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w00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新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倡导学生的建构性学习,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过分依赖课本、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观念。现阶段初中年级学生历史课时比较少,但内容却很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是现在许多历史教师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现在倡导在历史学习中应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来解决现在的问题。自主学习主要表现于自主预习、自主交流、自主复习等。
  二、问题研究的策略
  自主学习的目标确立,应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然后求其合理科学的目标。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要求教师放心放手,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必去做。重在加强学法的指导。而指导学法需要教师提前向学生出示预习案。通过预习案学生自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交流研讨,最终解决问题和找到不会的问题。最后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来组织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将不会的问题当堂解决,这样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塑造和建构历史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探索和在发现过程中对各种各样成功或失败的体验,更好地理解知识,获得知识,并逐步形成一定的操作能力。
  2、通过学生在预习案中自主标记历史教材的学习,使学生注重自主学习实践,增强历史意识,形成自尊、自信、尊重他人、合作、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而在课中案中的学习中使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学习,培育集体主义意识和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从而做到自觉调整自己的观念和行为。
  三、问题研究的措施
  1、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
  历史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认识到只有抓住课堂这块“宝地”,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在短时期内提高学习效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历史就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兴趣成为学习的原动力。有兴趣的学习将会事半功倍。
  例如,在学习初一《科举制度的发展》中,就大家关注的科举话题延伸到高考话题展开讨论,以问激趣,学生兴致极高,并指出,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有其历史渊源,之后让学生自主学习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的历史,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被转移到历史学习的课堂里;并且教师或学生主动设疑激趣,实现标记教材的完整性的目的。通过这样,学习已经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课本延伸到了图书馆、因特网等等。是兴趣和好奇心在驱动着学生的求知欲,无形之中,学习成了主动的行为。
  2、变学生的“我不行”为“我能学”。
  如果说学习的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在历史教学的自主学习的模式下,我们历史教师都能充分尊重尊重学生的独立性,鼓励他们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例如,有的学生在观看了一些历史题材的的影视作品后,对其中一些历史情节产生了疑问,对此,我们首先肯定和表扬他们的质疑精神和批判精神,然后教会他们正确认识文艺作品与史实的区别,鼓励他们搜集相关的资料来判断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
  3、变学生的“怎么学”为“我会学”。
  古人云“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与反应,它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学生自己通过预习,确定目标自我指导,有时还会为之充分发挥其“资料本”的功用,自觉地搜集相关资料,为下一课的学习作好准备。有一位学生这样说:“我原以为这段历史就是书本上所写的那样,查了资料,和大家交流后才明白原来这个问题到现在史学界还存在争议,书本上的只是其中一种说法,我觉得其他说法也是很有道理的……”这正是他们在学习中逐渐自主、逐渐独立的表现。在这样的交流中,历史学习有时象一种学术色彩极浓的讨论,有时则是激烈的辩论,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4、自主学习、以史为鉴、情感升华。
  这是自主学习的最高境界。也是历史学习的最终目的。“以史为镜,”“读史使人明智”,都说明学历史要学以致用,要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能力。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基本史实的记忆上,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使之“活化”起来,并能够灵活应用。知识内化后,能力的迁移,就是把已经掌握的方法、知识在新的领域中应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对历史进行解释、理解和对史料的运用,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社会热点问题,撰写历史人物小传、出板报、撰写历史小论文等等活动,从而达到自主学习学以致用的目地。
  四、问题研究的效果和反思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操作我们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大家在课下积极预习,自发的到图书馆寻找每节课的资料。课上根据掌握的资料大胆发言,敢于争论,甚至为了自己的观点与教师争论。学生没有了枯燥的画书、背书、抄书环节,取而代之的是快乐的学习,勇敢的争论,高效的达标。学生以学习为乐趣,课堂为舞台;展示个人风采,共创班级和谐。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不可能短时间内取得大的成果。它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的细心、关心、耐心和恒心。愿学生在成长中进步,教师在提高中成长!
其他文献
在语文教学中,不少学生对语文学习总是抱着厌烦的态度,既不想学,又不得不学。调查表明:这些学生之所以对语文产生这样的感情,除了语文课堂单调、枯燥使人缺乏兴趣这一原因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语文作业的繁杂和枯燥,尤其是阅读练习和作文,几乎是大部分学生一听说写作文就感到无所适从。但语文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不可以抛弃的。那么针对此种现象,我们如何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环境污染问题也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人口膨胀,沙漠蔓延,森林锐减,水源污染,酸雨肆虐,垃圾成灾,雾霾成患......正如世界卫生组织说的:“当我们进入21世纪的时候,环境污染将取代核战争而成为地球最大的威胁。”人类面临如此严峻的挑战,同时也让我们每个地球人都感到了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多么的重要。人类的环保意识正在觉醒,环保教育迫在眉睫。作为一名幼儿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是把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学与教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的一种崭新的支撑,采用”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发挥多媒体及网络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联系的
摘要:“教以生为本”, “學以悟为根”。 情境教学以其独特的魅力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使学生在高昂和愉悦的情绪中,随问而思,随引而发,时而凝神谛听,时而驰思遐想,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叙述了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的几种情境教学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