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英语歌谣渗透于小学英语教学中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bws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对节奏与音律十分敏感,感知与模仿能力强。英语歌谣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且节奏明朗欢快、语调升降起伏,对孩子们而言趣味横生。因此,将英语歌谣渗透于小学英语教学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与操练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想象与创造力的发展、英语感知与识记水平的提高、语音模仿与表演能力的培养,在营造课堂教学气氛的同时,挖掘学生语言学习、模仿、交际方面的潜能。
  一、歌谣在哪里
  英语歌谣在哪里?解决这个基础性问题,是将歌谣有效地渗透于英语教学的第一步。笔者以为,要解决好这个前瞻性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深入挖掘英语教材中的教本资源,将教材中的英语歌谣灵活地展示于教学活动中;其次,要不断向外延伸,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适当地补充一些课外的英语小歌谣或者自行改编的英文小节奏。
  1.深挖教材资源
  牛津版小学英语贴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设计灵活,在拓展训练环节常常有与本单元所学内容相关的英语歌谣或者简单的rhyme,并配有相关的动画视频与音频。因此,笔者以为,科学有效地利用好这些教本资源,对于小学英语教学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牛津版小学英语Unit 4 I like中的Part G:Fun house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走进Say a rhyme:Fly ,fly my kite这个环节。由于这首小歌谣节奏感强,朗朗上口,因此,笔者引导学生先采用诵读的形式,读准每一个音,抓好每一个调,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随后,笔者又引导学生伸出双手,结合节拍,启发学生在手脑并动的过程中,感受英语歌谣的节奏美。
  2.外拓学用渠道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积极开发英语课程资源,有效拓展学生的学用渠道。因此,笔者以为,教师在英语歌谣辅助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依赖于教本资源,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补充课外信息,丰富学生们的英语视野。
  例如笔者在教授一、二年级的英语课程时,利用Old Macdonald had a farm这首孩子们十分熟悉的英文歌曲作为整顿课堂纪律的利器。当学生们十分吵闹的时候,笔者就唱“Old Macdonald had a farm”,孩子们就会条件反射地唱“E-I-E-I-O”,同时,双手交叉地坐直。笔者唱这首歌谣的速度,根据班级纪律的吵闹程度而定,如果很吵,就唱得很快,孩子们就会感受到紧张气氛,迅速集中注意力。
  二、曲调百变唱
  小学生新鲜感强,他们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但是这种兴趣往往只有“三分钟热度”。因此,在英语歌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歌谣演唱方式、展现形式的变换与创新,激发学生各种智力因素的联动,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如动觉、触觉、知觉等,参与到英语歌谣实践活动中。曲调跌宕起伏,婉转动听,让孩子们在歌唱、动作、舞蹈、欢跳中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1.灵活演唱方式
  歌唱本身就是一种灵活多变的艺术形式,演唱方式并无绝对定论,随着演唱者的情感、想象、创造而改变。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语言模仿与创造能力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想象与创造的空间,丰富演唱的方式。如笔者在组织英语歌谣教学的过程中,常常带领学生从班级合唱、男女分唱等传统形式转变到小组接力、歌谣改编、你唱我接等新型唱法。
  2.丰富表现形式
  小学生活泼好动,具有很强的表演天赋,大部分小学生都是活跃的小歌唱家、小表演家。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以音乐为契机,让歌声开启学生想象的大门,让节奏激发学生表演的潜能。如教学牛津版小学英语Unit 7 At Christmas 时,笔者教授学生学唱Jingle bell 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笔者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歌唱的时候加入适当的动作,可以是舞蹈动作、手势动作或者表情动作,引导学生更加投入地参与到英语教学中。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丰富英语歌曲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三、歌声入实践
  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与交际性兼具的语言学科,其课程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应让英语歌谣与语言实践活动巧妙地融为一体,使得英语课堂妙趣横生,充满探究与创造的气息,让孩子们乐在歌声里,学在实践中。
  1.歌声融交际
  音乐是没有国籍的语言,是畅通无阻的沟通方式。笔者以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地把口语实践与英语歌谣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们以歌声为载体,表达情感,实现课堂交际的有效性。如教学牛津版小学英语Unit 1 A new student时,笔者创设了一个小组活动环节,让学生以歌曲Who’s that girl?的音乐节奏,改编歌词内容,以互问互答的演唱方式,进行说唱对话。
  2.英语渗生活
  生活是语言活动与实践的广阔平台,同时也是英语课堂教学的素材库。如何让英语学习渗透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笔者的一大难题。在实践中,笔者发现,以英语歌谣为契机,将英语潜移默化地渗透于孩子们的生活中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如在教学牛津版小学英语Unit 5 On the farm这单元时,笔者设计了一个课后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到野外踏青,并将We are happy这首英文儿歌分享给自己的家人,在完成这个任务后,让妈妈在作业本上写几句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自然灵活地将英语渗透到学生们的生活中,拉近了孩子与家长之间的距离。
  总之,小学生对于趣味无穷、朗朗上口的英语歌谣可谓兴趣十足,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英语歌谣,能够让英语“开口”变得容易自然,让语调变得“原汁原味”。教学无止境,笔者在上述提出的不过是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几点心得。作为教师,应该永不止步,努力探索促进英语教学进一步发展的新渠道。
其他文献
儿童诗语言通俗、形式自由、充满童真童趣,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对儿童阅读教学的要求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并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把儿童诗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把诗歌引进课堂,让孩子读诗赏诗,对他们进行美的教育,因美而真,因美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没有语文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语文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效果。因为,语文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  然而,当前的语文教学,课本内与课本外,课堂内与课堂外,学校内与学校外,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仍然高墙阻隔,相互分离。闭门读书的现象还是十分严重。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切实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书面表达能力仍然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写作教学能够有效地弥补学生在书面表达上的不足,帮助学生把口头语言转换为更加正式、简练、精湛的书面语言,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环节。然而,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写作教学较为枯燥,缺乏趣味性,写作任务相对繁重、难度大,导致写作课上学生积极性不高,写作教学成效不显著。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语文从教经验,基于写作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 可见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独占鳌头,不可替代。但静思细想,“读”占鳌头的朗读是否有效呢?不难发现,很多课上一遍又一遍地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并没有实质的提高,原因就在于老师的指导缺失,或指导不得要领,学生们只是有口无心地“和尚念经”。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结合具体案例谈谈课堂中的有效朗读指导。 
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可供学生阅读和学习的内容实在是多之又多。据有关资料显示:近20年来,全世界每年出版的书籍超过50万种,这就意味着每一分钟就有一本新书出版。我们究竟该选择什么样的书籍给学生来读呢?古人有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也就是说,你学最好的,充其量也就能有个中等水平。如果取法乎下,那就等而下之了。所以,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无论书籍多么泛滥,我们读书都应该挑最好的读。最好的书是什么?是
《鞋匠的儿子》这篇文章出自台湾作家林清玄之手。作家用生动精准的笔墨再现了林肯当选美国总统后面对参议员无礼羞辱时的不卑不亢,用机智感人的演讲打动了大家,征服了全体参议员的场景。这篇文章在苏教版和人教版教材中都被选为第三学段使用,可见这篇文章有着极高的价值。一篇文章一旦进入了课本,它就不再是单纯的文学作品,其中必然要更多地凸显出应用于课堂,服务于学生的教学价值。那么,在面对这篇充满激情同时又文辞精巧的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一切听从老师、依赖老师的“顺民”,教师也不再被赋予至高无上的权力。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天地,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要想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教师就应该多给他们一些权力。那么,小学语文课堂中,孩子应该有哪些权力?  一、主动权  不少教师常常感叹:“这些学生怎么了,做了一遍又一遍的题目为什么到现在还是会错。”其实,不是
音乐是小学教育中陶冶学生情操的一门重要的课,其作用是教给学生如何正确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以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音乐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和心理特征,充分挖掘学生的音乐创作潜能,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如节奏游戏、即兴哼唱等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传授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教学半径,把音乐
课程改革后的教材中计算教学仍占有很大的比重,这是因为运算能力是反映人的智慧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数学乃至物理、化学等学科学习的基础。新教材在安排计算教学的内容时,大多是先提供一幅情境图,再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列出需要学习的算式,从而引入对计算方法的探究。教材这样安排是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那就是密切联系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把数学学习置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这种理念与当
“一(2)班班主任张老师抽到的是F榜,F榜的孩子们,你们是一(2)班的学生了!”一名家长志愿者大声宣布道。话音刚落,操场东边的家长方阵就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操场南边,一年级300余名新生按随机编排的6张名单榜,排成了六个整齐的方阵,等待着抽签分班。  上面这一幕,是江西南昌市珠市小学一年级新生分班的场景。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从2008年起,学校就开始实行均衡