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生命教育?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安徽省安庆师范学院教师许世平在《生命教育及层次分析》一文中提出:“生命教育就是指对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生命质量充分展现的过程,其宗旨是珍惜生命,凸现生命价值。”深圳市南山区松坪学校罗楚春校长在《生命教育的研究与探索》一文中是这样给生命教育定义的:“生命教育是尊重生命主体,为其创设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环境和条件,以促进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尊重生命主体,关注生命体验,营造生命环境,挖掘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乃是生命教育的全部涵义。生命教育包括以下基本观点:第一,生命是整体的存在。第二,生命是有差异的存在。第三,生命发展是自主的和主动的。”综合以上表述,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生命教育首先是珍惜生命的教育,包括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使学生学会保护生命,尊重生命。因为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所以珍视生命、保护生命是我们生活的要义。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生命教育的缺失,出现了众多漠视生命的现象,自杀及他杀案件频繁出现。生命教育已经作为一种教育和社会问题提上了日程。那么,语文教學中我们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呢?
我一直认为,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生命教育独具优势。因为语文课堂教学与人的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语文课堂上学习大量的经典作品,就是用仁人志士的高尚人格与健康心灵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所以,我在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采用充满生命力的教学形式,把生命教育的理念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例如我在讲授初中语文第一册《猫的故事》时,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把“重视尊重生命伦理”作为教学重点,结合社会现实和当前世界形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生命伦理的主要内容,平等地看待一切生命体,爱护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不要伤害和破坏生命。针对这个问题,我采取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明白:人是群体动物,个人必须处在人群之中。生命只有在相互关爱中才有可能存在,也只有在爱他人中,自己的生命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所以,个体生命要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宽容他人,与他人、与世界和谐共融。
教学七年级上册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时,我让学生反复诵读,在一步步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老艺术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点燃别人即将熄灭的生命之火的至真至美的情怀。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贝尔曼是位成功的画家吗?旨在让学生明白:贝尔曼在那个风雪飘摇的寒冷之夜,把那枚藤叶永留在离地面二十英尺的砖墙上时,有谁能否认他是一位崇高伟大的画家呢?这种以生命为代价去唤醒年轻人生活信心的壮举,是多少幅杰出的作品也比不了的。学生在这样的故事中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在讲到当代作家沉河写的《生命》一文时,我让学生背诵并品味这样一句话:“生命,生命,就是活着,做自己的事。”学生感悟、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对生命的含义,我们又收获了新的认识。在引导学生学习中国现代作家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我着意引导学生深刻体悟文中的一句话:“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求成的事,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我联系史铁生的个人遭遇告诉学生,史铁生之所以能有如此深沉的生命意识,与他21岁就遭受双腿瘫痪的挫折有关。在挫折困难面前,他也曾对自己的生命有过怀疑,但难能可贵的是,他没有被挫折困难打垮,最终凭着毅力和对生命的执著走出了一条文学之路。“不要放弃你的幻想。在挫折打击之下,当没有了幻想以后,你还可以生存,重新唤起对生命的幻想”(马克·吐温),“也不要只因一次失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更不能放弃你的生命”(莎士比亚),在课堂上,我把两位大师经典的话语和史铁生的个人遭遇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挫折,珍惜生命。
讲授八年级上册当代作家周涛的《每天诞生一次》时,我引导学生明白:人生是一个短暂而又漫长的历程。在这个历程中,有欢乐,有成功,也有痛苦和失败。只有不断进取,生命才有意义,生命之树才会长青。我们应该每天诞生一次,抓紧时间奋斗,迎来昂扬的人生。另外,我还利用汶川地震中创造的生命奇迹告诉学生,人的生命是最可贵的,不管经受怎样大的挫折,只有活着,才有可能成功;也只有活着,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有提升的可能。
总之,把生命教育贯穿到课堂上,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展现生命的价值,应成为我们每位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责 编 子 君)
我一直认为,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生命教育独具优势。因为语文课堂教学与人的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语文课堂上学习大量的经典作品,就是用仁人志士的高尚人格与健康心灵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所以,我在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采用充满生命力的教学形式,把生命教育的理念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例如我在讲授初中语文第一册《猫的故事》时,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把“重视尊重生命伦理”作为教学重点,结合社会现实和当前世界形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生命伦理的主要内容,平等地看待一切生命体,爱护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不要伤害和破坏生命。针对这个问题,我采取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明白:人是群体动物,个人必须处在人群之中。生命只有在相互关爱中才有可能存在,也只有在爱他人中,自己的生命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所以,个体生命要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宽容他人,与他人、与世界和谐共融。
教学七年级上册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时,我让学生反复诵读,在一步步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老艺术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点燃别人即将熄灭的生命之火的至真至美的情怀。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贝尔曼是位成功的画家吗?旨在让学生明白:贝尔曼在那个风雪飘摇的寒冷之夜,把那枚藤叶永留在离地面二十英尺的砖墙上时,有谁能否认他是一位崇高伟大的画家呢?这种以生命为代价去唤醒年轻人生活信心的壮举,是多少幅杰出的作品也比不了的。学生在这样的故事中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在讲到当代作家沉河写的《生命》一文时,我让学生背诵并品味这样一句话:“生命,生命,就是活着,做自己的事。”学生感悟、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对生命的含义,我们又收获了新的认识。在引导学生学习中国现代作家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我着意引导学生深刻体悟文中的一句话:“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求成的事,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我联系史铁生的个人遭遇告诉学生,史铁生之所以能有如此深沉的生命意识,与他21岁就遭受双腿瘫痪的挫折有关。在挫折困难面前,他也曾对自己的生命有过怀疑,但难能可贵的是,他没有被挫折困难打垮,最终凭着毅力和对生命的执著走出了一条文学之路。“不要放弃你的幻想。在挫折打击之下,当没有了幻想以后,你还可以生存,重新唤起对生命的幻想”(马克·吐温),“也不要只因一次失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更不能放弃你的生命”(莎士比亚),在课堂上,我把两位大师经典的话语和史铁生的个人遭遇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挫折,珍惜生命。
讲授八年级上册当代作家周涛的《每天诞生一次》时,我引导学生明白:人生是一个短暂而又漫长的历程。在这个历程中,有欢乐,有成功,也有痛苦和失败。只有不断进取,生命才有意义,生命之树才会长青。我们应该每天诞生一次,抓紧时间奋斗,迎来昂扬的人生。另外,我还利用汶川地震中创造的生命奇迹告诉学生,人的生命是最可贵的,不管经受怎样大的挫折,只有活着,才有可能成功;也只有活着,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才有提升的可能。
总之,把生命教育贯穿到课堂上,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展现生命的价值,应成为我们每位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责 编 子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