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教学需智慧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o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盐巴 鸦片 生石灰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生字词的预习情况,读一读这些生字词,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每一组词语都和文章内容相关。
  师:目光真敏锐!第一组与课文的哪部分内容有关?
  生:与课文第1、 2自然段有关系。
  师:这就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内容,说说这部分写什么?(生答略)
  师:你还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一下当时的场面呢?
  生:人山人海、挤挤攘攘、分外壮观……
  师:我们刚才是怎样读第一组词语的?谁能按照刚才的方法读一读第二组词语?
  你看,在这样的课堂上,词语教学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它与文章内容的解读结合得浑然一体。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其秘密,并结合具体教学情境进行了适当拓展,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使课堂变得灵动而富有生命的活力。
  二、 一箭三雕
  其实,词语丰富的内涵使其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也不尽相同。因为词的这个特点也使得语文教学变得丰富多元。我们来看看一位老师在教学苏教版六上《姥姥的剪纸》一课时,是如何带领学生学习“神”这个词语的:
  师:姥姥心灵手巧,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在她的手中要什么就有什么了。在乡亲们的眼中姥姥真的——
  生:能干。了不起。神了……
  师:“神”可是无所不能的大人物,课文中是这个意思吗?
  生:不,是姥姥的剪纸超乎寻常的意思。
  师:说得真好!不仅是你感觉姥姥神,乡亲们也觉得她神。(多媒体出示:“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乡亲们为什么觉得她神?
  生:因为她剪纸太厉害了!
  生:因为她剪啥像啥。
  师:怎么感觉出来的?
  生:剪只公鸡能打鸣,说明活灵活现。
  师:这个词语用得好,你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
  生:惟妙惟肖。
  生:栩栩如生。
  师:姥姥剪纸技艺这么高超,真让人称奇,真是神了!为什么能这么神呢?作者对姥姥为什么有那么深的情感呢?我们继续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因为教师巧妙地预设和引导,这一段的词语教学取得了多重效果:一是很有效度,学生理解了“神”这个词语,弄清了这个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里不同的意思,提高了单位时间的教学质量,最大限度的丰富内涵,使词语处于饱满的状态。二是有一定的厚度,教师将词语教学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给词语教学以肥沃的土壤,学生在朗读与对话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词语的意义,对人物也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三是有了一定的温度,在这样的课堂上,词语不再是静止的符号,而是变得富有生命的张力。学生通过对词语的解读触摸到了作者的心弦,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课堂不能刻意追求完美,必须给学生留下发现的余地、探索的空间,实现课内向课外的有效迁移。长期坚持,就能给学生打开一扇美丽的窗户,启发他们去发现,去学习,去探索……这样的教学效果不正是我们追求的吗?
  三、 一咏三叹
  汉语具有形态美、音律美,一个词语常常是一幅画、一首诗、一支歌,词语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记忆和理解上,要重视词语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欣赏各色的图画,品味蕴含其中的生活哲理与生命的真谛,接受智慧的浸润。我们来看看一位老师教学苏教版五上《少年王冕》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请男同学读一读这段话。(男生齐读)
  师:你从这段文字中体会到了一个母亲的——
  生:我体会到了母亲的痛苦。
  生:我体会到了母亲的无奈。
  师: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母亲的无奈?
  生:我从“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句中体会出来的。
  师:“耽误”是什么意思?
  生:因耽搁错过时机而误事。
  师:王冕就要被迫辍学了,这会耽了什么,误了什么?
  生:耽的是学业,误的是孩子的前程。
  师:天底下哪个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呢?现在,聪明好学的孩子就要因为家里的贫穷而被迫去放牛了,母亲的心里是多么痛苦,多么无奈,多么愧疚啊!谁能把这一段读一读?读出母亲此刻的复杂情感。(生读)
  教师紧扣词语,引导学生朗读、品味、交流,发掘词语背后的精神意义。随着教学的深入,随着不断地朗读,学生对人物的理解也一点一点走向深刻。我们欣赏教师教学艺术的同时,也在接受心灵的洗礼。
  汉语是智慧的语言,那一个个词语凝聚着我们祖先的心血。作为一个肩负民族文化传承使命的语文教师,也应用智慧的方式,让学生对词语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感悟,从而使词语教学成为阅读教学中流淌的一泓智慧清泉,滋养学生的阅读历程。
  (作者单位:淮安市金湖县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中通过对数学公式的“变奏”,深化数学知识,完善认知结构,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公式;变形;变迁;变更;变异  音乐的一种主要艺术形式是“变奏曲”. 你可以把这种艺术形式从音乐移植到教学中来.  ——G·波利亚  数学公式的“变奏”,是指通过数学公式的表述方式、理解角度、思考路线的异化与变迁,接通多方位的解释线路,提供多形态的数学公式信息,从而促使数学公式内涵的深化,应用价值最大
一、 巧设导语,激趣启智  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采用“巧编故事,拓展导入”“以字引画,激趣导入”“题目入手,质疑导入”“抓住题眼,自然引入”等方法导入文本。例如,我在教学《掌声》一文时,就是从题目入手,自然引出的。记得那天该上《掌声》一课,徐哲老师提出要听我上课。上课伊始,我高兴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年级唯一的男老师,也是学校最高大、魁梧、英俊的徐哲老师听说三(2)班的学生上课积极发言,思维活
摘 要:新课程已经实施多年,新课程的理念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教师会精心准备每一节课,能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每一个环节,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在临近下课时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疲于奔命,往往就省略了课堂结尾这一重要的环节. 本文从课堂结尾的意义、课堂结尾的原则以及课堂结尾的艺术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引起教师对课堂结尾的重视,从而增进课堂效果.  关键词:课堂结尾
一、 慧眼观察校园,把素材化成灵动文字  在校园即时作文训练中,教师要练就学生的慧眼,指导观察校园中“原生态” 的人、事、景、物,去捕捉其中的亮点,随时随地、快速鲜明地记录自己的观察、理解、认识、感悟,通过加工整理,把素材化成灵动的文字,让同学们的笔端发出轻快的声音。  中秋节前两天,我们正要上课,一阵阵浓郁的花香随风飘进教室。一学生深呼吸,轻声说:“哇,好香呀!”“是呀!真香!”大家应和着。我接
在研读2013年重庆市高考理科考试说明的样题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第17题作为解答题的第一题,考试说明给出的解法属于巧解.如果使用通法求解,虽然解题步骤简洁很多,但是会让求解
习作教学中的“写内功夫”关注的是写作知识的灌输,写作技巧的强化。“写外功夫”关注的是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如:观察能力、捕捉能力、积累能力、素材加工能力、情感体验能力等。那么,如何培养儿童作文的“写外功夫”呢?  一、 相互追问,对话促学  习作课上,在学生动笔写作之前,教师常常先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即:让学生口述自己的习作打算写什么和怎么写,然后教师会给予其修改建议。然而,笔者以为让学生去追
低年级写话教学如何改变固有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更有自主性,让同学们的写话更具个性特点呢?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简单实用的写话入门之法——“拉伸式”写话法,即选准观察点,以几个关键词语为中心,如时间、地点、人物或事件等,像拉面团似的,引导学生逐渐拉伸语言,最后形成一篇完整生动的文章。下面是我在执教苏教版二上《识字1》时,看图写话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金秋时节的水乡,你觉得
呵护儿童本真言语的发展,保护儿童天性,凸显儿童主体自由是习作教学的追求。其实习作并不难,就是一种快乐的游戏。习作的过程,就是享受、放松、飞翔的过程。  一、 积累——“寻找珍珠”游戏  我经常诱导学生:“优美的语言文字就像一颗颗闪光的珍珠,隐藏在书本里、生活里、自己或他人的言语里。看谁善于寻找,并把它们珍藏起来。”通过寻找“语言珍珠”游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言语积累。我要求学
三衢道中  【宋】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宁静的夏天  梅子黄透了的季节,正是五月。在通常情况下,这个时节大多是阴雨连绵。南宋诗人赵师秀的一首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描写的就是诗人雨夜候客的惆怅之情。  诗人曾几却完全是另一种心境。因为同样是黄梅时节,却是日日晴天,曾几的心情自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欢
阅读教学时,教师如果智慧地抓住能产生辐射性作用的词语,以此作为文本解读的切入点,挖掘该词语与文本中的句段篇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该词语在文本解读中所留下的想象空间,就能将一段文本的解读激活,让课堂变得饱满、生动,闪烁生命的灵光。  一、 一发全身  要追求阅读教学的创新与精彩,先得让词语教学变得充满智慧。比如,教学苏教版四上《虎门销烟》,词语教学应贯穿这课阅读的始终。我们来看一个教学片段:  师: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