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云影共徘徊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qwoa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感受到,理想的课堂需要超越预设的教学规程,需要把握真实丰富的现场生成。精彩离不开预设,然而更多的精彩却在预设之外,生成是不可预约的美丽。从预设到生成,让美丽与精彩共存。那么,在思品课堂中如何让“预设”与“生成”和谐共舞呢?现就从教以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精心预设,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新课程关注“生成”的今天,强调“预设”是十分必要的。我觉得完美的预设应该包括三个方面:1.精心“预设”教材。要深入理解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资源,以教材为基点,预设成教学中使用的教案。包括预先设定既明确又适当的教育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2.精心“预设”学生。课堂不是完美教案的展示,它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学生主体,由于学生个体情况不同,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可能是相同的,因此,在课堂上随时都可能出现意外和难以预料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教师在“预设”时充分估计学生的可能,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和随机性。3.精心“预设”教学问题。正如钱梦龙先生所说:“问题提得好,好像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的浪花。”因此,教师对教学问题要进行精心设计,应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合理的问题,给学生一个适合的思维空间,在这样的问题情景中学生才能进行有效的思考和回答。
  
  二、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保证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宽松、平等、民主、和谐、合作的课堂氛围,真诚地尊重学生的发现,巧妙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心灵处于动态发展之中,分享着彼此的思考、知识和经验,交流各自的情感、体验与观念,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学的过程是互动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程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必须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给学生提供学习的一切条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堂才能充满鲜活与灵动,透射出生命的活力。
  
  三、善于捕捉生成点,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关键
  
  教学不仅是一个有计划、有预设的过程,而且是开放、动态生成的过程。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它解放了老师、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材,照亮了课堂,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生命活力。但生成毕竟是动态的,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因为教师教学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这些意外中就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这一切都需要教师不断地捕捉、判断、重组课堂上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所说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成为学生智慧的火种。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我在讲授“学会亲近社会——不能做‘看客’”时,我举了“保护环境”的例子,有位学生发言说保护环境主要是政府的事,这个回答不是我所预设到的、期望的答案。针对他的这一想法,我及时改变了教学计划,就此展开讨论,通过课堂交流、讨论等形式探究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考察环境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从而真正明白保护环境的意义及其迫切性,把保护环境内化为自身的行动,懂得了保护环境是大家共同的义务,我们应该自觉承担起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更是塑造了学生健康的人格和科学的生活态度。谁又能说这节课因为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而失败呢?
  精心的预设与精彩的生成,犹如一次美丽的邂逅。应该坚信,只要我们用心解读、精心预设,以预设促进生成,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之花,我们的课堂定会开出智慧之花,结出智慧之果。
  
  参考文献:
  [1]叶澜教授.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2]余文森教授.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3]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第1版.
  (责编 袁 妮)
其他文献
[题型特点]    近年阅读理解所设题型有:主旨题、细节题、推理题、猜义题、识别标识图形题等多种题型。这些题型在设计时都有一些自己的特点。    一、主旨题    高考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第一条要求就是: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这类题目的提问方式有: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 “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至少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学业水平考试将继续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考试制度而受到关注。因此,学业水平考试基于标准的实行情况如何是值得深究的问题。  从区域对比的角度,探究广东省与京津湘鲁四省(市)2009—2015年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分析影响一致性水平高低的因素,对学业评价制度自身的完善、基于标准教学的推
高中历史新课程进入课堂已有两年多时间了,广大教师都在认真学习、积极探索,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精心营造民主、平等、宽容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主动、自主、生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力求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新课程理念。  “对话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借助有意义的交流,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中发生的问题,以增进教学主体间的理解,提升师生教学生活质量的过程。”其中“有意义的交流”就是“对话”,我们从中
摘 要: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发展,城郊农业也在发生显著变化。文章以垫江县城城郊农业发展及其变化为例,围绕研学目的、内容与评价等环节设计研学课程,将城郊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特点、存在问题、进一步发展措施等地理知识渗透其中,在研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提高地理实践力,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关键词:城郊农业;区位选择;影响因素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是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文学作品是以形象反映生活。语文课本上那一篇篇优美抒情的诗歌、散文,一篇篇情真意切的小说,一篇篇说理充分透彻的议论文……同样也是形象的反映生活,是生活的再现。作为教师仅限于讲述课本中的语言文学、篇章句段,那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大脑去想像和创设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对于课文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使学生对课文
教育部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是旨在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意义深远。综合性学习正是这样一种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设置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摘 要】 新课程改革是摆在学校学科教育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在中学始终是以考试分数为主要评价标准的教育体系中。就英语教学来说,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中实施素质教育仍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从英语学科的角度去探索一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关键词】 课改 教学 素质 思考    一、新课标解读    2001年,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正式出版与发行,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课的开场白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常言道:“响鼓还需重槌敲。”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语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能直击学生的心扉,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人地协调观”是当代地理教育研究的中心问题,也是新课标下地理学科素养的最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正确认识人地之间的矛盾,合理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人地协调观的主要育人价值。对于长期被文字浸染的高中生而言,掌握具备抽象性与复杂性的人地协调观的实际应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高中地理教师应用案例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工作成为必然。此外,旅游地理的有效教学是落实“人地协调观”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步骤之一。对
1.学会读图填图,让学生动手  地理新教材运用大量插图,其中包括“纬度位置和地形”,“人口分布”,“农产、矿产和城市分布”等图,特别是对区域地图或国家地图,各种地理事物的区位特征等内容,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自学课本并熟悉相关地理事物进行黑板绘图、填图,可培养学生的绘图、填图能力,加深对有关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的印象,真正认识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的区位特征和区位因素。让学生自己动手填图,亲自读图,不但可以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