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 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异常迅猛,强烈冲击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教育作为专门传递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部门,面临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应当怎样改革现行的教育模式以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异常迅猛,强烈冲击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教育作为专门传递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部门,面临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应当怎样改革现行的教育模式以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
其他文献
<正> 近年来,一些高校在学分制改革中提出要实行“彻底学分制”(或“完全学分制”)。所谓“彻底学分制”,从其提出的背景看,主要是针对8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过程中一度出现的只重形式、不重效果的情况而言的。作为一种改革的尝试,这一提法本身无可非议,但据笔者了解,在这一提法的背后,有一些十分模糊的认识,如果在这些模糊的思想指导下,把它作为一种改革的趋势甚至目标来追求,很可能使改革误入岐途,因而感到有必要对这一提法作一些分析。
<正> 一、概要 从1986年中国实施9年制义务教育以来,到1992年,小学入学率已达97.95%,初中入学率已达66.91%;并把小学生辍学率控制在2.19%,初中生辍学率控制在5.78%。但是,这一数字是建立在中国不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的基础之上的。截止1991年,中国所有的大城市、70%的中等城市和一半以上的县级市取消了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小学毕业生就近升入初中就读。这就是说还有相当一部分地
<正> 全国第五次学科教育学学术研讨会于1991年11月1日至5日在烟台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科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90多人。 与会者回顾学科教育学研究所走过的历程,一致认为,学科教育学研究虽然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但其总的趋势还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取得的成果也是令人瞩目的:第一,建立和发展学科教育学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理解和支持;第二,学科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教材和专著,不少院校还开始了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实验
<正> 为进一步促进教育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探讨在教育与产业合作过程中出现的有关理论问题和实施策略,经国家教委批准,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会同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主办的“国际教育与产业合作研讨会”于1994年10月在北京召开。来自我国和日本、澳大利亚、德国、荷兰、瑞典、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80余名中外代表参加了研讨会,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出席了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卓晴君、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李凤玲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词,阐明了教育与产业合作的重要意
<正> 一、教育研究科学化及其基础的涵义 自有教育研究以来,人们一直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求着教育研究自身的规范。现代教育研究领域更是学派林立、分支众多,较之于教育研究刚从哲学怀抱中独立出来的夸美纽斯与赫尔巴特时代,教育研究在科学化的道路上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就较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化来说,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真正的教育研究科学化的实现,至少应在总体上体现出以下几项内容:其一,教育研究在方法论上由定性描述的研究转变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其二,教育
<正> 心理辅导是运用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帮助个体达到心理优化的过程;它通过心理测试、心理调整、心理会谈等方法,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使学生了解自己与环境,增进身心健康,获得良好的适应。长期以来,分数成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准标,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得无足轻重。许多有关生理、心理方面的常识只靠学生自己去摸索认识,许多潜在的生理、学习障碍靠自己去克服。多少年来,唯一得到家长、学校、社会认可的教育效益是高分出人才。因而,学生获得的是超负荷的期待、苛求、严厉和不宽容。 然而,据一项抽样调查研
<正> 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总称。它是学校按照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受教育者,使之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和品德素质的实践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仅就德育过程中的情感效应作一些初步探讨。 情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式,它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色彩和外部表现形式,包含复杂的神经生理、生化机制。情感产生于有所需要的主体与具有意义的客体的关系之中,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同时又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
<正> 一、主动教育的本质特点 主动教育是针对被动教育而提出的一种整体性的革新。现实的教育有巨大的成就,也有不少缺陷,其中最大的缺陷是被动性。这一缺陷在教育的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表现。在教育的外部关系中,例如,教育与政治、经济、科技等的关系,往往是被动地受决定、受制约,或者是被动地去适应、去服务。这种被动性扭曲了教育在社会系统中应有的正常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的内部关系中,教师与学生都不同形式地存在被动性。教师被动地扮演社会“传声筒”角色,
<正> 一、问题与假说 实施和谐教育,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作为一种教育理想,有着很长的历史。在古希腊,“雅典人重视人的各方面的发展和各方面教育的配合,他们提出了和谐地发展的人的概念。”在那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构成了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维形。在我国,古代教育就有了礼、乐、书、数、射、御“六艺”,可以说这是早斯的和谐教育,因为其宗旨在于使人在德、智、体、美方面协调发展。这一教育理想虽然在古代就萌生了,并有广泛的实践,却不可能真正实现,因为不具备社会条件。中世纪,教育沦为宗教和封建王
<正> 21世纪对全球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未来人类的发展将比今日更加文明、更加进步。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随着21世纪人类社会的继续发展,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基地方面的作用将更加突出。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于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也将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展望未来,有必要简单追溯一下我国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