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感受到,理想的课堂需要超越预设的教学规程,需要把握真实丰富的现场生成。精彩离不开预设,然而更多的精彩却在预设之外,生成是不可预约的美丽。从预设到生成,让美丽与精彩共存。那么,在思品课堂中如何让“预设”与“生成”和谐共舞呢?现就从教以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精心预设,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新课程关注“生成”的今天,强调“预设”是十分必要的。我觉得完美的预设应该包括三个方面:1.精心“预设”教材。要深入理解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资源,以教材为基点,预设成教学中使用的教案。包括预先设定既明确又适当的教育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2.精心“预设”学生。课堂不是完美教案的展示,它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学生主体,由于学生个体情况不同,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可能是相同的,因此,在课堂上随时都可能出现意外和难以预料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教师在“预设”时充分估计学生的可能,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和随机性。3.精心“预设”教学问题。正如钱梦龙先生所说:“问题提得好,好像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的浪花。”因此,教师对教学问题要进行精心设计,应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合理的问题,给学生一个适合的思维空间,在这样的问题情景中学生才能进行有效的思考和回答。
二、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保证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宽松、平等、民主、和谐、合作的课堂氛围,真诚地尊重学生的发现,巧妙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心灵处于动态发展之中,分享着彼此的思考、知识和经验,交流各自的情感、体验与观念,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学的过程是互动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必须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给学生提供学习的一切条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堂才能充满鲜活与灵动,透射出生命的活力。
三、善于捕捉生成点,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关键
教学不仅是一个有计划、有预设的过程,而且是开放、动态生成的过程。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它解放了老师、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材,照亮了课堂,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生命活力。但生成毕竟是动态的,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因为教师教学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这些意外中就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这一切都需要教师不断地捕捉、判断、重组课堂上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所说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成为学生智慧的火种。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我在讲授“学会亲近社会——不能做‘看客’”时,我举了“保护环境”的例子,有位学生发言说保护环境主要是政府的事,这个回答不是我所预设到的、期望的答案。针对他的这一想法,我及时改变了教学计划,就此展开讨论,通过课堂交流、讨论等形式探究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考察环境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从而真正明白保护环境的意义及其迫切性,把保护环境内化为自身的行动,懂得了保护环境是大家共同的义务,我们应该自觉承担起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更是塑造了学生健康的人格和科学的生活态度。谁又能说这节课因为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而失败呢?
精心的预设与精彩的生成,犹如一次美丽的邂逅。应该坚信,只要我们用心解读、精心预设,以预设促进生成,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之花,我们的课堂定会开出智慧之花,结出智慧之果。
参考文献:
[1]叶澜教授.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2]余文森教授.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3]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第1版.
(责编 袁 妮)
一、精心预设,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新课程关注“生成”的今天,强调“预设”是十分必要的。我觉得完美的预设应该包括三个方面:1.精心“预设”教材。要深入理解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资源,以教材为基点,预设成教学中使用的教案。包括预先设定既明确又适当的教育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2.精心“预设”学生。课堂不是完美教案的展示,它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学生主体,由于学生个体情况不同,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可能是相同的,因此,在课堂上随时都可能出现意外和难以预料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教师在“预设”时充分估计学生的可能,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和随机性。3.精心“预设”教学问题。正如钱梦龙先生所说:“问题提得好,好像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的浪花。”因此,教师对教学问题要进行精心设计,应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合理的问题,给学生一个适合的思维空间,在这样的问题情景中学生才能进行有效的思考和回答。
二、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保证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宽松、平等、民主、和谐、合作的课堂氛围,真诚地尊重学生的发现,巧妙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心灵处于动态发展之中,分享着彼此的思考、知识和经验,交流各自的情感、体验与观念,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学的过程是互动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必须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给学生提供学习的一切条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堂才能充满鲜活与灵动,透射出生命的活力。
三、善于捕捉生成点,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关键
教学不仅是一个有计划、有预设的过程,而且是开放、动态生成的过程。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它解放了老师、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材,照亮了课堂,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生命活力。但生成毕竟是动态的,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因为教师教学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这些意外中就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这一切都需要教师不断地捕捉、判断、重组课堂上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所说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成为学生智慧的火种。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我在讲授“学会亲近社会——不能做‘看客’”时,我举了“保护环境”的例子,有位学生发言说保护环境主要是政府的事,这个回答不是我所预设到的、期望的答案。针对他的这一想法,我及时改变了教学计划,就此展开讨论,通过课堂交流、讨论等形式探究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考察环境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从而真正明白保护环境的意义及其迫切性,把保护环境内化为自身的行动,懂得了保护环境是大家共同的义务,我们应该自觉承担起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更是塑造了学生健康的人格和科学的生活态度。谁又能说这节课因为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而失败呢?
精心的预设与精彩的生成,犹如一次美丽的邂逅。应该坚信,只要我们用心解读、精心预设,以预设促进生成,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之花,我们的课堂定会开出智慧之花,结出智慧之果。
参考文献:
[1]叶澜教授.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2]余文森教授.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3]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第1版.
(责编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