加以修改。学生参与学习小组互换习作细读,讨论修改,他们既当“读者听众”又当“评委老师”,学会指出习作的优点,又学会批出问题或不足之处,既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5)读读改改
读,至少读两遍,可小声读,也可以不出声。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就会发现。有些错别字、漏字、笔误及重复的句子,只要学生自读几遍就能发现并纠正过来。以有声语言支持思考活动,有利于找出错漏的字词或标点,改正拗口的词句,删除重复的词语,补充合理的内容,使习作达到文通字顺。
学生经过系统的训练后,学生自改作文意识和兴趣增强了,课堂上,学生初稿完成后,或自读自改,或你读我改,有了自改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讲评课上,教师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学生的评改积极、踊跃、鲜活、具有生命力,并且乐于进行再创造。有了良好的习惯,不仅促进了“写”,还培养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发展了智力,促进了写作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其独立习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标点。教学生修改作文,不仅能促进“写”,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发展智力,增强写作能力,而且能让学生在不断品尝成功的过程中养成认真修改,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
那么,如何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点,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习惯和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呢?我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训练:
一、激发兴趣,培养自改意识
对于自改作文,小学生心理上有着各种各样的障碍,有的缺乏耐心,有的应付老师,多数学生抱着轻率的态度,写完就算,不想修改。总之,要培养学生自改能力,必须从激发自改动机,培养学生自改意识做起,并且要将这一工作贯穿于作文教学过程的始终。
1、以榜样激趣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古今中外名人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例如,欧阳修,古代文献记载他“作文既毕,贴之壁上,坐卧视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就是几经斟酌修改后才定下来的。欧阳修、王安石等一些古代大作家对自己的诗文都下那么大的修改之功,这正告诉我们,在写作过程中,绝不能轻视修改这个环节。
2、以范导趣
教师可选择几篇中上水平的学生作品为例,通过示范修改,传授学生修改方法及要求,让学生从示范里发现问题,领悟“写”、“改”之道。及时贴出原稿及修改稿,让学生参观对比,学生不难看出修改后作文更好了,也就对自改有了信心与兴趣。
3、以赏识激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学生如果在两三个月内看不到自己的劳动的成果,他的学习愿望就消失了。”实践表明,学生会因赏识而更优秀。
我认为,无论作文教学的哪一个环节,我们面对学生,不要吝啬对孩子们的赏识和鼓励。特别是学生自改作文的环节,有了教师的鼓励、欣赏他(她)才乐于修改,有了教师的一句又一句“好”“很好”或者“太好了”给予的信心,而获得一次次的小小成功才想改了。再给孩子留一块芳草地——一块展示墙,大多数孩子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佳句、佳段、整篇作品,或者把原稿和修改稿一起展示,让学生享受到作文进步的乐趣,从而在内心萌发一种想改的需要、真正乐改、能改。
二、务实求活,扎实训练
“务实”就是教师要整体把握《课程标准》对作文修改的要求,把自改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训练有计划、有样度地落实到教学中去,做到胸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求活指的是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
(1)局部入手
从局部段落人手是初学者常用的修改程序。初稿完成后,让学生养成读一读的习惯,看看标点是否使用正确,有没有错别字,词语搭配是否恰当,句子表达是否准确等。然后从整体着眼,看看中心是否明确,材料是否真实,段落、层次是否清晰、详略安排是否得当等。
(2)即时点拨
也就是学生作文时,教师不要闲着,要仔细巡视,发现个别学生作文中需要修改的地方,及时指出,或用符号画出来,学生及时修改。发现普遍问题,则选择合适的时候,把问题摆在黑板上,大家来讨论,解决问题。
(3)下水示范
下水示范就是领着学生学会批改方法。学生的习作交上来查阅后,找出共性问题、选择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抄在黑板上或油印给学生,在课堂上修改,根据本次作文的重点要求启发、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修改中,教师不要越俎代庖,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进行激烈争论,在修改实例中自觉自主地获得修改作文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技能。
(4)合作修改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或同学之间互相交换读作文,看看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再进行修改,或请一位同学朗读自己修改后的作文,小组对这位同学的作文进行评议,加以修改。学生参与学习小组互换习作细读,讨论修改,他们既当“读者听众”又当“评委老师”,学会指出习作的优点,又学会批出问题或不足之处,既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5)读读改改
读,至少读两遍,可小声读,也可以不出声。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就会发现。有些错别字、漏字、笔误及重复的句子,只要学生自读几遍就能发现并纠正过来。以有声语言支持思考活动,有利于找出错漏的字词或标点,改正拗口的词句,删除重复的词语,补充合理的内容,使习作达到文通字顺。
学生经过系统的训练后,学生自改作文意识和兴趣增强了,课堂上,学生初稿完成后,或自读自改,或你读我改,有了自改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讲评课上,教师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学生的评改积极、踊跃、鲜活、具有生命力,并且乐于进行再创造。有了良好的习惯,不仅促进了“写”,还培养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发展了智力,促进了写作能力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