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通过课前预习、课堂阅读、知识积累三部分论述应用多媒体进行古诗教学的情况,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层理解与感悟。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课前预习 课堂阅读 知识积累
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我越来越感到语文课其实真的是一门艺术课,它生动活泼、丰富有趣甚至神秘莫测。多媒体语文教学手段的使用,使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语文,课堂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一、课前预习阶段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有狭窄,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会发现一些同学表现得相当被动。我想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习课文内容,还需要学生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一些课外知识,如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等。而这些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大屏幕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获得书本以外的知识,还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图书查找相关的资料,主动地获取知识。如我在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时,要求学生朗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外上网,查找有关杨万里的生平、诗歌及相关的背景资料。在此基础上学习诗歌,学生比较容易懂,也能够体会到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及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当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了一幅清晨西湖荷花美景图时,大家的眼神顿时有了神采,我借机从题目“晓”字入手,让大家观赏满湖的荷花,进而要求他们看图描述。一个同学很自信地描述道:“清晨的阳光柔柔地洒在湖面上,乳白色的水气袅袅上升,薄雾中碧叶如涛,朵朵荷花在绿叶丛中袅娜地开着,亭亭玉立,那荷花上的露珠儿熠熠生辉,使人不禁感慨万千——‘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就这样,一人的描述变成了集体吟诵。也有同学紧紧抓住“一红”与“一碧”,突出了莲叶与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冲击力。一幅活生生的画面再现了西湖初夏的景象——荷叶相连,无边无际,极目远眺,似与天宇相接。荷花在朝阳的映衬下,也红得分外娇艳。但诗人和友人分别时为何要把心思放在美景上呢?是忘记朋友了吗?引导学生感受当时作者的心情与想法。此时,清晨带着美丽露珠的荷塘画面再一次映入同学们的眼帘,同时播放轻音乐《美丽的荷塘》。突然,一个同学脱口而出“出淤泥而不染”。即时又有同学说:“诗人是不是想告诉我们,他与友人之间的友谊就像这满池的荷花,纯洁美丽。”也有同学说:“诗人是想让林子方知道,千万不要忘记他们的友谊,他们的友谊就像荷花与荷叶一样高雅真挚,亲密无间。”至此,无需再说什么了,多媒体的功能真的能够达到语言文字所不能达到的精妙效果。
二、阅读教学阶段
由于小学生的升学压力并不大,学习时间也很充裕,但他们的想象能力并不够丰富。运用现代电教媒体,根据课文内容制作动态画面,把情景搬进课堂,将画面和语句切合密切,画面、文字、声音同步显示,也可以随意选取。它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理解语句的意思,而且能够训练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面以古诗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传统的古诗教学大都采取“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枯燥无味地听。而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义深刻的词句,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
如我在教学李清照的《如梦令》时,要求学生找到词眼,并借机引导学生补足词意:你从“常记”中知道了什么?“沉醉”时什么意思?是什么让作者“沉醉”的?仅仅是酒吗?“争渡,争渡”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惊起一滩鸥鹭”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你从“惊”字体会到了什么?这一连串的问题摆在大家面前,一个个表情急切,跃跃欲试,可见他们的思维是积极活跃的,此时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有一幅活灵活现的图画。我事先制作好的课件帮了大忙,多媒体出示图片,同时,我选择了一首轻音乐,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情入境,反复吟诵。只听学生们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在溪边的亭子里,朋友们畅叙友情,纵情诗酒,竟然忘记了回家的水路。几只小船,糊里糊涂地就划到了荷花丛中。大家抢着划呀划,嬉笑声、摇橹声,惊动了岸滩上的无数只鸥鹭,扑棱棱地飞了起来。还有的同学说,全词的文眼就是一个“醉”字,从这个字我可以体会到,少女们友情融洽,兴致高涨。因为“醉”才会“误入藕花深处”,因为“醉”她们忘记了大家闺秀的身份,忘情地“争渡”。又有人接着说,让词人沉醉的不仅仅是酒,更多的是融洽的闺阁友情,高涨的游玩兴致和美丽的荷花。“争渡”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藕花深处”浮萍荡漾,荷花摇摆,少女争相划桨摇橹的场景。“惊起”让我们觉得像是被一滩冲天而起的鸥鹭吓了一跳,进而想象少女们的惊叫之声,惊慌之色。
就这样,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还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同时也达到了一种景随人动、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三、知识积累阶段
语文活动课是传统的语文课的延伸与补充。语文活动课对教师也是一个挑战,对学生也是一种锻炼和提高。我曾经设计过一堂语文活动课,主题是“李白、酒、月亮、诗词赏析和积累”。活动要求学生查找一至两首李白的诗篇,内容得是关于酒和月亮的,并为之配上合适的画面、音乐,最好能找到录像或影碟。活动以学生介绍、讲解为主。于是我事先带领大家通过网络查找资料,丰富了学生的诗歌阅读量。学生在网上查找资料时非常认真,有的通过网上的课件学古诗,有的运用古诗赏读学,还有的找到了名师讲课的教案在认真学习。每个学生都想找到与别人不同的诗歌,认真地记录了对自己有用的材料。在之后的课堂交流中,要求学生做到声情并茂,不少同学找到了相关的画面与之配合。由于运用了多媒体,这堂语文活动课体现了活动课的本质,即培养了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
总之,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信息的组织能力,对美的体验能力和对人格的自我塑造能力。今后,我会将运用多媒体教学与素质教育的本质相联系而深入研究,真正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作出贡献。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课前预习 课堂阅读 知识积累
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我越来越感到语文课其实真的是一门艺术课,它生动活泼、丰富有趣甚至神秘莫测。多媒体语文教学手段的使用,使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语文,课堂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一、课前预习阶段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有狭窄,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会发现一些同学表现得相当被动。我想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习课文内容,还需要学生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一些课外知识,如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等。而这些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大屏幕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获得书本以外的知识,还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图书查找相关的资料,主动地获取知识。如我在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时,要求学生朗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外上网,查找有关杨万里的生平、诗歌及相关的背景资料。在此基础上学习诗歌,学生比较容易懂,也能够体会到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及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当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了一幅清晨西湖荷花美景图时,大家的眼神顿时有了神采,我借机从题目“晓”字入手,让大家观赏满湖的荷花,进而要求他们看图描述。一个同学很自信地描述道:“清晨的阳光柔柔地洒在湖面上,乳白色的水气袅袅上升,薄雾中碧叶如涛,朵朵荷花在绿叶丛中袅娜地开着,亭亭玉立,那荷花上的露珠儿熠熠生辉,使人不禁感慨万千——‘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就这样,一人的描述变成了集体吟诵。也有同学紧紧抓住“一红”与“一碧”,突出了莲叶与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冲击力。一幅活生生的画面再现了西湖初夏的景象——荷叶相连,无边无际,极目远眺,似与天宇相接。荷花在朝阳的映衬下,也红得分外娇艳。但诗人和友人分别时为何要把心思放在美景上呢?是忘记朋友了吗?引导学生感受当时作者的心情与想法。此时,清晨带着美丽露珠的荷塘画面再一次映入同学们的眼帘,同时播放轻音乐《美丽的荷塘》。突然,一个同学脱口而出“出淤泥而不染”。即时又有同学说:“诗人是不是想告诉我们,他与友人之间的友谊就像这满池的荷花,纯洁美丽。”也有同学说:“诗人是想让林子方知道,千万不要忘记他们的友谊,他们的友谊就像荷花与荷叶一样高雅真挚,亲密无间。”至此,无需再说什么了,多媒体的功能真的能够达到语言文字所不能达到的精妙效果。
二、阅读教学阶段
由于小学生的升学压力并不大,学习时间也很充裕,但他们的想象能力并不够丰富。运用现代电教媒体,根据课文内容制作动态画面,把情景搬进课堂,将画面和语句切合密切,画面、文字、声音同步显示,也可以随意选取。它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理解语句的意思,而且能够训练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面以古诗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传统的古诗教学大都采取“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枯燥无味地听。而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义深刻的词句,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
如我在教学李清照的《如梦令》时,要求学生找到词眼,并借机引导学生补足词意:你从“常记”中知道了什么?“沉醉”时什么意思?是什么让作者“沉醉”的?仅仅是酒吗?“争渡,争渡”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惊起一滩鸥鹭”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你从“惊”字体会到了什么?这一连串的问题摆在大家面前,一个个表情急切,跃跃欲试,可见他们的思维是积极活跃的,此时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有一幅活灵活现的图画。我事先制作好的课件帮了大忙,多媒体出示图片,同时,我选择了一首轻音乐,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情入境,反复吟诵。只听学生们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在溪边的亭子里,朋友们畅叙友情,纵情诗酒,竟然忘记了回家的水路。几只小船,糊里糊涂地就划到了荷花丛中。大家抢着划呀划,嬉笑声、摇橹声,惊动了岸滩上的无数只鸥鹭,扑棱棱地飞了起来。还有的同学说,全词的文眼就是一个“醉”字,从这个字我可以体会到,少女们友情融洽,兴致高涨。因为“醉”才会“误入藕花深处”,因为“醉”她们忘记了大家闺秀的身份,忘情地“争渡”。又有人接着说,让词人沉醉的不仅仅是酒,更多的是融洽的闺阁友情,高涨的游玩兴致和美丽的荷花。“争渡”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藕花深处”浮萍荡漾,荷花摇摆,少女争相划桨摇橹的场景。“惊起”让我们觉得像是被一滩冲天而起的鸥鹭吓了一跳,进而想象少女们的惊叫之声,惊慌之色。
就这样,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还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同时也达到了一种景随人动、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三、知识积累阶段
语文活动课是传统的语文课的延伸与补充。语文活动课对教师也是一个挑战,对学生也是一种锻炼和提高。我曾经设计过一堂语文活动课,主题是“李白、酒、月亮、诗词赏析和积累”。活动要求学生查找一至两首李白的诗篇,内容得是关于酒和月亮的,并为之配上合适的画面、音乐,最好能找到录像或影碟。活动以学生介绍、讲解为主。于是我事先带领大家通过网络查找资料,丰富了学生的诗歌阅读量。学生在网上查找资料时非常认真,有的通过网上的课件学古诗,有的运用古诗赏读学,还有的找到了名师讲课的教案在认真学习。每个学生都想找到与别人不同的诗歌,认真地记录了对自己有用的材料。在之后的课堂交流中,要求学生做到声情并茂,不少同学找到了相关的画面与之配合。由于运用了多媒体,这堂语文活动课体现了活动课的本质,即培养了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
总之,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信息的组织能力,对美的体验能力和对人格的自我塑造能力。今后,我会将运用多媒体教学与素质教育的本质相联系而深入研究,真正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