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体发展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的基础。其中,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运用语言。一、进行文化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培养人文精神,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是新课程理念的特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英语教学的基点。
英语语言的学习,就是英语文化的学习,也就是人文素质提高的过程。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息息相关。中国与英语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必然造成了语言现象的差异,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用系统中也会有所反映。学生如不了解文化,在交际过程中就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文化障碍。加强文化学习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和得体地使用语言,能够减少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用语失误,从而更好地与使用英语的人进行交流,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英语真正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工具。二、进行文化意识教育对老师的要求
1、教师要全面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比较深刻地认知英语教育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发展不同认知途径和培养多种思维方式以及了解各种文化的作用,了解教学涉及的中外文化知识。
2、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创设尽可能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让学生在体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3、教师应当综合考虑《英语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文化意识的目标要求及特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评价标准,选择评价内容,采用恰当形式。三、文化意识教育的具体实施。(一)课堂上的文化意识教育利用教材、课堂出现的文化意识教育的相关内容,专门进行教学活动。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人文修养,言传身教,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不仅是学生成长的舞台,也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和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1、阅读中的文化意识教育教师要发挥英语阅读课的特点,充分挖掘以教材为主线的课程资源,进行文化意识教育。就英语知识本身,很多英语文章中都寓含着许多人文知识,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挖掘其中的人文内涵,就会在人文教育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画龙点睛的效果。要加强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导,让学生在分组合作学习实践活动中,训练方法,陶冶性情,培养团结协作精神,达到人文精神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自然整合。2、词汇中的文化意识教育。
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由于文化的差异,有时在一种语言中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对应的词。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出主观评价。在词汇教学中,老师不仅要讲词的基本含义,更要让学生懂得词汇的社会文化内涵。3、语法中的文化意识教育。
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各自语言的语法上也会留下深刻的印记。因为一种语言的语法结构是由思想反映现实的角度以及人们思维方式决定的,它也属于文化之列。例如,汉语语法关系主要靠次序和语意关系来表达。而英语则注重句子结构和逻辑的合理。在讲时间和地点时,中国人习惯是从大时间、大地点到小时间、小地点,而西方人士则正好相反。因此,教师只有通过语法中的文化渗透等形式,才能有效地使学生加深对英语句子结构的理解,排除母语干扰,提高表达的准确性。4、口语交际中的文化意识教育。
中西方语言交际中存在着很大差异。例如:在汉语中,"How old are you? "(你多大了?)"Are you married? "(结婚了吗?) "Where are you going? "(你要去哪里?)"What are you doing? "(你在做啥?)。这些对个人情况的询问,在中国体现了亲密与关怀,而在西方文化中则属于个人隐私,对这几方面的询问是触犯了英语中的禁忌。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两种不同文化的对比,使学生在交际中避免语用错误,更加得体地运用语言。与此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称呼、打招呼、告别、询问、致歉、打電话等方面不同的用语习惯。 所有这些知识,只有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一点一滴的渗透,学生才能真正领会并熟练运用。(二)课堂外的文化意识教育
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属于课前积淀和课后延伸过程,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1、阅读活动,教师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有关的英文报刊、文学作品、电子读物等,要求学生不仅要通过阅读了解有关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还要特别关注这些国家的最新科技文化动态,随时捕捉最新的语言文化信息。
2、视听活动,指导学生利用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有选择地收看、收听各种英文节目,充分调动视听感官,从不同角度去品尝"原汁原味"的地道英语,领略异国风情文化,领悟英语的乐趣和其中的文化内涵。
3、办报活动,指导学生将自己在阅读、视听中积累的素材加以整理,办出手抄报,一般每月办一张,展示在教室或学校的橱窗中。这样既起到了交流传播的作用,又活跃了校园文化。
4、表演活动,就是指导学生编排形式活泼的节目,寓教于乐。当然,这些节目必须符合英语国家的文化特点,如举止言行、待人礼仪、服饰习俗等等。学生在表演的同时,也就体验到了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的异同。表演的形式主要有:歌舞、课本剧、讲故事、朗诵、演讲等。
总之,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教育就像班主任工作一样,无时无刻都可以。我们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挖掘语言中的文化内涵、情感因素等,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高尚的品质、健全的人格、高品位的人文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等,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培养人文精神,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是新课程理念的特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英语教学的基点。
英语语言的学习,就是英语文化的学习,也就是人文素质提高的过程。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息息相关。中国与英语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必然造成了语言现象的差异,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用系统中也会有所反映。学生如不了解文化,在交际过程中就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文化障碍。加强文化学习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和得体地使用语言,能够减少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用语失误,从而更好地与使用英语的人进行交流,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英语真正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工具。二、进行文化意识教育对老师的要求
1、教师要全面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比较深刻地认知英语教育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发展不同认知途径和培养多种思维方式以及了解各种文化的作用,了解教学涉及的中外文化知识。
2、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创设尽可能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让学生在体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3、教师应当综合考虑《英语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文化意识的目标要求及特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评价标准,选择评价内容,采用恰当形式。三、文化意识教育的具体实施。(一)课堂上的文化意识教育利用教材、课堂出现的文化意识教育的相关内容,专门进行教学活动。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人文修养,言传身教,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不仅是学生成长的舞台,也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和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1、阅读中的文化意识教育教师要发挥英语阅读课的特点,充分挖掘以教材为主线的课程资源,进行文化意识教育。就英语知识本身,很多英语文章中都寓含着许多人文知识,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挖掘其中的人文内涵,就会在人文教育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画龙点睛的效果。要加强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导,让学生在分组合作学习实践活动中,训练方法,陶冶性情,培养团结协作精神,达到人文精神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自然整合。2、词汇中的文化意识教育。
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由于文化的差异,有时在一种语言中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对应的词。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出主观评价。在词汇教学中,老师不仅要讲词的基本含义,更要让学生懂得词汇的社会文化内涵。3、语法中的文化意识教育。
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各自语言的语法上也会留下深刻的印记。因为一种语言的语法结构是由思想反映现实的角度以及人们思维方式决定的,它也属于文化之列。例如,汉语语法关系主要靠次序和语意关系来表达。而英语则注重句子结构和逻辑的合理。在讲时间和地点时,中国人习惯是从大时间、大地点到小时间、小地点,而西方人士则正好相反。因此,教师只有通过语法中的文化渗透等形式,才能有效地使学生加深对英语句子结构的理解,排除母语干扰,提高表达的准确性。4、口语交际中的文化意识教育。
中西方语言交际中存在着很大差异。例如:在汉语中,"How old are you? "(你多大了?)"Are you married? "(结婚了吗?) "Where are you going? "(你要去哪里?)"What are you doing? "(你在做啥?)。这些对个人情况的询问,在中国体现了亲密与关怀,而在西方文化中则属于个人隐私,对这几方面的询问是触犯了英语中的禁忌。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两种不同文化的对比,使学生在交际中避免语用错误,更加得体地运用语言。与此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称呼、打招呼、告别、询问、致歉、打電话等方面不同的用语习惯。 所有这些知识,只有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一点一滴的渗透,学生才能真正领会并熟练运用。(二)课堂外的文化意识教育
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属于课前积淀和课后延伸过程,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1、阅读活动,教师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有关的英文报刊、文学作品、电子读物等,要求学生不仅要通过阅读了解有关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还要特别关注这些国家的最新科技文化动态,随时捕捉最新的语言文化信息。
2、视听活动,指导学生利用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有选择地收看、收听各种英文节目,充分调动视听感官,从不同角度去品尝"原汁原味"的地道英语,领略异国风情文化,领悟英语的乐趣和其中的文化内涵。
3、办报活动,指导学生将自己在阅读、视听中积累的素材加以整理,办出手抄报,一般每月办一张,展示在教室或学校的橱窗中。这样既起到了交流传播的作用,又活跃了校园文化。
4、表演活动,就是指导学生编排形式活泼的节目,寓教于乐。当然,这些节目必须符合英语国家的文化特点,如举止言行、待人礼仪、服饰习俗等等。学生在表演的同时,也就体验到了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的异同。表演的形式主要有:歌舞、课本剧、讲故事、朗诵、演讲等。
总之,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教育就像班主任工作一样,无时无刻都可以。我们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挖掘语言中的文化内涵、情感因素等,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高尚的品质、健全的人格、高品位的人文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等,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