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已提到了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从中央到地方都将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列为了首要任务,作为学生精神成长引路人的班主任,尤其是作为奠基教育的小学班主任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呢?根据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和学校德育工作经验,笔者认为,抓好“三会一课一活动”,即朝会、班会、队会、品德课、少先队大队活动,在日常的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
一、充分利用朝会课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
学校除周一升旗仪式外,每天早上都有20分钟的朝会时间,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如学习习惯、卫生习惯、书写习惯以及安全教育等。要对当天或前天发生的问题进行总结,指出不足,表扬先进,从细微处入手,一点一点落实。大到怎样过马路、下楼梯,小到上课书本该怎样放、地该怎样扫,老师都要亲自示范,逐步落实,让学生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充分利用班队课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
班会和队会一般间周一次,时间相对朝会而言要长一些。因此,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委会和少先队中队委,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针对班上或学校的相对集中的问题在班队会上进行专题讨论,形成共识。如针对交通事故频发,开展“交通安全知多少”主题班队会;针对学生乱扔果皮纸屑,开展“我能为校园卫生做些什么”主题班队会;“三八节”前夕,开展“我为妈妈添欢乐”主题活动;九月份开展“继承先辈遗志,弘扬民族精神”主题活动;等等。
三、充分利用品德课对学生进行系列教育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三条轴线和“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根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作为担任品德课教学的班主任老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系列教育,为培养合格公民奠基。如一年级上期教育学生“平安回家”,下期教育学生“健康生活每一天”,三年级下期教育学生如何“寻路与行路”,四年级下期让学生讨论“交通与生活”……。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达到教育的系列化。同时,还要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如少先队活动、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互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四、充分利用大队活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
大队活动是指以学校少先队大队部为单位组织的大型活动。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这些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从中受到教育。如学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教育学生整齐着装,有序上下楼梯,遵守会议纪律,创造条件争当旗手和国旗下讲话的学生代表等;又如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黑白记忆》,看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3—6年级学生写观后感,使学生了解毒品是白色幽灵,它的危害超过瘟疫,超过环境污染,甚至超过战争;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教育学生“珍爱生命,永不沾毒”。再如充分利用我校每年上期进行的“校园十佳环保卫士”评选、下期进行的“校园十佳学生”评选以及每年的“六一”演出、元旦演出、“新三好”评选,让每位学生积极参与。每个人都可以上台演讲或演出,每个人都是竞争对手,每个人都是演员和观众,让每一次活动都使学生受益。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集体意识,还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总之,作为班主任老师,只要心中充满爱,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一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就能让学生成为有用之才,沿着正确的人生轨迹顺利前行。
一、充分利用朝会课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
学校除周一升旗仪式外,每天早上都有20分钟的朝会时间,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如学习习惯、卫生习惯、书写习惯以及安全教育等。要对当天或前天发生的问题进行总结,指出不足,表扬先进,从细微处入手,一点一点落实。大到怎样过马路、下楼梯,小到上课书本该怎样放、地该怎样扫,老师都要亲自示范,逐步落实,让学生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充分利用班队课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
班会和队会一般间周一次,时间相对朝会而言要长一些。因此,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委会和少先队中队委,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针对班上或学校的相对集中的问题在班队会上进行专题讨论,形成共识。如针对交通事故频发,开展“交通安全知多少”主题班队会;针对学生乱扔果皮纸屑,开展“我能为校园卫生做些什么”主题班队会;“三八节”前夕,开展“我为妈妈添欢乐”主题活动;九月份开展“继承先辈遗志,弘扬民族精神”主题活动;等等。
三、充分利用品德课对学生进行系列教育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三条轴线和“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根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此,作为担任品德课教学的班主任老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系列教育,为培养合格公民奠基。如一年级上期教育学生“平安回家”,下期教育学生“健康生活每一天”,三年级下期教育学生如何“寻路与行路”,四年级下期让学生讨论“交通与生活”……。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达到教育的系列化。同时,还要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如少先队活动、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互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四、充分利用大队活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
大队活动是指以学校少先队大队部为单位组织的大型活动。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这些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从中受到教育。如学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教育学生整齐着装,有序上下楼梯,遵守会议纪律,创造条件争当旗手和国旗下讲话的学生代表等;又如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黑白记忆》,看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3—6年级学生写观后感,使学生了解毒品是白色幽灵,它的危害超过瘟疫,超过环境污染,甚至超过战争;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教育学生“珍爱生命,永不沾毒”。再如充分利用我校每年上期进行的“校园十佳环保卫士”评选、下期进行的“校园十佳学生”评选以及每年的“六一”演出、元旦演出、“新三好”评选,让每位学生积极参与。每个人都可以上台演讲或演出,每个人都是竞争对手,每个人都是演员和观众,让每一次活动都使学生受益。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集体意识,还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总之,作为班主任老师,只要心中充满爱,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一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就能让学生成为有用之才,沿着正确的人生轨迹顺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