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阅读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及意义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牛津初中英语》,各单元话题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而每个单元的阅读课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课文除了包含大量的语言信息外,还对学生阅读微技能的培养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作用。同时整个单元的听、说、读、写、译等教学活动都要建筑在对阅读课文本的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之上。
二、阅读课教学的常用方法及步骤
通常情况下,教师会根据话题内容创设相关情境导入相关阅读文本。接着教师会提出一些纲领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全文(Skimming),使学生进入文本,主要是用来抓住文章的主要要点(chief points)或找寻文章的主旨大意,也就是通过抓住每一自然段的中心论点或中心句来判断一篇文章的大意,解决What,When,Who等这样的一系列问题。然后在学生整理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次扫描文本(Scanning),寻找某一特定信息而大致地快速地浏览,解决一些细节问题。换句话说,我们没有必要把文章从头到尾地、逐字逐句地阅读,只要找准定位词,快速地在文章内“扫描”出定位词,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精读(Detailed reading-to read something attentively and thoroughly),进一步仔细研读文章,解决一些细节问题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可进行一些生成性的相关语言输出活动,升华本课的学习,可围绕课文开展各种形式的口笔头交际活动,如可利用key words复述课文、问题讨论、角色扮演、仿写与课文相关的话题等;也可动笔进行改写、提纲、评述等。
三、阅读课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1.问题的提出是否有效?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问题在不同的时间问,效果不同。同样的问题以不同的方式询问,效果也会有差别。那么,在进行英语阅读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有效提问呢?我以为,选在知识的重点和关键之处,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转化处,以及容易产生矛盾或疑难之处;选择能触动学生思维神经,给学生点拨正确思维方向的问题进行提问。要尽量避免用一般疑问句提问(如Yes or No等),多用特殊疑问句提问,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学得新知。同时尽量根据教学要求,联系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设计富有趣味的问题。
2.任务及活动设计是否合理、高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校进行了新一轮校本课程改革,构建了“333”高效课堂模式。其核心就是以导学案为抓手,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课前进行合理分工,给每小组布置明确的任务,要求他们充分准备,积极探讨。做好了这些准备,再在课堂上进行相应的小组展示活动,而教师讲解不得超过十分钟。可以让学生去做的尽可能让他们做,不可剥夺学生的思维时间,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这样真正把课堂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益。英语教学中有这么一句话简明扼要地指出了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的好处。(Tell me and I forget.Show me and I remember.Involve me and I understand.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小组的组建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小组成员间的分工要细化,展示还需得到进一步的指导,考核机制、评价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激励手段还要紧紧跟上,等等。
3.录音播放的目的是否明确?
“听力”活动对提高学生外语学习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把课文素材当做听力来训练,就要在听之前呈现具体的任务,譬如任务型表格、概括性问题或细节性问题。应该让学生明白通过听材料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听的效率。同时在听的同时,还可利用课文配套光盘,增加视觉信息,这样学生的听力效果就更佳,随之兴趣和信心也会与日俱增。
如果把播放文章录音当做示范的话,那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听音、跟读、模仿读等形式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培养他们的英语语感和辨音能力,不断扎实他们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
如果通过录音走进课文,我觉得这种方式不太可取。我们要思考自己这么做是否符合阅读课教学要求。所以,不要随便把听力拿来放,做每一件事都应目的明确。
4.理解内容和能力培养孰轻孰重?
阅读课文教学在内容处理和能力培养方面孰轻孰重?我认为二者是相辅相成、齐头并进的。英语阅读能力都是在大量阅读活动中培养的。英语阅读理解的能力需要各种形式。但是,即使学生记住了一定量的词汇,由于方法不当,知识面窄,对语篇的理解也多限于词汇意义的堆砌,对所读文章的要点无法进行有效的推断,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脉络,对文章整体意义的理解就会显得支离破碎,从而影响了理解的准确率。所以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知识的积累,又要用适当的形式培养他们的技能。
5.通过阅读课的学习,学生到底能获得什么?
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设计合理、明确的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素材,够一够就能解决老师布置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二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克服困难才能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所以我们应反思自己在阅读课教学时提出的问题或任务设计是不是还是过于深奥。对于浅显的问题,学生只需扫描文本便可知答案,学生的求知欲不高;对于过于深奥的问题,学生又感到惶恐,云里雾里,不知从何入手,也渐渐失去了兴趣。譬如,有位老师在教学《牛津英语》7A unit 3Getting ready for Halloween这节课时,没有任何铺垫,刚打开课文就问:What do western people do for Halloween?结果举手的寥寥无几。因为这个问题太综合了,必须建筑在对文章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之上。我还听过一节课,教学内容为8A unit 3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 hours,老师在形象导入过后,呈现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表格,虽然学生不能一下子找到答案,但在skimming和scanning后,基本能完成此任务,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这个环节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这位老师就关注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学是一门无止境的艺术。关于英语阅读课教学总有探讨不完的话题。只要我们不断反思、总结,就一定可以在努力探索,大胆实践中前行。
我们使用的教材是《牛津初中英语》,各单元话题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而每个单元的阅读课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课文除了包含大量的语言信息外,还对学生阅读微技能的培养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作用。同时整个单元的听、说、读、写、译等教学活动都要建筑在对阅读课文本的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之上。
二、阅读课教学的常用方法及步骤
通常情况下,教师会根据话题内容创设相关情境导入相关阅读文本。接着教师会提出一些纲领性的问题,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全文(Skimming),使学生进入文本,主要是用来抓住文章的主要要点(chief points)或找寻文章的主旨大意,也就是通过抓住每一自然段的中心论点或中心句来判断一篇文章的大意,解决What,When,Who等这样的一系列问题。然后在学生整理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次扫描文本(Scanning),寻找某一特定信息而大致地快速地浏览,解决一些细节问题。换句话说,我们没有必要把文章从头到尾地、逐字逐句地阅读,只要找准定位词,快速地在文章内“扫描”出定位词,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精读(Detailed reading-to read something attentively and thoroughly),进一步仔细研读文章,解决一些细节问题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可进行一些生成性的相关语言输出活动,升华本课的学习,可围绕课文开展各种形式的口笔头交际活动,如可利用key words复述课文、问题讨论、角色扮演、仿写与课文相关的话题等;也可动笔进行改写、提纲、评述等。
三、阅读课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1.问题的提出是否有效?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问题在不同的时间问,效果不同。同样的问题以不同的方式询问,效果也会有差别。那么,在进行英语阅读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有效提问呢?我以为,选在知识的重点和关键之处,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转化处,以及容易产生矛盾或疑难之处;选择能触动学生思维神经,给学生点拨正确思维方向的问题进行提问。要尽量避免用一般疑问句提问(如Yes or No等),多用特殊疑问句提问,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学得新知。同时尽量根据教学要求,联系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设计富有趣味的问题。
2.任务及活动设计是否合理、高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校进行了新一轮校本课程改革,构建了“333”高效课堂模式。其核心就是以导学案为抓手,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课前进行合理分工,给每小组布置明确的任务,要求他们充分准备,积极探讨。做好了这些准备,再在课堂上进行相应的小组展示活动,而教师讲解不得超过十分钟。可以让学生去做的尽可能让他们做,不可剥夺学生的思维时间,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这样真正把课堂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益。英语教学中有这么一句话简明扼要地指出了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的好处。(Tell me and I forget.Show me and I remember.Involve me and I understand.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小组的组建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小组成员间的分工要细化,展示还需得到进一步的指导,考核机制、评价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激励手段还要紧紧跟上,等等。
3.录音播放的目的是否明确?
“听力”活动对提高学生外语学习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把课文素材当做听力来训练,就要在听之前呈现具体的任务,譬如任务型表格、概括性问题或细节性问题。应该让学生明白通过听材料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听的效率。同时在听的同时,还可利用课文配套光盘,增加视觉信息,这样学生的听力效果就更佳,随之兴趣和信心也会与日俱增。
如果把播放文章录音当做示范的话,那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听音、跟读、模仿读等形式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培养他们的英语语感和辨音能力,不断扎实他们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
如果通过录音走进课文,我觉得这种方式不太可取。我们要思考自己这么做是否符合阅读课教学要求。所以,不要随便把听力拿来放,做每一件事都应目的明确。
4.理解内容和能力培养孰轻孰重?
阅读课文教学在内容处理和能力培养方面孰轻孰重?我认为二者是相辅相成、齐头并进的。英语阅读能力都是在大量阅读活动中培养的。英语阅读理解的能力需要各种形式。但是,即使学生记住了一定量的词汇,由于方法不当,知识面窄,对语篇的理解也多限于词汇意义的堆砌,对所读文章的要点无法进行有效的推断,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脉络,对文章整体意义的理解就会显得支离破碎,从而影响了理解的准确率。所以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知识的积累,又要用适当的形式培养他们的技能。
5.通过阅读课的学习,学生到底能获得什么?
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设计合理、明确的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素材,够一够就能解决老师布置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二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克服困难才能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所以我们应反思自己在阅读课教学时提出的问题或任务设计是不是还是过于深奥。对于浅显的问题,学生只需扫描文本便可知答案,学生的求知欲不高;对于过于深奥的问题,学生又感到惶恐,云里雾里,不知从何入手,也渐渐失去了兴趣。譬如,有位老师在教学《牛津英语》7A unit 3Getting ready for Halloween这节课时,没有任何铺垫,刚打开课文就问:What do western people do for Halloween?结果举手的寥寥无几。因为这个问题太综合了,必须建筑在对文章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之上。我还听过一节课,教学内容为8A unit 3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 hours,老师在形象导入过后,呈现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表格,虽然学生不能一下子找到答案,但在skimming和scanning后,基本能完成此任务,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这个环节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这位老师就关注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学是一门无止境的艺术。关于英语阅读课教学总有探讨不完的话题。只要我们不断反思、总结,就一定可以在努力探索,大胆实践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