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中,我们不少老师总是抱怨我们的学生写不出细致入微、情真意切的文章,写不出表达他们自己真知灼见、胸襟抱负的作文。殊不知,我们的作文指导时时在大而空中游弋,在脱离学生实际的区域“蹈空”,在技巧、方式、方法里沉溺。而脱离学生的真实生命存在,脱离学生当下的生活或思维所能达到的“虚拟”之域,学生在丧失自我、失去自由的前提下,只能靠花样翻新而显新异,在拼凑、组装中以示深厚,“真情”之文如何产生呢?因此,在大语文作文教学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中,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写好小事、身边事,关注底层事,力求达成通过作文教学培养学生人文关怀、张扬学生个性、提高写作素质的目标。
写作在本质上是一种生命形式,一种精神的构建。生命总是从自己的“脚下”出发,然后随着生命的成长,逐渐扩大生活的区域,充实自己生命的元素,积淀自己生命的经验。作为生命符号的文字组合,最应该关注和生命相连的客观存在。这些客观存在是由身边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构成的。它们是具体、可触、流动、鲜活的。正是这些鲜活而具体的“客观”,形成了奔腾不息的生活之流,形成了塑造生命塔基的无数沙石。正如康·巴乌斯基所说:“每一刹那偶然投来的字眼和流盼,每一个深邃的或者戏谑的思想,人类心灵的每一个细微的跳动,同样,还有白杨的飞絮,或映在静夜水塘中的一点星光——都是金粉的微粒。”一个人离开了脚下的土地,离开了身边的小事,生命就将变成空壳。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偏偏脱离这些身边的小事,只注重所谓理想性的需要,忽视学生的现实环境;只注重蹈空式的操作,忽视学生的内在需求。正如爱因斯坦所批评的:“我们所接受的宏大教育方略,总是要孩子树雄心,立大志。”我们只会培养我们心中的人——理论意义上的人,而很少关心学生真实的生命、真实的内心世界。而作为生命形式的文章,离开了这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自然的生命和符号的生命相行不悖、相隔不离,这才是文章的真正本质所在、价值所在。当作文成了代圣人立言的工具,受教师的钳制、考试的钳制,而脱离自己周围熟悉的真实和客观存在时,通过文章写作提高能力、塑造品格的目标便如一个被吹胀的气球,到头来便是一场空。
引导学生写小事、身边事、底层事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培养一种关怀意识。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而又具体的生活环境中,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个体的任何活动都借助于一定的时空或者说生活世界。胡塞尔指出:“每个目的都以生活世界为前提,就连那些企图在科学真实中认识世界的普遍目的也以生活世界为前提。”周围的生活世界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根基,离开了它,不可能存在和发展。可以这样说,不以生活世界为前提的一切作为都将一事无成,甚至影响人格的健康发展。在写作中,不少学生对我们的生活世界感受不深,或浮光掠影,便难以形成富有质感的文字。丰富而多彩的世界,对于他们好像没有关系,所以他们有时空虚、无聊,有时无所适从。因此说,认识、感悟小事、身边事、底层事,不仅能奠定学生生命出发的根基、写作能力形成的基础,而且对培养求真人格、打精神底子也有重要的作用。而关注底层则体现着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宽厚的人文素养。许多具有伟大抱负的志者,许多拼命敢干的民族“脊梁”,都是基于民生的痛苦而决定他们的人生取向的。无论是“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还是“大庇天下寒士”的杜甫,还是今天清华大学学子李强,都是由于关怀底层而激发出赤子之心和报国之志的。
其次,利于切实的探究。作文教学的本原是生活,这是我们语文界的一个定论。但如何真正把作文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注意引导学生关心、观察、感悟小事、身边事、底层事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从生活到作文最关键的环节,是对生活的研究。依据我们的实际,小事、身边事、底层事最利于我们的探究。探究生活其本质是把生活作为一种作文运用的材料、认识世界的抓手、感悟人生的依据,又把它作为一种可资利用能够时时创生的课程资源。因为生活中的许多秩序呈现和文章的秩序呈现是相互依存的,况且生活本身就是一部人生的百科全书。对小事、身边事、底层事的探究,我一般坚持以下方向。首先是特性探究,即研究人和事物特点的呈现;其次是关系探究,即研究人和人之间、人和物之间、物和物之间的关系和结构。关系决定着一切事物的本质特征。其三是背景、发展探究,主要着眼于人和事物的发展、变化等。在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对待底层人的探究,要求学生以平等的视角观察、思考,决不能居高临下。这里视角表现为一种心态,体现着一种价值取向以及对社会的态度。探究的过程就是一种思维的过程,也是一种建构文章、表达固化的过程。从小事、身边事、底层事入手,便使作文教学走向一条求实、有效的道路。
人总是生活在细枝末节中,油盐酱醋、家长里短、小桥流水、自然风光都须夷不离,这些虽然普普通通,但也往往更能透视伟大的时代。引导学生对小事、身边事、底层事的思考、写作,使学生透过生活的繁杂,了解人生的艰辛;透过生活的朴华,了解人生的多种状态。在小事、身边事、底层事的探究描述中,镌刻大千世界的生命痕迹,了解感悟生活的本质,激荡起热爱生活的豪情,或者对人生的困惑、迷茫以及改变的期待等。这些无论是对作文能力的提高,还是人格素养的形成都是有重大作用的。我们当然不拒绝引导学生写波澜壮阔的宏大事件,不拒绝抒写他们自己的壮志豪情,提倡写小事、身边事、底层事,只是“大语文作文”教学观,在注重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人文关怀、求真精神方面所着力而为的一个方面而已。
(责任编辑韦雄)
写作在本质上是一种生命形式,一种精神的构建。生命总是从自己的“脚下”出发,然后随着生命的成长,逐渐扩大生活的区域,充实自己生命的元素,积淀自己生命的经验。作为生命符号的文字组合,最应该关注和生命相连的客观存在。这些客观存在是由身边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构成的。它们是具体、可触、流动、鲜活的。正是这些鲜活而具体的“客观”,形成了奔腾不息的生活之流,形成了塑造生命塔基的无数沙石。正如康·巴乌斯基所说:“每一刹那偶然投来的字眼和流盼,每一个深邃的或者戏谑的思想,人类心灵的每一个细微的跳动,同样,还有白杨的飞絮,或映在静夜水塘中的一点星光——都是金粉的微粒。”一个人离开了脚下的土地,离开了身边的小事,生命就将变成空壳。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偏偏脱离这些身边的小事,只注重所谓理想性的需要,忽视学生的现实环境;只注重蹈空式的操作,忽视学生的内在需求。正如爱因斯坦所批评的:“我们所接受的宏大教育方略,总是要孩子树雄心,立大志。”我们只会培养我们心中的人——理论意义上的人,而很少关心学生真实的生命、真实的内心世界。而作为生命形式的文章,离开了这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自然的生命和符号的生命相行不悖、相隔不离,这才是文章的真正本质所在、价值所在。当作文成了代圣人立言的工具,受教师的钳制、考试的钳制,而脱离自己周围熟悉的真实和客观存在时,通过文章写作提高能力、塑造品格的目标便如一个被吹胀的气球,到头来便是一场空。
引导学生写小事、身边事、底层事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培养一种关怀意识。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而又具体的生活环境中,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个体的任何活动都借助于一定的时空或者说生活世界。胡塞尔指出:“每个目的都以生活世界为前提,就连那些企图在科学真实中认识世界的普遍目的也以生活世界为前提。”周围的生活世界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根基,离开了它,不可能存在和发展。可以这样说,不以生活世界为前提的一切作为都将一事无成,甚至影响人格的健康发展。在写作中,不少学生对我们的生活世界感受不深,或浮光掠影,便难以形成富有质感的文字。丰富而多彩的世界,对于他们好像没有关系,所以他们有时空虚、无聊,有时无所适从。因此说,认识、感悟小事、身边事、底层事,不仅能奠定学生生命出发的根基、写作能力形成的基础,而且对培养求真人格、打精神底子也有重要的作用。而关注底层则体现着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宽厚的人文素养。许多具有伟大抱负的志者,许多拼命敢干的民族“脊梁”,都是基于民生的痛苦而决定他们的人生取向的。无论是“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还是“大庇天下寒士”的杜甫,还是今天清华大学学子李强,都是由于关怀底层而激发出赤子之心和报国之志的。
其次,利于切实的探究。作文教学的本原是生活,这是我们语文界的一个定论。但如何真正把作文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注意引导学生关心、观察、感悟小事、身边事、底层事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从生活到作文最关键的环节,是对生活的研究。依据我们的实际,小事、身边事、底层事最利于我们的探究。探究生活其本质是把生活作为一种作文运用的材料、认识世界的抓手、感悟人生的依据,又把它作为一种可资利用能够时时创生的课程资源。因为生活中的许多秩序呈现和文章的秩序呈现是相互依存的,况且生活本身就是一部人生的百科全书。对小事、身边事、底层事的探究,我一般坚持以下方向。首先是特性探究,即研究人和事物特点的呈现;其次是关系探究,即研究人和人之间、人和物之间、物和物之间的关系和结构。关系决定着一切事物的本质特征。其三是背景、发展探究,主要着眼于人和事物的发展、变化等。在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对待底层人的探究,要求学生以平等的视角观察、思考,决不能居高临下。这里视角表现为一种心态,体现着一种价值取向以及对社会的态度。探究的过程就是一种思维的过程,也是一种建构文章、表达固化的过程。从小事、身边事、底层事入手,便使作文教学走向一条求实、有效的道路。
人总是生活在细枝末节中,油盐酱醋、家长里短、小桥流水、自然风光都须夷不离,这些虽然普普通通,但也往往更能透视伟大的时代。引导学生对小事、身边事、底层事的思考、写作,使学生透过生活的繁杂,了解人生的艰辛;透过生活的朴华,了解人生的多种状态。在小事、身边事、底层事的探究描述中,镌刻大千世界的生命痕迹,了解感悟生活的本质,激荡起热爱生活的豪情,或者对人生的困惑、迷茫以及改变的期待等。这些无论是对作文能力的提高,还是人格素养的形成都是有重大作用的。我们当然不拒绝引导学生写波澜壮阔的宏大事件,不拒绝抒写他们自己的壮志豪情,提倡写小事、身边事、底层事,只是“大语文作文”教学观,在注重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人文关怀、求真精神方面所着力而为的一个方面而已。
(责任编辑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